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我努力钻研新课程,认真学习新课标,并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大胆创新,改革教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从而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另外,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尊重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爱学、乐学、学,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以读为本,以读激趣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读”的重要性。离开了朗读,语文课就很难成为真正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于读,更注重于读的方式,摒弃那种“南郭先生吹竽式”的读法,而是教给学生读有目标、读有形式、读有竞争、读问结合、读中有导等多种朗读方法。其中,我最常用的是“读有竞争”的朗读方法。因为竞争出生气,出活力。具体操作是: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各组进行朗读赛。一组在读时,其他组认真倾听,等到该组读完后,其他各组对朗读组进行评议。每教一课,教师都评出优秀小组。实践证明,多种朗读形式在语文教学中的交替使用和综合运用,能调剂学生情绪,激发学生明读兴趣。
二、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只有善于研究和掌握提问艺术才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相反,如果生搬硬套,搞形式主义的提问,不仅不能起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智力的作用,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调动学生课上积极参与学习,我常常采用记忆型提问、了解型提问、理解型提问、运用型提问和评析型提问等提问类型来进行教学。如授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我则采用“理解型提问”法提出:文章哪几段写迎春?哪几段写绘春?哪几段写颂春?学生通过阅读全文明确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学生更深更透地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教学时我还使用“运用型提问法”提出:“盼望着,盼望着”这是什么修辞方法?这里表达了作者是用怎样的心情来迎接春天的到来的?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分别运用修辞和读写知识来分析阅读中的具体问题,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知识在表达中的作用。可见这个问题的提出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有很大意义的。
三、借助媒体提高效益
由于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 有很强的可感性和可观性。在合理继承传统教学媒体的同时,我积极引进现代教学媒体,使二者恰当结合,相辅相成,从而准确、迅速地传输教学信息,实现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奇特的冬景:这里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唤醒。在教学时,学生一边朗读课文,老师一边把几幅幻灯片投影出来;学生不仅对济南冬天的景色产生了感性认识,而且对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也会产生切实的体会。在教学实践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端正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同步改革,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研究新教法,探究新课型
多年来,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课标、新理念,努力钻研新教材,摸索新课型的教学,大胆尝试,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我每周都抽取一节课进行演讲比赛、背书比赛、查字典比赛、找错别字比赛、成语接龙、作文片段描写比赛等。这些生动有趣的课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更加激起了他们对语文这门课程的热爱。使他们“爱学”、“乐学”。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也在这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得到了提高。
五、借积累材料,激写作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材料积累我是从定向性积累和随机性积累两方面来进行训练的。所谓定向性积累材料就是引导学生在明确了写作对象后,按照一定的序列,沿着一定的方向,去观察、去调查、去采访、去阅读,从中发现问题,筛选信息,收集资料储以备用。如我指导学生写《他战斗在茶水炉旁》,目的是要赞扬学校的茶水工人江老头。题目一出,全班大哗。原因是江老头态度不好,一见学生浪费水就大为恼火。于是,我指导学生重新定向观察调查:全校500多名师生一天需要多少茶水?炎热盛夏,我们坐在教室里还挥汗如雨,江老头在茶炉前烧茶添水又是什么滋味?水管断水时,江老头又怎样克服缺水的困难?……经过启发以后,学生对江老头进行全面细致定向地观察,对江老头有了新了认识。平凡工作中的不平凡,这一文意渐渐在脑海中形成,学生对写作对象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美感,有文可写、有话可写,从中还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预先没有确定好积累的对象和范围,因生活的触发、情思的敏感,随机适时地产生观察积累的动机,这就是随机性积累材料。它比定向性积累材料难度要大,因为对象何时出现,是难以事先预料的。因而.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才能做到随着注意对象的出现而立即产生积累的动机和行动。我在作文教学训练中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写“日知录”、写“忽然想到集”、写“生活素描”等,通过加强随意感受的练习,努力培养学生对生活作出敏捷反应的能力。这种做法对学生随机性积累、丰富写作材料很有裨益,通过定向性积累材料和随机性积累材料的教学,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更具思想意义和教育意义。同时,解决了“无米之炊”的困境,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广东省兴宁市兴民中学)
一、以读为本,以读激趣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读”的重要性。离开了朗读,语文课就很难成为真正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于读,更注重于读的方式,摒弃那种“南郭先生吹竽式”的读法,而是教给学生读有目标、读有形式、读有竞争、读问结合、读中有导等多种朗读方法。其中,我最常用的是“读有竞争”的朗读方法。因为竞争出生气,出活力。具体操作是: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各组进行朗读赛。一组在读时,其他组认真倾听,等到该组读完后,其他各组对朗读组进行评议。每教一课,教师都评出优秀小组。实践证明,多种朗读形式在语文教学中的交替使用和综合运用,能调剂学生情绪,激发学生明读兴趣。
二、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只有善于研究和掌握提问艺术才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相反,如果生搬硬套,搞形式主义的提问,不仅不能起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智力的作用,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调动学生课上积极参与学习,我常常采用记忆型提问、了解型提问、理解型提问、运用型提问和评析型提问等提问类型来进行教学。如授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我则采用“理解型提问”法提出:文章哪几段写迎春?哪几段写绘春?哪几段写颂春?学生通过阅读全文明确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学生更深更透地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教学时我还使用“运用型提问法”提出:“盼望着,盼望着”这是什么修辞方法?这里表达了作者是用怎样的心情来迎接春天的到来的?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分别运用修辞和读写知识来分析阅读中的具体问题,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知识在表达中的作用。可见这个问题的提出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有很大意义的。
三、借助媒体提高效益
由于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 有很强的可感性和可观性。在合理继承传统教学媒体的同时,我积极引进现代教学媒体,使二者恰当结合,相辅相成,从而准确、迅速地传输教学信息,实现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奇特的冬景:这里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唤醒。在教学时,学生一边朗读课文,老师一边把几幅幻灯片投影出来;学生不仅对济南冬天的景色产生了感性认识,而且对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也会产生切实的体会。在教学实践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端正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同步改革,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研究新教法,探究新课型
多年来,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课标、新理念,努力钻研新教材,摸索新课型的教学,大胆尝试,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我每周都抽取一节课进行演讲比赛、背书比赛、查字典比赛、找错别字比赛、成语接龙、作文片段描写比赛等。这些生动有趣的课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更加激起了他们对语文这门课程的热爱。使他们“爱学”、“乐学”。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也在这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得到了提高。
五、借积累材料,激写作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材料积累我是从定向性积累和随机性积累两方面来进行训练的。所谓定向性积累材料就是引导学生在明确了写作对象后,按照一定的序列,沿着一定的方向,去观察、去调查、去采访、去阅读,从中发现问题,筛选信息,收集资料储以备用。如我指导学生写《他战斗在茶水炉旁》,目的是要赞扬学校的茶水工人江老头。题目一出,全班大哗。原因是江老头态度不好,一见学生浪费水就大为恼火。于是,我指导学生重新定向观察调查:全校500多名师生一天需要多少茶水?炎热盛夏,我们坐在教室里还挥汗如雨,江老头在茶炉前烧茶添水又是什么滋味?水管断水时,江老头又怎样克服缺水的困难?……经过启发以后,学生对江老头进行全面细致定向地观察,对江老头有了新了认识。平凡工作中的不平凡,这一文意渐渐在脑海中形成,学生对写作对象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美感,有文可写、有话可写,从中还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预先没有确定好积累的对象和范围,因生活的触发、情思的敏感,随机适时地产生观察积累的动机,这就是随机性积累材料。它比定向性积累材料难度要大,因为对象何时出现,是难以事先预料的。因而.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才能做到随着注意对象的出现而立即产生积累的动机和行动。我在作文教学训练中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写“日知录”、写“忽然想到集”、写“生活素描”等,通过加强随意感受的练习,努力培养学生对生活作出敏捷反应的能力。这种做法对学生随机性积累、丰富写作材料很有裨益,通过定向性积累材料和随机性积累材料的教学,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更具思想意义和教育意义。同时,解决了“无米之炊”的困境,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广东省兴宁市兴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