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生物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在生物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欲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技巧是实现新课程目标教学理念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 生物实验课 学习兴趣 创新思维 实践能力
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创新,就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还要努力大胆的付诸行动。中学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不但是生物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中学生物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初中生物学摒弃了以往知识的灌输形式,增加了很多探究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重视实验过程胜于重视实验结果,重视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是否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否能与他人交流并合作,是否能完整、准确的进行表达。因此,生物课,尤其是生物实验课应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如何在生物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在教学中注重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初中学生首先接触的实验就是生物实验,他们对此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材料、实验操作过程以及实验的现象都感到新奇。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1、利用好第一节生物实验课。第一节学生实验课,教师可将学生带到实验室。美观大方的实验室和各种各样的实验器材会吸引住学生,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那些是他们比较陌生但很感兴趣的实验器材的名称和使用方法;然后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生物标本室和模型室,看人体骨架的标本和胎儿的标本以及多种多样的动、植物标本,学生将会充满好奇心与强烈的求知欲。
2、利用第一节实验课的效应,教会学生制作动植物标本,并开设展览与评比。将优秀作品在年级展出后收藏于标本室供今后教学使用。这会使他们很有成就感,感到学习既快乐又轻松,同时增强了自信心。
3、利用学校实验室开放的机会,鼓励学生加强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然后开展一些小游戏。如在实验课中限定时间操作显微镜,看哪组能够完成任务,或者开展小竞赛,看哪组操作又快又准。最后教师对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生物实验课中,教师是课堂之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生自觉主动求知的精神、技能和品质得不到培养,导致学生缺乏热情,产生依赖心理。很难培养出有朝气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才。因此,需要加快改革,促进学生操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教师在教学中应改部分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或由学生动手演示,由于学生参差不齐的知识水平和实验技能,在实验中很容易出现各种结果,甚至不同于书本结论。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结论就会产生怀疑,并进一步研讨和探索,从而对所获得知识印象深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敢于向传统知识提出挑战,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胰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消化"的实验中,很多学生做出效果相反的实验,大家很纳闷,通过探讨、重做,结果还是一样,于是大家开始怀疑书上的结论。直到两个班做过这一实验后,问题才得到解决,原来课上时间太短,所以现象没有显现。虽然最后还是书上的结果正确,但这一论证怀疑的过程,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于学生在实验中产生的质疑,教师先不要立刻否定或批评,让学生自己寻求答案,这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是非常关键的。
2、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验证性实验主要是对已学知识的验证和巩固,书本上有详细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的描述,因此,验证性实验对学生来说相对较简单,学生只需动手不需动脑,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有选择、有目的地对一些验证性实验作适当的引申,增加创造成分,设置障碍,让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 在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实验成功率很高,但对实验的一些要求学生很少深究。如果教师在学生做完实验后提问:为什么实验前要漱口?为什么要用0.9%的生理盐水,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其他植物细胞时用清水,那么能用清水代替生理盐水吗?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创造火花的激发者,智慧的开拓者。一个好的教师不是奉送真理,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
3、突出探究性实验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想象力无疑是创新的源泉,创新就该冲破思维定势,变通地使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问题,要有独创性、新颖性。我们鼓励学生要勇于打破先例,跳出书本的束缚,这一点在探究性实验中非常突出。探究性实验往往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作出假设,并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手段获得证据和事实。学生通过探究来体验人们获取科学知识与认识世界的过程。由于实验过程由学生自己设计和操作,书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因此,在探究实验中突出学生的思维方法,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
例如,在 "鱼鳍的作用"的实验中,同学们检测尾鳍的作用,对怎样固定其他鱼鳍,设计了很多方案,有的用线绑,有的用纱布捆,有的用胶条粘,有的用纸板固定等等,真是五花八门。虽然这些新颖的设计方案不都是可行的,但这些孩子们的创造潜能却是不能忽视的。可见,孩子将来是否可以成为创新性人才,关键看教师是挖掘了他们的创造潜能还是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课外实习、探究、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
生物新课程提倡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生物学实验和各种实践活动是生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的实践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场所和条件,受教学大纲的限制,生物学实验课堂教学课,往往局限在实验室内的40分钟内,而忽略了实验课之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采取以下举措:1、开放实验室,成立生物兴趣小组,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有差异,学习有好坏,兴趣各不同,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实验室去做一些有兴趣或突发灵感的实验,或者把课本上的实验和自己设计的实验对比验证等等,都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建立实验基地,现在的学校,大都有一片 绿化的草地或校办农场,我们不妨开垦出一片空地,成立生物(转下页)
【关键词】 生物实验课 学习兴趣 创新思维 实践能力
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创新,就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还要努力大胆的付诸行动。中学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不但是生物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中学生物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初中生物学摒弃了以往知识的灌输形式,增加了很多探究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重视实验过程胜于重视实验结果,重视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是否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否能与他人交流并合作,是否能完整、准确的进行表达。因此,生物课,尤其是生物实验课应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如何在生物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在教学中注重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初中学生首先接触的实验就是生物实验,他们对此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材料、实验操作过程以及实验的现象都感到新奇。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1、利用好第一节生物实验课。第一节学生实验课,教师可将学生带到实验室。美观大方的实验室和各种各样的实验器材会吸引住学生,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那些是他们比较陌生但很感兴趣的实验器材的名称和使用方法;然后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生物标本室和模型室,看人体骨架的标本和胎儿的标本以及多种多样的动、植物标本,学生将会充满好奇心与强烈的求知欲。
2、利用第一节实验课的效应,教会学生制作动植物标本,并开设展览与评比。将优秀作品在年级展出后收藏于标本室供今后教学使用。这会使他们很有成就感,感到学习既快乐又轻松,同时增强了自信心。
3、利用学校实验室开放的机会,鼓励学生加强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然后开展一些小游戏。如在实验课中限定时间操作显微镜,看哪组能够完成任务,或者开展小竞赛,看哪组操作又快又准。最后教师对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生物实验课中,教师是课堂之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生自觉主动求知的精神、技能和品质得不到培养,导致学生缺乏热情,产生依赖心理。很难培养出有朝气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才。因此,需要加快改革,促进学生操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教师在教学中应改部分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或由学生动手演示,由于学生参差不齐的知识水平和实验技能,在实验中很容易出现各种结果,甚至不同于书本结论。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结论就会产生怀疑,并进一步研讨和探索,从而对所获得知识印象深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敢于向传统知识提出挑战,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胰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消化"的实验中,很多学生做出效果相反的实验,大家很纳闷,通过探讨、重做,结果还是一样,于是大家开始怀疑书上的结论。直到两个班做过这一实验后,问题才得到解决,原来课上时间太短,所以现象没有显现。虽然最后还是书上的结果正确,但这一论证怀疑的过程,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于学生在实验中产生的质疑,教师先不要立刻否定或批评,让学生自己寻求答案,这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是非常关键的。
2、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验证性实验主要是对已学知识的验证和巩固,书本上有详细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的描述,因此,验证性实验对学生来说相对较简单,学生只需动手不需动脑,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有选择、有目的地对一些验证性实验作适当的引申,增加创造成分,设置障碍,让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 在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实验成功率很高,但对实验的一些要求学生很少深究。如果教师在学生做完实验后提问:为什么实验前要漱口?为什么要用0.9%的生理盐水,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其他植物细胞时用清水,那么能用清水代替生理盐水吗?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创造火花的激发者,智慧的开拓者。一个好的教师不是奉送真理,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
3、突出探究性实验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想象力无疑是创新的源泉,创新就该冲破思维定势,变通地使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问题,要有独创性、新颖性。我们鼓励学生要勇于打破先例,跳出书本的束缚,这一点在探究性实验中非常突出。探究性实验往往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作出假设,并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手段获得证据和事实。学生通过探究来体验人们获取科学知识与认识世界的过程。由于实验过程由学生自己设计和操作,书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因此,在探究实验中突出学生的思维方法,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
例如,在 "鱼鳍的作用"的实验中,同学们检测尾鳍的作用,对怎样固定其他鱼鳍,设计了很多方案,有的用线绑,有的用纱布捆,有的用胶条粘,有的用纸板固定等等,真是五花八门。虽然这些新颖的设计方案不都是可行的,但这些孩子们的创造潜能却是不能忽视的。可见,孩子将来是否可以成为创新性人才,关键看教师是挖掘了他们的创造潜能还是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课外实习、探究、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
生物新课程提倡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生物学实验和各种实践活动是生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的实践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场所和条件,受教学大纲的限制,生物学实验课堂教学课,往往局限在实验室内的40分钟内,而忽略了实验课之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采取以下举措:1、开放实验室,成立生物兴趣小组,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有差异,学习有好坏,兴趣各不同,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实验室去做一些有兴趣或突发灵感的实验,或者把课本上的实验和自己设计的实验对比验证等等,都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建立实验基地,现在的学校,大都有一片 绿化的草地或校办农场,我们不妨开垦出一片空地,成立生物(转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