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中依赖的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举止。推进教育教学的融合管理的根本保证,是有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学生道德纪律的实施需要借助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纪律强权。一个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的教师,他所教的学生往往会表现出积极向上、团结友善、助人为乐的良好精神状态和勤奋进取、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品质,学生所应具备的多方面的良好品质容易养成,学生人格也会沿着健全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教师 职业 责任 师德 品质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一、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1.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
教学中依赖的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举止。推进教育教学的融合管理的根本保证,是有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要全员有意识、人人有责任,人人都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道德权威。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学生道德纪律的实施需要借助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纪律强权。道德权威来源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力量。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个人品质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等一系列其它品质的养成。一个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的教师,他所教的学生往往会表现出积极向上、团结友善、助人为乐的良好精神状态和勤奋进取、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品质,学生所应具备的多方面的良好品质能够养成,学生人格也会沿着健全的方向发展。相反,一个教师如果品行低劣,懒懒散散,甚至有违法犯罪行为,对学生品行肯定会起到极坏的作用。平时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某某班主任所带班的学生特别坏,这实质上已经触及到该教师的个人品质问题。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师的个人品质。
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师德的主旨是爱心。学生的成份十分复杂,情商、智商、能力参差不齐,作为教师,主要工作是针对差异悬殊的主体,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不能有丝毫(哪怕是一点点)的偏见,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总是喜欢优生,讨厌后进生,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教育偏见”,这种偏见导致的结果将使后进生对教育失去最真挚的祈求和信任以及对教师的最纯真的尊敬。后进生的特点是不爱学习,在班级里常爱做一些特殊的事情,比如:迟到旷课,损坏公物,不专心听讲,爱做小动作,爱打架闹事,不做作业和交作业,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特别关注这些后进生:天天提醒、谈心、做思想工作,甚至要了解其家庭、社会背景,找出学生后进的真正原因:是经济条件较好,父母地位显赫,父母离异,家庭困难读书无望,还是基础太差,智商低下、学无所成,或是任课教师共同歧视,或是同学关系出现问题,或是青春期的影响等等。然后,真正从治病救人的爱心出发,从青春期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不存在任何偏见地,毫无私心杂念地教育教导学生,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战胜暂时的困难和挫折,会取得各方面进步的。
二、爱岗敬业、 终生学习
1.教师应爱岗敬业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的献身教育事业。他们在工作繁重,生活清贫的情况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影响与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
2.教师的业务功底影响学生的学风。
一位志大才疏、知识浅薄、不学无术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东西不多,学生从其身上学不到所需的知识,久而久之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影响学风。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某位教师才疏学浅,三言两语一节课,或者只会照本宣科,学生常会不自觉的意识到:教师教书的态度不认真,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很快学生就会和教师发生抵触情绪,慢慢在全班形成与教师的对立,这样既起不到对学生学习的启发、诱导作用,也严重影响学生对该课的学习兴趣,最终影响教学质量。相反,一位教师如果知识渊博,专业功底扎实,天文地理样样精通,又能很好的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井然有序,教师讲授生动有趣,各种教法灵活运用,常常会使学生听课聚精会神,求知孜孜不倦,教学效果自然会很好,教学质量也会很高。因此,教师的专业功底直接影响班级的学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学校的教学质量。
3.学无止境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学海无涯,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学生们,无论在知识的来源渠道,知识的种类范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非同寻常。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不断学习,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明代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之过矣。”教书育人是一项重大的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马虎。因此,教师应当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必须有真才实学。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学校教育虽说由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完成,但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教师的主导、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径来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导,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总之,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它不仅深刻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品质,而且通过学生还作用于家庭和社会。师德既影响学生在较长时间的成长,还影响学生今后的生活道路。由此可见,师德之重要。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自觉进行师德修养,只有不断完善自身、发展自身,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培养一代新人,为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作者单位:747000甘肃省合作市教育局)
【关键词】教师 职业 责任 师德 品质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一、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1.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
教学中依赖的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举止。推进教育教学的融合管理的根本保证,是有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要全员有意识、人人有责任,人人都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道德权威。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学生道德纪律的实施需要借助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纪律强权。道德权威来源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力量。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个人品质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等一系列其它品质的养成。一个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的教师,他所教的学生往往会表现出积极向上、团结友善、助人为乐的良好精神状态和勤奋进取、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品质,学生所应具备的多方面的良好品质能够养成,学生人格也会沿着健全的方向发展。相反,一个教师如果品行低劣,懒懒散散,甚至有违法犯罪行为,对学生品行肯定会起到极坏的作用。平时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某某班主任所带班的学生特别坏,这实质上已经触及到该教师的个人品质问题。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师的个人品质。
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师德的主旨是爱心。学生的成份十分复杂,情商、智商、能力参差不齐,作为教师,主要工作是针对差异悬殊的主体,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不能有丝毫(哪怕是一点点)的偏见,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总是喜欢优生,讨厌后进生,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教育偏见”,这种偏见导致的结果将使后进生对教育失去最真挚的祈求和信任以及对教师的最纯真的尊敬。后进生的特点是不爱学习,在班级里常爱做一些特殊的事情,比如:迟到旷课,损坏公物,不专心听讲,爱做小动作,爱打架闹事,不做作业和交作业,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特别关注这些后进生:天天提醒、谈心、做思想工作,甚至要了解其家庭、社会背景,找出学生后进的真正原因:是经济条件较好,父母地位显赫,父母离异,家庭困难读书无望,还是基础太差,智商低下、学无所成,或是任课教师共同歧视,或是同学关系出现问题,或是青春期的影响等等。然后,真正从治病救人的爱心出发,从青春期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不存在任何偏见地,毫无私心杂念地教育教导学生,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战胜暂时的困难和挫折,会取得各方面进步的。
二、爱岗敬业、 终生学习
1.教师应爱岗敬业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的献身教育事业。他们在工作繁重,生活清贫的情况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影响与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
2.教师的业务功底影响学生的学风。
一位志大才疏、知识浅薄、不学无术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东西不多,学生从其身上学不到所需的知识,久而久之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影响学风。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某位教师才疏学浅,三言两语一节课,或者只会照本宣科,学生常会不自觉的意识到:教师教书的态度不认真,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很快学生就会和教师发生抵触情绪,慢慢在全班形成与教师的对立,这样既起不到对学生学习的启发、诱导作用,也严重影响学生对该课的学习兴趣,最终影响教学质量。相反,一位教师如果知识渊博,专业功底扎实,天文地理样样精通,又能很好的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井然有序,教师讲授生动有趣,各种教法灵活运用,常常会使学生听课聚精会神,求知孜孜不倦,教学效果自然会很好,教学质量也会很高。因此,教师的专业功底直接影响班级的学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学校的教学质量。
3.学无止境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学海无涯,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学生们,无论在知识的来源渠道,知识的种类范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非同寻常。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不断学习,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明代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之过矣。”教书育人是一项重大的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马虎。因此,教师应当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必须有真才实学。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学校教育虽说由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完成,但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教师的主导、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径来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导,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总之,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它不仅深刻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品质,而且通过学生还作用于家庭和社会。师德既影响学生在较长时间的成长,还影响学生今后的生活道路。由此可见,师德之重要。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自觉进行师德修养,只有不断完善自身、发展自身,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培养一代新人,为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作者单位:747000甘肃省合作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