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课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范读、赛读和再现课文情境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学作品意境,体验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
Studies hundred its righteousness from sees
Liu Shiyuan
【Abstract】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class teaching reads aloud is the very important link. The teacher wants using Fan Du, the match to read fully with teaching medias and so on reappearance text situation helps the student correct understanding text content, the feeling literary work ideal condition, the experience language rhythm and the rhythmical image, enhances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Language; Teaching; Reading aloud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堂优质的语文课体现在具有琅琅的读书声。因为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的心灵和作者的心灵能直接交流;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还能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意境,体验祖国语言的节奏感、韵律感。著名思想家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我认为“心到”就是要用心去体会、感悟; “眼到”就是看仔细、看明白;“口到”就是学会读。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充分地朗读,使其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朗读教学中积累了一些自认为可行的做法。
1 教师范读,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教师的范读,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每次我在入情入境地范读时,学生仿佛如临其境,有时表情甚至会随着老师的朗读变化。由此可以看出师生感情引起了共鸣。由于学生善于模仿,教师在范读时一定要做到普通话要正确、流利。感情真挚,情感应随着课文内容自然流露。语速适当,否则会影响情感的发挥。如:在范读《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听,体会老师读的与自己读的有什么不同,老师为何这样读?(由于学生体会不到人们为什么那么爱戴总理,因此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总理,为感情朗读作铺垫。)在范读时,老师饱含深情的语言很快便把学生带入了文章的情境之中,一幕幕送别总理的感人场景浮现在他们的面前,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被感动了,同学们都激起了强烈的表达欲望。读完后,老师让学生评价,一位学生说:“老师在读时感情非常投入,和我们读的完全不一样。我在读时没有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课文中,现在听老师读完后,我知道应该怎样来读了。”这样学生一读,果然读出了很好的效果。当然教师不要要求学生一味的模仿,要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读出真情实感,读出自己的特点。
2 再现课文情境,渲染课堂气氛
这种形式我认为可以分为三种:(1)采用道具再现课文情境;(2)利用想象法再现课文情境;(3)分角色朗读再现课文情境。
2.1 采用道具再现课文情境:这是一种比较直观的再现课文情境。较适合低中年级的学生使用。它可以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使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使孩子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感知事物。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童话,很适合创设情境朗读。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渲染课堂气氛。如:在教《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文,首先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根据课文内容自制道具:即小燕子和燕子妈妈头饰,冬瓜和茄子生长变化的图片。在教学课文时,选几个表演能力较强的孩子,分别戴着燕子、燕子妈妈的头饰进行表演朗读,再现了课文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此时让其他孩子仔细看(看同学怎样表演读)、听(听同学读的语气)、想(小燕子去了菜地几次?每次有什么新发现?)。孩子表演完后,其他孩子都迫不及待想表演,这时我顺水推舟再让其他孩子找伙伴分角色表演朗读,我发现孩子们是那么认真,那么投入,课堂气氛是那么活跃。达到我预计的效果了。最后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全班孩子戴着头饰美美地朗读全文。把他们再次引入课文境界,让学生去发挥想象,进而体味语感,进行美读。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课文读得很美了,也理解得差不多了。”
2.2 利用想象法再现课文情境:这种方法就是充分让学生大胆去想象,通过想象再现课文情境,我给学生说的是在脑子里“放动画片”。其实也就是边读边想。如:在教《自己去吧》一文时,文中只有两幅图,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再想象出小鸭和小鹰学习本领的图片。在读课文前我说:“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你们要一边读课文一边在自己的脑子里放动画片,想想小鸭子学游泳(小鹰在学飞)时遇到什么困难?他俩学会时心情怎样?会对妈妈说什么?学生在朗读时会大胆的想象,回答时会大胆地说。这样不但开发了学生的思维,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一种方法。”
2.3 分角色朗读再现课文情境:分角色朗读也是再现课文内容的一种方式。目的主要是借助文中人物动作、语言感悟理解课文。能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通过进入角色,使他们把心中的情与文中的人和事融为一体,读出各种人物的喜怒哀乐、美丑善恶。读者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听者身临其境。这种朗读方式是促使学生理解课文的较好的方法。例如教学课文《宴子使楚》时,我让学生扮演宴子和楚王进行角色朗读,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当学生读到“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齐国人怎么这么没出息,干这种事?”读出了楚王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仗势欺人的特点;而读宴子的话则读出了一个外交官为了维护祖国尊严,充分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表现了宴子的胆识与气度。当读到“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敝国有个规矩……就派下等人去。”学生一边读一边比动作,逗得学生大笑。学生读完后,其他同学纷纷欲试,于是我便让学生分组分角色朗读。可见分角色表演朗读能激发同学们朗读的兴趣。
3 学生之间赛读,激发朗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们比赛读,也能受到较好的效果。因为孩子都好表现,都会比较自信,在朗读中他们有“我会比他读得更好”的想法。因此,在教学时我会找不同程度的孩子进行赛读。同时教师要有一些启发性语言:“a:他读得不错!谁能比他读得更好。b:你真棒!谁还能超过他……”这样孩子之间会一个比一个读得好,培养了孩子之间的竞争意识。孩子们的朗读能力会逐渐得到提高。
4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现了课文中心,在教学时教师要认真地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朗读,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让他们通过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渗透的情感。如:《夜莺的歌声》一文,体现了小夜莺在敌人面前机智、勇敢。课文篇幅较长,不宜整篇读。教学时为了体会文章的中心,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找出小夜莺给敌人带路的句子来读,即:“阴沉、冷笑、轻蔑、拧”等词,通过朗读,可以体会到敌人的阴险,狡诈。还有“怎么会剩下我一个呢?这里有麻雀……夜莺到只有我一个。不慌不忙、刚刚一开火……都跑了。你说蘑菇吗……还有洋蘑菇。”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表面上好象是答非所问,实际是表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对敌人的憎恨。孩子入情入境的朗读,很容易就体会出句子蕴涵的思想感情了。因此只有他们准确地把握了文字中情感的变化,融自己的理解于朗读,才能读出真情实感。
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工具性的把握活动,又是一种思想性的认识活动,它的训练方式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班级实际,选择不同的朗读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语文课变得读声琅琅,让学生在语文课中寻找乐趣,受到美的熏陶。老师们,为了我们的下一代,让语文课真正读起来吧!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
Studies hundred its righteousness from sees
Liu Shiyuan
【Abstract】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class teaching reads aloud is the very important link. The teacher wants using Fan Du, the match to read fully with teaching medias and so on reappearance text situation helps the student correct understanding text content, the feeling literary work ideal condition, the experience language rhythm and the rhythmical image, enhances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Language; Teaching; Reading aloud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堂优质的语文课体现在具有琅琅的读书声。因为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的心灵和作者的心灵能直接交流;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还能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意境,体验祖国语言的节奏感、韵律感。著名思想家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我认为“心到”就是要用心去体会、感悟; “眼到”就是看仔细、看明白;“口到”就是学会读。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充分地朗读,使其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朗读教学中积累了一些自认为可行的做法。
1 教师范读,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教师的范读,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每次我在入情入境地范读时,学生仿佛如临其境,有时表情甚至会随着老师的朗读变化。由此可以看出师生感情引起了共鸣。由于学生善于模仿,教师在范读时一定要做到普通话要正确、流利。感情真挚,情感应随着课文内容自然流露。语速适当,否则会影响情感的发挥。如:在范读《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听,体会老师读的与自己读的有什么不同,老师为何这样读?(由于学生体会不到人们为什么那么爱戴总理,因此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总理,为感情朗读作铺垫。)在范读时,老师饱含深情的语言很快便把学生带入了文章的情境之中,一幕幕送别总理的感人场景浮现在他们的面前,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被感动了,同学们都激起了强烈的表达欲望。读完后,老师让学生评价,一位学生说:“老师在读时感情非常投入,和我们读的完全不一样。我在读时没有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课文中,现在听老师读完后,我知道应该怎样来读了。”这样学生一读,果然读出了很好的效果。当然教师不要要求学生一味的模仿,要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读出真情实感,读出自己的特点。
2 再现课文情境,渲染课堂气氛
这种形式我认为可以分为三种:(1)采用道具再现课文情境;(2)利用想象法再现课文情境;(3)分角色朗读再现课文情境。
2.1 采用道具再现课文情境:这是一种比较直观的再现课文情境。较适合低中年级的学生使用。它可以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使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使孩子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感知事物。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童话,很适合创设情境朗读。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渲染课堂气氛。如:在教《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文,首先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根据课文内容自制道具:即小燕子和燕子妈妈头饰,冬瓜和茄子生长变化的图片。在教学课文时,选几个表演能力较强的孩子,分别戴着燕子、燕子妈妈的头饰进行表演朗读,再现了课文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此时让其他孩子仔细看(看同学怎样表演读)、听(听同学读的语气)、想(小燕子去了菜地几次?每次有什么新发现?)。孩子表演完后,其他孩子都迫不及待想表演,这时我顺水推舟再让其他孩子找伙伴分角色表演朗读,我发现孩子们是那么认真,那么投入,课堂气氛是那么活跃。达到我预计的效果了。最后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全班孩子戴着头饰美美地朗读全文。把他们再次引入课文境界,让学生去发挥想象,进而体味语感,进行美读。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课文读得很美了,也理解得差不多了。”
2.2 利用想象法再现课文情境:这种方法就是充分让学生大胆去想象,通过想象再现课文情境,我给学生说的是在脑子里“放动画片”。其实也就是边读边想。如:在教《自己去吧》一文时,文中只有两幅图,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再想象出小鸭和小鹰学习本领的图片。在读课文前我说:“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你们要一边读课文一边在自己的脑子里放动画片,想想小鸭子学游泳(小鹰在学飞)时遇到什么困难?他俩学会时心情怎样?会对妈妈说什么?学生在朗读时会大胆的想象,回答时会大胆地说。这样不但开发了学生的思维,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一种方法。”
2.3 分角色朗读再现课文情境:分角色朗读也是再现课文内容的一种方式。目的主要是借助文中人物动作、语言感悟理解课文。能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通过进入角色,使他们把心中的情与文中的人和事融为一体,读出各种人物的喜怒哀乐、美丑善恶。读者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听者身临其境。这种朗读方式是促使学生理解课文的较好的方法。例如教学课文《宴子使楚》时,我让学生扮演宴子和楚王进行角色朗读,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当学生读到“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齐国人怎么这么没出息,干这种事?”读出了楚王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仗势欺人的特点;而读宴子的话则读出了一个外交官为了维护祖国尊严,充分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表现了宴子的胆识与气度。当读到“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敝国有个规矩……就派下等人去。”学生一边读一边比动作,逗得学生大笑。学生读完后,其他同学纷纷欲试,于是我便让学生分组分角色朗读。可见分角色表演朗读能激发同学们朗读的兴趣。
3 学生之间赛读,激发朗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们比赛读,也能受到较好的效果。因为孩子都好表现,都会比较自信,在朗读中他们有“我会比他读得更好”的想法。因此,在教学时我会找不同程度的孩子进行赛读。同时教师要有一些启发性语言:“a:他读得不错!谁能比他读得更好。b:你真棒!谁还能超过他……”这样孩子之间会一个比一个读得好,培养了孩子之间的竞争意识。孩子们的朗读能力会逐渐得到提高。
4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现了课文中心,在教学时教师要认真地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朗读,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让他们通过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渗透的情感。如:《夜莺的歌声》一文,体现了小夜莺在敌人面前机智、勇敢。课文篇幅较长,不宜整篇读。教学时为了体会文章的中心,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找出小夜莺给敌人带路的句子来读,即:“阴沉、冷笑、轻蔑、拧”等词,通过朗读,可以体会到敌人的阴险,狡诈。还有“怎么会剩下我一个呢?这里有麻雀……夜莺到只有我一个。不慌不忙、刚刚一开火……都跑了。你说蘑菇吗……还有洋蘑菇。”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表面上好象是答非所问,实际是表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对敌人的憎恨。孩子入情入境的朗读,很容易就体会出句子蕴涵的思想感情了。因此只有他们准确地把握了文字中情感的变化,融自己的理解于朗读,才能读出真情实感。
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工具性的把握活动,又是一种思想性的认识活动,它的训练方式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班级实际,选择不同的朗读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语文课变得读声琅琅,让学生在语文课中寻找乐趣,受到美的熏陶。老师们,为了我们的下一代,让语文课真正读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