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一则及两篇短文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xue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阳市人事局今年已继续订1000份《晚晴》杂志,将分别免费赠送给该市市属机关、事业单位70岁以上的退休干部阅读,丰富他们日益需求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助于他们延年益寿,身心健康。该局此举早桩全国引为美谈。本刊于去年10月曾赠予锦旗,以表示本刊编委会对该局的敬意。
  今年积极订刊的还有省军区各干休所和沿河县离退休局。
  
  读应昌老来稿感百
  林钟美
  
  新年伊始,接读湖南何应昌老先生寄给编辑部的《赠<晚晴>杂志主编林钟美老先生》一稿,实有受宠若凉、愧不敢当之感。然应昌老对《晚晴》杂志的热爱以及对我本人的情谊,确使人非常感动,并由衷地对他充满敬意。
  应昌老是退休多年的党员老教师,诗人,擅长书法。十多年来,他一直是《晚晴》杂志的热心读者和作者。应昌老比我年长,我一直尊敬地把他当作老师和兄长。说起来真是遗憾,我们神交多年,至今还未曾谋得一面哩!
  《赠<晚晴>杂志主编林钟美老先生》一稿本不欲发表,编辑部考虑再三还是发表了。发表的目的在于提倡这种亲密的、互敬互信的编者与作者的关系。编辑部希望和更多的老年作者读者交朋友,没有广大老年作者读者的支持,我们的刊物是一定不会办好的。
  
  赠《晚晴》杂志主纺林钟美老先生
  何应昌
  
  我是湖南省南县一位普通的退休教师,怎么会和贵州《晚晴》杂志的林老先生相识呢,这其中有一段令人回味的故事。
  1990年我开始订了一份《晚晴》杂志,在第一期上就读到了一篇《笔歌墨舞大器晚成》的文章,很感兴趣。文章写的是:海军某部后勤政委郭竟仁同志退休后,拿起笔杆学画成家的先进事迹。此文的作者就是贵刊主编林钟美同志。
  郭老退休后,为了矢志学画,投师乞艺,不顾跋涉千里之辛劳;为了了解自然体验生活,更不顾残年衰朽,带干粮、带药囊、柱拐杖、冒雨雪、顶风霜,去实地描山画水。由于郭老的知难奋进,千锤百炼地探索追求,在短短两三年之内,终于成了一个晚年习画有成的典型范例。受到了许多领导同志和名画家赞赏,并被誉为“可观的山水画家”。
  郭老艰苦卓绝的学画精神,对我学习书法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增添了很大的信心。兴奋的激情,驱使我一口气就写了一篇读后感。并感谢林钟美同志给我介绍了一个学习的光辉榜样,更感谢郭老为我作出大器晚成的典范。
  读后感寄到《晚晴》,林老及时给我刊发,并来信多方鼓励。我就是这样与林老相结识的。林老学富才高,乐于助人。我每次寄去的诗稿和书作,总是关心倍至,耐心指点和刊发,并常寄来书报杂志。林若是我晚年遇上的第一个良师益友,深感荣幸。
  1998年后,我从《晚晴》某些读者所写的文章中,对林老的一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林老午青时习马从戎,走遍大江南北,后转入文学艺术界,先后担任《贵州日报》副刊主编、贵州省《晚睛》杂志主编,以编辑工作为乐,数十年如一日。他是一个德厚资深的老实干家,是中国作家协会、戏剧家协会、鲁迅学会、红楼梦学会等会的会员,曾任贵州省作家协会文学理论委员会主任,省高校美学会兼当代文学学会首届副会长,并担任省杂文学会、省红学会副会长以及曾任省电影家协会顾问等,是省内知名的文学评论家。林老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过不少文艺评论、小说、散文、新旧诗词、剧本。特别是年老退休后七十多岁了,余热未尽,仍继续主持《晚晴》编辑,多次发表阅历资深的感人作品,实属可贵。
  林老一生,奋发向上,刻苦钻研,敢于开拓创新,真正做到了呼吸不停,战斗不止。有感如此,为林老写下七律一首,以资敬仰。诗云:
  花甲离休未卸装,古稀过后仍耕忙。
  年青拔剑驱穷寇,岁壮挥毫撰丽章。
  敬业毕生勤奉献,惜时余热洒辉煌。
  《晚晴》亲手浇花发,香彻天涯灿夕阳。
其他文献
2003年11月19日至20日,贵州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遵义召开全省基层老龄工作经验交流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州、地(市)老龄办负责人及基层单位代表共计53人,省民政厅厅长、省老龄委办公室主任郭猛出席大会并讲了话。  这次绎验交流会认真总结交流了各地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自觉实践“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开创老龄工作新局面的成功经验。  郭猛在讲话中要求各级老龄部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期刊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但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经小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有的可以弥补,有的东西就永远无法弥补。比如说尽辛吧,就是无法重复的幸福,是稍纵即逝的眷恋,是无法用物质和金钱交换的感帖交融,是生活中的美好追忆和精神支撑,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追悔,是无声的手势和语言,是一种自然的力量,是生命交接的链条,一旦断裂将永无链接。  最近笔者听到关于儿则儿女尽孝的故事很受启迪:尽享其实很简
期刊
近期,笔者在农村调查采访发现,一些地方农村子女忽视对老人生前赡养照顾,老人去世后却按封建习俗大办丧事,兴修坟墓,造成债台高筑。据笔者调查的一个村庄,有12位老人生前大都独居,子女只供点粮食,每人每月其它生活费用不足20元,生活十分艰难。可近两年去世的7位老人,每人办丧事、修坟墓平均开支达1.2万元,可以说是人财两空。其中有一位7O岁的老人,有两儿一女谁都小接纳老人,老人只好独居一边,还自己种菜、洗
期刊
2003年11月16日,沿河自治县委、县政府举行欢迎仪式,欢迎由县人大主任、老年体协主席罗来焕带队的中老年太极柔力球队赴沪参加第二届全国中老年人太极柔力球比赛载誉归来。  贵州省共有4个代表队(其中省直机关2个,习水和沿河各1个)出席11月28日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中老年人太极柔力球赛。全国有27个省市自治区、68支队伍、913名运动员参加。沿河中老年柔力球队是参加此次比赛的惟一的少数民族,特别令人瞩
期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也是发展老龄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离退休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始终把最广大离退休人员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使离退休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开创新局面。  我们贵州省人民医院离退休工作在院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年来我们一直按照政策,认真落实“两项待遇”,组织开
期刊
赤水市 (县)原政协副主席、赤水一中原副校长袁沉颖老先生,今年一百岁了,我受人之托去求他老人家为一间私立中学题写“玉淮中学校”校名。老人家挥笔蘸墨,精神矍铄,手不抖,笔不颤很快将字写出,对其中一两个不满意的,自己又重写过,给他酬金,他坚不收取,对我们同去的他几十年前教过的学生,如今均已过了甲之龄的,他不但记得名字,还记得起我们所读的班次。  老先生曾是黄齐生老人的及门弟子,在黄家经常走动,曾亲聆黄
期刊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由贵州省老年妇女书画艺术协会主办、贵州豪力实业公司协办的“贵州省首届中老年妇女书画展”于去年12月15至17日在南明区老干活动中心举行。此次书画展,共展出200多位中老年妇女作者的书画作品217件,还有部分雕塑、剪纸等民间工艺品,是一次规模较大、群众性强,又有较高艺术品位的展览。  200多位作者,绝大多数是离退休老人,其中年龄最大的已84岁。她们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体
期刊
在贵州省平塘县离退休干部工作局,经常看到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进进出出,打扫卫生,整理桌凳,清理书报……他就是平塘县的离休干部蔡维先。  蔡维先今年77岁,是1986年从平塘县副县长岗位退下来的老同志。刚离休时,他身心显得轻松,可渐渐地他感到无聊起来,感受到没事做也是一种痛苦。于是,他常常跑到离退局读书看报,帮离退局做事,并表示不要一分报酬。从那时起,离退局便成了他离体后的新单位,他俨然成了离退局不领
期刊
最近,71岁的诸暨农行离休干部楼宇然撰写的《笔耕不懈献余热》一文,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评为中华优秀论文。楼宇然50年来,真可谓是勤奋写作志不移,他已在各类报刊台累计发表各类文搞1500余篇。  他在1997年1月10日写的《请鲁迅“三谈香港”》一文,先后被《人民日报》等多家报刊发表;1995年7月15日撰写的《浅议国民经济信息化》文章,被编人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编辑、中央文献出版杜出版的大型文献丛书
期刊
本刊讯 贵州省军区后槽干休所的离休老红军、老八路,以满腔的爱国热情传播精神文明,坚持不懈奉献余热和爱心,10多年来,作革命传统报告400场次,听众达26万人次,被群众誉为“新时期的播火者”。  他们坚持深入部队、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与青年一代谈理想、话人生、赞改革,以自己的赤诚、热情、知识和经验,帮助教育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八爱”、“五远离”、“三不”、“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