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项目化学习,需要对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做出改变:将原本的知识传授转换成真实问题情境下的项目式学习。笔者结合初中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简要谈谈项目化学习方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一、项目化学习的动机源于真实的问题
“真实问题”是指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基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找出学生感兴趣的真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的合格公民”。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法”这个抽象的概念,让学生机械地识记一些法律的概念或者法律条文是没有意义的,于是,笔者创设了“说说最近遇到的那些倒霉事儿”的话题。学生说出了如下事件:①爸爸因为违章停车被交警罚款;②自己骑自行车好心捎带同学一程,却受到了交警的批评;③自己网购的物品与描述的特征不符;④自己12岁的纪念照片被老板美颜后放在橱窗里作广告;⑤购买的红烧牛肉面里面根本没有牛肉;⑥放学回家的路上被超载的车挤得喘不过气……围绕这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碰到倒霉事只能自认倒霉吗?怎样才能远离这些倒霉事呢?这些问题让学生激情高涨。教师顺势导入学习项目:作为社会的人,我们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角色,要想扮演好这个角色,就得遵守一定的规则,只有人人都遵守这些规则,社会才会和谐有序,所有这些规则中最权威的叫法律。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探究的一个问题就是:有哪些规则(或法律)保障了我们不同角色的合法权益。由此,师生共同进入了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
二、项目化学习是递进式的认知过程
项目活动的设计通常围绕某个问题而展开,学生解决这一实际问题,一般要经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评价、验证——得出结论五个阶段。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可以视为《走进法治天地》项目学习的总结,《社会生活讲道德》和《做守法的公民》又可以作为本阶段项目学习的拓展与提升。这几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有序的社会秩序、调节和谐的人际关系,除了法律规则还有道德规范,进而增强学生对国家实施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认同。
本单元的项目化学习流程的设计如下:①发现问题——教师让学生思考创建省级或国家级文明城市需要什么样的社会秩序,并描述一下自己心中理想化的文明城市;②提出问题——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哪些社会规则;③分析问题——探究建立公序良俗的方式和路径;④评价、论证——规则对公民及社会的重要性(保障人的自由,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和社会的文明进步);⑤得出结论——公民有责任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环环相扣、递进式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学生在一步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持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三、项目化学习采用“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的方式
实施项目化学习,一般采用“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方式。八年级宪法专册是初中学段的重点内容。本册的项目化学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任务驱动式自主学习和主题式合作探究学习,重点要解决好四个方面问题:①宪法的特征;②宪法的核心内容;③宪法的核心价值;④公民与宪法。这四个核心问题中,宪法的地位与特征、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国家机构及职责、宪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价值追求等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刚性规定,可以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而对于宪法保障公民自由平等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法治化等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内容,则需要师生借助具体的案例,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体验、交流和分享,进而体会宪法和法律对公民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产生尊重宪法、敬畏宪法、遵守宪法的意识和自觉。
四、项目化学习的成效通过“展示 论证 评价”呈现
项目化学习方式是否有效,应该由教学质量与学生核心素养是否提升为衡量标准。核心素养是学科学习最终在学生身上留下的痕迹,具体表现为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实践能力,通常以常态化的展示、论证和评价等方式表现出来。
九年级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为核心素养目标,围绕十九大提出的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目标,教材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这部分内容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教学的难点内容。
设计九年级项目化学习时,要在展示、论证、评价方面下功夫。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借助媒体,广泛搜集整理论证性素材,展示中華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展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展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建设美丽中国的阶段性成就,增强对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认同和理解;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培养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
项目化学习的展示、论证与评价也许要花很长时间,但如果学生在此过程中懂得了完善自我,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既可实现项目化学习的价值,也可实现学科的价值追求。
(作者单位:十堰市郧西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一、项目化学习的动机源于真实的问题
“真实问题”是指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基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找出学生感兴趣的真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的合格公民”。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法”这个抽象的概念,让学生机械地识记一些法律的概念或者法律条文是没有意义的,于是,笔者创设了“说说最近遇到的那些倒霉事儿”的话题。学生说出了如下事件:①爸爸因为违章停车被交警罚款;②自己骑自行车好心捎带同学一程,却受到了交警的批评;③自己网购的物品与描述的特征不符;④自己12岁的纪念照片被老板美颜后放在橱窗里作广告;⑤购买的红烧牛肉面里面根本没有牛肉;⑥放学回家的路上被超载的车挤得喘不过气……围绕这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碰到倒霉事只能自认倒霉吗?怎样才能远离这些倒霉事呢?这些问题让学生激情高涨。教师顺势导入学习项目:作为社会的人,我们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角色,要想扮演好这个角色,就得遵守一定的规则,只有人人都遵守这些规则,社会才会和谐有序,所有这些规则中最权威的叫法律。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探究的一个问题就是:有哪些规则(或法律)保障了我们不同角色的合法权益。由此,师生共同进入了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
二、项目化学习是递进式的认知过程
项目活动的设计通常围绕某个问题而展开,学生解决这一实际问题,一般要经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评价、验证——得出结论五个阶段。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可以视为《走进法治天地》项目学习的总结,《社会生活讲道德》和《做守法的公民》又可以作为本阶段项目学习的拓展与提升。这几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有序的社会秩序、调节和谐的人际关系,除了法律规则还有道德规范,进而增强学生对国家实施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认同。
本单元的项目化学习流程的设计如下:①发现问题——教师让学生思考创建省级或国家级文明城市需要什么样的社会秩序,并描述一下自己心中理想化的文明城市;②提出问题——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哪些社会规则;③分析问题——探究建立公序良俗的方式和路径;④评价、论证——规则对公民及社会的重要性(保障人的自由,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和社会的文明进步);⑤得出结论——公民有责任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环环相扣、递进式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学生在一步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持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三、项目化学习采用“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的方式
实施项目化学习,一般采用“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方式。八年级宪法专册是初中学段的重点内容。本册的项目化学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任务驱动式自主学习和主题式合作探究学习,重点要解决好四个方面问题:①宪法的特征;②宪法的核心内容;③宪法的核心价值;④公民与宪法。这四个核心问题中,宪法的地位与特征、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国家机构及职责、宪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价值追求等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刚性规定,可以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而对于宪法保障公民自由平等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法治化等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内容,则需要师生借助具体的案例,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体验、交流和分享,进而体会宪法和法律对公民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产生尊重宪法、敬畏宪法、遵守宪法的意识和自觉。
四、项目化学习的成效通过“展示 论证 评价”呈现
项目化学习方式是否有效,应该由教学质量与学生核心素养是否提升为衡量标准。核心素养是学科学习最终在学生身上留下的痕迹,具体表现为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实践能力,通常以常态化的展示、论证和评价等方式表现出来。
九年级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为核心素养目标,围绕十九大提出的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目标,教材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这部分内容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教学的难点内容。
设计九年级项目化学习时,要在展示、论证、评价方面下功夫。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借助媒体,广泛搜集整理论证性素材,展示中華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展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展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建设美丽中国的阶段性成就,增强对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认同和理解;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培养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
项目化学习的展示、论证与评价也许要花很长时间,但如果学生在此过程中懂得了完善自我,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既可实现项目化学习的价值,也可实现学科的价值追求。
(作者单位:十堰市郧西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