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阳市人事局今年已继续订1000份《晚晴》杂志,将分别免费赠送给该市市属机关、事业单位70岁以上的退休干部阅读,丰富他们日益需求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助于他们延年益寿,身心健康。该局此举早桩全国引为美谈。本刊于去年10月曾赠予锦旗,以表示本刊编委会对该局的敬意。
今年积极订刊的还有省军区各干休所和沿河县离退休局。
读应昌老来稿感百
林钟美
新年伊始,接读湖南何应昌老先生寄给编辑部的《赠<晚晴>杂志主编林钟美老先生》一稿,实有受宠若凉、愧不敢当之感。然应昌老对《晚晴》杂志的热爱以及对我本人的情谊,确使人非常感动,并由衷地对他充满敬意。
应昌老是退休多年的党员老教师,诗人,擅长书法。十多年来,他一直是《晚晴》杂志的热心读者和作者。应昌老比我年长,我一直尊敬地把他当作老师和兄长。说起来真是遗憾,我们神交多年,至今还未曾谋得一面哩!
《赠<晚晴>杂志主编林钟美老先生》一稿本不欲发表,编辑部考虑再三还是发表了。发表的目的在于提倡这种亲密的、互敬互信的编者与作者的关系。编辑部希望和更多的老年作者读者交朋友,没有广大老年作者读者的支持,我们的刊物是一定不会办好的。
赠《晚晴》杂志主纺林钟美老先生
何应昌
我是湖南省南县一位普通的退休教师,怎么会和贵州《晚晴》杂志的林老先生相识呢,这其中有一段令人回味的故事。
1990年我开始订了一份《晚晴》杂志,在第一期上就读到了一篇《笔歌墨舞大器晚成》的文章,很感兴趣。文章写的是:海军某部后勤政委郭竟仁同志退休后,拿起笔杆学画成家的先进事迹。此文的作者就是贵刊主编林钟美同志。
郭老退休后,为了矢志学画,投师乞艺,不顾跋涉千里之辛劳;为了了解自然体验生活,更不顾残年衰朽,带干粮、带药囊、柱拐杖、冒雨雪、顶风霜,去实地描山画水。由于郭老的知难奋进,千锤百炼地探索追求,在短短两三年之内,终于成了一个晚年习画有成的典型范例。受到了许多领导同志和名画家赞赏,并被誉为“可观的山水画家”。
郭老艰苦卓绝的学画精神,对我学习书法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增添了很大的信心。兴奋的激情,驱使我一口气就写了一篇读后感。并感谢林钟美同志给我介绍了一个学习的光辉榜样,更感谢郭老为我作出大器晚成的典范。
读后感寄到《晚晴》,林老及时给我刊发,并来信多方鼓励。我就是这样与林老相结识的。林老学富才高,乐于助人。我每次寄去的诗稿和书作,总是关心倍至,耐心指点和刊发,并常寄来书报杂志。林若是我晚年遇上的第一个良师益友,深感荣幸。
1998年后,我从《晚晴》某些读者所写的文章中,对林老的一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林老午青时习马从戎,走遍大江南北,后转入文学艺术界,先后担任《贵州日报》副刊主编、贵州省《晚睛》杂志主编,以编辑工作为乐,数十年如一日。他是一个德厚资深的老实干家,是中国作家协会、戏剧家协会、鲁迅学会、红楼梦学会等会的会员,曾任贵州省作家协会文学理论委员会主任,省高校美学会兼当代文学学会首届副会长,并担任省杂文学会、省红学会副会长以及曾任省电影家协会顾问等,是省内知名的文学评论家。林老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过不少文艺评论、小说、散文、新旧诗词、剧本。特别是年老退休后七十多岁了,余热未尽,仍继续主持《晚晴》编辑,多次发表阅历资深的感人作品,实属可贵。
林老一生,奋发向上,刻苦钻研,敢于开拓创新,真正做到了呼吸不停,战斗不止。有感如此,为林老写下七律一首,以资敬仰。诗云:
花甲离休未卸装,古稀过后仍耕忙。
年青拔剑驱穷寇,岁壮挥毫撰丽章。
敬业毕生勤奉献,惜时余热洒辉煌。
《晚晴》亲手浇花发,香彻天涯灿夕阳。
今年积极订刊的还有省军区各干休所和沿河县离退休局。
读应昌老来稿感百
林钟美
新年伊始,接读湖南何应昌老先生寄给编辑部的《赠<晚晴>杂志主编林钟美老先生》一稿,实有受宠若凉、愧不敢当之感。然应昌老对《晚晴》杂志的热爱以及对我本人的情谊,确使人非常感动,并由衷地对他充满敬意。
应昌老是退休多年的党员老教师,诗人,擅长书法。十多年来,他一直是《晚晴》杂志的热心读者和作者。应昌老比我年长,我一直尊敬地把他当作老师和兄长。说起来真是遗憾,我们神交多年,至今还未曾谋得一面哩!
《赠<晚晴>杂志主编林钟美老先生》一稿本不欲发表,编辑部考虑再三还是发表了。发表的目的在于提倡这种亲密的、互敬互信的编者与作者的关系。编辑部希望和更多的老年作者读者交朋友,没有广大老年作者读者的支持,我们的刊物是一定不会办好的。
赠《晚晴》杂志主纺林钟美老先生
何应昌
我是湖南省南县一位普通的退休教师,怎么会和贵州《晚晴》杂志的林老先生相识呢,这其中有一段令人回味的故事。
1990年我开始订了一份《晚晴》杂志,在第一期上就读到了一篇《笔歌墨舞大器晚成》的文章,很感兴趣。文章写的是:海军某部后勤政委郭竟仁同志退休后,拿起笔杆学画成家的先进事迹。此文的作者就是贵刊主编林钟美同志。
郭老退休后,为了矢志学画,投师乞艺,不顾跋涉千里之辛劳;为了了解自然体验生活,更不顾残年衰朽,带干粮、带药囊、柱拐杖、冒雨雪、顶风霜,去实地描山画水。由于郭老的知难奋进,千锤百炼地探索追求,在短短两三年之内,终于成了一个晚年习画有成的典型范例。受到了许多领导同志和名画家赞赏,并被誉为“可观的山水画家”。
郭老艰苦卓绝的学画精神,对我学习书法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增添了很大的信心。兴奋的激情,驱使我一口气就写了一篇读后感。并感谢林钟美同志给我介绍了一个学习的光辉榜样,更感谢郭老为我作出大器晚成的典范。
读后感寄到《晚晴》,林老及时给我刊发,并来信多方鼓励。我就是这样与林老相结识的。林老学富才高,乐于助人。我每次寄去的诗稿和书作,总是关心倍至,耐心指点和刊发,并常寄来书报杂志。林若是我晚年遇上的第一个良师益友,深感荣幸。
1998年后,我从《晚晴》某些读者所写的文章中,对林老的一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林老午青时习马从戎,走遍大江南北,后转入文学艺术界,先后担任《贵州日报》副刊主编、贵州省《晚睛》杂志主编,以编辑工作为乐,数十年如一日。他是一个德厚资深的老实干家,是中国作家协会、戏剧家协会、鲁迅学会、红楼梦学会等会的会员,曾任贵州省作家协会文学理论委员会主任,省高校美学会兼当代文学学会首届副会长,并担任省杂文学会、省红学会副会长以及曾任省电影家协会顾问等,是省内知名的文学评论家。林老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过不少文艺评论、小说、散文、新旧诗词、剧本。特别是年老退休后七十多岁了,余热未尽,仍继续主持《晚晴》编辑,多次发表阅历资深的感人作品,实属可贵。
林老一生,奋发向上,刻苦钻研,敢于开拓创新,真正做到了呼吸不停,战斗不止。有感如此,为林老写下七律一首,以资敬仰。诗云:
花甲离休未卸装,古稀过后仍耕忙。
年青拔剑驱穷寇,岁壮挥毫撰丽章。
敬业毕生勤奉献,惜时余热洒辉煌。
《晚晴》亲手浇花发,香彻天涯灿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