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下的孩子都见过茅草,还吃过中间那根淡绿色的茅针。只要嚼腻了,就随手丢弃了。然而,他们不曾想到,扔掉的小草原来是一朵朵花蕾,一朵朵藏在叶子中间等待绽放的花。它们像无数芬芳的花儿一样,拥有一颗开花的心,只是缺少机会。由此想到了我们的荣辱教育。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寻求榜样的力量
1. 教师的力量——言传身教,影响深远。对小学生而言,教师有着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很多时候,他们都将老师作为自己的偶像。对于这样一群单纯而热情的崇拜者,老师的一言一行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因此,“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应成为每个老师的座右铭。
例如:剪纸课后,王老师到教室里收作业本,刚进门就看到地上有不少纸屑,可全班似乎没有一个学生注意到这点。于是他弯腰把身边的几张纸屑捡了起来。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站在他附近的几位学生也“依样画葫芦”。接着,有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把自己附近的纸屑都捡了起来。没有一声指令,没有一句言语,只是老师弯腰捡纸这样简单的一个动作便诱发了同学们潜藏在内心的行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高明的教育方法。
不仅行动如此,语言更是这样。如果我们用心观察,往往可以发现,一个班级的学生经常有模仿带班老师语言的倾向。假设老师常常脏话不断,必定会给学生不好的影响,让他们以为这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反之,如果老师经常把文明用语挂在嘴边,这在无形中告诉了学生使用文明语言是一种美德。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使自己的语言文明起来。
2.学生的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常常会反驳自己,说我们班里的某某怎么样。这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的一种摹仿力量。如果不加以引导,其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教师要针对班级和学校的情况,有意识地进行选择,在孩子身边寻找正面的榜样,形成良好的风气。 刚进校门的新生,对于老师所讲的校纪校规也只有一种模糊的意识。尽管我们一再强调要护绿爱绿,草地上还是经常出现学生的书包和孩子们奔跑的身影。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有两个女孩子不动声色地把放在草坪上的书包轻轻地拿出来放在旁边的水泥地上,还义正言辞地对书包的主人说:“老师说过了,我们不能踩草坪!”我抓住这个事例,在次日的全校学生集会中表扬了这两个女孩子,还给她们颁发了“护绿小标兵”的奖状。一时间,这两个普通的小女孩成了校园名人。更为重要的是,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发现书包放在草坪上的现象了。这正是学生榜样的力量。
二、广开源路,建立荣辱教育的实践基地
1.依托家庭力量。一位家庭教育专家说过:“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学生荣辱观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家庭成员之间教育观点和方式要统一。我们常常发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庭成员之间往往存在着分歧,如一位主张严厉,而另一位主张严宽结合。在一次作文中,孩子写道:“今天爸爸妈妈很忙,没有时间做菜,看着昨天的残羹冷炙,我偷偷地把吃不了的饭倒掉了。爸爸看见了严厉地批评我不爱惜粮食,妈妈赶紧帮我求情,帮我逃过了这一劫。”在是否可以将饭倒掉的问题上,父母两人的意见完全不同。母亲的溺爱做法,必定会使这个孩子无法认识到“浪费粮食是可耻的”,更会使他的这种行为恶化。如果父母教育观点能够一致,良好的习惯会自然生成。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我们要恪守一致原则,重视学校与家庭的协作。比如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要遵守交通规则。可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父母带着孩子冲过不断跳闪的红灯,拉着孩子在车水马龙的道路上穿行。这样做无疑是在给孩子一个错误的信息:原来过马路是可以这样的!这与孩子在学校里形成的观念发生了冲突,让他们不知该如何选择。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可见为人父母肩负的责任有多大。
2.依托社会力量。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学生既是一个自由人,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人,社会生活带给他们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社区只是社会的一部分,要让学生在更大范围内培养自己正确的荣辱观,仅仅立足社区是不够的。要使锻炼自己的能力,懂得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能做的是尽量为他们创造更为广阔的实践基地,让他们真正有机会去接触社会。
学生的道德教育,扬八荣抑八耻,紧紧依靠学校的力量,收效是有限的。因而学校不能孤军作战,必须联合社区、家庭共同采取行动,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发挥好社区教育活动中心、家长委员会、关工委等组织的职能,整合道德教育资源,拓展荣耻教育渠道,积极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扬荣弃耻才能实现,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一、寻求榜样的力量
1. 教师的力量——言传身教,影响深远。对小学生而言,教师有着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很多时候,他们都将老师作为自己的偶像。对于这样一群单纯而热情的崇拜者,老师的一言一行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因此,“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应成为每个老师的座右铭。
例如:剪纸课后,王老师到教室里收作业本,刚进门就看到地上有不少纸屑,可全班似乎没有一个学生注意到这点。于是他弯腰把身边的几张纸屑捡了起来。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站在他附近的几位学生也“依样画葫芦”。接着,有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把自己附近的纸屑都捡了起来。没有一声指令,没有一句言语,只是老师弯腰捡纸这样简单的一个动作便诱发了同学们潜藏在内心的行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高明的教育方法。
不仅行动如此,语言更是这样。如果我们用心观察,往往可以发现,一个班级的学生经常有模仿带班老师语言的倾向。假设老师常常脏话不断,必定会给学生不好的影响,让他们以为这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反之,如果老师经常把文明用语挂在嘴边,这在无形中告诉了学生使用文明语言是一种美德。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使自己的语言文明起来。
2.学生的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常常会反驳自己,说我们班里的某某怎么样。这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的一种摹仿力量。如果不加以引导,其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教师要针对班级和学校的情况,有意识地进行选择,在孩子身边寻找正面的榜样,形成良好的风气。 刚进校门的新生,对于老师所讲的校纪校规也只有一种模糊的意识。尽管我们一再强调要护绿爱绿,草地上还是经常出现学生的书包和孩子们奔跑的身影。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有两个女孩子不动声色地把放在草坪上的书包轻轻地拿出来放在旁边的水泥地上,还义正言辞地对书包的主人说:“老师说过了,我们不能踩草坪!”我抓住这个事例,在次日的全校学生集会中表扬了这两个女孩子,还给她们颁发了“护绿小标兵”的奖状。一时间,这两个普通的小女孩成了校园名人。更为重要的是,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发现书包放在草坪上的现象了。这正是学生榜样的力量。
二、广开源路,建立荣辱教育的实践基地
1.依托家庭力量。一位家庭教育专家说过:“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学生荣辱观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家庭成员之间教育观点和方式要统一。我们常常发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庭成员之间往往存在着分歧,如一位主张严厉,而另一位主张严宽结合。在一次作文中,孩子写道:“今天爸爸妈妈很忙,没有时间做菜,看着昨天的残羹冷炙,我偷偷地把吃不了的饭倒掉了。爸爸看见了严厉地批评我不爱惜粮食,妈妈赶紧帮我求情,帮我逃过了这一劫。”在是否可以将饭倒掉的问题上,父母两人的意见完全不同。母亲的溺爱做法,必定会使这个孩子无法认识到“浪费粮食是可耻的”,更会使他的这种行为恶化。如果父母教育观点能够一致,良好的习惯会自然生成。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我们要恪守一致原则,重视学校与家庭的协作。比如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要遵守交通规则。可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父母带着孩子冲过不断跳闪的红灯,拉着孩子在车水马龙的道路上穿行。这样做无疑是在给孩子一个错误的信息:原来过马路是可以这样的!这与孩子在学校里形成的观念发生了冲突,让他们不知该如何选择。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可见为人父母肩负的责任有多大。
2.依托社会力量。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学生既是一个自由人,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人,社会生活带给他们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社区只是社会的一部分,要让学生在更大范围内培养自己正确的荣辱观,仅仅立足社区是不够的。要使锻炼自己的能力,懂得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能做的是尽量为他们创造更为广阔的实践基地,让他们真正有机会去接触社会。
学生的道德教育,扬八荣抑八耻,紧紧依靠学校的力量,收效是有限的。因而学校不能孤军作战,必须联合社区、家庭共同采取行动,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发挥好社区教育活动中心、家长委员会、关工委等组织的职能,整合道德教育资源,拓展荣耻教育渠道,积极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扬荣弃耻才能实现,学生才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