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社会史的“碎片化”问题研究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35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史学碎片化最早由法国年鉴学派进行批评时提出,引入中国后引起了一批年轻历史研究者的广泛兴趣,形成一股学术潮流。有人认为它给中国近现代史学中社会史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有人认为它导致了历史研究趋于零散化,难以形成宏达广阔的视角。本文就社会史的“碎片化”问题的出现、成因、评价,提出一些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社会史;碎片化
  一、什么是“碎片化”问题
  “碎片化”这一说法是由西方引进来的,最早是由法国史学界对年鉴学派进行批评时提出来的。所谓“碎片化”是指原本完整的东西破碎成零散的块状,形成了诸多碎片,不再是一个整体了。历史是一面镜子,就像照镜子一样。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起,这一话语就已被广泛应用在信息、传媒、社会、技术、文化等领域,用来形容一个事物琐碎、细碎、零碎的状态,即没有整体关怀,只强调个体、片断的存在。因此,人们在谈及“碎片化”时,即是指一种零散、不完整、断裂的取向。比如着眼点放在人口、婚姻、等内容方面,此类研究揭示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细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不断进行局部问题的解释,也难免会被视为一种“碎片化”的表现。
  二、“碎片化”问题出现的成因
  根据一些学者的探讨,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除了“碎片化”从西方的传入,再就是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社会重心由政治运动向经济建设转变,史学界也开始有此前聚焦的革命、政治等宏大主题转向探究社会演变尤其是社会内部结构、文化形态等微观领域。主要特征就是由以往偏重政治层面转向下层社会、民众以及文化等。社会犹如汪洋大海,文化也千差万别,所以微观研究也就发展开来,研究问题趋于细小,逐渐有了“碎片化”的偏向。
  (2)在宏观层面上,缺少公认的理论指导与操作方法。由于缺乏合适的理论指导,使得历史研究“琐碎的不是地方”,也就是所研究的内容是否需要细节化处理有待于探讨;还由于历史研究日趋碎化,难以建立或者忽视了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无法构架总体的史学理论框架,背离了建造总体社会史、展示社会史全貌的初衷。
  三、如何看待“碎片化”问题
  关于“碎片化”问题主要存在三种态度。
  第一种对“碎片化”问题持质疑或者是否定态度。四川大学罗志田教授认为历史学本身就是以碎片为基础的一门学问,而且从“碎片”的研究中也能反映出历史的整体面貌。所以他认为更重要的是如何从断裂的碎片中看到整体。苏州大学王卫平教授和王玉贵教授认为,看似“碎片化”问题证据确凿,但是仍需要仔细推敲。从严格的学术考究和深层次的学术反思来看,“碎片化”虽然在某些研究者身上有所体现,但这代表不了整个学界的固有特征,也不至于影响学界的进一步发展。因为从史学研究的发展规律来看,总是由宏观逐渐走向深入和具体,细致入微的精深和细致的研究终究会取代宏观和粗线条研究。
  第二类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碎片化”问题确实存在,而且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论题小而微,缺乏大关怀和大问题;论题细碎而零散,缺乏大联系与大序列;论题小而平面化,缺乏大理论与大阐释。这是碎片化问题的主要症状。不同的学者针对这一视角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主张要将严肃的细节研究与刻意追求的碎片化区别开。细节研究必须要在自己的实证基础上进行,以小见大,才能形成真知灼见。所以对于一些历史研究者只顾一点不顾全局的碎片研究要予以抵制。复旦大学历史系章清教授认为史学研究碎片化问题是存在的,而且他认为这种现象与当前学科的评估机制有密切关系。学术制度鼓励发表是推动着史学研究碎片化问题愈演愈烈的一个重要因素,也使得史学研究趋向急功近利性。
  第三类观点从辩证的角度分析碎片化问题,没有简单的认为“碎片化”问题是否存在。北京师范大学郑师渠教授认为碎片化有两种:一种是放弃“总体性”,最终没有形成总体的认识,没有回归“总体史”;一种是坚持“总体性”。后者是新旧更替之际研究趋于多元化的正常现象,是学界进行突破综合的必要过程。而从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现状来看,当下史学研究仍坚持总体性,只是还没有在多元研究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突破,所以此时的碎片化阶段是正常的阶段。所以他主张坚持历史的总体性,并且强调继承创新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四、对于碎片化问题的评价
  1.对于碎片化问题的积极评价
  具有宏观视野与总体观念的微观研究是积极的,不能因其选题具体甚至细碎,而低估其意义。缘于史家的个性与秉赋,事实上也不可能要求人人都做综合与宏观的研究。在这个意义上,陈垣说,考据虽非史学的究竟,但它是“一人劳而众人逸”的工作,功德无量,不容轻忽。
  郑师渠认为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属积极,实际上,它是新旧思潮更替在特定阶段上的应有之义,本质是积极的。自然也会有部分学者缘个性及社会诸多因素的制約,做不到“贤者见其大”,那也只是任何时期都会存在的方法论层面上的一种常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碎片化”,并非“危机化”,相反,它恰是近代史研究酝酿大突破的征兆。
  勒高夫认为:“新史学渴望建设一种从人体到生物、置于社会历史时段中的总体的人的历史。”但同时又要防止“总体的历史”被分割为许多个各行其是的“专门化”部门(经济史、思想史等)。
  所谓“碎片化”只是两难中不得已的选择,既然要写“全面的”、“整体的”的历史,势必会缩小“历史研究的单位”,走向微观史的研究。
  2.对于碎片化问题的消极评价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个案研究、微观研究中,有些原本是基于“地方”的研究,却将问题上升到对“近代中国”历史的把握。而原本没有多少见解的研究,却因为发掘出此前鲜少利用的所谓“新材料”,便容易获得积极的评价。之所以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碎片化”倾向更为普遍,即是因为近代历史所留存的材料极为丰富。而对“材料”的迷信,也促成所谓“新材料”成为引导学术的关键,甚至将“新材料”和好的研究等同起来。
  参考文献:
  [1]王玉贵,王卫平.“碎片化”是个问题吗?[J].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5期.
  [2]李长莉.“碎片化”:新兴史学与方法论困境[J].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5期.
  作者简介:
  杨光(1985-),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东聊城,工作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职务:学生,职称:无,学位: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环境的建设就显得越发的重要,而对现代城市的绿化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城市的绿化来说,不只是进行大型绿色植被的覆盖,还要对草地方面进行改建,两者相得映彰,才能满足人们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物质要求,即更加舒适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目前影响城市绿化工作的是植物的成活问题,大型的绿色植物的生长周期长,而直接进行大型绿色植被的移植的话
期刊
摘 要:辅导员在高校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的心灵导师和知心朋友,是高校教師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出现,给传统教育管理方式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对高校辅导员的能力与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将职业生涯管理的理论运用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为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对高校人力资源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口算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归纳总结了口算的概念及意义,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在小学数学口算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教学;数学教学  小学口算教学虽然引起的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目前对小学口算教学研究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本研究针对小学口算教学的重要性,首先对已有的研究进行综述。我国小学数学口算教学重结果而轻过程,在传统的教
期刊
摘 要: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背景下,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增强个性化就业指导、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来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提升就业指导效果,实现高职学生的优质就业。  关键词:就业;高职院校;个性化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在于其综合能力的发展,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相比,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竞
期刊
摘 要:职业指导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手段。随着职业指导内涵的不断演变,高校职业指导的不可替代性日趋凸显,主要体现在:职业指导对大学生就业观、职业认知的指导作用;对人才培养过程的影响作用;对大学生职业定位的指导作用等。为了充分发挥职业指导在高校更高质量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应注重专兼职相结合的职业指导队伍建设,将职业指导纳入大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专门化的职业指导活动与日常职业指导有机结合
期刊
摘 要:运用科学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理论,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科学化、标准化和精细化”从核心内容、基本特点、必须具备的意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以“细、实、精”作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落脚点,从而在职业指导过程中使“科学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理念得到全面而具体的落实。  关键词:管理理论;高校;指导工作  科学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源于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理念,是管理者用来调整产品、服务和运营过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国近代乡村教育思潮的研究,包括乡村教育思潮的社会历史背景,乡村教育思潮和运动的基本特点,从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当前我国发展农村教育面临的机遇与存在的问题,为当前我国的农村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乡村教育;农村教育改革;中国近代思潮  一、中国近代乡村教育思潮产生的背景  近代以来,民族独立、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不断受到外来的威胁,而国内更是长期处于军阀混战中,政局
期刊
摘 要:关于不同音乐形式对人类治疗的影响的科学研究还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事情。二十世纪初,德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赫姆霍茨,以及后来的一些科学家曾对声音对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进行过深入而详尽的研究。他们发现一根听神经纤维只接收和传导相应的一种频率的音响。音乐的生理作用首先是通过音响对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开始的,进而才影响到全身的肌肉、血脉及其它器官的活动。有人研究认为忧伤的音乐使脉率变缓,
期刊
摘 要:在音乐教育这一领域,电脑音乐技术运用同样有着相当的发展前景。只有教育者掌握电脑技术和有专业的音乐素养,才能更好的运用电脑音乐制作进行音乐教育。  关键词:电脑音乐制作;音乐理论教育;实际教学中运用;电脑制作  一、电脑音乐制作概述  电脑音乐制作是主要以电脑为控制中心、以MIDI技术和数字音频技术为控制手段和信息交流语言、以合成器、采样器等电子乐器为音频终端的一种音乐制作方式。从音乐创作的
期刊
摘 要:音乐是一种通过声乐技巧来表达人类情感中的喜、乐、悲、欢,同時反映现实生活、抒发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旨在现代艺术体系中占据先导,而歌唱为音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声乐表演者在拥有极高造诣审阅音乐的能力下,完善其艺术发展的根基——声乐技巧训练,才能完美地演绎音乐艺术。多年来在声乐技巧训练的众多方法中,声乐学界可谓为见仁见智、各执一词,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技巧训练方法具有审美经验特性。在声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