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十世纪英国著名作曲家沃恩·威廉斯的作品是英国音乐复兴的主要部分之一。其音乐创作一方面继承了欧洲大陆的音乐传统,另一方面又吸取了英国历史上“都铎王朝”时期的音乐成果,并把它们同英国民歌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现代英国音乐的鲜明特征和民族风格。e小调《第六交响曲》写于一九四七年,作品刻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引起的精神体验和心理反映。
关键词:沃恩·威廉斯 第六交响曲 英国风格
一、生平与创作
沃恩·威廉斯(Vaughan Williams 1872—1958)是英国作曲家、著作家和指挥家。威廉斯自幼学习钢琴与小提琴,在查特豪斯(Charterhouse)学校读书时,他是学校乐队的小提琴手,曾入剑桥大学和皇家音乐院,毕业后当了教堂的琴手与合唱指挥。先后从师于布鲁赫和拉威尔学作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入伍,退役后一直在皇家音乐院任教。沃恩·威廉斯毕生谦逊地工作,品格高尚,待人真诚。深爱民间音乐,曾入居乡间收集民歌,参加农村的节日和音乐赛会,将民间的音乐语汇融入自己的创作,同时又向“都铎王朝”的作家和普塞尔的音乐吸取养料,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英国的交响曲创作几乎完全是从二十世纪开始。以沃恩·威廉斯、巴克斯(Bax)、沃尔顿(Wal—ton)、鲁布拉(Rubbra)和蒂皮特(Tippett)这些风格迥异的作曲家们作为代表的英国交响曲已经成为英国音乐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沃恩·威廉斯一生中所写的九部交响曲标志着他的音乐风格发展的几个阶段。前三首都有描写性的小标题:第一首的标题是《大海交响曲》,写于1912年。第二首是1914上演的《伦敦交响曲》,这首乐曲极妙地再现了伦敦这一城市的各种气氛。第三首是1922年完成的《田园交响曲》。此后的第四 (1935年)、第五 (1943年)、第六 (1947年)交响曲都没有标题,但是它们的那些狂暴激烈的不协和音和有点令人生畏的性质显示出一种在不断发展中的音乐风格。第七交响曲题为《南极交响曲》,是作曲家在他为影片《南极的斯科特人》所写的音乐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第八交响曲(1956年)、第九交响曲(1956年) 也是无标题的,它们是那样清新刚健,一点不像是一位八十多岁老人的作品。
在长达五十多年的音乐创作生涯中,沃恩·威廉斯还写出了大量与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相关的作品。他的《三首诺福克狂想曲》是以民间主题为基础写成的;《塔利斯主题幻想曲》则是根据英国十六世纪宗教音乐家汤姆斯·塔利斯的赞美诗写成的;他还写过不少歌剧,有《牲口贩》、《恋爱中的约翰爵士》、《奔向大海的骑士》等;他根据英国作家班扬(J.Bunyan,1628—1688)的小说《天路历程》而写的同名道德剧也很有名;沃恩·威廉斯还写过不少室内乐、弥撒曲、协奏曲,以及一些电影音乐。而沃恩·威廉斯的最大成就在于他的九部交响曲。
二、《第六交响曲》
e小调《第六交响曲》创作于1947年,这部作品与作曲家早期的“英国风格” 有很大不同。这是一首二十世纪中期的作品,音乐刻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引起的精神体验和心理反映。体现为和声复杂而不协和、节奏强烈、旋律与乐队效果多姿多变,表现出一种犹豫和不安的情绪。
这首交响曲由三个乐章和尾声四个部分组成。首先由一个勇往直前、富有动力的两个不同调性(bitonal) 的引子导入了烦燥不安的第一主题:(谱例一)
在这一主题进入之后,引子中那一奔腾跳跃的音型仍然以伴奏形式进行。在这一庄严的开头部分之后出现的是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第二主题,因为它是在富有“魅力”的低音伴奏下奏出的一段活跃的爵士乐调子。随后是一系列切分音的“摇曳”旋律,直到下例这一抒情的结束性主题出现:(谱例二)
显然,这位作曲家对这一素材十分喜爱。他对此恋恋不舍,以越来越多彩的各种变体加以反复。在简短的展开部和再现部,他似乎勉强地离开这一材料,然后又尽快地回到它上面来。
定音鼓一阵快速的滚奏和倍大提琴上一个持续的长音把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连结了起来。第二乐章是一段暗含着军乐成份的预示不祥的进行曲,突出的小号声和鼓声显示这一点。半音阶的主题好象陷于低沉阴暗的气氛之中而几乎不能自拔。(谱例三)
这一主题最终升入较为明亮的高音区,然后出现了平行和弦的和声配置,很象他以前创作的《塔里斯狂想曲》中的和声。定音鼓与压低了声音的小鼓增添了丧礼般的严肃气氛。在对比的中段中,沉重的军乐曲与一些弦乐齐奏片断交替进行。随后,开头一段中的节奏型逐渐变得明显起来,其中的材料再次出现。
第三乐章题名为“谐谑曲”,然而它并不代表轻松的嬉戏。由于节奏有力和不协和的对位,尤其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所谓音乐中的“魔鬼”(diablus in musica),即增四度这一音程,成为一首十分凶猛的乐曲。这里是它的开头部分:(谱例四)
“中段”(trio)突出了次中音萨克管,旋律颇带伤感情调。
整个交响曲的后奏是一段疑惧不安的音乐,其赋格的写法、急速的半音阶主题和加了弱音器的弦乐音色很象巴托克的《为弦乐、打击乐器和钢板琴所写的音乐》的开头部分。(谱例五)
与巴托克作品的开头不同的是,巴托克的开头在音量上逐渐发展到一个高潮,然后沉落下去,而这一后奏则只有一种力度——极弱——而且作者连续标明senza crescendo(不要渐强);一些卡农、转位、递增在这种阴暗气氛中进行。此外把这样一个沉静的、充满神秘感的结尾紧接在前一凶猛有力的乐章之后的手法产生了十分强烈的效果。
三、结语
生性比较随和、淡定的沃恩?威廉斯一生致力于音乐普及活动,他几乎一直在努力用深情和含蓄来隐匿自己的优秀才华,这样低调的精神难得、高贵。据说他晚年的时候也很随和,是个和蔼的老头,有时孤伶伶地独自坐在街头,几乎无法分辨他是否就是那位伟大的音乐家——沃恩·威廉斯。或者说,他的平易近人掩盖了一位作曲家固有的痕迹,但有谁会说这不是一种遵循自然的情怀呢?沃恩·威廉斯是伟大的,同时他还是深情的,只要注视过他的肖像,就没有不感慨那无与伦比的深情,贴切动人。威廉斯对于英国人来说,正如肖斯塔科维奇之于俄国人,可沃恩?威廉斯之于他自己来说更是一位平凡清淡的人,一个有生活,生活得不算太波折,有故事,却并不离奇和荒诞;有信仰和伟大的成就,却自甘与平和相守,从不像许多名人那样有着离谱的生活传奇,甚至艳俗经历,这就是凝聚深情的一位艺术家的至上情操。
关键词:沃恩·威廉斯 第六交响曲 英国风格
一、生平与创作
沃恩·威廉斯(Vaughan Williams 1872—1958)是英国作曲家、著作家和指挥家。威廉斯自幼学习钢琴与小提琴,在查特豪斯(Charterhouse)学校读书时,他是学校乐队的小提琴手,曾入剑桥大学和皇家音乐院,毕业后当了教堂的琴手与合唱指挥。先后从师于布鲁赫和拉威尔学作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入伍,退役后一直在皇家音乐院任教。沃恩·威廉斯毕生谦逊地工作,品格高尚,待人真诚。深爱民间音乐,曾入居乡间收集民歌,参加农村的节日和音乐赛会,将民间的音乐语汇融入自己的创作,同时又向“都铎王朝”的作家和普塞尔的音乐吸取养料,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英国的交响曲创作几乎完全是从二十世纪开始。以沃恩·威廉斯、巴克斯(Bax)、沃尔顿(Wal—ton)、鲁布拉(Rubbra)和蒂皮特(Tippett)这些风格迥异的作曲家们作为代表的英国交响曲已经成为英国音乐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沃恩·威廉斯一生中所写的九部交响曲标志着他的音乐风格发展的几个阶段。前三首都有描写性的小标题:第一首的标题是《大海交响曲》,写于1912年。第二首是1914上演的《伦敦交响曲》,这首乐曲极妙地再现了伦敦这一城市的各种气氛。第三首是1922年完成的《田园交响曲》。此后的第四 (1935年)、第五 (1943年)、第六 (1947年)交响曲都没有标题,但是它们的那些狂暴激烈的不协和音和有点令人生畏的性质显示出一种在不断发展中的音乐风格。第七交响曲题为《南极交响曲》,是作曲家在他为影片《南极的斯科特人》所写的音乐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第八交响曲(1956年)、第九交响曲(1956年) 也是无标题的,它们是那样清新刚健,一点不像是一位八十多岁老人的作品。
在长达五十多年的音乐创作生涯中,沃恩·威廉斯还写出了大量与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相关的作品。他的《三首诺福克狂想曲》是以民间主题为基础写成的;《塔利斯主题幻想曲》则是根据英国十六世纪宗教音乐家汤姆斯·塔利斯的赞美诗写成的;他还写过不少歌剧,有《牲口贩》、《恋爱中的约翰爵士》、《奔向大海的骑士》等;他根据英国作家班扬(J.Bunyan,1628—1688)的小说《天路历程》而写的同名道德剧也很有名;沃恩·威廉斯还写过不少室内乐、弥撒曲、协奏曲,以及一些电影音乐。而沃恩·威廉斯的最大成就在于他的九部交响曲。
二、《第六交响曲》
e小调《第六交响曲》创作于1947年,这部作品与作曲家早期的“英国风格” 有很大不同。这是一首二十世纪中期的作品,音乐刻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引起的精神体验和心理反映。体现为和声复杂而不协和、节奏强烈、旋律与乐队效果多姿多变,表现出一种犹豫和不安的情绪。
这首交响曲由三个乐章和尾声四个部分组成。首先由一个勇往直前、富有动力的两个不同调性(bitonal) 的引子导入了烦燥不安的第一主题:(谱例一)
在这一主题进入之后,引子中那一奔腾跳跃的音型仍然以伴奏形式进行。在这一庄严的开头部分之后出现的是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第二主题,因为它是在富有“魅力”的低音伴奏下奏出的一段活跃的爵士乐调子。随后是一系列切分音的“摇曳”旋律,直到下例这一抒情的结束性主题出现:(谱例二)
显然,这位作曲家对这一素材十分喜爱。他对此恋恋不舍,以越来越多彩的各种变体加以反复。在简短的展开部和再现部,他似乎勉强地离开这一材料,然后又尽快地回到它上面来。
定音鼓一阵快速的滚奏和倍大提琴上一个持续的长音把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连结了起来。第二乐章是一段暗含着军乐成份的预示不祥的进行曲,突出的小号声和鼓声显示这一点。半音阶的主题好象陷于低沉阴暗的气氛之中而几乎不能自拔。(谱例三)
这一主题最终升入较为明亮的高音区,然后出现了平行和弦的和声配置,很象他以前创作的《塔里斯狂想曲》中的和声。定音鼓与压低了声音的小鼓增添了丧礼般的严肃气氛。在对比的中段中,沉重的军乐曲与一些弦乐齐奏片断交替进行。随后,开头一段中的节奏型逐渐变得明显起来,其中的材料再次出现。
第三乐章题名为“谐谑曲”,然而它并不代表轻松的嬉戏。由于节奏有力和不协和的对位,尤其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所谓音乐中的“魔鬼”(diablus in musica),即增四度这一音程,成为一首十分凶猛的乐曲。这里是它的开头部分:(谱例四)
“中段”(trio)突出了次中音萨克管,旋律颇带伤感情调。
整个交响曲的后奏是一段疑惧不安的音乐,其赋格的写法、急速的半音阶主题和加了弱音器的弦乐音色很象巴托克的《为弦乐、打击乐器和钢板琴所写的音乐》的开头部分。(谱例五)
与巴托克作品的开头不同的是,巴托克的开头在音量上逐渐发展到一个高潮,然后沉落下去,而这一后奏则只有一种力度——极弱——而且作者连续标明senza crescendo(不要渐强);一些卡农、转位、递增在这种阴暗气氛中进行。此外把这样一个沉静的、充满神秘感的结尾紧接在前一凶猛有力的乐章之后的手法产生了十分强烈的效果。
三、结语
生性比较随和、淡定的沃恩?威廉斯一生致力于音乐普及活动,他几乎一直在努力用深情和含蓄来隐匿自己的优秀才华,这样低调的精神难得、高贵。据说他晚年的时候也很随和,是个和蔼的老头,有时孤伶伶地独自坐在街头,几乎无法分辨他是否就是那位伟大的音乐家——沃恩·威廉斯。或者说,他的平易近人掩盖了一位作曲家固有的痕迹,但有谁会说这不是一种遵循自然的情怀呢?沃恩·威廉斯是伟大的,同时他还是深情的,只要注视过他的肖像,就没有不感慨那无与伦比的深情,贴切动人。威廉斯对于英国人来说,正如肖斯塔科维奇之于俄国人,可沃恩?威廉斯之于他自己来说更是一位平凡清淡的人,一个有生活,生活得不算太波折,有故事,却并不离奇和荒诞;有信仰和伟大的成就,却自甘与平和相守,从不像许多名人那样有着离谱的生活传奇,甚至艳俗经历,这就是凝聚深情的一位艺术家的至上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