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的瑰宝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2003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从诗歌中获得审美意识(包括审美知觉、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感受、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从优秀的诗歌中感受到诗人的审美意识和高尚情操。随着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接轨、普及并不断深化之际,融入诗歌教学,凸显地方人文,是通识教育的瑰宝。
  【关键词】:通识教育;职业教育;诗歌教学
  一、芳香四溢話诗魂
  “伟大的诗,是国家最珍贵的宝石。”(德 贝多芬《书简》)我国优秀的古代诗歌(广义地说,词和曲也是诗歌)犹如永亮的宝石,至今仍放射出奇光异彩。这些诗歌均为名家名作,它们内容十分广泛,有针对剥削阶级的黑暗腐败现象,做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讽刺;有的表现人民群众在黑暗社会中的深重苦难和斗争生活;有的歌颂英雄人物;有的反映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有的歌颂了大自然的雄伟壮丽,反映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从美好的诗歌中汲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加强了自己的审美意识,提高了自己的思想境界。如“冰心”(笔名)、王若飞等。诗像种子一样,有一种顽强的生命力。我们今天读的古诗词,有的距今几百年,然而诵读咀嚼,仍可闻到其中的芳香。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表现了一种坚韧、积极、乐观的可贵精神,到今时今日也是催人奋进、引人向上的。
  二、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今社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从诗歌中获得审美意识,从优秀的诗歌中感受到诗人的审美意识和高尚情操。诗,是美的文字,是文字的精华,是高尚情操的伴侣,腹有诗书气自华。
  通识教育,是职业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并引领学生走向世界的一种教育,而诗歌教学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把民族的瑰宝—-诗词歌赋传承并教学于课堂中,有着深远的意义。让学生接触诗歌、诵读诗歌,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热情,洗涤心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与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完全吻合的,在校园内、在课堂上让诗歌浸润人生,使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文学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诗歌因其朗朗上口的韵律美,极富画面的意象美更是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人。
  三、诗歌教学需技巧
  诗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情操和道德品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学习语言艺术和写作技巧起着重要作用。诗歌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及诗歌运用语言的功力技巧,以促进不同文体文章的写作。
  1、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教学中应化言简意深为具体明确,紧扣【关键词】语,剖析重要语段,突出诗的形象。针对不同的诗歌,或讲清用典新意、或讲清词类活用、或讲清句子结构、或讲清修辞手法及其意义,进而深入揭示诗句的全部内涵。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要对学生讲透“绿”的活用,才能抓住该诗的精髓和意蕴。
  2、诗歌是有意境的,教学中应再现诗歌“意境”,领会诗歌情感。对于诗歌的意境,一要“赏”,二要“析”,首先应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进而体会诗歌之中蕴含的理性因素,推敲语言,琢磨构思,最终带来感情的愉悦。其次,根据诗的描绘,对诗歌的形象进行必要的描绘、渲染和补充,将诗歌具有跳跃性的思维清晰化、完整化,抓住诗歌的结构线索,保持意境的完整性,给学生一个全面、直观的画面。例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前两句多重景物堆叠,勾勒出一幅江南春天的景象。后两句看似仍在写景,实在抒情,抒发兴亡之感,流露忧伤之情。
  3、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利用诗人的智力因素去开发学生的智力。如杜甫的“三吏”、“三别”,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诗歌的艺术性更是达到了我国古典诗歌的颠峰。杜甫是一个强烈的爱国主义者,他的诗歌渗透着爱国的血诚,这些在他的诗歌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学生在学习诗歌的同时,必然被诗人宽广的胸怀,乐观的精神所折服,从而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4、切实加强诵读训练。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极富韵律美与节奏美,学习诗歌诵读是必不可少。诗歌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读出诗的节奏韵律,体味诗人的情。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多读诗词,可以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提升品位,提高文学素养。
  四、星火燎原、诗情满天下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在通识教育方面做了很多扎实而行之有效的尝试,将通识教育与古代诗词,特别是以本土诗词为主的诗墙文化结合起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成才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1开设了全院选修课《常德诗墙文化赏析》。为宣传常德地方文化,我们为学生《常德诗墙文化赏析》开辟了选修课。课堂上,我们的老师选取诗墙文化中具有典型性的诗篇带领学生进行诵读、并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意境和诗歌的思想性。本土的学生学习后,对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等有了全面的全新的了解,受常德精神感化,为自己是常德人深深感到自豪,并会默默要求自己向先辈们靠拢,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外地学生则深深被常德这片热土所吸引,有了扎根常德的愿望。这些都是诗歌的力量和魅力影响了学生,净化了他们的心灵,重塑了他们的人格。
  2、编写了校本教材《常德诗墙文化赏析》。中国常德诗墙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已成为世界吉尼斯纪录,招引着八方来客。诗墙文化博大精深,学生学习不能面面俱到,为了方便教学,方便学生学习,我们组织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常德诗墙文化赏析》。教材从《百代沧桑》、《名贤题咏》、《武陵佳致》、《兰芷风华》、《华夏新声》、《五洲撷英》、《时代风采》、《千古绝唱》八大篇章中,选取典型诗词,重点剖析,既让学生体会诗歌精髓,又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3、定期举行常德地方文化讲座。为了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常德文化,我们经常邀请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座。常德诗墙博物馆馆长易蓉老师的《解说-中国常德诗墙》深受学生欢迎。
  4、开设了专业必修课。我院在园林专业的学生进行试点,开设了必修课程,两个班级共160课时。课程开设后,反响十分强烈,涌现出了不少优秀学生,感慨常德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纷纷表示学成后,一定要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做贡献,把自己的美好事业栓在常德这块热土上。
  5、学校非常注重常德本地文化的宣传教化,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途径展开学习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时间参观常德诗墙,现场零距离感受诗墙的魅力。徜徉在诗墙旁,常德丰富的荆楚文化和湘湖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定期举行诗歌经典诵读活动和演讲活动,为诗插上有声的翅膀。
  今后,我们将继续走通识教育育人之路,把通识教育的瑰宝--诗歌教学在校园里全面铺开,让我们的校园成为诗的校园,让每一个学生遨游在诗的海洋。
  参考文献:
  [1]张寿松.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谢文利、曹长青、诗的技巧.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
  [3]彭小明.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
其他文献
【摘要】:高建群笔下的小说创作是通过风俗、神话、传说、歌谣,以及历史事件、物件、手工艺作品等这些饶有意味的特殊的符号来加以表现,为小说赋予了新的内涵。也正因此,高建群的小说创作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一定的历史性。本文旨在通过对高建群小说的美学风格分析,探讨多种文化并存下所呈现出来的特殊的人物性格与生活图景,探讨历史和小说创作的关系,呈现一种地域性的美。  【关键词】:陕北文学;历史题材;地域性审
期刊
【摘要】:《南方有令秧》的故事发生在万历年间,唐府的一道门将内外分割成了两个世界,封闭却有着有限的交通,很多人将之与《红楼梦》进行对比,同样一座府邸,同样是一群女人,不同的是一个充满了明争暗斗,一个只是想着如何活下来。本文从唐府门内与门外两个世界进行切入,门内的世界主要讲述唐府如何用“谎言”来获取贞节牌坊,通过主要人物的形象与事件,分析《南方有令秧》体现的社会状况;门外的世界从当代的角度出发思索当
期刊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来自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渗透到中国的文学界并产生一系列变体,后新时期文学受其影响,后现代主义特征尤为突出。而王朔作为后新时期文坛的个性  作家更是把后现代主义熔铸到他的小说,这不仅表现在人物形象及艺术技巧的选择上,还表现在他离经叛道的语言和女性视角的选用。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新时期;王朔  一、后现代主义与后新时期文学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
期刊
【摘要】:《看上去很美》中老师们把惩罚当作是一种驯服学生的权利,其中的主角方枪枪从开始的惧怕到后来的顺从,努力融入这个集体,都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反之,迎来的是老师们对他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惩罚,从而导致悲剧的产生。本部影片反映的是教育惩罚的用度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而本文也主要针对惩罚的用度与限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育;惩罚;用度  《看上去很美》这部电影讲述了四岁小男孩方枪枪在进入幼儿园后
期刊
【摘要】:由于曹植生活经历的特殊性,变化也较起伏,导致其创作风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建安二十五年为分水岭,能够很清晰的看到他前后期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曹植;生活经历;创作  刘勰在谈论建安文学时说道:“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1],总体上表明了建安文学的特点和当时社会生活的关系。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总体上来说具
期刊
【摘要】:“家“是肯尼思·格雷厄姆的《柳林风声》中最重要的一个意象。格雷厄姆在书中赋予了“家”以两个不同层面的含义。往小处讲,“家”是个人生活的私人空间,作者通过四只小动物从“离家”到“归家”的过程,强调了“家”在个人生命中的意义;往大处讲,“家”意味着传统,“离家”是对传统的疏离,而“归家”则是对传统的一种归复,作者在“离家”和“归家”中表现了他对传统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而这一切都与作者的童年经
期刊
唐代宗室从事文化创造和文化实践的领域比较宽广,在某些领域诞生了极其重要的学术精品,具有开创之功,特别在诗歌、辞赋等方面,宗室群体虽未如李白、杜甫及白居易那般的巅峰成就,但也别具风格,从另一角度展示着大唐的盛世气象。唐代宗室的文化活动与创造为当时的社会文化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唐代乃至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不乏学术精品,具有开创性之功  衡量一个阶层文化实践的重要指标,是具有开创性文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史有一个“弃妇诗”传统,弃妇题材的作品早在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但由于女性在古代封建社会地位地下,而且基本上无法接受文化教育,绝大多数的女性并没有作诗的机会和能力,大量的弃妇文学都是由男性代写的,作者都为男性诗人。这些男性弃妇诗作者以自身的审美眼光和道德视角来塑造自己心中的弃妇形象,表达弃妇的感情世界。这种看似用第一人称抒发女性心理的诗,实际
期刊
【摘要】:莲花纹作为传统装饰纹样被历代所传承,其装饰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它的演进和发展诠释了时代独特的工艺美术手法,审美趣味以及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本文着重从装饰上分析和探究历代工艺美术中的莲花形象。  【关键词】:莲花纹;装饰风格;审美趣味  1.莲花的含义  1.1莲花的基本含义:  莲花,有荷、芙蓉、芙蕖等称谓。莲,出淤泥而不染,具有高雅圣洁的特性。  1.2莲花的寓意:  1.2.1莲花在
期刊
摘 要: 概念隐喻理论引发了隐喻的认知革命,同时也受到其他隐喻理论的批评,但批评者在批评时选用的是与概念隐喻理论不同的隐喻类型。其实不同的隐喻理论只有基于相同的隐喻类型,才有对比的基础。“A is B”型隐喻是所有隐喻理论都关注的类型,可以成为理论交流的基础,但将概念隐喻理论与其他主要隐喻理论进行分析发现,即便是“A is B”型隐喻也非常复杂,至少存在层级性、集体性、方向性、系统性、共现/相似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