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曲线救国,电子琴奏开学艺之门
王小玮出生在大连市金州新区董家沟一户普通农家,父亲除了农活干得好,还非常喜欢音乐,很多乐器都演奏得不错,是村里文艺队的骨干。
或许是遗传自父亲,王小玮从咿呀学语起,只要听到音乐,就会兴奋起来,有时还会跟着哼唱。两岁多时,父亲给她买了一个玩具钢琴,没想到她竟能把听过的儿歌弹出来。女儿的表现让父亲心头一震:“这孩子很有音乐天赋!”从此他有意识地进行培养,经常陪女儿听音乐,一有空就拿出笛子给女儿吹上一段,让女儿在悠扬的笛声中感受音乐的美妙。
见女儿这么爱弹琴,父亲很想给她买架钢琴,可钢琴太贵,家里根本买不起,万般无奈之下,他来了个“曲线救国”,拿出家中所有积蓄给王小玮买来一架电子琴,从弹奏技法开始培养女儿,手把手的引导让女儿弹琴有了很大的长进。不过很快,王小玮父亲就发现自己掌握的知识已不足进一步辅导女儿了,要想女儿在音乐方面有发展,必须请专业老师给予系统教育。几经周折,王小玮的父亲找到了区文化馆葛连阳老师。从此,王小玮每个周末都到葛老师那上一次课,父亲每次都陪着她,无论夏天烈日炎炎,还是冬季北风呼号,一陪就是三年。
见王小玮进步很快又有潜力,葛连阳老师建议她去报考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少儿艺术学校,进行系统的学习。王小玮的父亲听从了葛老师的建议,最终,王小玮非常顺利地通过了考试。
当面引导,自卑女儿走出情绪低谷
入学后,学校根据王小玮的条件让她改学钢琴。和王小玮一起入学的孩子大多从小练弹钢琴,其中不少还通过了钢琴十级考试。这对于没摸过钢琴的王小玮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压力,她十分焦急,常常一个人偷偷哭鼻子。
父亲从老师那儿知道情况后,立即放下手头的事赶到沈阳做她的工作。他首先给王小玮以肯定:“许多同学四、五岁就开始学弹钢琴,你从小学的是电子琴,现在刚起步,与同学存在些差距很正常;你会着急,说明你不甘落后,有进取心。”然后耐心地开导王小玮:“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光掉眼泪是没用的,要缩短这种差距,唯一的办法就是好好学习、刻苦练功,只有这样才能迎头赶上。”
那段时间,王小玮的父亲几乎隔十天半个月就从大连往沈阳跑一趟,身边的亲戚朋友看到后很不解:“你跑一趟沈阳得花不少钱啊,现在通讯这么发达,打电话和孩子说说就行了呗!”王小玮的父亲听后非常认真地说:“孩子年龄小,又不在身边,小事电话中说说可以,大事必须面对面说深、说透,在孩子教育这件事上,绝不能只算经济账,如果孩子因为大人教育、关心不够出了问题,那可是多少钱也无法挽回的!”
父亲的努力很快有了成效,经过多次劝导、教诲,王小玮的心情好了起来,她告诉父亲:“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他们行,我也能行!我一定要用最短的时间赶上同学们!”从此,王小玮课堂上认真听老师授课,下了课便钻进琴房里练琴,每天至少要练五六个小时。
俗话说天道酬勤,王小玮的勤奋很快有了丰厚回报,她先后在大连市少儿钢琴比赛和中国作品钢琴比赛中获奖,这对王小玮激励很大,年仅13岁的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将来成为一名在键盘乐器演奏方面有造诣的艺术家。
尊重兴趣,一路相伴女儿走向成功
或许是从小学电子琴的关系,王小玮对电子乐器一直特别有感情,萌生了学双排键电子琴的想法。她打电话征求父亲意见,父亲听完当即表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你喜欢就大胆去学,爸爸支持你!”父亲的鼓励大大坚定了王小玮的信心,因为有扎实的钢琴演奏基础,且熟悉电子琴演奏技巧,没多久王小玮便解决了手脚协调这一双排键演奏最大的难题,逐渐掌握了演奏技法。经过3年刻苦学习,王小玮最终以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沈阳音乐学院本科,师从最早将双排键电子琴引进中国并开设该课程的沈晓明教授。
王小玮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父亲特别高兴。他知道女儿学的课在国内开设较晚,除了教材外专业书籍很少,于是每个月都要往沈阳跑几趟,带王小玮到音像店买不同风格的音乐制品,让她多听,多记。不但如此,每次买回音乐制品,他都要陪王小玮一起听,和她一起研究,共同将乐曲改编成适合双排键弹奏的模式。
如今回想起当年的情景,王小玮说:“爸爸对音乐的感觉特别好,尤其对国内一些经典歌曲、乐曲烂熟于心,当我遇到难以掌控的曲目时,他就会给我讲乐曲的背景,讲韵律的感觉,帮我体会乐曲中蕴含的情感,常常让我茅塞顿开,他就是我的第二老师!”
就这样,寒来暑往,在老师的教导、父亲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2006年王小玮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不仅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双排键电子琴这种充满现代感的乐器,还能一展甜美歌喉,边弹边唱,成为许多老师眼中最有发展前途的双排键演奏人才。众望所归,王小玮毕业不久,便在众星云集的英国“电子管风琴国际公开赛”中凭借扎实的功底,一路过关斩将夺得第二名。
如今王小玮已完成研究生学业,成为中国第一位双排键艺术硕士,面对成功,她经常会借助一段歌词表达自己的心情:“父亲如登天的梯,帮助孩子事业步步登高。父亲像一条河,倾一生之情要把孩子渡向大海。”她说:“没有父亲从小的培养和一路陪伴,就没有我的今天!”
王小玮出生在大连市金州新区董家沟一户普通农家,父亲除了农活干得好,还非常喜欢音乐,很多乐器都演奏得不错,是村里文艺队的骨干。
或许是遗传自父亲,王小玮从咿呀学语起,只要听到音乐,就会兴奋起来,有时还会跟着哼唱。两岁多时,父亲给她买了一个玩具钢琴,没想到她竟能把听过的儿歌弹出来。女儿的表现让父亲心头一震:“这孩子很有音乐天赋!”从此他有意识地进行培养,经常陪女儿听音乐,一有空就拿出笛子给女儿吹上一段,让女儿在悠扬的笛声中感受音乐的美妙。
见女儿这么爱弹琴,父亲很想给她买架钢琴,可钢琴太贵,家里根本买不起,万般无奈之下,他来了个“曲线救国”,拿出家中所有积蓄给王小玮买来一架电子琴,从弹奏技法开始培养女儿,手把手的引导让女儿弹琴有了很大的长进。不过很快,王小玮父亲就发现自己掌握的知识已不足进一步辅导女儿了,要想女儿在音乐方面有发展,必须请专业老师给予系统教育。几经周折,王小玮的父亲找到了区文化馆葛连阳老师。从此,王小玮每个周末都到葛老师那上一次课,父亲每次都陪着她,无论夏天烈日炎炎,还是冬季北风呼号,一陪就是三年。
见王小玮进步很快又有潜力,葛连阳老师建议她去报考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少儿艺术学校,进行系统的学习。王小玮的父亲听从了葛老师的建议,最终,王小玮非常顺利地通过了考试。
当面引导,自卑女儿走出情绪低谷
入学后,学校根据王小玮的条件让她改学钢琴。和王小玮一起入学的孩子大多从小练弹钢琴,其中不少还通过了钢琴十级考试。这对于没摸过钢琴的王小玮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压力,她十分焦急,常常一个人偷偷哭鼻子。
父亲从老师那儿知道情况后,立即放下手头的事赶到沈阳做她的工作。他首先给王小玮以肯定:“许多同学四、五岁就开始学弹钢琴,你从小学的是电子琴,现在刚起步,与同学存在些差距很正常;你会着急,说明你不甘落后,有进取心。”然后耐心地开导王小玮:“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光掉眼泪是没用的,要缩短这种差距,唯一的办法就是好好学习、刻苦练功,只有这样才能迎头赶上。”
那段时间,王小玮的父亲几乎隔十天半个月就从大连往沈阳跑一趟,身边的亲戚朋友看到后很不解:“你跑一趟沈阳得花不少钱啊,现在通讯这么发达,打电话和孩子说说就行了呗!”王小玮的父亲听后非常认真地说:“孩子年龄小,又不在身边,小事电话中说说可以,大事必须面对面说深、说透,在孩子教育这件事上,绝不能只算经济账,如果孩子因为大人教育、关心不够出了问题,那可是多少钱也无法挽回的!”
父亲的努力很快有了成效,经过多次劝导、教诲,王小玮的心情好了起来,她告诉父亲:“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他们行,我也能行!我一定要用最短的时间赶上同学们!”从此,王小玮课堂上认真听老师授课,下了课便钻进琴房里练琴,每天至少要练五六个小时。
俗话说天道酬勤,王小玮的勤奋很快有了丰厚回报,她先后在大连市少儿钢琴比赛和中国作品钢琴比赛中获奖,这对王小玮激励很大,年仅13岁的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将来成为一名在键盘乐器演奏方面有造诣的艺术家。
尊重兴趣,一路相伴女儿走向成功
或许是从小学电子琴的关系,王小玮对电子乐器一直特别有感情,萌生了学双排键电子琴的想法。她打电话征求父亲意见,父亲听完当即表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你喜欢就大胆去学,爸爸支持你!”父亲的鼓励大大坚定了王小玮的信心,因为有扎实的钢琴演奏基础,且熟悉电子琴演奏技巧,没多久王小玮便解决了手脚协调这一双排键演奏最大的难题,逐渐掌握了演奏技法。经过3年刻苦学习,王小玮最终以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沈阳音乐学院本科,师从最早将双排键电子琴引进中国并开设该课程的沈晓明教授。
王小玮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父亲特别高兴。他知道女儿学的课在国内开设较晚,除了教材外专业书籍很少,于是每个月都要往沈阳跑几趟,带王小玮到音像店买不同风格的音乐制品,让她多听,多记。不但如此,每次买回音乐制品,他都要陪王小玮一起听,和她一起研究,共同将乐曲改编成适合双排键弹奏的模式。
如今回想起当年的情景,王小玮说:“爸爸对音乐的感觉特别好,尤其对国内一些经典歌曲、乐曲烂熟于心,当我遇到难以掌控的曲目时,他就会给我讲乐曲的背景,讲韵律的感觉,帮我体会乐曲中蕴含的情感,常常让我茅塞顿开,他就是我的第二老师!”
就这样,寒来暑往,在老师的教导、父亲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2006年王小玮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不仅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双排键电子琴这种充满现代感的乐器,还能一展甜美歌喉,边弹边唱,成为许多老师眼中最有发展前途的双排键演奏人才。众望所归,王小玮毕业不久,便在众星云集的英国“电子管风琴国际公开赛”中凭借扎实的功底,一路过关斩将夺得第二名。
如今王小玮已完成研究生学业,成为中国第一位双排键艺术硕士,面对成功,她经常会借助一段歌词表达自己的心情:“父亲如登天的梯,帮助孩子事业步步登高。父亲像一条河,倾一生之情要把孩子渡向大海。”她说:“没有父亲从小的培养和一路陪伴,就没有我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