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考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在众多教学科目中,高中体育教学也因新高考制度的施行而渐受重视。本文结合实际情况,简要探讨了我国体育高考背景下的体育教学策略,以期能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一定帮助,并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高考;教学策略
对高中阶段学生进行体育素质培养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现代化训练体系的逐步完善,体育高考已成为我国体育人才选拔的关键途径,对于参加体育高考的考生来说,在高中阶段进行体育训练是一项艰巨且系统化的工程,科学有效的体育训练是体育高考生取得优异考试成绩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每一位体育高考生的梦想和希望。因此在当下“一考定终身”的体育高考考试机制下,学校需要进一步完善体育高考生的训练机制,确保体育高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将自己的全部实力有效发挥,并对训练过程中所存在的影响因素和风险进行有效规避,提高体育高考生的考试成绩。
一、科学引导对体育高考训练的意义
(一)提升体育考生的高考体育成绩
现如今,国家对体育考生的要求不断提升,再加上参加体育高考的学生数量逐渐增多,导致体育高考的竞争非常激烈。因此,学生要想在体育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就要在平时的训练中采用科学的体育训练方式,激发自身的潜能,提升自身的体育综合素质。这就对教师对体育训练方式的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体育训练分为不同的阶段,根据学生的动态变化制订相应的训练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在科学的训练中不断增强自身的体育综合素质。
(二)保障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健康和安全
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各种拉伤或身体损伤,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训练方式和训练过程存在问题,这样不仅会对他们后期的体育训练产生不利的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再加上体育高考的压力比较大,很多学生为了在体育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高考前期经常会进行突击训练来提升自身的体育综合素质,这样的训练方式风险较大,容易给学生的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参加体育高考,在平时的训练中应按照科学的训练方式增强自身的速度和素质,这样才能够确保自身的体育成绩能够稳中有升。
(三)保持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
很多体育生在刚开始进行体育训练时,对体育训练的内容充满好奇,训练激情都比较高。但是训练一段时间后,因为身体的疲劳及心理的压力,导致他们在后期不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体育训练中。再加上体育训练的项目有限,需要学生反复进行训练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部分学生在面对重复的训练时,容易产生懈怠的心理,这样不仅降低了他们的训练兴趣,还会影响学生的训练效率。
二、高考背景下的高中体育教学路径
(一)加强校内体育教练队伍建设
在当前我国的训练过程中,高中的师资力量可以说是根本所在。因此,在体育训练中教练员的水平可以说直接决定了体育这门学科的训练质量,可是我国目前多数高中教练员的师资力量严重缺少,少数高中中没有专职的教练员。因此当前高中需要对体育专业毕业的老师在社会上进行积极招聘,同时还需要在高中管理的过程中,将一些具有体育特长的教练员编入教练员的队伍。通过让这些教练员经过定期的培训和自修函授的方式,提高这些教练员的体育训练能力,此外,高中还需要定期地开展相应的体育组教研活动,让教练员在进行教研的过程中,认真的备课、听课、讨论,从而定制出适合高中自身发展的体育训练内容。除此之外,教练员还需要在训练过程中加强自身的体育专业知识学习,同时还需要对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敬业思想进行加强,这样才可以让教练员在体育训练中开拓创新自身的管理能力,从而强化在体育训练过程中的竞争意识。
(二)重视考生心理素质培养
在对体育高考生进行日常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需要充分地重视每一位考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确保考生可以在日常训练中和考试中保持稳定的心态,进而发挥出自己正常的水平。但是多数体育高考生在考试中由于自身心理压力较大,因此在做相关体育动作时会出现一定的失误,造成自己的考试成绩较差,而这都与体育高考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息息相关。因此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需要组织体育高考生开展相关心理素质的锻炼,对每一位考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调节和管理,进而帮助考生在训练中养成调节自身心理状态的能力,使其在考试中可以发挥出优异的考试水平。
(三)深化体育精神,调整考核比例
针对学生不愿意、不重视体育课程或高三年级阶段体育教师教学无激情的问题,应当对体育精神进行一定宣传和深化。一方面,教师可在进行体育训练时给学生讲述一些体育文化或体育故事,以引起学生内心的感动与坚持。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对体育精神等足够了解和深化,并以此激发带训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质量。例如,教师在训练学生进行长跑时,可加强体育精神的培养,教师在长跑前可给学生讲马拉松等关于体育运动的故事,以引导学生向马拉松的坚持等精神进行学习。
(四)制定系统的训练计划
中断训练会导致身体机能退化,通过全年安排周期性训练计划的方式与我们的身体进行交流,将我们对身体素质水平的诉求传达给身体,再配合恰当的饮食计划使肌肉量保持在相当的水平。冬季气温较低,生物的神经激活程度较低,体内的代谢速率也会随着气温的降低相应变慢,能量消耗的速率也较为缓慢。因此冬季适合进行力量及体能的储备,安排训练计划时,应当侧重引导训练者进行以增肌及优化动作模式为主的训练,为气温季节性回升时,神经激活度提高与代谢水平回升后进行的爆发力训练打好基础。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项目以及训练任务等因素,以区分训练目的不同的训练者。安排训练负荷时,需突出周期性与波动性的特点。训练频率与内容的安排应根据训练课所处的周期、阶段目标、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特别是训练者所处的训练水平等因素的差异进行调整。临考前半个月内,要注意减少对大肌肉群采用极限负荷练习的比重。在每次训练中,在神经最兴奋的开始阶段安排发展最大力量、速度力量的练习,神经兴奋性降低后再进行力量耐力的练习,保证该堂训练课中全身各大肌肉群得到充分地锻炼。安排练习动作顺序时,原則一般是在动态热身激活后,先安排发展下肢肌群为主的练习动作,再过渡到核心肌肉群训练,最后发展上肢带部位肌肉群的顺序进行编排。
总而言之,体育高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试,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制定分阶段的训练目标,并直接与相关学生进行沟通,进而提高现有体育高考生的训练质量,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稳步提高自身训练、竞赛水平,为体育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体育;高考;教学策略
对高中阶段学生进行体育素质培养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现代化训练体系的逐步完善,体育高考已成为我国体育人才选拔的关键途径,对于参加体育高考的考生来说,在高中阶段进行体育训练是一项艰巨且系统化的工程,科学有效的体育训练是体育高考生取得优异考试成绩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每一位体育高考生的梦想和希望。因此在当下“一考定终身”的体育高考考试机制下,学校需要进一步完善体育高考生的训练机制,确保体育高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将自己的全部实力有效发挥,并对训练过程中所存在的影响因素和风险进行有效规避,提高体育高考生的考试成绩。
一、科学引导对体育高考训练的意义
(一)提升体育考生的高考体育成绩
现如今,国家对体育考生的要求不断提升,再加上参加体育高考的学生数量逐渐增多,导致体育高考的竞争非常激烈。因此,学生要想在体育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就要在平时的训练中采用科学的体育训练方式,激发自身的潜能,提升自身的体育综合素质。这就对教师对体育训练方式的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体育训练分为不同的阶段,根据学生的动态变化制订相应的训练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在科学的训练中不断增强自身的体育综合素质。
(二)保障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健康和安全
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各种拉伤或身体损伤,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训练方式和训练过程存在问题,这样不仅会对他们后期的体育训练产生不利的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再加上体育高考的压力比较大,很多学生为了在体育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高考前期经常会进行突击训练来提升自身的体育综合素质,这样的训练方式风险较大,容易给学生的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参加体育高考,在平时的训练中应按照科学的训练方式增强自身的速度和素质,这样才能够确保自身的体育成绩能够稳中有升。
(三)保持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
很多体育生在刚开始进行体育训练时,对体育训练的内容充满好奇,训练激情都比较高。但是训练一段时间后,因为身体的疲劳及心理的压力,导致他们在后期不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体育训练中。再加上体育训练的项目有限,需要学生反复进行训练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部分学生在面对重复的训练时,容易产生懈怠的心理,这样不仅降低了他们的训练兴趣,还会影响学生的训练效率。
二、高考背景下的高中体育教学路径
(一)加强校内体育教练队伍建设
在当前我国的训练过程中,高中的师资力量可以说是根本所在。因此,在体育训练中教练员的水平可以说直接决定了体育这门学科的训练质量,可是我国目前多数高中教练员的师资力量严重缺少,少数高中中没有专职的教练员。因此当前高中需要对体育专业毕业的老师在社会上进行积极招聘,同时还需要在高中管理的过程中,将一些具有体育特长的教练员编入教练员的队伍。通过让这些教练员经过定期的培训和自修函授的方式,提高这些教练员的体育训练能力,此外,高中还需要定期地开展相应的体育组教研活动,让教练员在进行教研的过程中,认真的备课、听课、讨论,从而定制出适合高中自身发展的体育训练内容。除此之外,教练员还需要在训练过程中加强自身的体育专业知识学习,同时还需要对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敬业思想进行加强,这样才可以让教练员在体育训练中开拓创新自身的管理能力,从而强化在体育训练过程中的竞争意识。
(二)重视考生心理素质培养
在对体育高考生进行日常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需要充分地重视每一位考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确保考生可以在日常训练中和考试中保持稳定的心态,进而发挥出自己正常的水平。但是多数体育高考生在考试中由于自身心理压力较大,因此在做相关体育动作时会出现一定的失误,造成自己的考试成绩较差,而这都与体育高考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息息相关。因此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需要组织体育高考生开展相关心理素质的锻炼,对每一位考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调节和管理,进而帮助考生在训练中养成调节自身心理状态的能力,使其在考试中可以发挥出优异的考试水平。
(三)深化体育精神,调整考核比例
针对学生不愿意、不重视体育课程或高三年级阶段体育教师教学无激情的问题,应当对体育精神进行一定宣传和深化。一方面,教师可在进行体育训练时给学生讲述一些体育文化或体育故事,以引起学生内心的感动与坚持。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对体育精神等足够了解和深化,并以此激发带训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质量。例如,教师在训练学生进行长跑时,可加强体育精神的培养,教师在长跑前可给学生讲马拉松等关于体育运动的故事,以引导学生向马拉松的坚持等精神进行学习。
(四)制定系统的训练计划
中断训练会导致身体机能退化,通过全年安排周期性训练计划的方式与我们的身体进行交流,将我们对身体素质水平的诉求传达给身体,再配合恰当的饮食计划使肌肉量保持在相当的水平。冬季气温较低,生物的神经激活程度较低,体内的代谢速率也会随着气温的降低相应变慢,能量消耗的速率也较为缓慢。因此冬季适合进行力量及体能的储备,安排训练计划时,应当侧重引导训练者进行以增肌及优化动作模式为主的训练,为气温季节性回升时,神经激活度提高与代谢水平回升后进行的爆发力训练打好基础。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项目以及训练任务等因素,以区分训练目的不同的训练者。安排训练负荷时,需突出周期性与波动性的特点。训练频率与内容的安排应根据训练课所处的周期、阶段目标、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特别是训练者所处的训练水平等因素的差异进行调整。临考前半个月内,要注意减少对大肌肉群采用极限负荷练习的比重。在每次训练中,在神经最兴奋的开始阶段安排发展最大力量、速度力量的练习,神经兴奋性降低后再进行力量耐力的练习,保证该堂训练课中全身各大肌肉群得到充分地锻炼。安排练习动作顺序时,原則一般是在动态热身激活后,先安排发展下肢肌群为主的练习动作,再过渡到核心肌肉群训练,最后发展上肢带部位肌肉群的顺序进行编排。
总而言之,体育高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试,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制定分阶段的训练目标,并直接与相关学生进行沟通,进而提高现有体育高考生的训练质量,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稳步提高自身训练、竞赛水平,为体育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宫福乐.高考体育训练的体能训练探析[J].田径,2020(04):30-31+28.
[2]仇风光,郭兆霞,尹珊珊.体育纳入高考选考科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8,32(02):64-69.
[3]彭小伟.“高考体育”的动因、困境与出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07):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