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程度的不断加深,教学越来越重视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学习中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于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很多信息课教师缺乏对学生的认知现状的了解,根本就不知道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是怎样的,不知道学生对计算机有多少了解,只是根据教材的设定,去组织教学内容,或者是太抽象,或者是太简单,不符合学生的胃口。太抽象的知识,学生不容易懂,当然不愿意学习;太简单的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学起来也没有精神。而且由于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有些学生家庭条件好,家里有电脑,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很多电脑知识,有些学生则连基础知识还不是很熟练。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如果还是“一刀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则不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本没有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者,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缺乏知识、能力和经验,需要教师进行指导。教师忽视了学生是一个充满个性的主体,他们具有旺盛生命力、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一定的知识、能力和经验。这种观念上的失误,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高高在上,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常常是忽视、忽略的,完全没有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三)教师脱离实际,完全按照教材内容授课
许多教师在讲授信息技术时只是照本宣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课本内容执行过程。教师讲授课本内容,不管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即可。教师的目的是完成教案规定的教学任务,千万不要“节外生枝”。如果学生的回答符合教师的期望,则会顺利进行,如果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教师的教案,教师则会引导学生说出原先规定好的答案,根本不顾及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教学需要。
二、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
首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很强,都想在学习中拿到好成绩,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竞争意识,使学生敢于探索新知识、挑战新事物。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能够在竞争中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教师要合理地利用教学工具,以便提高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地利用教学工具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讲解中央处理器和主板知识时,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但是如果教师用教学用具进行演示教学,对计算机硬件的拆卸和安装,让学生亲眼看见中央处理器和主板的模样,甚至可以亲手摸一摸,自己组装和拆卸一下,就能对这些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进一步了解到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和作用。合理地利用教学工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记忆深刻,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再次,开展小组讨论,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课堂教学方式。它可以使学生通过和他人在小组内的合作,取长补短,看到他人的优势学习之,看到自己的缺点改正之。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与其他学生进行广泛的沟通与合作,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关注学生本身,优化课堂教学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本身所蕴含的教学资源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确定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想学生之所想,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挖掘学生本身所蕴含的教学资源,比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了一个意外的答案,或者是在操作演示时有了一个标准答案之外的答案,怎么办?面对这些课堂上随机生成的资源,如果教师能够善待并发掘之,也许它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意外的收获,取得意外的成功。
(二)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教学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一种人际交往。研究表明:“师生、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也就是说,只有保持师生、生生之间良好的人际互动,加强沟通与交流,才能发挥教师的指导、示范作用,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这样的交互合作教学模式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师要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激发学生更大的求知欲和满足感
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如果用积极肯定、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就能使学生得到心理的安慰,如沐春风,课堂参与度也会提高,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课堂气氛非常轻松愉快。在非常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的评价语言下,学生得到了非常大的满足感,进而产生了十分强烈的求知欲,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运用层次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
所谓的层次教学法就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最终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学生的情况是各有不同的,所以不能搞“一刀切”,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对于优秀学生,教师可以增加教学内容以及难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对于中等生,教师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讲解,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学困生,教师就要细致讲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运用互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互助,即是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合作学习,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通过互助教学,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习差的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实现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运用驱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驱动教学方法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积极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学生能够完成的任务,以便激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责编 闫祥)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很多信息课教师缺乏对学生的认知现状的了解,根本就不知道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是怎样的,不知道学生对计算机有多少了解,只是根据教材的设定,去组织教学内容,或者是太抽象,或者是太简单,不符合学生的胃口。太抽象的知识,学生不容易懂,当然不愿意学习;太简单的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学起来也没有精神。而且由于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有些学生家庭条件好,家里有电脑,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很多电脑知识,有些学生则连基础知识还不是很熟练。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如果还是“一刀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则不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本没有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者,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缺乏知识、能力和经验,需要教师进行指导。教师忽视了学生是一个充满个性的主体,他们具有旺盛生命力、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一定的知识、能力和经验。这种观念上的失误,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高高在上,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常常是忽视、忽略的,完全没有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三)教师脱离实际,完全按照教材内容授课
许多教师在讲授信息技术时只是照本宣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课本内容执行过程。教师讲授课本内容,不管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即可。教师的目的是完成教案规定的教学任务,千万不要“节外生枝”。如果学生的回答符合教师的期望,则会顺利进行,如果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教师的教案,教师则会引导学生说出原先规定好的答案,根本不顾及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教学需要。
二、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
首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很强,都想在学习中拿到好成绩,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竞争意识,使学生敢于探索新知识、挑战新事物。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能够在竞争中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教师要合理地利用教学工具,以便提高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地利用教学工具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讲解中央处理器和主板知识时,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但是如果教师用教学用具进行演示教学,对计算机硬件的拆卸和安装,让学生亲眼看见中央处理器和主板的模样,甚至可以亲手摸一摸,自己组装和拆卸一下,就能对这些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进一步了解到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和作用。合理地利用教学工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记忆深刻,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再次,开展小组讨论,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课堂教学方式。它可以使学生通过和他人在小组内的合作,取长补短,看到他人的优势学习之,看到自己的缺点改正之。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与其他学生进行广泛的沟通与合作,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关注学生本身,优化课堂教学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本身所蕴含的教学资源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确定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想学生之所想,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挖掘学生本身所蕴含的教学资源,比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了一个意外的答案,或者是在操作演示时有了一个标准答案之外的答案,怎么办?面对这些课堂上随机生成的资源,如果教师能够善待并发掘之,也许它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意外的收获,取得意外的成功。
(二)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教学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一种人际交往。研究表明:“师生、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也就是说,只有保持师生、生生之间良好的人际互动,加强沟通与交流,才能发挥教师的指导、示范作用,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这样的交互合作教学模式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师要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激发学生更大的求知欲和满足感
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如果用积极肯定、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就能使学生得到心理的安慰,如沐春风,课堂参与度也会提高,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课堂气氛非常轻松愉快。在非常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的评价语言下,学生得到了非常大的满足感,进而产生了十分强烈的求知欲,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运用层次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
所谓的层次教学法就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最终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学生的情况是各有不同的,所以不能搞“一刀切”,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对于优秀学生,教师可以增加教学内容以及难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对于中等生,教师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讲解,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学困生,教师就要细致讲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运用互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互助,即是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合作学习,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通过互助教学,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习差的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实现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运用驱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驱动教学方法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积极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学生能够完成的任务,以便激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责编 闫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