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明确数学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拥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已经不是原来的算式计算,逐渐向应用题计算发生转变,这就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措施
引言:很多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偏弱,在解答数学问题时,不能根据教师教授的解题方法进行解题,从而导致解题的正确率不高。其实,这主要是学生对解题能力的缺失,是学生缺少自我思考能力的表现,所以在授课过程,教师一定要注重小学高年级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很多数学知识都比较抽象,学生在小学阶段思维还没有完全发育,这就导致很多小学生认为数学比较难学。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数学老师的教学工作是一个重点,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降低数学的学习难度,而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有着良好的辅助作用。通过合理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加速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在创建问题情境时一定要注重问题的合理性,做到充分了解学生的解题能力,结合学生兴趣创设情境,还要贴近生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例如,在进行一百以内加减法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售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商人进行物品买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告诉学生苹果10元一斤,桃子6元一斤,梨5元一斤,学生有100元买了一斤苹果,二斤桃子、二斤梨还剩多少钱,教师通过这种现实中的问题创建,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解题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二、注意认真审题能力的培养
审题就是仔细阅读、找准题目中的关键字,将有用的已知条件做好标注以及所求的问题,利用直观的方式将条件与问题中的关系表达出来,再进行仔细的分析。在审题过程中首先学生要认真理解题目中的每个字、词、句之间的含义,发现分析应用题中出现的“数学语言”,对关键字词反复的琢磨推敲。例如,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应用题“5台车床3.5小时可生产零件140个,照这样计算,20台这样的车床4小时可以生产零件多少个?”在这道题目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归一”的数学思想,也就是先求出1台车床1小时生产的零件个数,运用求得的结果再求出20台车床4小时生产零件的个数。其次从已知条件入手,找出数量关系,再进行逆向思维,发现题目中可能存在的隐藏条件。小学六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兄弟俩骑车外出郊游,弟弟先出发,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弟弟出发5分钟后,哥哥带一条狗出发,以每分钟250米的速度追赶弟弟,而狗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向弟弟追去,追上弟弟后立即返回,见到哥哥后又立即向弟弟追去,直到哥哥追上弟弟,这时狗跑了多少千米?”首先教师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然后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已知弟弟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出发5分钟的条件,可以求得什么”“根据弟弟速度每分钟200米,哥哥速度每分钟250米,得出哥哥每分钟能追赶弟弟多少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通过问题入手分析审清题意,找寻正确的解题思路,发现隐藏的条件,让学生的逆向思维得到提升。
三、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发挥和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解题效率,数学老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主动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独立性,让学生养成自主独立的习惯,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例如,在进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自主能力,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长方形的泡沫道具,然后让学生在小组的交流讨论中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出来,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在团队合作中,通过独立思考,使得到的知识更加深刻,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对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养成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也有着促进作用。
四、注重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培养数学思想和素质
教师要加强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培养,一是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二是利用熟练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是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比较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抽象性思维还在处在发展中,对于抽象思维的转化还不能适应。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线段图解决题目中条件比较复杂的应用题,将复杂的题目简单化。运用数量关系列方程式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在审题后,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进行分析,从多个复杂的数量关系中找出最重要的一个,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师再引导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可以采取分析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可以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然后再进行解答。例如“扎龙自然保护区里有天鹅和丹顶鹤1360只,天鹅的只数是丹顶鹤的4倍。天鹅比丹顶鹤多多少只?”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含义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然后画出线段图,先画丹顶鹤的线段,再根据丹顶鹤的线段多画4倍得出天鹅的线段,发现其中的等量关系:丹顶鹤的只数+天鹅的只数=总只数。由此可以设丹顶鹤有X只,天鹅有4X只,方程式为X+4X=1360。最后解決方程式得出天鹅比丹顶鹤多816只。
结论: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养成,这对学生提高学习质量、教师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题能力,为学生将来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措施
引言:很多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偏弱,在解答数学问题时,不能根据教师教授的解题方法进行解题,从而导致解题的正确率不高。其实,这主要是学生对解题能力的缺失,是学生缺少自我思考能力的表现,所以在授课过程,教师一定要注重小学高年级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很多数学知识都比较抽象,学生在小学阶段思维还没有完全发育,这就导致很多小学生认为数学比较难学。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数学老师的教学工作是一个重点,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降低数学的学习难度,而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有着良好的辅助作用。通过合理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加速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在创建问题情境时一定要注重问题的合理性,做到充分了解学生的解题能力,结合学生兴趣创设情境,还要贴近生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例如,在进行一百以内加减法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售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商人进行物品买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告诉学生苹果10元一斤,桃子6元一斤,梨5元一斤,学生有100元买了一斤苹果,二斤桃子、二斤梨还剩多少钱,教师通过这种现实中的问题创建,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解题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二、注意认真审题能力的培养
审题就是仔细阅读、找准题目中的关键字,将有用的已知条件做好标注以及所求的问题,利用直观的方式将条件与问题中的关系表达出来,再进行仔细的分析。在审题过程中首先学生要认真理解题目中的每个字、词、句之间的含义,发现分析应用题中出现的“数学语言”,对关键字词反复的琢磨推敲。例如,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应用题“5台车床3.5小时可生产零件140个,照这样计算,20台这样的车床4小时可以生产零件多少个?”在这道题目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归一”的数学思想,也就是先求出1台车床1小时生产的零件个数,运用求得的结果再求出20台车床4小时生产零件的个数。其次从已知条件入手,找出数量关系,再进行逆向思维,发现题目中可能存在的隐藏条件。小学六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兄弟俩骑车外出郊游,弟弟先出发,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弟弟出发5分钟后,哥哥带一条狗出发,以每分钟250米的速度追赶弟弟,而狗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向弟弟追去,追上弟弟后立即返回,见到哥哥后又立即向弟弟追去,直到哥哥追上弟弟,这时狗跑了多少千米?”首先教师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然后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已知弟弟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出发5分钟的条件,可以求得什么”“根据弟弟速度每分钟200米,哥哥速度每分钟250米,得出哥哥每分钟能追赶弟弟多少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通过问题入手分析审清题意,找寻正确的解题思路,发现隐藏的条件,让学生的逆向思维得到提升。
三、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发挥和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解题效率,数学老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主动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独立性,让学生养成自主独立的习惯,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例如,在进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自主能力,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长方形的泡沫道具,然后让学生在小组的交流讨论中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出来,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在团队合作中,通过独立思考,使得到的知识更加深刻,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对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养成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也有着促进作用。
四、注重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培养数学思想和素质
教师要加强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培养,一是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二是利用熟练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是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比较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抽象性思维还在处在发展中,对于抽象思维的转化还不能适应。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线段图解决题目中条件比较复杂的应用题,将复杂的题目简单化。运用数量关系列方程式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在审题后,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进行分析,从多个复杂的数量关系中找出最重要的一个,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师再引导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可以采取分析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可以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然后再进行解答。例如“扎龙自然保护区里有天鹅和丹顶鹤1360只,天鹅的只数是丹顶鹤的4倍。天鹅比丹顶鹤多多少只?”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含义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然后画出线段图,先画丹顶鹤的线段,再根据丹顶鹤的线段多画4倍得出天鹅的线段,发现其中的等量关系:丹顶鹤的只数+天鹅的只数=总只数。由此可以设丹顶鹤有X只,天鹅有4X只,方程式为X+4X=1360。最后解決方程式得出天鹅比丹顶鹤多816只。
结论: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养成,这对学生提高学习质量、教师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题能力,为学生将来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华.利用错误资源,强化小学数学解题能力[J].智力,2020(34):73-74.
[2]刘素贞.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J].学周刊,2020(22):35-36.
[3]杨永芳.小学数学数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7(2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