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晚,天上的星星忽闪忽闪,触手可探却又遥不可及,相信您也一定想过:那上面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2003年底和204年初美国宇航局花费8亿美元制作了“火星探索漫游者”登陆火星,这是两部能够在火星上漫步的孪生机器人——“勇气”号和“机遇”号。从它们发回的照片上我们*口道了火星的很多秘密。比如说,火星上充满了沙尘,大致与城市中糟糕的扬沙天气相当,所以在火星上看日落远比不上在地球上那么惬意,因为太阳在落山的过程中,光芒会被越来越多的沙尘所阻挡,变成一个毫无美感可言的小自点儿,但火星的夜晚却令人惊喜。如可以置身火星南北纬7。度范围内的话,就能够看到两颗“月亮”同时挂在天上!
当然,除掉这些日升月落,这对孪生机器人最大的发现是火星上曾经比现在温暖和湿润得多,曾经存在过含有盐分的液态海洋,适合生命。于是我们最关心的话题被引发一火星究竟有没有生命呢?
答案尚未知。让我们再来看看土星吧。土星离太阳更远,也就更寒冷,高层大气中因寒冷而形成的雾霭遮蔽了大多数大气特征。从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上得到的土星南极的照片,展示出了土星南极区域的一些大气结构:我们可以看到土星南极区域浅色的云点及明显深色环状结构。
土星的卫星有很多,其中最大、最引人注目的卫星是土卫六,科学家一直认为土卫六上存在着液态碳氢化合物的河流与湖泊,而土卫四上则有许多巨大的陨坑。至于土卫八。更令人迷惑:它在公转过程中,朝向前进方向的一面(土卫八公转与自转周期相等)非常暗,照射到这一面的太阳光只有4%会被反射回去;而与其相背的一面非常明亮,能够反射50%的太阳光!
美国宇航局的探测器登上火星,抵达土星,现在又飞向水星。在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这四颗类地行星中,水星是最不被了解的行星。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科学家都不知道,向水星发射一架轨道探测器其实也是切实可行的。
水星上布满了陨坑,就像是月球的表面,在科学家眼中,火星和土星都是天堂,而水星则是地狱。这里大气极端稀薄,稀薄到大气中的分子之间都不会发生碰撞,温度也极高,太阳要比在地球上明亮11倍,像一个“比萨炉”。还有一个有趣现象是水星的一年短于它的一天,一个水星年相当于88个地球日,而水星上从一次日出到下一次日出却需要长达176个地球日,即水星的一天等于两年!信使号轨道探测器预计于2011年3月18日进入环水星轨道,不知道它会为我们再揭开哪些秘密呢?
新知放映
奔向太空
时间:2010年6月6日
地点:叁号会所
嘉宾:黄永明(《南方周末》科学记者)
6月6日,《新知客》与记录堂在北京的叁号会所,再次联合组织了周末特别放映活动——“新知放映之《日月星宿》”。《日月星宿》是英国BBC精心打造的大型宇宙探索纪录片,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其中包含了大量从未被公开的原始档案和科学家手记,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探索宇宙奥秘的纪录片精品。
大家一起观看了《日月星宿》的第一集《不—样的世界》,了解了—些关于太空旅程和星际探险方面的知识,影片从^类最初发射火箭讲到绕月探险,再到环日旅程,我们带着对影片的个人观感和诸多的猜想与嘉宾黄永明先生进行了深入的他探讨,解决了不少的疑问。而这部纪录片在中国的代理方泰盛文化则为现场的“新知客”们提供了多套正版DVD作为大家积极探索科学的奖励。
“新知客”们的心得与分享
面对浩瀚的星空,地球上的每—个人都是何其渺小。然而,人类对宇宙起源的追溯不会浅尝辄止,人类对外界环境的探寻仍将继续。让我们怀着好奇之心去了解,怀着敬畏之心去观察,怀着谦卑之心去感受。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而日月星辰则更为持久与无限。——甲苗
对行星诞生的了解可以给我一些不同的思考角度去认知神经科学。——陈涛
超脱,有利于真知,关乎天外,人类对太空永无止境地探索。——于花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科普活动感觉很不错。衷心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坚持下去,让我们有机会了解更多更有趣的话题,比如说基因、进化、量子物理、人口等方面的问题。——杨庆萍
科学是否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仅仅对它的幻想是一种生活方式?科学的发展会让更多的人仰望星空,还是会更多地掩盖星空?——郭凯
从地球印望天空,再从星空回到地球,通过大家对《日月星宿》的讨论,让我更加珍惜地球。
——孙福文
与天空相关的链接
NASA是美国国家航空肮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Administration)的缩写,负责组织和协调美国航空航天的研究工作。这个网站分别对学者、学生、媒体等设置了不同的内容,同时它还有一个不错的中文版可以供中国的天文爱好者登陆。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简称RKA、FSA,它成立于苏联解体之后,继承了前苏联的衣钵继续俄罗斯的航空研究和太空计划,是目前世界最权威的航天组织之
美国太空网,网如其名,是一个关于太空的综台性网站。这里不但有航空航天、宇宙探索方面的时事新闻、科学知识,还有娱乐频道、社区互动,满天繁星的精彩图片更是会让您惊叹宇宙的神奇,在其中流连忘返。
中国外太空科普网,简称外空网。打开这个网站您会立刻被它首页的外太空动画所吸引,有种进入到茫茫宇宙的感觉,按照普通中国人的知识结构设计的版面也让人感觉十分舒畅。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Agency,JAXA),简称宇宙机构,负责研究开发人造卫星,以及探索其他小行星和月亮等项目。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ndian SpaceResearch Organisation,ISR0),是印度的国家航天机构,负责航天航空方面的研究项目,它于2008年成功发射了印度第一枚月亮,球探测器。
2003年底和204年初美国宇航局花费8亿美元制作了“火星探索漫游者”登陆火星,这是两部能够在火星上漫步的孪生机器人——“勇气”号和“机遇”号。从它们发回的照片上我们*口道了火星的很多秘密。比如说,火星上充满了沙尘,大致与城市中糟糕的扬沙天气相当,所以在火星上看日落远比不上在地球上那么惬意,因为太阳在落山的过程中,光芒会被越来越多的沙尘所阻挡,变成一个毫无美感可言的小自点儿,但火星的夜晚却令人惊喜。如可以置身火星南北纬7。度范围内的话,就能够看到两颗“月亮”同时挂在天上!
当然,除掉这些日升月落,这对孪生机器人最大的发现是火星上曾经比现在温暖和湿润得多,曾经存在过含有盐分的液态海洋,适合生命。于是我们最关心的话题被引发一火星究竟有没有生命呢?
答案尚未知。让我们再来看看土星吧。土星离太阳更远,也就更寒冷,高层大气中因寒冷而形成的雾霭遮蔽了大多数大气特征。从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上得到的土星南极的照片,展示出了土星南极区域的一些大气结构:我们可以看到土星南极区域浅色的云点及明显深色环状结构。
土星的卫星有很多,其中最大、最引人注目的卫星是土卫六,科学家一直认为土卫六上存在着液态碳氢化合物的河流与湖泊,而土卫四上则有许多巨大的陨坑。至于土卫八。更令人迷惑:它在公转过程中,朝向前进方向的一面(土卫八公转与自转周期相等)非常暗,照射到这一面的太阳光只有4%会被反射回去;而与其相背的一面非常明亮,能够反射50%的太阳光!
美国宇航局的探测器登上火星,抵达土星,现在又飞向水星。在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这四颗类地行星中,水星是最不被了解的行星。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科学家都不知道,向水星发射一架轨道探测器其实也是切实可行的。
水星上布满了陨坑,就像是月球的表面,在科学家眼中,火星和土星都是天堂,而水星则是地狱。这里大气极端稀薄,稀薄到大气中的分子之间都不会发生碰撞,温度也极高,太阳要比在地球上明亮11倍,像一个“比萨炉”。还有一个有趣现象是水星的一年短于它的一天,一个水星年相当于88个地球日,而水星上从一次日出到下一次日出却需要长达176个地球日,即水星的一天等于两年!信使号轨道探测器预计于2011年3月18日进入环水星轨道,不知道它会为我们再揭开哪些秘密呢?
新知放映
奔向太空
时间:2010年6月6日
地点:叁号会所
嘉宾:黄永明(《南方周末》科学记者)
6月6日,《新知客》与记录堂在北京的叁号会所,再次联合组织了周末特别放映活动——“新知放映之《日月星宿》”。《日月星宿》是英国BBC精心打造的大型宇宙探索纪录片,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其中包含了大量从未被公开的原始档案和科学家手记,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探索宇宙奥秘的纪录片精品。
大家一起观看了《日月星宿》的第一集《不—样的世界》,了解了—些关于太空旅程和星际探险方面的知识,影片从^类最初发射火箭讲到绕月探险,再到环日旅程,我们带着对影片的个人观感和诸多的猜想与嘉宾黄永明先生进行了深入的他探讨,解决了不少的疑问。而这部纪录片在中国的代理方泰盛文化则为现场的“新知客”们提供了多套正版DVD作为大家积极探索科学的奖励。
“新知客”们的心得与分享
面对浩瀚的星空,地球上的每—个人都是何其渺小。然而,人类对宇宙起源的追溯不会浅尝辄止,人类对外界环境的探寻仍将继续。让我们怀着好奇之心去了解,怀着敬畏之心去观察,怀着谦卑之心去感受。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而日月星辰则更为持久与无限。——甲苗
对行星诞生的了解可以给我一些不同的思考角度去认知神经科学。——陈涛
超脱,有利于真知,关乎天外,人类对太空永无止境地探索。——于花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科普活动感觉很不错。衷心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坚持下去,让我们有机会了解更多更有趣的话题,比如说基因、进化、量子物理、人口等方面的问题。——杨庆萍
科学是否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仅仅对它的幻想是一种生活方式?科学的发展会让更多的人仰望星空,还是会更多地掩盖星空?——郭凯
从地球印望天空,再从星空回到地球,通过大家对《日月星宿》的讨论,让我更加珍惜地球。
——孙福文
与天空相关的链接
NASA是美国国家航空肮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Administration)的缩写,负责组织和协调美国航空航天的研究工作。这个网站分别对学者、学生、媒体等设置了不同的内容,同时它还有一个不错的中文版可以供中国的天文爱好者登陆。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简称RKA、FSA,它成立于苏联解体之后,继承了前苏联的衣钵继续俄罗斯的航空研究和太空计划,是目前世界最权威的航天组织之
美国太空网,网如其名,是一个关于太空的综台性网站。这里不但有航空航天、宇宙探索方面的时事新闻、科学知识,还有娱乐频道、社区互动,满天繁星的精彩图片更是会让您惊叹宇宙的神奇,在其中流连忘返。
中国外太空科普网,简称外空网。打开这个网站您会立刻被它首页的外太空动画所吸引,有种进入到茫茫宇宙的感觉,按照普通中国人的知识结构设计的版面也让人感觉十分舒畅。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Agency,JAXA),简称宇宙机构,负责研究开发人造卫星,以及探索其他小行星和月亮等项目。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ndian SpaceResearch Organisation,ISR0),是印度的国家航天机构,负责航天航空方面的研究项目,它于2008年成功发射了印度第一枚月亮,球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