不送礼寸步难行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nanwc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听人说不送礼寸步难行,原以为这是普通百姓的烦恼,想不到曾国藩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清同治三年(1864)三月十四日,曾国藩派往北京送奏折的人回到安庆,带回一大包京报,在正月二十三日的邸钞上,发布了京察消息(顺治十年即1653年,清朝开始实行京察“大计”,对各地官员普遍进行考核,从此三年一大计,定为制度——注),共评出十个省部级以上优秀公务员,其中京官五个,地方官五个,京官是恭亲王奕和四个军机大臣,地方官是协办大学士兼两江总督曾国藩、大学士兼湖广总督官文、四川总督骆秉章、闽浙总督左宗棠和江苏巡抚李鸿章。按照惯例,获得三年一度优秀公务员的高官大吏,必须具折谢恩,但因为没有接到正式文件,所以曾国藩虽然知道自己获得了这项殊荣,却无法感谢皇上的恩典。而事情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京报早已公开发布消息,其他人谢恩了而他如果迟迟不谢恩,不仅显得异常,而且会给人留下傲慢无礼的印象。功高震主的曾國藩无日不在惶恐中过日子,如今又遇上这件烦心事,其内心的焦灼不安可想而知。
  是什么原因收不到文件呢?当天的曾国藩日记没有说。找出曾国藩家书翻阅,谜底才揭开。当年三月七日写给九弟曾国荃的信中,曾国藩如是道:“京察考语,此间至今未接军机处附片知会,亦未接到部文。甚矣!小军机无应酬馈赠,真一步不可行也(元年京察系军机抄谕旨知会)。”(《曾国藩全集·家书》)
  原来曾国藩早就从另外渠道获知自己再次评上了三年一度的省部级以上优秀公务员,之所以没有接到军机处发来的文件,是因为平时没有给“小军机”送礼,从而受到刁难。部里文件被卡在他们那儿了,自然迟迟下不来。
  曾国藩说的“小军机”,就是书籍文章中通常所写的军机章京,“小军机”是他们的俗称,早期也称为“司员”。清朝军机处共有二十四个“小军机”,满汉各十二人,分批日夜轮流值班,担负文书抄写和收发事务。文件到不了曾国藩手中,是“小军机”从中作梗。曾国藩在信中注明说,同治元年他评为上一届优秀公务员后,就是“小军机”抄来谕旨通知他的。
  当时的曾国藩,不仅是节制安徽、江苏(包括上海)、江西、浙江四省的两江总督,而且是协办大学士,位高权重,只因为往日没有到“小军机”那儿烧香,便会遭到如此报复和刁难,其他人会受到哪些鸟气,也就不难想象了。
  有趣的是,曾国藩虽然知道问题根子在哪儿,但除了在家书中喊声过分(甚矣),竟然不敢将同样的感叹和牢骚写进日记(他的日记身边人都可以看到,怕传出去)!更不见他采取任何行动,比如检举揭发“小军机”的渎职行为等等。这一方面是“小军机”们天天围着皇帝转,实在得罪不起,另一方面是曾国藩有苦无处诉,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假如他要告“小军机”状,“小军机”绝对有冠冕堂皇理由辩解,比如工作忙,比如邮路上耽搁或丢失了,等等,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而你曾国藩却铁定会给世人留下操切的坏印象,同时把“小军机”彻底得罪了。一个远离朝廷的地方官,尤其像曾国藩这种手握军权又功高震主,一直让满族皇室高度戒备和猜疑的汉人地方官,把皇帝身边人都得罪了,会是什么后果,你去猜想吧!
  在人们的印象里,机关搞收发的小官吏,是没有什么实际权力的。但有谁会想到,就是这些表面毫无权力的人,却能将曾国藩那样的高官大吏玩弄于股掌之中,你说可怕不可怕?寒心不寒心?腐败无孔不入到不显山不露水,既让人抓不着把柄又无处不感觉其存在的地步,这个清王朝还能有救吗?
其他文献
5月24日,廖女士因扁桃體发炎发高烧,到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进行诊治,其间被错输了他人用于治疗尿路感染的注射液。5月31日,院方回应称,对此事不做任何处理,也不负责。对于输错药水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院方表示,从理论上讲人的肌体可以将药物代谢掉。6月2日,医院发布情况说明,相关责任人被处理。(据澎湃新闻网6月2日报道)  人体能“代谢”就可输错液?对如此不负责任的“白衣天使”,也应来一次“新陈代谢”。
期刊
一天,两只小猴在路上相遇,他们相约去磨坊玩耍。到了磨坊,见老驴正在慢腾腾地拉磨,便跟老驴说:“驴叔,您歇会儿,我们帮您拉会儿。”  小猴甲先拉磨,他越拉越兴奋,一边做鬼脸,一边做着各种千奇百怪的动作,惹得一脸严肃的老驴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小猴乙开始拉磨时,也挺兴奋的。可是,不久他便感到这活儿太枯燥了,便对老驴说:“驴叔,您整天在这里拉磨,不感到枯燥吗?”  “枯燥啊!但有什么办法呢,总得要干活的
期刊
有段日子了,在驾车去单位的北沿公路上,总能遇见一位低着头、似半身不遂、拖着地艰难走路样子的男人。瞧着,他年龄不大,最多四十出头。时间长了,便引起我和妻子的关注。妻子说:“他可能是中风落下的后遗症,在慢慢锻炼身体。”我说:“有可能。他这样天天坚持,迟早一天会恢复的。  总在早晨这个点,与他“插肩而过”,而每次遇见他,我心里就在不停地为他打气: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这时,脑海里便会自然地流淌着零点乐队
期刊
钱理群在回答《博客天下》关于“你对学生孔庆东的看法”之问时,感慨说,“(他的观点所产生的)争议,从侧面反映了当下一个时代的问题,就是观点越激烈越偏颇,反而越受欢迎。”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越激烈越偏颇”的东西越受欢迎?这里面,是不是隐藏着人脑神经的某种普适性的激发机制?  先来看看另一幕场景。猴年春节前夕的“世纪寒潮”中,有一则“国际新闻”,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越过满屏晒雪帖,以气死汪峰的速度登上了
期刊
狄青,字汉臣,北宋时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出身贫寒,16岁时,因替与人斗殴的哥哥顶罪,被“逋罪入京,窜名赤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狄青的命运却就此反转,最后竟官至枢密使。然而,树大招风,此后的狄青就开始走背字儿了,直至郁郁而终。细览狄青跌宕起伏的一生,时也,命也?令人感慨。  《宋史》狄青传中说,狄青“善骑射”,“初隶御马直,选为散直”。宝元初年,元昊反叛,狄青被派往宋夏前线。  狄青作战勇敢
期刊
读中国近代史不是一件让人感到轻松的事情。一败二败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三败于东瀛小国日本,四败于八国联军,不断割地赔款丧失国权,国家民族不断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洞里向下沉沦而不知伊于胡底……反思之中,缺科学缺技术缺文化缺坚船利炮固然都不错,但归根结底关总的原因是:满朝君臣,无一人才。  从最高统治者说起吧。历史证明,从中世纪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并非不可通过内部的改革而实现,但必须有雄才大略的
期刊
近年来“天价×”的新闻满天飞,先有青岛的“天价虾”38元一只,后有哈尔滨的“天价鱼”398元一斤,又听说某地旅游区窜出了一匹“天价马”,“骑马1元”按秒算。这才知道,久不看的《动物世界》中,竟然连日常天天见的一些动物的身价也已经涨到天上去了。  每一个“天价×”出现,必会掀起轩然大波。新闻媒体连篇累牍热炒,键盘党十指纷飞口诛笔伐,街坊里巷屁民更是茶余饭后数落抱怨,指责店家不良的有之,批评地方保护的
期刊
所谓“丑话”,即一些让人难听、难受、难堪的话。人际交往中,人们大多以和为贵,彼此尊重,互相体谅,尽量不说“丑话”。但有时,“丑话”又不能不说。  比如领导干部在民主生活会上,要“红红脸、出出汗、咬咬耳、扯扯袖”,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就是一个适合说“丑话”的场合。再比如商务谈判,对未来合同履行过程中对方可能出现的违约行为,也得“丑话说在前头”,明确各自责任和义务,防患于未然。那么如何才能把“丑话”
期刊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话是从“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演变过来的,几乎成了至理名言。这种“演变”犯了“真理再向前一步,就会成为谬误”之忌,远没有原话来得贴切。即使被称为“圣贤”的也依然是人,照样不能摆脱“孰能无过”的定数。在儒家的谱系中,孔子为圣,孟子为贤;日后孔子成了至圣,孟子升格为亚圣。但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也都有时代的局限与人性之弱点。如果认定他们完美无缺,也
期刊
看到这标题,可别误认为在下“老夫聊发少年狂”,异想天开去嵩山九华山找个大侠论剑比武。不是的。只是听一位中文系学弟告知“如今文科生就业特难”,他们三五名毕业班同学走了几家大型招聘会都空手而归,遭冷眼呢,“真是一身武功没处发挥”。于是就想论说一番咱文科生的“武功”。  处处没好脸,家家闭门羹,我对文科学弟的遭遇无限同情。只是很清楚,此时此地,同情有何用哉,要在提供门道。手头无岗位,市场缺人脉,具体门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