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日本文学在亚洲的文学体系中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它的源头虽来自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种文化特色又时刻浸润着如今的日本人民,同时在发展中日本文学开始以动漫的形式重新出现在普通大众的视野中,并使人为之倾倒。
关键字:日本文化;物哀精神;动漫文化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32-01
一、物哀精神与禅宗、中国文化之间的浅谈
日本的古代文化是深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而近代文学又深受西方学文的影响。日本文学在其一千多年的发展史中,最常见的作品就是通过描写日常而又平淡的生活中表达对社会和人生冷静的思考。这种思考与阶级冲突是无关的。日本的文艺观是以“真”、“哀”、“艳”、“寂”为基调,作品多是短小精干,也有不少长篇。在吸收了大量中国元素之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行文十分细腻,写实感强,有很强的“物哀”精神,即常见于日本文学中的“物语”题材的作品。
这样的文学风格的形成与从中国传入的禅宗影响是分不开的,日本的禅宗在渊源上起源于中国的南宗。禅宗在传入日本之前,其佛教思想就已经受到了中国佛教的改造,传入深受当时已经被儒家文化影响的日本,接受的程度自然是很高的,所以日本文学在创作上也定是受到了佛教禅宗的影响,著名的日本学者加藤周一说过:“室町时代的文化,不是有了禅的影响,而是禅宗成了室町时期的文化”正是这种禅的影响,日本人在整个民族的审美上是静谧且幽玄的。
二、浅谈日本历史上的物语作品及物哀精神
说到日本的物语题材的作品,就不得不提到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在《源氏物语》中总是能感受到作者欲语还休的哀伤,不仅体现在人物的塑造上,还体现在书中所描绘的大自然的生命更替和社会的发展以及衰落上。和中国古代作品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样,日本的文学作品也以景抒情。《源氏物语》第二篇《帚木》中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情感时提到“天色本无成见,只因观者的心情不同,有的觉得优艳,有的觉得凄凉”。又如文中写在铜壶更衣死后母家院中萧条之景的描写,原本就萧条荒芜的庭院,作者特意在后面加一句“只有一轮秋月,繁茂的杂草也遮它不住,还是明朗的照着”这样一写,更突出了铜壶更衣死后的悲凉氛围,这种悲凉通过月光这一意象准确的传递给了读者,通俗的说就是以景衬情,在《源氏物语》中这样的描写不胜枚举。
源为宪在《三宝·序》中说道:“所谓物语,是抚慰女性心灵的创作”但是在日本后世的文学创作中,物语题材的作品也不在是局限于写给女性的书,它以女性独特的柔和、细腻的情感和描写将日本文学从模仿汉文学的男子化文学中解脱出来,并且在后世逐渐成为日本民族共同的一种民族记忆,存在其民族血统中。
哪怕是结合了西方的文学理论和自己民族特色而成功的日本现代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国》,同时也凸显着日本的传统审美的继承。在其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它与《源氏物语》的承继关系,它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物哀”精神,作品弥漫着一种哀伤的基调,他说过:“平安朝的风雅、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悲哀’这个词同美是相通的”。他的作品中的“悲哀”,大多数表现了他的悲哀与同情,尤其在作品中朴素、深沉地表露了对渺小而又卑微人物的赞赏、亲腻、同情、怜悯和哀伤的心情,而这种感情在文中以咏叹的方法表达出来。凸显了他以客体的悲哀感情和主体的同情,赋予了众多善良的社会下层女性人物的凄美的结局。川端作品继承了日本古典传统的“物哀”,同时就体现着佛教禅宗的影响力:美的意识上重视幽玄、无常感和虚无的理念,这构成川端康成美学的另一特征。他本人曾说:“我是在强烈的佛教气氛中成长的”,“那古老的佛法的儿歌和我的心也是相通的”,“佛教的各种经文是无与伦比的可贵的抒情诗”,也构成了日本文学的特征。
《雪国》小说的开头:“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赫然一片莹白。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白色在日本的传统审美中是一种神圣的颜色,神社前面白色石头的路,神社里主持身上的神服也是白色等,日本很多表示神圣的情感时都会用到白色,而在《雪国》开篇中就用了莹白的雪为意象,正是其传统文化影响力的体现。
《雪国》中“远山沐浴着夕阳,从峰顶往下,红叶红得越发鲜明”“远山的红叶已呈锈色,日渐黯淡,因了这场初雪,竟又变得光鲜而富有生气”“杉林覆盖着一层薄雪,一棵棵立在雪地上格外分明,峭楞楞的指向天空”作者对雪国初夏、初冬、晚秋的季节转换,景物变化的描写等,都融合在了人物的感情世界,用以寄托主人公岛村的哀愁,同时也表现了驹子和叶子的纯洁,就如白色的雪一般让人喜爱。
三、现代日本社会文化中物哀精神的体现
物哀精神在现代的日本社会中也无处不在,流行于年轻人当中的“小清新”风格就是这种物哀精神的体现。这种风格在文字的体现上总是弥漫着淡淡的哀伤,无论多么兴高采烈的喜悦也会写的很平和,无论多么愤世嫉俗的事情也写出自己的冷静,抛却了浓烈的爱恨情仇,一切都是清淡的,平和的,请不会让人感到无味,而是温暖人心而又不温不火的,读来很有美感。这种情感的传递安抚了在当前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的人们,要保持住自己的一颗平静之心,努力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这和日本传统的物哀精神是相通的,而这种精神在日本影视的体现上就是以岩井俊二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情书》等一些作品,《情书》还是改编的同名小说,整部作品都透出对阴差阳错的无奈,却让人感受到爱情的温暖,而非无尽的悲凉。
现在的日本,动漫产业的庞大是人尽皆知的,体现了物哀精神的一些动漫作品也很受观众喜爱,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多少都会有物哀精神的体现。月伸宏的动漫作品《浪客剑心追忆篇》中“春观夜樱,夏望繁星,秋山满月,冬会初雪,最终亦只能品尝到自己心中的落寞。”这种带有浓重物哀精神的话语在动漫主角的喃喃中道来,自是为作品平添了一份文化色彩,更是物哀精神在动漫中的真实写照。
参考文献:
[1](日)川端康成著,渭渠、唐月梅译.雪国[M].海南.南海出版社.2013
[2](日)紫式部著、丰子恺译.源氏物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3]聂楠.论禅宗民族作家—川端康成—兼论《雪国》[J].安徽文学2008,第七期:351-352
[4]周韬.论佛教思想对平安朝“物哀”精神的影响[J]. 学苑撷英2010,第30期:128-130
作者简介:张露(1994—),女,汉,四川广安。本科,成都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
关键字:日本文化;物哀精神;动漫文化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32-01
一、物哀精神与禅宗、中国文化之间的浅谈
日本的古代文化是深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而近代文学又深受西方学文的影响。日本文学在其一千多年的发展史中,最常见的作品就是通过描写日常而又平淡的生活中表达对社会和人生冷静的思考。这种思考与阶级冲突是无关的。日本的文艺观是以“真”、“哀”、“艳”、“寂”为基调,作品多是短小精干,也有不少长篇。在吸收了大量中国元素之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行文十分细腻,写实感强,有很强的“物哀”精神,即常见于日本文学中的“物语”题材的作品。
这样的文学风格的形成与从中国传入的禅宗影响是分不开的,日本的禅宗在渊源上起源于中国的南宗。禅宗在传入日本之前,其佛教思想就已经受到了中国佛教的改造,传入深受当时已经被儒家文化影响的日本,接受的程度自然是很高的,所以日本文学在创作上也定是受到了佛教禅宗的影响,著名的日本学者加藤周一说过:“室町时代的文化,不是有了禅的影响,而是禅宗成了室町时期的文化”正是这种禅的影响,日本人在整个民族的审美上是静谧且幽玄的。
二、浅谈日本历史上的物语作品及物哀精神
说到日本的物语题材的作品,就不得不提到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在《源氏物语》中总是能感受到作者欲语还休的哀伤,不仅体现在人物的塑造上,还体现在书中所描绘的大自然的生命更替和社会的发展以及衰落上。和中国古代作品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样,日本的文学作品也以景抒情。《源氏物语》第二篇《帚木》中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情感时提到“天色本无成见,只因观者的心情不同,有的觉得优艳,有的觉得凄凉”。又如文中写在铜壶更衣死后母家院中萧条之景的描写,原本就萧条荒芜的庭院,作者特意在后面加一句“只有一轮秋月,繁茂的杂草也遮它不住,还是明朗的照着”这样一写,更突出了铜壶更衣死后的悲凉氛围,这种悲凉通过月光这一意象准确的传递给了读者,通俗的说就是以景衬情,在《源氏物语》中这样的描写不胜枚举。
源为宪在《三宝·序》中说道:“所谓物语,是抚慰女性心灵的创作”但是在日本后世的文学创作中,物语题材的作品也不在是局限于写给女性的书,它以女性独特的柔和、细腻的情感和描写将日本文学从模仿汉文学的男子化文学中解脱出来,并且在后世逐渐成为日本民族共同的一种民族记忆,存在其民族血统中。
哪怕是结合了西方的文学理论和自己民族特色而成功的日本现代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国》,同时也凸显着日本的传统审美的继承。在其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它与《源氏物语》的承继关系,它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物哀”精神,作品弥漫着一种哀伤的基调,他说过:“平安朝的风雅、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悲哀’这个词同美是相通的”。他的作品中的“悲哀”,大多数表现了他的悲哀与同情,尤其在作品中朴素、深沉地表露了对渺小而又卑微人物的赞赏、亲腻、同情、怜悯和哀伤的心情,而这种感情在文中以咏叹的方法表达出来。凸显了他以客体的悲哀感情和主体的同情,赋予了众多善良的社会下层女性人物的凄美的结局。川端作品继承了日本古典传统的“物哀”,同时就体现着佛教禅宗的影响力:美的意识上重视幽玄、无常感和虚无的理念,这构成川端康成美学的另一特征。他本人曾说:“我是在强烈的佛教气氛中成长的”,“那古老的佛法的儿歌和我的心也是相通的”,“佛教的各种经文是无与伦比的可贵的抒情诗”,也构成了日本文学的特征。
《雪国》小说的开头:“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赫然一片莹白。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白色在日本的传统审美中是一种神圣的颜色,神社前面白色石头的路,神社里主持身上的神服也是白色等,日本很多表示神圣的情感时都会用到白色,而在《雪国》开篇中就用了莹白的雪为意象,正是其传统文化影响力的体现。
《雪国》中“远山沐浴着夕阳,从峰顶往下,红叶红得越发鲜明”“远山的红叶已呈锈色,日渐黯淡,因了这场初雪,竟又变得光鲜而富有生气”“杉林覆盖着一层薄雪,一棵棵立在雪地上格外分明,峭楞楞的指向天空”作者对雪国初夏、初冬、晚秋的季节转换,景物变化的描写等,都融合在了人物的感情世界,用以寄托主人公岛村的哀愁,同时也表现了驹子和叶子的纯洁,就如白色的雪一般让人喜爱。
三、现代日本社会文化中物哀精神的体现
物哀精神在现代的日本社会中也无处不在,流行于年轻人当中的“小清新”风格就是这种物哀精神的体现。这种风格在文字的体现上总是弥漫着淡淡的哀伤,无论多么兴高采烈的喜悦也会写的很平和,无论多么愤世嫉俗的事情也写出自己的冷静,抛却了浓烈的爱恨情仇,一切都是清淡的,平和的,请不会让人感到无味,而是温暖人心而又不温不火的,读来很有美感。这种情感的传递安抚了在当前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的人们,要保持住自己的一颗平静之心,努力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这和日本传统的物哀精神是相通的,而这种精神在日本影视的体现上就是以岩井俊二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情书》等一些作品,《情书》还是改编的同名小说,整部作品都透出对阴差阳错的无奈,却让人感受到爱情的温暖,而非无尽的悲凉。
现在的日本,动漫产业的庞大是人尽皆知的,体现了物哀精神的一些动漫作品也很受观众喜爱,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多少都会有物哀精神的体现。月伸宏的动漫作品《浪客剑心追忆篇》中“春观夜樱,夏望繁星,秋山满月,冬会初雪,最终亦只能品尝到自己心中的落寞。”这种带有浓重物哀精神的话语在动漫主角的喃喃中道来,自是为作品平添了一份文化色彩,更是物哀精神在动漫中的真实写照。
参考文献:
[1](日)川端康成著,渭渠、唐月梅译.雪国[M].海南.南海出版社.2013
[2](日)紫式部著、丰子恺译.源氏物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3]聂楠.论禅宗民族作家—川端康成—兼论《雪国》[J].安徽文学2008,第七期:351-352
[4]周韬.论佛教思想对平安朝“物哀”精神的影响[J]. 学苑撷英2010,第30期:128-130
作者简介:张露(1994—),女,汉,四川广安。本科,成都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