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理国库是人民银行金融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国库业务绩效审计,客观评价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对提高国库履职水平和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的发挥国库在财政预算管理中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根据基层央行国库业务的特点对国库绩效审计的方法和审计指标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基层央行国库绩效审计的方法
(一)国库绩效审计目标是使审计效率最大化和效果最优化
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工作效率高低和效果优劣的标准具体表现为:不仅是国库预算收入是否入库,更是入库是否及时和足额;不仅是国库预算支出是否出库,更是出库是否合规合法;不仅是国债是否兑付,更是国债兑付的服务是否便捷有效,国债兑付的宣传是否到位;不仅是国库资金汇划渠道是否通畅,更是国库资金汇划是否快速和利用率高;不仅是人员配备和岗位设置是否充足,更是是否符合国库岗位设置不相兼容要求,业务人员素质能否满足工作需要,后续教育及培训是否到位;不仅是各项规章制度是否传达贯彻执行,更是贯彻执行的是否及时、到位和有效,是否积极解决实际工作中影响规章制度执行的问题等。
(二)国库绩效审计内容是合规性审计、风险控制审计与审计评价相结合
传统合规性审计的内容重点是国库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国库工作合规性,而在国库绩效审计中,对国库工作的合规性和风险控制的审计依然十分必要和重要,在此基础上,从评价的角度增加以下内容,包括对国库部门是否充分履行央行经理国库职责、是否防范国库资金风险和提高国库管理水平、是否维护人民银行声誉和整体形象、是否能够科学地配置并充分利用公务资源,内部控制是否严密,管理是否规范,岗位职责履行是否充分、高效,国库业务工作的开展是否具有开拓性和前瞻性,工作效果是否明显,从而对国库工作的成绩和效果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
(三)国库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是国库工作的合规性、有效性和必要性
对被审计对象所完成的国库工作进行评价,首先要关注其合规性,如国库部门内设机构、工作岗位设置是否符合内部控制要求,与国库履职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岗位操作程序是否得到贯彻落实,国库履职过程中各个程序、环节是否都符合法律和制度规定。二是看其有效性,即国库工作绩效,是否高效率、低成本地完成工作任务,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是否在改善金融服务等方面产生了正的社会效应。三是看其必要性,核心是该行为是否有存在必要。这样做既审计了国库部门工作各个环节的合规性,又强调个性特征,突出重点,考核了被审计对象的工作绩效。
(四)国库绩效审计拓展方式是审前调查和外围取证
除运用常规的审计方法外,还可运用审前调查法和外围取证法作为国库绩效审计方式的拓展和补充。审前调查主要是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国库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及管理目标完成情况、在本单位和上级行的考核情况;通过分析相关历史数据、当地主要的金融、经济发展指标、金融生态环境状况和获得地方政府的表彰通报情况等方面,了解国库部门在促进地方金融、经济发展上履行职责情况,以便确定审计的方向和侧重点,更加科学地制定审计方案,突出审计重点。
外围取证主要是运用问卷调查、走访、座谈、质询等手段,向财政部门、税务部门、金融机构、社会公众了解对国库金融服务的满意度。重点了解国库部门经办预算收入、退库和更正的准确率;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清算是否及时;国库资金汇划的效率;国债宣传的普及率;国债兑付是否便捷、对国库经收处的管理是否有效,单位或个人缴纳税款是否便捷等。
二、国库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一)行政管理职能指标
1.人力资源类指标。首先,判断国库会计岗位设置、人员配备与国库会计业务的匹配程度。检查人员配备是否能满足岗位分工和业务量的需求,各岗权限是否明确、清晰,有无外来借调人员。把税收高峰期和预算支出高峰期的人均日工作量与低峰期的人均日工作量相对比,综合判断国库部门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其次,判断国库人员的胜任能力。检查会计人员是否持证上岗,会计主管是否具备会计师以上资格或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检查国库业务培训次数和效果,特别是国库业务发生变化前是否进行过充分有效的培训。最后,检查国库部门的工作考核激励机制是否合理,是否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2.环境资源类指标。首先,判断国库的服务环境和信息化程度是否能够满足国库业务发展需要,重点关注横向联网、国库集中收付、预算外收支、社保基金收支等新业务,是否配备了相配套的信息化系统,同时制定了相应的业务处理流程、制度和实施办法。环境和信息化程度不能满足国库业务发展需要的情况下,是否采取积极措施逐步解决。其次,判断国库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是否最高,有无损失浪费现象。重点关注国库对支付系统的利用率、对横向联网系统的利用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利用率。
3.工作业绩类指标。首先,通过对照上级行国库部门的年度工作意见和本级行国库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判断国库工作完成情况。其次,参考国库部门在上级行的专业考评名次、业务比赛和劳动竞赛名次、调研材料获奖情况、在本级行的考核名次和获得集体或个人的名誉情况,判断国库部门的工作业绩。第三,检查国库部门横向联网、国库集中收付、预算外收支、社保基金收支等新业务的开展情况,以及财政税务部门对国库的满意度,判断国库部门是否能开拓创新,最大限度地拓宽业务活动的范围,扩大业务工作成果,对国库部门的综合绩效状况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最后审计国库整体服务效果,调查了解地方政府、财政、税务、海关、金融机构和有关企业对国库部门金融服务的总体评价。
(二)内部控制类指标
一是国库内部控制环境如何。国库部门负责人是否重视内部控制建设;是否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等内控管理制度;内控制度中是否存在与上级行要求相悖的规定;国库主任、分管行长、国库部门负责人和会计主管是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有关检查,检查内容是否全面,检查频率是否达到要求,发现问题是否及时得到纠正。二是国库业务管理环节的控制是否有效。印押证是否三分管;是否按时做好国库的内、外部账务核对工作,并坚持换人对账制度;是否严密会计资料交接签收手续。三是国库业务操作环节的控制是否有效。是否对照预留印鉴对退库、支出、更正等外来凭证的真实性进行审核;是否对照外来凭证所附的相关文件依据、退库申请书、国库集中支付申请划款附件等对外来凭证的合规性进行审核;预算收入入库、报解是否及时;预算收入退付是否按预算收入的级次退给原缴款人,退库退回业务的手续和使用的账户是否合规;是否要求财政机关提供年度财政预算及预算调整方案;库款支拨、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清算业务有无超计划和超额度清算问题;有无迟拨、错拨或转移、挪用、盗窃库款情况。更正业务是否坚持“谁的差错谁更正”的原则,是否经国库会计主管审批后进行更正;存款计息业务处理是否及时、正确。国库资金汇划系统处理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查询查复否经国库会计主管审批及时办理;国库会计核算系统是否做到专机专用,操作员代码、密码设置是否正确,国库会计业务系统的安装、升级、病毒防护等维护是否及时合规;国债兑付手续是否合规;国库会计档案管理是否规范,会计档案的立卷、移交、借阅、销毁是否合规;四是国库检查控制是否有效。是否定期组织对下级国库进行检查,检查程序是否合规,发现问题是否及时处理,问题是否及时得到整改。五是国库应急控制是否有效。是否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是否根据情况变化或业务发展及时调整应急预案。
一、基层央行国库绩效审计的方法
(一)国库绩效审计目标是使审计效率最大化和效果最优化
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工作效率高低和效果优劣的标准具体表现为:不仅是国库预算收入是否入库,更是入库是否及时和足额;不仅是国库预算支出是否出库,更是出库是否合规合法;不仅是国债是否兑付,更是国债兑付的服务是否便捷有效,国债兑付的宣传是否到位;不仅是国库资金汇划渠道是否通畅,更是国库资金汇划是否快速和利用率高;不仅是人员配备和岗位设置是否充足,更是是否符合国库岗位设置不相兼容要求,业务人员素质能否满足工作需要,后续教育及培训是否到位;不仅是各项规章制度是否传达贯彻执行,更是贯彻执行的是否及时、到位和有效,是否积极解决实际工作中影响规章制度执行的问题等。
(二)国库绩效审计内容是合规性审计、风险控制审计与审计评价相结合
传统合规性审计的内容重点是国库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国库工作合规性,而在国库绩效审计中,对国库工作的合规性和风险控制的审计依然十分必要和重要,在此基础上,从评价的角度增加以下内容,包括对国库部门是否充分履行央行经理国库职责、是否防范国库资金风险和提高国库管理水平、是否维护人民银行声誉和整体形象、是否能够科学地配置并充分利用公务资源,内部控制是否严密,管理是否规范,岗位职责履行是否充分、高效,国库业务工作的开展是否具有开拓性和前瞻性,工作效果是否明显,从而对国库工作的成绩和效果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
(三)国库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是国库工作的合规性、有效性和必要性
对被审计对象所完成的国库工作进行评价,首先要关注其合规性,如国库部门内设机构、工作岗位设置是否符合内部控制要求,与国库履职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岗位操作程序是否得到贯彻落实,国库履职过程中各个程序、环节是否都符合法律和制度规定。二是看其有效性,即国库工作绩效,是否高效率、低成本地完成工作任务,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是否在改善金融服务等方面产生了正的社会效应。三是看其必要性,核心是该行为是否有存在必要。这样做既审计了国库部门工作各个环节的合规性,又强调个性特征,突出重点,考核了被审计对象的工作绩效。
(四)国库绩效审计拓展方式是审前调查和外围取证
除运用常规的审计方法外,还可运用审前调查法和外围取证法作为国库绩效审计方式的拓展和补充。审前调查主要是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国库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及管理目标完成情况、在本单位和上级行的考核情况;通过分析相关历史数据、当地主要的金融、经济发展指标、金融生态环境状况和获得地方政府的表彰通报情况等方面,了解国库部门在促进地方金融、经济发展上履行职责情况,以便确定审计的方向和侧重点,更加科学地制定审计方案,突出审计重点。
外围取证主要是运用问卷调查、走访、座谈、质询等手段,向财政部门、税务部门、金融机构、社会公众了解对国库金融服务的满意度。重点了解国库部门经办预算收入、退库和更正的准确率;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清算是否及时;国库资金汇划的效率;国债宣传的普及率;国债兑付是否便捷、对国库经收处的管理是否有效,单位或个人缴纳税款是否便捷等。
二、国库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一)行政管理职能指标
1.人力资源类指标。首先,判断国库会计岗位设置、人员配备与国库会计业务的匹配程度。检查人员配备是否能满足岗位分工和业务量的需求,各岗权限是否明确、清晰,有无外来借调人员。把税收高峰期和预算支出高峰期的人均日工作量与低峰期的人均日工作量相对比,综合判断国库部门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其次,判断国库人员的胜任能力。检查会计人员是否持证上岗,会计主管是否具备会计师以上资格或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检查国库业务培训次数和效果,特别是国库业务发生变化前是否进行过充分有效的培训。最后,检查国库部门的工作考核激励机制是否合理,是否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2.环境资源类指标。首先,判断国库的服务环境和信息化程度是否能够满足国库业务发展需要,重点关注横向联网、国库集中收付、预算外收支、社保基金收支等新业务,是否配备了相配套的信息化系统,同时制定了相应的业务处理流程、制度和实施办法。环境和信息化程度不能满足国库业务发展需要的情况下,是否采取积极措施逐步解决。其次,判断国库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是否最高,有无损失浪费现象。重点关注国库对支付系统的利用率、对横向联网系统的利用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利用率。
3.工作业绩类指标。首先,通过对照上级行国库部门的年度工作意见和本级行国库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判断国库工作完成情况。其次,参考国库部门在上级行的专业考评名次、业务比赛和劳动竞赛名次、调研材料获奖情况、在本级行的考核名次和获得集体或个人的名誉情况,判断国库部门的工作业绩。第三,检查国库部门横向联网、国库集中收付、预算外收支、社保基金收支等新业务的开展情况,以及财政税务部门对国库的满意度,判断国库部门是否能开拓创新,最大限度地拓宽业务活动的范围,扩大业务工作成果,对国库部门的综合绩效状况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最后审计国库整体服务效果,调查了解地方政府、财政、税务、海关、金融机构和有关企业对国库部门金融服务的总体评价。
(二)内部控制类指标
一是国库内部控制环境如何。国库部门负责人是否重视内部控制建设;是否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等内控管理制度;内控制度中是否存在与上级行要求相悖的规定;国库主任、分管行长、国库部门负责人和会计主管是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有关检查,检查内容是否全面,检查频率是否达到要求,发现问题是否及时得到纠正。二是国库业务管理环节的控制是否有效。印押证是否三分管;是否按时做好国库的内、外部账务核对工作,并坚持换人对账制度;是否严密会计资料交接签收手续。三是国库业务操作环节的控制是否有效。是否对照预留印鉴对退库、支出、更正等外来凭证的真实性进行审核;是否对照外来凭证所附的相关文件依据、退库申请书、国库集中支付申请划款附件等对外来凭证的合规性进行审核;预算收入入库、报解是否及时;预算收入退付是否按预算收入的级次退给原缴款人,退库退回业务的手续和使用的账户是否合规;是否要求财政机关提供年度财政预算及预算调整方案;库款支拨、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清算业务有无超计划和超额度清算问题;有无迟拨、错拨或转移、挪用、盗窃库款情况。更正业务是否坚持“谁的差错谁更正”的原则,是否经国库会计主管审批后进行更正;存款计息业务处理是否及时、正确。国库资金汇划系统处理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查询查复否经国库会计主管审批及时办理;国库会计核算系统是否做到专机专用,操作员代码、密码设置是否正确,国库会计业务系统的安装、升级、病毒防护等维护是否及时合规;国债兑付手续是否合规;国库会计档案管理是否规范,会计档案的立卷、移交、借阅、销毁是否合规;四是国库检查控制是否有效。是否定期组织对下级国库进行检查,检查程序是否合规,发现问题是否及时处理,问题是否及时得到整改。五是国库应急控制是否有效。是否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是否根据情况变化或业务发展及时调整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