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天山,天山出铜矿

来源 :地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g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金属,也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如地道的老北京涮羊肉用的就是铜锅,铜脸盆、铜锁、铜炉等都是老百姓生活中常用的。但是近些年来,这些铜制品也难以见到了,一个很大原因就是中国是一个缺铜的国家。
  我国每年需要大约130万吨铜,其中50万吨需要从国外进口,也就是说五分之二靠进口。而从国际上看,全球铜资源保证年限也不过几十年。当新疆东天山哈密发现特大型铜矿、铜矿资源量有望超过1000万吨的消息传来,东天山成为世人、尤其是矿业界和新闻界关注的焦点。
  这处大型铜矿有个很朴实的名字——土屋,包括两座铜矿,土屋铜矿和土屋东铜矿,两个矿相距不过2公里,一前一后发现,可以说是一对双胞胎。细說来,土屋东铜矿一开始叫做土屋铜矿,后来在它附近又发现了一个铜矿,铜储量又大又丰。新铜矿便将“土屋”的名字“抢”了过来,叫做土屋铜矿,而原来的土屋铜矿改为土屋东铜矿。
  这两处铜矿是如何发现的,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1993年,新疆地矿局为了加强天山区域的地质工作,决定在东天山地区的夹白山开展8幅l:50000区调联测项目,面积达3040平方公里。当时已经进入市场经济,这个项目要招标,各地质队都可应标,竞争很激烈,但最终这个标落在新疆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手里。
  说起新疆一队,背后大有渊源。一队是从遥远的云南搬迁到新疆来的,据说当时为一队选队部时不是局里,而是地质部的领导亲自定的。一队怎么有这么大的面子?她的前身是云南省第九地质队,简称云九队,参加过四川宝鼎煤矿大会战,曾在云南新平大洪山矿区大会战中立下汗马功劳。当年,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在地质系统就是学云九队!
  8副联测的任务落在一队手里,更具体的说是落在一队第七分队的手里。一队是地质系统里的典型,出了大门就不忘找矿,不要说地质技术人员,就是炊事员、驾驶员到了山上,一讲起找矿也能说出个子丑演卯来。而七分队又是一队里找矿最积极的,找矿效果最好的。“找矿时要把眼睛瞪出血来”,这是一队内部讲七分队的。
  七分队只是在做8副联测的地图,按理说只要把地图绘制完就算完成任务。但正是七分队“一出大门不忘找矿”的精神,才得以让哈密铜矿展现在世人面前。
  1994年5月19日,这是一个令一队七分队难忘的日子。5月13日离开大队部时,还是阳光灿烂,没有一丝风的好天气。刚到工地,背包还没解开,迎接他们的是上不见地下不见路的大风。大风一连刮了6天,七分队自出了大队部的门,连地质锤都还没摸过呢。风口的风就像江南人春的连绵雨,下起来一个星期半个月也没有个准,这次的大风如果也没有个准,所有的任务都要往后延,秋天的日子就没法过了。
  “明天,5月19日,有风也好,无风也好,咱们要上马,给老天来个上马威!”七分队队长姜立丰对队友们这样说。
  5月19日的夜里,风小了一点,而且越来越小。天亮后,七分队坐上两部仪征车向大漠腹地出发。来到一处特大的平台,大到几十辆车可以并排跑而且可以闭着眼睛无需转向、无需刹车、无需减速。前天趁沙尘暴小一点的时候,他们来这里踏勘过。踏勘是区调工作要做的第一项基础性工作,为选路线、选剖面图做好一切准备。但是当天没有选到一条合适的地质剖面图,沙尘暴又发威,他们只能收队。
  这里来过不少考察队,也做过剖面,但地质勘探就如梳头一样,每人都有不同的梳法;矿,各有各的找法。一队找到的许多矿就是在别人梳过的地方找到的。
  七分队对这个地方的认识也与别人不一样。他们认为,这个决定基础性工作的地质剖面有的不准确,尤其是区域可比性差。剖面一定要选择有代表性、出露地质条件全面的地方,要地层清楚,构造简单。医院里的CT,就是作剖面用的,虽然是平面的却反映了立体的物体。而地质上的剖面是纵剖面。一旦剖面确定后,那么所作的地质图就要依照这个剖面为基准进行填图。就如一本书,如果以10页为基准,上一页就是9页,下一页就是11页,以此类推。
  仪征车向东南跑了两个多小时,地形发生了一些改变,一条南北的大沟出现在面前。从沟口向纵深进入,在一面刀劈似的横断面上,岩石裸露十分清楚,大家不约而同地确定了这个剖面。
  七分队走了近一个小时,来到一面暗青色的山坡上,这儿的石头有点泛绿!几个声音同时响起:孔雀石?孔雀石!孔雀石是找铜矿的标志,有孔雀石就有可能有铜矿!
  没有人烟的地方有座土屋
  孔雀石,一个美丽的名字,不过它只是普通的石头,只不过含有氧化铜,铜被氧化后生成铜绿,绿色在石头上放射开来,绿黄相间,如孔雀尾巴一样,这也是孔雀石名字的由来。
  七分队找到孔雀石后,心情很平静,像戈壁滩一样沉静。找到孔雀石有可能找到铜矿,但孔雀石离铜矿还有十万八千里,还要看孔雀石含铜品位的高低。
  一个星期后,分析结果出来了,铜品位在0.2%~0.4%之间,一个不太理想的结果,甚至还偏低,如果能达到1%就比较有前景了。
  是继续探查,还是扔掉不管?这样不高的品位,扔掉也无可非议。十几年来,那么多地质人员在这里筛过,梳过,极可能也发现过孔雀石,也许就是因为品位太低被扔掉了。
  是扔还是留?七分队异口同声:继续,不到黄河不死心,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做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地表上的品位低,那么地下呢?搞清楚了再扔,扔也无憾。
  一个月后,大队从其他矿区调来技术力量,在发现孔雀石的地方,进行地表揭露——挖槽探。通俗一点说,就是挖沟。一层层挖去表土,才能见到表土下面的基岩,基岩才是真面目。有时要挖到几米以下才能探查到地质状况。
  时值7月底,在内地是最热的季节,在戈壁滩上给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烫!从空气到沙子,从坐的凳子到穿的衣服,全是滚烫的。
  哈密南部的戈壁实际上是戈壁高原,七分队所在的这个矿区位置又是戈壁高原上的一个小盆地。背上是火毒的太阳,烤得脊梁和脖子发疼,身上不停地流汗,衣服却一直是干的,都被蒸发了。衣服上一圈又一圈的汗碱贴到被太阳烤得发紫的皮肤上,里里外外都像被烙铁烙过一样。   有的人实在热得受不了,脱得赤条条的,被队长姜立丰喝住,经验告诉他们,脱了衣服绝对会被烤破皮,溃烂发炎,在大漠里可不是闹着玩的。
  此时的地表温度是78摄氏度,只要几分钟就能把鸡蛋晒熟。槽子越挖越深,人全在槽子里,上面晒,下边四壁不通气,和在电烤箱里没什么两样。一天下来,一个个手上全都磨出了血泡,血泡被汗水一浸,疼痛难忍。
  两个多月,多有的人都变紫了。到了9月底,6条槽子被他们抢挖出来,最长的有50多米。七分队越挖越兴奋,地下现象和地上的明显不一样,地下的矿化程度比地表上的要强得多,用眼睛已经能观察出来,并发现了与矿化关系密切的斑岩体。
  20世纪70年代后在江西发现的特大型铜矿,成为亚洲第一铜矿,就是斑岩型的。在国外,大型、超大型的铜矿都是斑岩型。也就是说,斑岩体的铜矿有可能就是大型的超大型的铜矿!
  队长姜立丰布置了1:2000的草测,并圈定了矿化体的范围,初步估计铜金属量为15万吨。这个地方要成为矿区了,叫什么名字呢?通常给矿区取名都是以当地的地名为参考,可这里是无人区,根本没有人家。姜立丰拿起1:50000的地图,地图上找不出任何地名,最后把1:500000的卫星图片找出来,上面有了名字,往西有个土窖,这里还有个土屋。
  这一带还在鼎盛的时候,也没有人烟,何以叫土屋呢?其实说的是地貌。强大的风和突发的山洪,把地表切割的有棱有角,浮土层削去,只剩下方方正正的胶结的硬土或者石基,远远地看去,极像房屋。
  土屋,一个土得掉渣的名字。东天山上的土屋,在没有人烟的地方有一座土屋,土屋里有什么呢?姜立丰摊开地质图,用仿宋体字毕恭毕敬、郑重其事地在图上写上:土屋铜矿。双胞胎之喜
  1995年,七分队为土屋铜矿写了地质报告,长达48万字。在地质报告中,有这样的结论:土屋铜矿规模巨大。信心、希望、憧憬、向往,凝结在这八个字中。
  对于土屋,用腿、用手、用眼,凡是靠人本身的能力来完成的工作量,全部已完成。下一步的工作,靠人本身的能力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要上钻,只有上了钻机,才能把几百米以下的谜揭开来,才能拿上来一个明明白白的答案。
  但上钻机要钱,要钱就要立项。立项要专家和有关部门通过才能有经费。没立上项就没有钱,大队垫不起,甚至连自治区地矿局也垫不起。
  土屋是否上钻,意见并不是百分之百的一致。由于当时受找黄金的影响,金才是第一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土屋的铜品位太低,充其量是一颗小星星,成不了月亮。还是集中力量找“月亮”为宜,土屋先放一放吧。
  等待。1995年过去了。
  等待。1996年又过去了。
  直到1997年9月,土屋迎来了一次机会:新疆地矿局决定土屋铜矿带钻普查。带钻普查就是在地质填图、物探测量的基础上,再往地层深处钻一个数百米深的窟窿,把地下的岩石取上来,看一看深部到底含多少矿。在所有找矿的手殴中,这是硬打硬,实打实的手段。
  但这个窟窿不是那么好打的。土屋铜矿发现后,专家学者们都已确定这是座斑岩体铜矿。这是可喜的一而,也有让人为难的一面。这种类型的铜矿,不仅在新疆从来没发现过,就是在整个大西北也没有发现过。茫茫戈壁,第一个孔在哪里打?
  哪里异常最明显,就往哪里打!
  这是最终确定的上钻方案。
  1997年9月18同,土屋要上钻了。
  9月是土屋最好的季节。钻工们每天都在紧张地平地基,安装机器。七分队也没闲着,在开钻之前又顺着异常往西追。他们每个人都扛着镐头和铁锹,边走边挖,像技术人员那样找矿,又像民工那样干体力活。
  好消息从土屋以西2公里的地方传出。这片地方的地形地貌与土屋相似,裸露出一片一片的黑黄色岩石,岩石与岩石之间填满了沙子,探测到这里,异常很强烈。七分队用地质锤不停地敲打着岩石,岩石的旷化程度很高,不用放大镜,就是用目测也能看出来。前景比土屋要好得多。
  送测后,返同的信息令人震惊,铜品位比七屋还要富得多,规模也大得多。两个矿点的距离只有2公里,真是一对双胞胎!钻机的工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加快了安装速度。他高兴地说:“我们笫一个矿点还没开始施工呢,你们不声不响地又找一个,我們加班加点也赶不上啊。”
  因为两个矿点距离很近,而第二个矿点又富又大,就把第二个矿点叫土屋,而原来的土屋叫土屋东铜矿。老大的名字让给了老二。
其他文献
1996年,贵州艺术家宋培伦大师旅美归国,摈弃浮华,定居思丫河穿流的斗篷山下,潜心14年,以"夜郎"为符号,孜孜以求远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梦想,在贵阳市花溪区如画的大山深处,用最粗狂的喀斯特岩石,构筑起一个400亩的夜郎古堡寻梦园——夜郎谷。这一个个用苍石砌成的融合着贵州傩文化元素的人物头像和柱子,粗野地裸露着自己的"身躯"和"灵魂",
期刊
近日,国家土地督察派驻地方的督察局密集约谈土地违法严重地区的政府主要自贵人。2012年新一轮“土地”问责拉开序幕。  国土资源部官员透露,2011年,全国发现违法用地行为7万件,涉及土地面积75.1万亩,其中耕地26.4万亩。全国有2665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国土资源部的首次问责依据是2009年度的卫星图片执法检查结果。73个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及国土部门负责人被给予纪律处分,24个市县政府
期刊
近日,美国宇航局在土星轨道运行的卡西尼号探测器发现,土卫六“泰坦”表面的沙丘也会发生和地球上非常相似的变化,甚至整片沙漠的景象也同样呈现出和地球上非常相似的景致。但是,两者之间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土卫六表面那些近百米高,1.6公里宽的沙丘是冰冻的碳氢化合物“沙粒”,其成分更像是固体的石油,而非沙子。土卫六表面分布着约100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几乎与美国国土面积相当。对这些沙丘成因的研究,将有助于科学
期刊
把开展专项治理作为加强监督的重要抓手和平台,整纪纠风,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治理工作,积极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即着力整治干部队伍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整治土地和矿业权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化和完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  几年来,国土资源部着眼于事前监督的预防、事中监督的融入、事后监督的震慑,主动设计抓手和平台,努力探索实现监督延伸和覆盖的方法途径。  堅
期刊
关键句:土地问责约谈进行中  土地问责机制常态化。从国土资源部部长约谈市长,到各地国土督察局领导约谈区长。看架势,将土地问责在常态化下,还将一层层展开。这足以体现了中央保护土地的决心。  近期,国家土地督察派驻地方督察局开始密集约谈土地违法严重地区的政府主要负责人。截至目前,已经约谈了重庆、四川、宁夏、青海、贵州、湖北、浙江、福建以及上海9个省(区、市)的一些严重违法的地级市以及县市的政府主要负责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流域湿地的概念、内涵和特征,还从八个方面介绍了流域湿地研究热点和前沿。这八个方面是:流域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流域湿地的形成、发育、演替及格局变化;流域湿地评价;流域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变化响应;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和动力学研究;流域湿地的退化机理、恢复与重建研究;新技术和新手段在流域湿地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流域湿地 流域湿地评价 全球变化 
期刊
相传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卞和的人在山中采到一块被矿石包着的宝石,那时候叫做玉璞。他便拿去献给楚厉王,但昏君不识宝玉,他让玉匠看,玉匠说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以欺君之罪砍断了卞和的左脚。厉王死后,卞和又将此璞献给继位的楚武王,他又受到同样的酷刑,被砍去右脚。  到公元前689年,楚武王死后,楚文王继位。卞和无脚走不了路,急得抱着玉璞在楚山之下哭了三天三夜,哭得泪水干涸,双
期刊
春节前,我受约参加《地球》杂志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接到约请通知后,我打电话给北京四中的一位老师。希望在会上,她能提供一些对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会上,这位老师的见解得到大家的认同。随后,我在发言中,也提到,《地球》杂志作为国内唯一一本以普及地学知识为主要任务的老牌杂志,应当考虑如何让青少年也更多了解地球科学,让青少年也关注并喜爱地球科学。  青少年时代一定是一个长身体的时代,也是一个
期刊
这一天,好望角法尔斯湾像往常一样祥和。宽阔无垠的海滩,海水卷起银白色的浪花,排山倒海一波波向海岸涌来。红色的卵石滩上,还可以看到保护区内呆呆的鸵鸟闲庭信步的样子,大西洋中的岬角如同巨大的鳄鱼爪,低矮灌木却那么桀骜不驯,倔强地伸入到这些岬角中。  礁石不远处的海面上出现了大片大片乌黑的漂浮物,随着波浪起伏着,当浪头沉下去的时候,那片漂浮物纷纷探出了小脑袋,戏谑着给大自然开个玩笑,于是数不胜数的海豹们
期刊
这是一个容易慌神儿的年代。  栗子湖靠近湖北武汉的一侧,顺着湖底一条迈脚即过的小河沟前行,人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是什么?干瘪的挂着两片鳞片的瞪着空洞的骷髅般眼睛的木乃伊一样的死鱼。还有,龟裂开来的湖床透着一种毫无生气的悲哀。  曾几何时,这里是鱼米之乡,这里盛产鄂州最正宗的武昌鱼。  水呢?鱼呢?米呢?  都没了。  类似现象的范围延及鄱阳湖岸、洪湖湖岸等等长江中下游地区。  人们开始慌神儿了。慌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