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hanxiao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習惯。”初中阶段的体育课程特点,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初中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培养学生对自我锻炼的欲望和满足感
  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教师如何设计能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使学生有更大的优势从中得到乐趣,达到自我锻炼的目的。如果体育教师能使学生在多年的体育学习中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不管现在学生有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他个人成长的真正意义,就已经不知不觉地接受体育,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便进行自我锻炼。那么,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就应该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从中得到乐趣,多增设一些体育比赛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二、努力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
  三、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
  四、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
  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必然催化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而有了良好锻炼习惯的学生,其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好象出于本能,受益于终身。
  五、促使学生形成自律性
  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由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很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教师提升:
  1.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所谓转变学生态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身体锻炼)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通过体育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2.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3.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围绕踢足球的教学,如果一味让学生乱踢,是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中小学生因踢足球造成骨折等伤害事故也是很多的。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
  4.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5.培养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必须与培养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
  兴趣,表现出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的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也就越强。学生们之所以踢起足球来不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足球这项活动。随着我们对这项活动的深入,学生从“只知乱踢到踢出些门道”,踢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的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及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的过程。在这方面,教师首先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注意及时消除避免学生运动厌倦心理。
  6.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由于学生家庭、生长发育、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这方面我们应多研究分组教学:分组教学是以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条件、运动兴趣和需要等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组,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愿选择而组织起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课堂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有无切实掌握动作技术,并将所学的技术纳入自己原有的技术中融会贯通。同时还要关注在目标的达成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的投入,是否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在致力于面向全体的同时,是否能让素质好的“吃得饱”,让慢生“吃得了”。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各得其所。
  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愿好的运动习惯陪伴学生终身!
其他文献
文化不仅具有显著的时代和民族性,而且也具有地域性。地域性指的是在不同的区位空间作用下,当地人们受到各方面因素所呈现出的文化特点。作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燕赵
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要想适应就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时期图书馆工作改革创新的需要,做好服务工作,推动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 Moder
宋某,女,70岁.因发现下腹部肿物18个月,伴二便异常月余,于1999-01~23入院.该患月经不规律,无周期性,绝经20余年.近1年无明显诱因发现下腹部有一肿物,无痛感,饮食及大便均无异
针对工伤保险管理制度的构建,本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工伤保险以及工伤保险的一些原则和相关的内容.工伤保险也就是劳动人员在工作中由于各种事故造成失去一定劳动能力甚至生命
公共产品应该由谁提供,在政府和市场二分法下,公共产品要么走向市场,要么依赖于政府.可是,市场会失灵,政府也会失灵,公共产品的市场失灵是政府发挥作用的依据,而政府失灵是市
近5年来我们采用西米替丁胃内注药和酚妥拉明静滴,对重症肺炎并胃肠衰竭患儿,采取早期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视神经脊髓炎(NMO)是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的严重致残性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病变[1-2].视神经脊髓炎通常呈一个复发病程,并且在复发之间没有明显缓解,因此导致累积的、不可逆的
由李春林同志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已撰写成稿,并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在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研究上,该成果由于有较好的整体设计,因此总体
本文结合自身参加中法交流学习实践活动,从饮食文化、社交礼仪、教育三个方面论述了中法两国之间由于文化差异存在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学以致用丰富内涵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建设规模以及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未来的竞争将会转化为人才的竞争,因此,在企业未来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