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在各方努力下有效遏制腐败产生和促进廉政建设,但也因思想认识偏差、机制设计缺陷、监督力量弱化等因素导致难以深入推进,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性地推进和完善这项工作。
关键词:廉政风险;意义;问题;思考
1.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及其重要意义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就是将现代管理学的方法特别是量化指标、质量管理、风险控制的方法运用于反腐倡廉工作,通过风险防范管理,实现内部监控与外部监督、廉政工作与业务流程、自律与他律的有效结合,将预防腐败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人和岗位,达到风险防范的目的。
(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有效规范权力运行的客观要求。反腐倡廉关键是对权力的监督管理。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把预防腐败关口前移, 对权力的监督制约由注重外部监管向注重内部控制拓展。同时,抓住并细化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对制度机制、权力运行和岗位职责等进行风险点的排查,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相应的制度机制,从而实现有效的内控监督。
(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促进干部廉洁从政的现实需要。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掌管的权力越大、资源越多,受腐蚀的风险就越大。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通过明确工作中的廉政风险点,使每位党员干部明晰易发生腐败行为的环节和部位,引导党员干部树立起正确的用权观念和从政理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和不正之风发生的概率。
(三)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坚持中国特色道路的创新举措。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关键要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扎实地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将“风险管理”等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方法引入反腐倡廉建设实践,将预防腐败工作落实到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具有很强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体现了反腐倡廉正在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推进,从而更有效预防腐败。
2.当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从局部试点到全面展开,有效促进了廉政建设和预防腐败。但是,通过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仍有深化拓展的空间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 思想认识有偏差。一防控主体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查找“风险点”与己无关,那是领导干部的事,或者是纪检部门的事;有的认为查找廉政风险点就是公开腐败点,担心大范围查找和公开风险点会给本企业或本部门的社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引火烧身。因此,干脆装糊涂少说或不说;有的认为这一机制建设本身就是做做样子“走过场”而已,因此在查找过程中敷衍了事,流于形式。二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核心价值认识“越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核心价值本应体现为方法层面上的制度创新,但有个别企业或领导干部认为,有了这项建设,反腐败的其他制度就可有可无了。显然,这种“包治百病”的错误认识不仅扭曲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在“惩防体系建设”中的地位,而且不利于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其他制度变革。
(二)相关机制设计存在缺陷。具体表现为:一信息收集渠道单一。多数廉政风险信息主要来自信访举报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由于举报人对于国家政策和法律认知与了解的程度不同,以及个人对于重大事项报告的表述存在着主观随意性,导致我们被动接收廉政风险信息的比例过大,往往错过了发现那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最佳时机,从而影响了廉政风险防控的实际成效。二举报人保护制度缺乏,容易令公众产生顾虑,不敢轻易拿起检举揭发的武器,长此下去养成的“腐败冷漠症”,对防控机制建设起着消极影响。三检查考核制度缺乏客观具体标准。如在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考核相关制度中,对于如何实施监督、检查和考核,以及违反规定怎样惩罚等,没有具体规定;对于检查结果是否公开、怎样公开,以及怎样与党风廉政建设的检查考核相结合等,缺少刚性规定。
(三)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执行效果不佳,监督力量弱化。一些企业、部门通常都是由领导班子引导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方案。即使有的部门和单位召开一些座谈会,由于信息不对称,一般职工也很难提出一些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无法根据亲身感受指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不足与缺失。这样制定出来的相关制度与机制,理论上讲起来头头是道,实际却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再者,领导班子往往本身作为廉政风险最大的主体,其引导制定的防控措施本身是否真实客观? 如若客观,同级的纪委或纪检组能否真正有效地对其进行监督? 即使能进行监督,又由谁来监督纪委或纪检组? 因此,随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深入推进,现行反腐败机构分立与职能分散的组织架构已难以适应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要求,久拖未决的反腐败机构组织变革已迫在眉睫。
3.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创新性工作,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切实加强理论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创造性地推进这项工作。
(一)建立健全机制,保障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长效开展。一建立教育机制。坚持教育为先,把廉政教育纳入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及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把廉政知识纳入干部职工招录和竞聘上岗考试的内容,同时广泛收集同类岗位发生案例,实行因岗施教、因人施教。通过教育,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廉政风险防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二建立领导机制。要把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纳入企业生产经营总体部署,列入企业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抓、纪检监察部门协调推进、其他部门各负其责,多方联动、上下协同的推进格局。三建立预警机制。通过构建集廉政风险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反馈为一体的廉政风险全方位预警防控系统,切实做到对廉政风险的超前预警、超前防范, 使领导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四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以年度或重点项目管理为周期,及时调整廉政风险内容和防控措施。五建立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职能作用,对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 要积极发动职工代表、群众参与监督,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六建立考核整改机制。要采取定期自查、年度检查、群众评议等方式,对风险防控各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根据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结果,明确整改内容,制定整改措施,完善相关方案,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行政执行力考核的重要依据,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抓住着力点,增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实效。应抓住执掌审批权的职能部门、权力运行中的关键环节和具有自由裁量权的敏感岗位,围绕六个方面着力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一职权明晰化。开展权力清理和梳理,编制权力目录或清单;清晰界定权力边界,压缩自由裁量空间;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建立科学高效的权力运行监管机制。二制度规范化。形成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内部管理等一整套防控廉政风险的制度体系,配套完善预警处置、动态管理和检查评估等机制。三审批流程化。对现有业务流程、工作程序、管理方式进行认真梳理,改进办事流程,理顺部门职能,严格执行标准,划清职责边界,促使审批流程化、标准化。四决策民主化。在决策前要深入调研,掌握真实情况,保证重大决策始终沿着民主轨道运行。五用权透明化。借助查找廉政风险点的过程,促使权力信息流动公开化,推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六结果公开化。将绩效考核、责任追究、预警处置的结果及时公开。
(三) 找准风险点,奠实防控工作根本。要突出“三个重点”,确保风险排查不留死角、不留隐患。一突出重点对象。把领导干部特别是掌握人事权、执法权、审批权等权力的领导干部作为重点对象,切实规范领导干部的用权行为。二突出重点领域。着重抓好专项资金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等腐败易发多发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三突出重点环节。加强对重要人事安排、重大问题决策、重大项目建设、大额资金分配使用等重点环节的制约和监督。查找风险点的过程中要把握三个环节: 一找准。围绕每项工作中各个岗位的权力运行,找准可能出现廉政风险点的关键点和关键环节;充分发动每个干部职工自己找,辅以群众帮、互相查、领导点、组织评等形式,切忌照搬照抄。风险点找得越细、越实,针对性越强,效果也就越好。二定准。认真分析评估每个风险点,按照风险发生的几率、危害程度和违纪违法的性质等方面确定风险等级,实行风险等级管理。三公开。将查找出的风险点登记造册,建立台账,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公开,在更大的范围内征求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参考文献:
[1]刘盈君. 当前我国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2:36-37.
[2]毛昭晖.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上升空间[J].廉政瞭望, 2011(12): 44-45.
关键词:廉政风险;意义;问题;思考
1.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及其重要意义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就是将现代管理学的方法特别是量化指标、质量管理、风险控制的方法运用于反腐倡廉工作,通过风险防范管理,实现内部监控与外部监督、廉政工作与业务流程、自律与他律的有效结合,将预防腐败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人和岗位,达到风险防范的目的。
(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有效规范权力运行的客观要求。反腐倡廉关键是对权力的监督管理。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把预防腐败关口前移, 对权力的监督制约由注重外部监管向注重内部控制拓展。同时,抓住并细化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对制度机制、权力运行和岗位职责等进行风险点的排查,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相应的制度机制,从而实现有效的内控监督。
(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促进干部廉洁从政的现实需要。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掌管的权力越大、资源越多,受腐蚀的风险就越大。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通过明确工作中的廉政风险点,使每位党员干部明晰易发生腐败行为的环节和部位,引导党员干部树立起正确的用权观念和从政理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和不正之风发生的概率。
(三)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坚持中国特色道路的创新举措。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关键要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扎实地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将“风险管理”等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方法引入反腐倡廉建设实践,将预防腐败工作落实到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具有很强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体现了反腐倡廉正在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推进,从而更有效预防腐败。
2.当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从局部试点到全面展开,有效促进了廉政建设和预防腐败。但是,通过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仍有深化拓展的空间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 思想认识有偏差。一防控主体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查找“风险点”与己无关,那是领导干部的事,或者是纪检部门的事;有的认为查找廉政风险点就是公开腐败点,担心大范围查找和公开风险点会给本企业或本部门的社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引火烧身。因此,干脆装糊涂少说或不说;有的认为这一机制建设本身就是做做样子“走过场”而已,因此在查找过程中敷衍了事,流于形式。二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核心价值认识“越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核心价值本应体现为方法层面上的制度创新,但有个别企业或领导干部认为,有了这项建设,反腐败的其他制度就可有可无了。显然,这种“包治百病”的错误认识不仅扭曲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在“惩防体系建设”中的地位,而且不利于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其他制度变革。
(二)相关机制设计存在缺陷。具体表现为:一信息收集渠道单一。多数廉政风险信息主要来自信访举报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由于举报人对于国家政策和法律认知与了解的程度不同,以及个人对于重大事项报告的表述存在着主观随意性,导致我们被动接收廉政风险信息的比例过大,往往错过了发现那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最佳时机,从而影响了廉政风险防控的实际成效。二举报人保护制度缺乏,容易令公众产生顾虑,不敢轻易拿起检举揭发的武器,长此下去养成的“腐败冷漠症”,对防控机制建设起着消极影响。三检查考核制度缺乏客观具体标准。如在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考核相关制度中,对于如何实施监督、检查和考核,以及违反规定怎样惩罚等,没有具体规定;对于检查结果是否公开、怎样公开,以及怎样与党风廉政建设的检查考核相结合等,缺少刚性规定。
(三)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执行效果不佳,监督力量弱化。一些企业、部门通常都是由领导班子引导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方案。即使有的部门和单位召开一些座谈会,由于信息不对称,一般职工也很难提出一些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无法根据亲身感受指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不足与缺失。这样制定出来的相关制度与机制,理论上讲起来头头是道,实际却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再者,领导班子往往本身作为廉政风险最大的主体,其引导制定的防控措施本身是否真实客观? 如若客观,同级的纪委或纪检组能否真正有效地对其进行监督? 即使能进行监督,又由谁来监督纪委或纪检组? 因此,随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深入推进,现行反腐败机构分立与职能分散的组织架构已难以适应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要求,久拖未决的反腐败机构组织变革已迫在眉睫。
3.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创新性工作,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切实加强理论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创造性地推进这项工作。
(一)建立健全机制,保障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长效开展。一建立教育机制。坚持教育为先,把廉政教育纳入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及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把廉政知识纳入干部职工招录和竞聘上岗考试的内容,同时广泛收集同类岗位发生案例,实行因岗施教、因人施教。通过教育,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廉政风险防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二建立领导机制。要把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纳入企业生产经营总体部署,列入企业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抓、纪检监察部门协调推进、其他部门各负其责,多方联动、上下协同的推进格局。三建立预警机制。通过构建集廉政风险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反馈为一体的廉政风险全方位预警防控系统,切实做到对廉政风险的超前预警、超前防范, 使领导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四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以年度或重点项目管理为周期,及时调整廉政风险内容和防控措施。五建立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职能作用,对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 要积极发动职工代表、群众参与监督,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六建立考核整改机制。要采取定期自查、年度检查、群众评议等方式,对风险防控各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根据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结果,明确整改内容,制定整改措施,完善相关方案,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行政执行力考核的重要依据,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抓住着力点,增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实效。应抓住执掌审批权的职能部门、权力运行中的关键环节和具有自由裁量权的敏感岗位,围绕六个方面着力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一职权明晰化。开展权力清理和梳理,编制权力目录或清单;清晰界定权力边界,压缩自由裁量空间;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建立科学高效的权力运行监管机制。二制度规范化。形成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内部管理等一整套防控廉政风险的制度体系,配套完善预警处置、动态管理和检查评估等机制。三审批流程化。对现有业务流程、工作程序、管理方式进行认真梳理,改进办事流程,理顺部门职能,严格执行标准,划清职责边界,促使审批流程化、标准化。四决策民主化。在决策前要深入调研,掌握真实情况,保证重大决策始终沿着民主轨道运行。五用权透明化。借助查找廉政风险点的过程,促使权力信息流动公开化,推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六结果公开化。将绩效考核、责任追究、预警处置的结果及时公开。
(三) 找准风险点,奠实防控工作根本。要突出“三个重点”,确保风险排查不留死角、不留隐患。一突出重点对象。把领导干部特别是掌握人事权、执法权、审批权等权力的领导干部作为重点对象,切实规范领导干部的用权行为。二突出重点领域。着重抓好专项资金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等腐败易发多发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三突出重点环节。加强对重要人事安排、重大问题决策、重大项目建设、大额资金分配使用等重点环节的制约和监督。查找风险点的过程中要把握三个环节: 一找准。围绕每项工作中各个岗位的权力运行,找准可能出现廉政风险点的关键点和关键环节;充分发动每个干部职工自己找,辅以群众帮、互相查、领导点、组织评等形式,切忌照搬照抄。风险点找得越细、越实,针对性越强,效果也就越好。二定准。认真分析评估每个风险点,按照风险发生的几率、危害程度和违纪违法的性质等方面确定风险等级,实行风险等级管理。三公开。将查找出的风险点登记造册,建立台账,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公开,在更大的范围内征求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参考文献:
[1]刘盈君. 当前我国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2:36-37.
[2]毛昭晖.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上升空间[J].廉政瞭望, 2011(12): 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