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林业病虫害防治是各个林业部门应当重视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于绿化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在全球发声,要达到碳中和。而为了低碳环保,就少不了植树造林。但是,虽然我国目前森林覆盖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对于林业管理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林业种植中病虫害的发生在这几年尤为显著,因此有必要就林业种植的病虫害防治进行讨论。以便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种植;病虫害防治
一、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一)影响林业的苗木质量
在林业种植过程中,如果苗木受到病虫害的危害后,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治疗,将会影响苗木的正常发育。时间久了以后,苗木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会发生苗木畸形、生长发育缓慢等问题。苗木发育的质量也就难以保障,没有办法长成一棵壮大的树木。而害虫的侵蚀也会引起树木的腐烂,吃光树林的树叶,会让林场的实用价值大打折扣,不利于林业的长远发展。
(二)影响林业苗木的成活率
在林业种植的过程中,苗木的成活率是和林场的效益直接相关的[1]。而通常情况下,因为害虫的运动,而有些害虫是携带病菌的,很容易引起大规模的疾病,从而导致林场树木大规模的死亡,从而导致苗木的成活率不高。害虫是喜食植物的嫩枝、嫩叶的,会导致苗木的发芽率降低,直接导致树木的成活率降低。所以,病虫害的发生,对苗木的成活率有很大的影响,导致林场的作用下降,进而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环境。
二、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一)人工林的占比过高
从现阶段来看,林业的种植己经达到规模化。在现在林场的种植中,会进行大面积的植树造林,还会有专业的人员来进行管理。但是病虫害发生率却还是持久不降,分析原因来看,是因为目前植树造林的树木品种过于单一,不利于森林生态环境的形成。与天然树林相比,缺少了完整的生态链,从而影响到树林的抗病虫害能力。除此之外,当前林业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单位为了经济效益,采用了先砍树,再种植的发展模式,经一步的缩小了天然森林的面积。从而让林业种植的过程中病虫害发生率增加,为我国林业养护带来极大的危害。
(二)林业发展过快
在当前林业种植的模式下,有关部门往往忽视了树木的增长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只是要求加快林业资源的生产,就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为了提高生产速度,林业一般种植生长速度快的苗木,并且进行单一品种的种植。在让土地惡化,容易产生病虫害的同时,削弱了林场本身对于病虫害的自我调节能力。美国白蛾就是一个例子,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影响。
(三)农药的使用缺乏规范性
目前我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一般采用化学杀虫的方法。化学杀虫虽然效果很好,但是由于喷洒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好用量。过多的化学药剂会影响林木的生长速度。同时,化学药剂还容易让病虫害产生抗药性,降低化学药剂的效果,只能加大用量,不仅污染环境,还有可能产生恶性循环。所以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中,不要只看到治,还需要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寻找到病虫害发生的原因,探究森林生物链的结构,了解病虫害的天敌,从而引进生物防治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发生,还促进了林业的发展,有效改善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2]。
(四)没有建立科学的林业管理体系
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林场在进行经营的时候,都是以营利为目的。这也就导致了林场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大都采取品种单一的速成木材。没有过多的考虑林场本身的生态平衡,过度的追求经济效益。其次,各单位在林场种植的过程中,也没有考虑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这样十分不利于国家林业的发展。从林业管理情况来看,为了保障国家林场可持续发展,各个单位就要做好协调工作。为了保障林场能够正常的运行,建立科学完善的林场管理体系就非常有必要。在林场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一个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发挥着十足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林场管理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林场中没有健全的管理体系这种情况非常常见。
三、林业病虫害防治策略
(一)加大苗木检疫力度
在实际林场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苗木的检疫。这项工作可以提前检测出苗木植株本身携带的病菌、虫卵,可以提前有针对性的进行病虫害防治。林场应当大力推进该项的工作的进行,增加资金的投入,增加监管力度,从而保障苗木检测正常的运行。针对负责病虫害防治的工作人员,要进行统一的培训,让相关人员认识到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学习了解各类易发生的病虫害的虫卵、菌落等,在检疫的过程中及早发现,确保林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的正常运行。
在实际的检疫工作中,还需要定期研究林场周边土壤的状态,以便了解林场土壤的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便可以早点进行防治。为了降低林场病虫害的发生,在移植苗木的过程中,要注意苗木的运输方式,减少感染病虫害的概率。林业负责人也需要经常进行对林场的排查,一旦发现病虫害的发生,立即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病虫害进一步扩大。
(二)进行生物防治、规范农药的使用
对待林场里的病虫害不仅需要治,更重要的是在于提高防范病虫害发生的技术。提前做好预防病虫害发生的工作,不仅需要化学防治,还可以运用生物防治。而生物防治找对方法,其效果要远高于化学防治。结合大自然的生态链的构造,了解害虫的天敌,可以进行人工引进生物链,加大对害虫天敌的培育和管理技术。生物防治可以降低对林场树木的损伤,还可以有效、及早的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化学防治同样可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虽然化学药物的杀虫能力更强,但是不规范其用量和种类的话,有可能对林场树木的生长造成影响,甚至由于用量的不当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所以要想通过化学药物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要规范其用量和种类,提高化学药剂的使用技术。可以用人工喷洒的形式,也可以借助无人机喷洒,都可以直接消灭林场的病虫害。
(三)增加苗木的种类,优化林场生态结构
我国目前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方式,大都以封山育林为主[3]。禁止对森林的树木进行砍伐,集中开展森林苗木培育工作。这样既可以减少对森林环境的破坏,又可以改善森林的生态环境。在林业保护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禁止对树林的砍伐,还需要人工进行培育苗木。当前林场的树种一般都比较单一,没有考虑到物种的多样性。所以在进行林场苗木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种苗木混合种植,充分考虑到林场内部的生态环境,这样不仅可以改变林场树木品种单一的问题,还可以增加林场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在林场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比如林场周边的水源、土壤、气候、周边的环境等,要考虑苗木在这种环境下的存活率,以便挑选适宜环境的苗木,保障苗木的存活率,促使林场内部的生态链的形成,保障病虫害天敌的数量,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林场病虫害应当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治方针。加大对苗木的检疫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加林场生物的多样性,增强林场本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在发现病虫害发生时,应及时的制定策略,把林场的损失降到最少。只有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保障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秀芳.林业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策略研究[J].种子科技,2021,39(05):84-85.
[2]刘奎明.林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有效策略分析[J].南方农业,2021,15(02):121-122.
[3]王红艳.林业种植的病虫害防治策略研究[J].农家参谋,2020(17):117.
关键词:林业种植;病虫害防治
一、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一)影响林业的苗木质量
在林业种植过程中,如果苗木受到病虫害的危害后,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治疗,将会影响苗木的正常发育。时间久了以后,苗木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会发生苗木畸形、生长发育缓慢等问题。苗木发育的质量也就难以保障,没有办法长成一棵壮大的树木。而害虫的侵蚀也会引起树木的腐烂,吃光树林的树叶,会让林场的实用价值大打折扣,不利于林业的长远发展。
(二)影响林业苗木的成活率
在林业种植的过程中,苗木的成活率是和林场的效益直接相关的[1]。而通常情况下,因为害虫的运动,而有些害虫是携带病菌的,很容易引起大规模的疾病,从而导致林场树木大规模的死亡,从而导致苗木的成活率不高。害虫是喜食植物的嫩枝、嫩叶的,会导致苗木的发芽率降低,直接导致树木的成活率降低。所以,病虫害的发生,对苗木的成活率有很大的影响,导致林场的作用下降,进而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环境。
二、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一)人工林的占比过高
从现阶段来看,林业的种植己经达到规模化。在现在林场的种植中,会进行大面积的植树造林,还会有专业的人员来进行管理。但是病虫害发生率却还是持久不降,分析原因来看,是因为目前植树造林的树木品种过于单一,不利于森林生态环境的形成。与天然树林相比,缺少了完整的生态链,从而影响到树林的抗病虫害能力。除此之外,当前林业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单位为了经济效益,采用了先砍树,再种植的发展模式,经一步的缩小了天然森林的面积。从而让林业种植的过程中病虫害发生率增加,为我国林业养护带来极大的危害。
(二)林业发展过快
在当前林业种植的模式下,有关部门往往忽视了树木的增长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只是要求加快林业资源的生产,就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为了提高生产速度,林业一般种植生长速度快的苗木,并且进行单一品种的种植。在让土地惡化,容易产生病虫害的同时,削弱了林场本身对于病虫害的自我调节能力。美国白蛾就是一个例子,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影响。
(三)农药的使用缺乏规范性
目前我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一般采用化学杀虫的方法。化学杀虫虽然效果很好,但是由于喷洒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好用量。过多的化学药剂会影响林木的生长速度。同时,化学药剂还容易让病虫害产生抗药性,降低化学药剂的效果,只能加大用量,不仅污染环境,还有可能产生恶性循环。所以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中,不要只看到治,还需要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寻找到病虫害发生的原因,探究森林生物链的结构,了解病虫害的天敌,从而引进生物防治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发生,还促进了林业的发展,有效改善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2]。
(四)没有建立科学的林业管理体系
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林场在进行经营的时候,都是以营利为目的。这也就导致了林场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大都采取品种单一的速成木材。没有过多的考虑林场本身的生态平衡,过度的追求经济效益。其次,各单位在林场种植的过程中,也没有考虑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这样十分不利于国家林业的发展。从林业管理情况来看,为了保障国家林场可持续发展,各个单位就要做好协调工作。为了保障林场能够正常的运行,建立科学完善的林场管理体系就非常有必要。在林场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一个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发挥着十足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林场管理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林场中没有健全的管理体系这种情况非常常见。
三、林业病虫害防治策略
(一)加大苗木检疫力度
在实际林场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苗木的检疫。这项工作可以提前检测出苗木植株本身携带的病菌、虫卵,可以提前有针对性的进行病虫害防治。林场应当大力推进该项的工作的进行,增加资金的投入,增加监管力度,从而保障苗木检测正常的运行。针对负责病虫害防治的工作人员,要进行统一的培训,让相关人员认识到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学习了解各类易发生的病虫害的虫卵、菌落等,在检疫的过程中及早发现,确保林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的正常运行。
在实际的检疫工作中,还需要定期研究林场周边土壤的状态,以便了解林场土壤的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便可以早点进行防治。为了降低林场病虫害的发生,在移植苗木的过程中,要注意苗木的运输方式,减少感染病虫害的概率。林业负责人也需要经常进行对林场的排查,一旦发现病虫害的发生,立即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病虫害进一步扩大。
(二)进行生物防治、规范农药的使用
对待林场里的病虫害不仅需要治,更重要的是在于提高防范病虫害发生的技术。提前做好预防病虫害发生的工作,不仅需要化学防治,还可以运用生物防治。而生物防治找对方法,其效果要远高于化学防治。结合大自然的生态链的构造,了解害虫的天敌,可以进行人工引进生物链,加大对害虫天敌的培育和管理技术。生物防治可以降低对林场树木的损伤,还可以有效、及早的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化学防治同样可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虽然化学药物的杀虫能力更强,但是不规范其用量和种类的话,有可能对林场树木的生长造成影响,甚至由于用量的不当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所以要想通过化学药物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要规范其用量和种类,提高化学药剂的使用技术。可以用人工喷洒的形式,也可以借助无人机喷洒,都可以直接消灭林场的病虫害。
(三)增加苗木的种类,优化林场生态结构
我国目前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方式,大都以封山育林为主[3]。禁止对森林的树木进行砍伐,集中开展森林苗木培育工作。这样既可以减少对森林环境的破坏,又可以改善森林的生态环境。在林业保护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禁止对树林的砍伐,还需要人工进行培育苗木。当前林场的树种一般都比较单一,没有考虑到物种的多样性。所以在进行林场苗木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种苗木混合种植,充分考虑到林场内部的生态环境,这样不仅可以改变林场树木品种单一的问题,还可以增加林场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在林场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比如林场周边的水源、土壤、气候、周边的环境等,要考虑苗木在这种环境下的存活率,以便挑选适宜环境的苗木,保障苗木的存活率,促使林场内部的生态链的形成,保障病虫害天敌的数量,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林场病虫害应当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治方针。加大对苗木的检疫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加林场生物的多样性,增强林场本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在发现病虫害发生时,应及时的制定策略,把林场的损失降到最少。只有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保障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秀芳.林业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策略研究[J].种子科技,2021,39(05):84-85.
[2]刘奎明.林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有效策略分析[J].南方农业,2021,15(02):121-122.
[3]王红艳.林业种植的病虫害防治策略研究[J].农家参谋,2020(1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