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延安时期农业科技观价值探析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rc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共中央延安时期的农业科技观,指导各抗日根据地推行一系列发展农林业的科技政策,取得显著成果。其中蕴含的历史价值极为可贵,于今启示良深。延安时期启示当今,坚持农业科技的大众化价值取向应确立因农致富的观念。
  【关键词】增产 从实际出发 改良 启示
  中共中央延安时期,面对抗日战争复杂而又严酷的局面,毛泽东在解释党的农业技术政策时,提出其农业科技观,以此指导陕甘宁及其他边区的农业发展。他说:“我们的第七项政策就是提高农业技术。这里所说的提高技术,是说从现有的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业生产知识出发,依可能办到的事项从事研究,以便帮助农民对于粮棉各项主要生产事业有所改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①
  提高农业技术应以增产为目的
  延安时期不仅提出提高农业技术要以增产为目的,还更具体地提出“耕三余一”、“耕三余二”的增产目标。原因是随着当时抗日战争形势发展,边区居民人口增多,且机关、学校、部队等吃财政饭的人员也日渐增多,再加上国民党对边区的经济封锁,如何保障根据地抗日军民粮棉等基本衣食生活资料的自给自足,一时成为紧迫问题。以增产为目的、满足广大抗日军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服务的问题,反映其大众化价值取向。
  延安时期农业科技的大众化价值取向在其科普政策及落实中表现得最为充分。毛泽东、徐特立、聂荣臻等党政领导人带头宣讲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常识教育的重要性。在此政策導向之下,边区从城镇到乡村,普遍建立起识字班、读书班。延安各机关组织自然科学普及小组,规定每日两小时的学习时间。中央党校、马列学院、自然科学院开设和讲授“自然科学概论”、“自然科学史”、“最新自然科学简介”等课程。延安自然科学研究会举办科普讲座,组织实际观察,用科学知识破除群众中流行的“天狗吃太阳”等迷信观念;中共中央机关所办的《解放日报》开辟科学园地、卫生、自然界、农业知识等专栏或副刊,其刊登的《怎样种棉花》、《发展边区蚕丝业》、《关于肥料的一般知识》等文章受到欢迎。
  延安时期科技大众化的价值取向在其全民植树造林政策及落实中也得以表现。发展林业可以改善农业环境,有利于生态平衡。西北青救会1937年在延安规定每年4月12日为植树日。陕甘宁边区建设厅1938年发出《关于发动党政军民植树造林》的通知,第二年发布《延安机关部队学校的植树造林运动计划纲要》。由此开启我国全民义务植树之先声。1941年边区林务局成立后修订《植树造林办法》和《森林保护条例》,建成两个试验林场和一个苗圃,并投资十万造林。据不完全统计,1938年至1942年,陕甘宁边区发动群众义务植树260多万棵。毛泽东在1942年10月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中论证:发动群众种柳树、沙柳、柠条,其枝叶可供骆驼及羊子吃,亦是解决牧草一法。同时可供燃料,群众是欢迎的。政府的任务是调剂树种,劝令种植。他还进一步提出植树是合作社的十大任务之一。要帮助老百姓制订一个植树计划,十年内把历史遗留给我们的秃山都植上树。
  提高农业技术应从实际出发
  针对农业科技人才奇缺的现状问题,边区积极推行欢迎和培养科技人才的两条腿走路的办法。1941年6月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欢迎科学技术人才》一文,以社论形式阐述党的政策。1940年8月13日公布的《中共晋察冀边区目前施政纲领》有优待科学家及专门学者的明确规定。政策召唤之下,延安当时集结了不少外来农业科技人才。延安时期创办有自然科学研究院和农业学校。自然科学院设立生物系,大学部设有农业园艺、森林畜牧等科,中学部设有农林畜牧等科。延安农业学校设立农艺、园艺、畜牧三个部,并且学校都附设实验农场,供师生教学实习用。这些学校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艰苦奋斗,奇迹般地培养出大批农林技术骨干。
  针对传统农业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边区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对土壤、农作物、森林、水利现状的科学考察活动,为解决该问题提供翔实可信的依据。1940年5月,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教师乐天宇带队森林考察团,历经47天,考察边区15县的森林分布,采集两千余件植物教学标本。其生成的报告书,分析边区森林面积、分布,论证森林与生态之关系,森林与农业、工业之关系,提出了制订边区森林政策的7项建议。其中有划分农、林、牧三种地带的建议,有开发南泥湾的建议。
  针对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问题,边区在原有人工水利的基础上修筑杨桥畔水渠、裴庄水渠、子长水渠等引河水灌溉工程,并普遍推广修水壕、打坝堰、挖鱼鳞坑、溜崖、拍畔等方法,预防水肥流失。靖边县水利委员会和水利建设局1939年组织群众改修原有的杨桥畔水利工程,增大出水量,每小时灌田60亩,一昼夜可灌1440亩。水田一年之内种麦子、黑豆,捎种萝卜,增收细粮10080石。延安裴庄渠多次补修,能放水10725亩,增收细粮32175石。②井水灌溉的技术也被推而广之,绥德分区沿黄河一带和延安各机关多用此法,比旱地产量翻了一番。
  针对传统农业广种薄收的现状问题,边区推广传统土地整理技术,倡导精耕、施肥、多除草。精耕有犁耕、多耕、细耕等。关中分区新正县1943年注意细耕,每亩麦地增收一斗。施肥能恢复地力,边区政府提倡积肥、造肥,开辟肥源,以补人畜肥的不足。“锄沟有水”是边区农民对于除草功效的普遍经验。边区政府号召及时除草,农民积极响应。如绥德张家圪崂全村所有秋田锄4次,有的达6次之多。
  提高农业技术应走改良的路子
  农技改良是一种顺应自然界进化规律,不求突变的渐进式科技创新。中共中央1938年的《经济问题决议案》中提出设立农业技术改良机关,指导农民进行各种技术之改良。陕甘宁边区1940年建立的光华农场为农技改良的实验基地,主要包括良种引进及培育和农具革新两大类项目。这些项目折射出现代生物化技术和现代机械化技术的科学光芒。
  生物化技术在农作物方面,谷子引进“狼尾谷”良种,亩产6斗7升,比原品种“干捞饭”高10%,推及边区17个县的10180亩土地。玉米引进“金皇后”良种,亩产1石5斗,收益倍增。黄皮与白皮马铃薯、老黑豆、黑麦、烟叶、红皮花生等良种也被引进边区。蔬菜、瓜果引进41种,推广县及各机关农场的1435亩耕地。③植棉技术,总结出下种、定苗、打掐以及促进早期开桃等一套栽培办法。牲畜方面,引进绥米驴和秦川牛繁殖,体质好、适应当地粗放饲养。选育的绵羊良种滩羊,羊毛细长,产量又高。选育的河南奶羊,产奶量和产羔量大大高出本地奶羊。   机械化技术主要体现在农具革新上。1943年,陕甘宁边区已有工具修理厂和农具制造厂8个,以后亦有增加。这些工厂是农具革新的主要基地。位于枣园温家沟村的边区农具厂建于1939年,内设木工、机工、车床、翻砂4股,拥有化铁炉l座、打铁炉1座、沙箱300副、车床2台、钻床2台等设备。初以铸造犁铧为主,1940年改为制造农业机械为主,并首制成陕北第一部灌溉用水车。1944年自建反焰炉炼铜、提锌,均获成功。改进的弹花机提高效率3倍多,被边区各纺织厂普遍采用。
  现实启示
  延安时期启示当今,坚持农业科技的大众化价值取向应确立因农致富的观念。由于我国农业基础仍显薄弱,靠天吃饭的传统格局改变太小,广大农业人口因农而持续增收的难度很大。国家虽有鼓励农民工返乡务农政策,但这一政策的推行往往因现代农业技术的投入少而缺乏吸引力;科技普及政策在远离城市的农村往往落不到实处。一些地方建立的农业示范园区对科技普及的作用并不显著。
  现代科技在给农业发展带来福祉的同时也使其环境在日益恶化。现代农业科技投入从实际出发,必须应对日益恶化的农业环境。因为问题已经相当严重:第一,表现为总面积和单位面积减少的可耕地萎缩与现代农业科技难以推广的矛盾,以山区最为突出。第二,现代工业科技与农业科技的矛盾,以工业污染最为典型。第三,农业科技与林业科技的矛盾,以林草及生物品种的减少或变异为害最烈。
  农业科技投入的生物化路线和机械化路线并重,不仅被延安当年的实践证明是对的,亦被世界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明。有人说我国西部山区不应以机械化技术路线而应以生物化技术路线为重,这是一种片面认识。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西部某些山区开始推行的水上塬机械化工程不仅解决人畜饮水问题,而且给高原农林灌溉提供了经验,目前在我国西部推行的太阳能、风能、飞播及其在一定范围内的实施,说明西部山区农林机械化有着广阔前景。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2012年科研项目的课题成果,课题编号:12JK0383)
  注释
  ①毛泽东:“关于发展农业”,《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9册),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1979年,第224页。
  ②中共中央西北局调查研究室:“边区的水利事業”(1944),《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二编·农业),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720页。
  ③“光华农场过去工作总结”(1944),《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二编·农业),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747~748页。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教育质量、社会需求、地域、就业价值观等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而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不均衡、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需求不均衡、高校人才素质与用人需求不均衡、毕业生就业观与社会需求不适应等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高校要进一步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就业教育、人才推介和就业基地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成因 着力点 解析  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及分析  受一系列客观因素影响,大学毕业生
[摘要]检察管理是指检察机关及其管理人员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运用一定职能和手段,对检察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活动或过程。检察管理过程中,要根据管理人员、管理业务等管理客体的特点及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管理。在全面把握检察管理客体基础上,把管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到检察队伍管理和检察业务管理中去。  [关键词]检察管理检察人员  检察业务    相关概念    管理与检察管理。管理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
目前,我国行政立法的数量远多于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的数量,行政立法对社会公众影响深远。行政立法既能防止行政裁量权滥用,也是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渗透最深的领域。通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化身,它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土家族,其土家文化不仅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她如同雕刻着土家人智慧结晶的活化石,在祖国的传统文化中闪耀着自己的光芒。但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土家族文化正面临着衰退,甚至消失的严峻形势,因此必须要加以保护,使其更好地传承发展。  
深层关切和改善民生的首要问题就是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要实现体面劳动就要解决就业岗位不足、就业歧视等问题。提升体面劳动,政府应努力扩大就业,相关部门应依法全面保
【摘要】现代性表达的是某一现代时段社会生活以及事物的性质、状态、精神内涵、品味态度等。现代性的构建是中国能否摆脱简单的“现代化”,步入真正的现代社会的关键。发展、民主、文明、和谐是构建现代性必不可少的四个基点。在选择构建中国现代性的路径时,应做到以发展为基,以民主为根,以文明为魂,以和谐为本。    在中国不断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中国社会也正逐渐实现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与“现代化”相比,
【摘要】调解制度有其存在的历史渊源,符合广大民众的求和心态的特性,具备旺盛的生命力。调解制度具备诉讼程序无可比拟的解决纠纷的优势。因此,对待调解制度,不能决然地进行摒弃,而是应该在法治基础之上进行理性完善,有效克服其落后因素,使其与现代法治精神相适应。  【关键词】调解制度 社会原因 微观    “调”,从词构上看,意即言语的周旋、调和。“解”,从词义上看,含有解释、解除、劝解之意,从而达到将冲突
网络生态危机是基于网络文化主体对网络的滥用和误用而导致的网络生态系统失衡的相关表现形式,其表现形式主要有网络安全威胁、垃圾信息泛滥、信息侵犯加剧、信息综合征频发等
微型企业通常具有以家庭为单位经营,按照家族模式管理,人员少、规模小,产品或服务较为单一等特点。它与建立在依托地缘、亲缘、人缘而形成的社会网络之上的社会资本具有密切
【摘要】大学生村官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所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鼓励大学毕业生下乡当村官,是打破农村人才匮乏局面,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项有力措施。但也应看到,实践中也面临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必要在理性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政策 新农村建设 城乡二元结构    大学生村官政策产生背景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