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学校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素质教育作为一种观念已经深入大学校园,强调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新的时期社会对广大青年学生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之路。
大学生素质指人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和实践中发展起来或形成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对大学生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主体特性和品质,其综合效应表现为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知识和能力。目前,高校中课堂教育是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认知主客观世界的必要途径,但就其规律和特点来看,它并不能成为高校育人的唯一途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必须表现在改造主客观世界能力的提高,这就不得不引入另外一个概念———实践育人,通过形形色色、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的开展,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从而达到对主客观世界的认知与改造。
本文将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为例,探讨其多年来形成的系统化、全面化、特色化的“实践育人”工作格局,并在保持已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工作的新思路,分析目前高校中的社会实践类型及其育人功能,为高校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和借鉴作用。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标和现状
近日,某社会机构在对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调查统计中发现,用人单位对学生在大学经历中最为看重的是“具有2次以上的社会实践经历”,在长期的高校学生工作中,我们也发现社会实践的开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在巩固所掌握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不足,从而增强努力学习的动力;此外,高校通过开展社会实践,也为广大城乡尤其是基层农村带去科技、知识和信息。这两方面的意义是社会实践常青的生命源,也是社会实践开展的目标。
近年来,高校社会实践工作规模逐渐增大,参与人数逐年增加,涉及区域更为广泛,仅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为例,每年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的学生人数占到全院人数的90%以上,社会实践已经成为高校和学生共同欢迎的一项重要学生工作。
二、高校社会实践类型及育人功能分析
根据社会实践的时间、工作内容、育人功能的不同,学院将社会实践分为不同类型,从而细化社会实践工作,使其更具有针对性,提升工作效率和育人效果。
1、发挥学生专业优势,加强专业类实践活动
历年来,园林学院始终将专业学习与实践内容相结合,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将专业知识,思维意识应用于实际,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另一方面利用学院专业优势,为实践当地创造效益,并提升学院美誉度。双方受益,结果双赢。
2、发挥学生知识优势,深入农村与偏远地区进行科普与理论宣讲
大学生是社会中文化素质较高的一部分人群,通过大学生文化扫盲活动的开展,发挥学生知识优势,送文化下乡。近年来,园林学院组织同学们在北京郊区县、市区各个居民小区、北京周边省市等地进行了“十八大精神”、“学雷锋”、花卉知识咨询等多题材、多形式的宣讲服务团,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劳动观念,培养职业道德,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3、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并在其中接触社会、分析社会,培养出正确的人生观
大学是大部分学生进入社会的关键阶段,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广大同学对社会调研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兴趣,社会调查的内容非常广泛,参加社会调研的同学也做出了很多有实际价值的事情。学院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返回自己的家乡或在学校及其周边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社会调研实践,调研内容涵盖经济发展、社会聚焦、生态文明等多方面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认知度,为将来步入社会未雨绸缪。
4、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活动
志愿者活动作为社会实践的一方面,在为社会奉献青年学子拳拳爱心和真情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情操的陶冶和能力的提高,志愿活动的开展往往是和国家或行业的大主题相联系的。如每年四月,北京林业大学绿桥活动都会如期进行,园林学院每年都组织绿桥志愿者进行环保宣传、植树和一系列其他实践活动,为祖国大地添上自己的一分绿;另外,在北京大运会、奥运会、园博会等各种大的会议及赛事活动中,学院都会组织志愿者参与其中,提倡奉献精神,培养大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与人协作能力;
5、开展勤工助学活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校规模的扩大,贫困生问题作为一个敏感话题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近年来,园林学院在做好上级部门针对家庭困难学生相关工作的同时,还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寻找多种多样的勤工助学岗位,如家教、翻译、校对、销售、送信、机房值班、打扫教室等众多校内外固定岗位,即解决了一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也使其在工作中锻炼和提高自己,并逐渐学会自立、自强、自律。
6、开展针对毕业生的就业实践工作,全面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调查表明,毕业生择业期间有一段迷惘期,对今后从事工作不能准确定位,对自身能力估计不足,针对此情况,学院联系多家用人单位,组织毕业生赴各个单位进行为期数月的就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缩短学生和社会的磨合期,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就业定位。
7、社会实践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凑零为整,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以往很多同学认为社会实践只能是“暑期社会实践”,认为必须有相对完整的一个时间段才能保证实践的顺利完成,针对这种现象,学院提出“将实践融入生活”,动员学生开展包括认树挂牌、假日写生、花期调查统计等短期实践项目,在此过程中,同学们利用零星的时间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切实得到了提高。
三、小结
随着社会实践工作在高校的深入开展,如何探索实践工作的新思路,使其更好的为学校、学生和社会共同创造价值是高校学生工作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因为,我们在分析社会实践不同的类型和育人功能基础上,还应该重点考虑以下问题:
1、通过社会舆论、学生反响和用人单位反馈建立社会实践效果评价系统,指导社会实践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服务。
2、高校社会实践工作如何与教学、科研、学生就业等工作更好的联动。
大学生素质指人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和实践中发展起来或形成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对大学生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主体特性和品质,其综合效应表现为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知识和能力。目前,高校中课堂教育是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认知主客观世界的必要途径,但就其规律和特点来看,它并不能成为高校育人的唯一途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必须表现在改造主客观世界能力的提高,这就不得不引入另外一个概念———实践育人,通过形形色色、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的开展,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从而达到对主客观世界的认知与改造。
本文将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为例,探讨其多年来形成的系统化、全面化、特色化的“实践育人”工作格局,并在保持已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工作的新思路,分析目前高校中的社会实践类型及其育人功能,为高校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和借鉴作用。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标和现状
近日,某社会机构在对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调查统计中发现,用人单位对学生在大学经历中最为看重的是“具有2次以上的社会实践经历”,在长期的高校学生工作中,我们也发现社会实践的开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在巩固所掌握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不足,从而增强努力学习的动力;此外,高校通过开展社会实践,也为广大城乡尤其是基层农村带去科技、知识和信息。这两方面的意义是社会实践常青的生命源,也是社会实践开展的目标。
近年来,高校社会实践工作规模逐渐增大,参与人数逐年增加,涉及区域更为广泛,仅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为例,每年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的学生人数占到全院人数的90%以上,社会实践已经成为高校和学生共同欢迎的一项重要学生工作。
二、高校社会实践类型及育人功能分析
根据社会实践的时间、工作内容、育人功能的不同,学院将社会实践分为不同类型,从而细化社会实践工作,使其更具有针对性,提升工作效率和育人效果。
1、发挥学生专业优势,加强专业类实践活动
历年来,园林学院始终将专业学习与实践内容相结合,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将专业知识,思维意识应用于实际,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另一方面利用学院专业优势,为实践当地创造效益,并提升学院美誉度。双方受益,结果双赢。
2、发挥学生知识优势,深入农村与偏远地区进行科普与理论宣讲
大学生是社会中文化素质较高的一部分人群,通过大学生文化扫盲活动的开展,发挥学生知识优势,送文化下乡。近年来,园林学院组织同学们在北京郊区县、市区各个居民小区、北京周边省市等地进行了“十八大精神”、“学雷锋”、花卉知识咨询等多题材、多形式的宣讲服务团,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劳动观念,培养职业道德,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3、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并在其中接触社会、分析社会,培养出正确的人生观
大学是大部分学生进入社会的关键阶段,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广大同学对社会调研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兴趣,社会调查的内容非常广泛,参加社会调研的同学也做出了很多有实际价值的事情。学院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返回自己的家乡或在学校及其周边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社会调研实践,调研内容涵盖经济发展、社会聚焦、生态文明等多方面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认知度,为将来步入社会未雨绸缪。
4、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活动
志愿者活动作为社会实践的一方面,在为社会奉献青年学子拳拳爱心和真情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情操的陶冶和能力的提高,志愿活动的开展往往是和国家或行业的大主题相联系的。如每年四月,北京林业大学绿桥活动都会如期进行,园林学院每年都组织绿桥志愿者进行环保宣传、植树和一系列其他实践活动,为祖国大地添上自己的一分绿;另外,在北京大运会、奥运会、园博会等各种大的会议及赛事活动中,学院都会组织志愿者参与其中,提倡奉献精神,培养大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与人协作能力;
5、开展勤工助学活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校规模的扩大,贫困生问题作为一个敏感话题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近年来,园林学院在做好上级部门针对家庭困难学生相关工作的同时,还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寻找多种多样的勤工助学岗位,如家教、翻译、校对、销售、送信、机房值班、打扫教室等众多校内外固定岗位,即解决了一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也使其在工作中锻炼和提高自己,并逐渐学会自立、自强、自律。
6、开展针对毕业生的就业实践工作,全面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调查表明,毕业生择业期间有一段迷惘期,对今后从事工作不能准确定位,对自身能力估计不足,针对此情况,学院联系多家用人单位,组织毕业生赴各个单位进行为期数月的就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缩短学生和社会的磨合期,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就业定位。
7、社会实践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凑零为整,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以往很多同学认为社会实践只能是“暑期社会实践”,认为必须有相对完整的一个时间段才能保证实践的顺利完成,针对这种现象,学院提出“将实践融入生活”,动员学生开展包括认树挂牌、假日写生、花期调查统计等短期实践项目,在此过程中,同学们利用零星的时间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切实得到了提高。
三、小结
随着社会实践工作在高校的深入开展,如何探索实践工作的新思路,使其更好的为学校、学生和社会共同创造价值是高校学生工作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因为,我们在分析社会实践不同的类型和育人功能基础上,还应该重点考虑以下问题:
1、通过社会舆论、学生反响和用人单位反馈建立社会实践效果评价系统,指导社会实践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服务。
2、高校社会实践工作如何与教学、科研、学生就业等工作更好的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