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来自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渗透到中国的文学界并产生一系列变体,后新时期文学受其影响,后现代主义特征尤为突出。而王朔作为后新时期文坛的个性
作家更是把后现代主义熔铸到他的小说,这不仅表现在人物形象及艺术技巧的选择上,还表现在他离经叛道的语言和女性视角的选用。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新时期;王朔
一、后现代主义与后新时期文学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俗成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对于此学说的持续时间有不同说法,其中有一说是指从1970年代到1990年代[1]。后现代主义的出现被学术界认为一场国际性的文化思潮,它产生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却在80年代广泛传播于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后现代主义在世界观上信奉多元论,消解中心;在文学上,反对精英文化和高雅文化;在叙事上,反对宏大敘事和英雄歌颂。新时期文学是我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指人们对“文革”后正在展开的文学的命名。
二、王朔的人生经历与叛逆性格
90年代成为以飞扬跋扈的文字横行文坛的痞子作家,王朔在中国拥有众多读者。王朔作为新写实的代表作家,他不仅吸收而且独创着自己的后现代主义。王朔在童年时代便随父母来到北京郊区一个部队大院生活,大院里有各地的人,唯独没有北京人。王朔成长在一个动乱的年代,而北京更是那个动乱年代的动乱中心,他的成长经历也是与大的时代背景相符的。上中学后,王朔搬进了城,朝阳门的城根下,他和北京的语言发生了直接交流。在此之前,他对北京文化几乎没什么认识。而他自己也一直不认同知识分子的重要性,在公开的文字或场合中,王朔对许多名人有言词激烈的批评,关于王朔及其作品的争议,自从其1990年代初其成名后至今就一直没有间断过。
(一)人物形象方面
王朔的后现代主义首先表现在人物的选择以及人物的世界观上。新写实小说家试图用生活的“平常性”、“庸常性”、“平凡性”来还原当代人的本真生活状态,这里的人物总是渺小的,平凡的,甚至满是缺点和任性,甚至和完美沾不上一点边。读者找不到对社会、对历史作过贡献的人。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所以,反英雄、反典型成为新写实小说真实观的重要表现。这与后现代主义的消解英雄,反对崇高不谋而合,而我们绝对不能说这时王朔的抄袭,这应该是王朔的思想自由外漏。以《过把瘾就死》为例,“我”作为一个退伍老兵,本来是社会的骄傲,与杜梅的结合应该是个不错的婚姻,可是在这场婚姻里,原先幻想美好爱情的杜梅不仅没有得到爱情,却扮演着一个怨妇,做着大多数妇女应做的家务但是没有得到自己渴望的丈夫关心体贴。她是犹豫怀疑甚至总是歇斯底里的少妇,他是自以为战功无数,光荣璀璨但生活里却沦为一个平庸“不合格”的丈夫。他们站在自己勾画的世界里对现实不满,却无力改变,尝试宽容但终究投降于自己的脾气。小说的结尾,疯狂和任性归于平静和理智,走向小市民的幸福。这是王朔基于中国语境创新的后现代主义人物特点:俗却追逐雅,任性也追逐理智。在他的小说里,我们看到千千万万种庸常的生活方式,每一种都灰色,但都真实可信,似乎每一种组合起来也就成了整个世界。
(二)语言方面
王朔的后现代主义其次表现在语言的离经叛道和独特理解。后现代主义小说经常以符号代替语言,以反经典的语言叙述。王朔的语言和高雅沾不上一点边,甚至有些下流粗俗,但是读着却不觉得反感,甚至有些痛快,淋漓尽致,亲切。1993年,王蒙对王朔在所谓正统文学批评领域所获得的现象级地位表示赞扬:“他和他的伙伴们的‘玩文学’恰恰是对横眉立目、高踞人上的救世文学的一种反动。”“他撕破了一些伪崇高的假面。而且他的语言鲜活上口,绝对地大白话,绝对地没有洋八股党八股与书生气。”[2]《过把瘾就死》里“我”形容自己老婆杜梅的装束时说“头上那缕头发用火筷子烫的吧?哪垃圾箱拣的这条黑网眼的连袜裤?再在肩上钉点亮片脖子上挂串玻璃珠子耳朵上挂俩钥匙环你就齐了—你去哪儿?”[3]“我”语言貌似粗劣,但是却符合大众的身份。“我”就像个街头小流氓,调戏一位穿着不合适的少妇。就如英达在《王朔的语言》中说的一样:“王朔对俚语、方言、行话、切口、新词、译音的运用,无不以生动形象准确传神为标准,堪称无可比拟,无可替代,读来令人拍案叫绝.......”[4]王朔曾在《王朔自选集》的序言里澄清:“我不认为我和老舍那时代的北京人有什么渊源关系,那种带有满足色彩的古都习俗,文化传统到我这儿齐根斩了。我的心态、做派、思维方式包括语言习惯毋宁说更受一种新文化的影响。”[5]王朔说的这种新文化是中国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所以王朔多少受到了现代主义的影响。
(三)反讽的运用
王朔的后现代主义还表现在对反讽,戏拟技巧的运用。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世界里充满对主流,经典的解构,其表现在写作技巧方面就在于对反讽的运用,人物表现出扭曲变形,常常以自我戏拟形式出现,反讽和认同荒谬的社会现实生活,表现了自嘲、沉默、颓废、反英雄特征。这种反讽不仅表现在对经典和崇高的解构,还表现在语言的独创和黑色幽默。无论是《一点正经没有》中胖师傅用公鸡精心调配的那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菜肴,还是《顽主》中的电影《奥比多斯驴在行动》,或是空中小姐中天使化身的王眉,都是王朔反讽的对象,它们看似高雅,时尚,要么贯穿古今,要么接轨国际,但越是这样,就越讽刺。这种反讽无意在无意中构造又解构着意义。《过把瘾就死》中的“我”再也受不了小领导的做作,爆发了自己的不满,这也是反讽的无可忍耐吧。
(四)女性视角的选择
王朔的后现代主义还表现在对他的女性视角。后现代主义主张维护女权主义,用细腻大胆地笔触描写女性的心理甚至是性心理。众所周知,池莉,方方,王安忆,徐坤等女性作家对于女性话语的建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作为男性作家的王朔却站在女性的视角下来诠释爱情婚姻乃至友情,代表着被封建男权社会压迫的女性来宣扬她们的需求和反抗。《空中小姐》中当王眉发现现实的爱情和旧梦不再符合时,竟说出:“过去,你很潇洒。歪戴着帽子,背着手枪,站在军舰的甲板上,我第一眼就爱上了你。那时我总在想,你心里一定充满着什么我不知道的、遥远的、美好的东西。而现在,我一眼就看得穿你心里有什么。”一个大男人如此洞悉一个女性的心理,想必很细心体会女人的思绪,一个大男子主义的男人肯定不能忍受如此的犹豫,这不仅是对女性的尊重,也是对女性的爱惜,而我们不能认为这样的女性就无理取闹,相反很真实。《过把瘾就死》中杜梅以女性的视角审视期盼她的婚姻,不仅仅满足于柴米油盐的女主人形象,还希望自己的丈夫是自己灵魂的伴侣,把自己当成宝贝而不是一个女仆人,所以她再也受不了丈夫的冷漠和清淡,终于向丈夫呐喊离婚甚至不惜骂自己贱,一个女人得受多大的冷落和屈辱才会如此的打击自己,不惜贬低为自己伸冤.
四、小结
作为90年代当红作家,王朔不仅在技巧风格人物形象等方面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也根据中国的语境对后现代主义进行重构,王朔的作品不仅受大众的喜爱,也深受高雅文化电视电影的青睐。
参考文献:
[1]http://zh.wikipedia.org/wiki/后现代主义.
[2]王蒙.躲避崇高[J].读书杂志,1993(1).
[3][5]王朔.王朔自选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4]梁欢.名人眼中的王朔[M]. 北京:华艺出版社,1993.
作家更是把后现代主义熔铸到他的小说,这不仅表现在人物形象及艺术技巧的选择上,还表现在他离经叛道的语言和女性视角的选用。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新时期;王朔
一、后现代主义与后新时期文学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俗成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对于此学说的持续时间有不同说法,其中有一说是指从1970年代到1990年代[1]。后现代主义的出现被学术界认为一场国际性的文化思潮,它产生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却在80年代广泛传播于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后现代主义在世界观上信奉多元论,消解中心;在文学上,反对精英文化和高雅文化;在叙事上,反对宏大敘事和英雄歌颂。新时期文学是我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指人们对“文革”后正在展开的文学的命名。
二、王朔的人生经历与叛逆性格
90年代成为以飞扬跋扈的文字横行文坛的痞子作家,王朔在中国拥有众多读者。王朔作为新写实的代表作家,他不仅吸收而且独创着自己的后现代主义。王朔在童年时代便随父母来到北京郊区一个部队大院生活,大院里有各地的人,唯独没有北京人。王朔成长在一个动乱的年代,而北京更是那个动乱年代的动乱中心,他的成长经历也是与大的时代背景相符的。上中学后,王朔搬进了城,朝阳门的城根下,他和北京的语言发生了直接交流。在此之前,他对北京文化几乎没什么认识。而他自己也一直不认同知识分子的重要性,在公开的文字或场合中,王朔对许多名人有言词激烈的批评,关于王朔及其作品的争议,自从其1990年代初其成名后至今就一直没有间断过。
(一)人物形象方面
王朔的后现代主义首先表现在人物的选择以及人物的世界观上。新写实小说家试图用生活的“平常性”、“庸常性”、“平凡性”来还原当代人的本真生活状态,这里的人物总是渺小的,平凡的,甚至满是缺点和任性,甚至和完美沾不上一点边。读者找不到对社会、对历史作过贡献的人。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所以,反英雄、反典型成为新写实小说真实观的重要表现。这与后现代主义的消解英雄,反对崇高不谋而合,而我们绝对不能说这时王朔的抄袭,这应该是王朔的思想自由外漏。以《过把瘾就死》为例,“我”作为一个退伍老兵,本来是社会的骄傲,与杜梅的结合应该是个不错的婚姻,可是在这场婚姻里,原先幻想美好爱情的杜梅不仅没有得到爱情,却扮演着一个怨妇,做着大多数妇女应做的家务但是没有得到自己渴望的丈夫关心体贴。她是犹豫怀疑甚至总是歇斯底里的少妇,他是自以为战功无数,光荣璀璨但生活里却沦为一个平庸“不合格”的丈夫。他们站在自己勾画的世界里对现实不满,却无力改变,尝试宽容但终究投降于自己的脾气。小说的结尾,疯狂和任性归于平静和理智,走向小市民的幸福。这是王朔基于中国语境创新的后现代主义人物特点:俗却追逐雅,任性也追逐理智。在他的小说里,我们看到千千万万种庸常的生活方式,每一种都灰色,但都真实可信,似乎每一种组合起来也就成了整个世界。
(二)语言方面
王朔的后现代主义其次表现在语言的离经叛道和独特理解。后现代主义小说经常以符号代替语言,以反经典的语言叙述。王朔的语言和高雅沾不上一点边,甚至有些下流粗俗,但是读着却不觉得反感,甚至有些痛快,淋漓尽致,亲切。1993年,王蒙对王朔在所谓正统文学批评领域所获得的现象级地位表示赞扬:“他和他的伙伴们的‘玩文学’恰恰是对横眉立目、高踞人上的救世文学的一种反动。”“他撕破了一些伪崇高的假面。而且他的语言鲜活上口,绝对地大白话,绝对地没有洋八股党八股与书生气。”[2]《过把瘾就死》里“我”形容自己老婆杜梅的装束时说“头上那缕头发用火筷子烫的吧?哪垃圾箱拣的这条黑网眼的连袜裤?再在肩上钉点亮片脖子上挂串玻璃珠子耳朵上挂俩钥匙环你就齐了—你去哪儿?”[3]“我”语言貌似粗劣,但是却符合大众的身份。“我”就像个街头小流氓,调戏一位穿着不合适的少妇。就如英达在《王朔的语言》中说的一样:“王朔对俚语、方言、行话、切口、新词、译音的运用,无不以生动形象准确传神为标准,堪称无可比拟,无可替代,读来令人拍案叫绝.......”[4]王朔曾在《王朔自选集》的序言里澄清:“我不认为我和老舍那时代的北京人有什么渊源关系,那种带有满足色彩的古都习俗,文化传统到我这儿齐根斩了。我的心态、做派、思维方式包括语言习惯毋宁说更受一种新文化的影响。”[5]王朔说的这种新文化是中国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所以王朔多少受到了现代主义的影响。
(三)反讽的运用
王朔的后现代主义还表现在对反讽,戏拟技巧的运用。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世界里充满对主流,经典的解构,其表现在写作技巧方面就在于对反讽的运用,人物表现出扭曲变形,常常以自我戏拟形式出现,反讽和认同荒谬的社会现实生活,表现了自嘲、沉默、颓废、反英雄特征。这种反讽不仅表现在对经典和崇高的解构,还表现在语言的独创和黑色幽默。无论是《一点正经没有》中胖师傅用公鸡精心调配的那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菜肴,还是《顽主》中的电影《奥比多斯驴在行动》,或是空中小姐中天使化身的王眉,都是王朔反讽的对象,它们看似高雅,时尚,要么贯穿古今,要么接轨国际,但越是这样,就越讽刺。这种反讽无意在无意中构造又解构着意义。《过把瘾就死》中的“我”再也受不了小领导的做作,爆发了自己的不满,这也是反讽的无可忍耐吧。
(四)女性视角的选择
王朔的后现代主义还表现在对他的女性视角。后现代主义主张维护女权主义,用细腻大胆地笔触描写女性的心理甚至是性心理。众所周知,池莉,方方,王安忆,徐坤等女性作家对于女性话语的建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作为男性作家的王朔却站在女性的视角下来诠释爱情婚姻乃至友情,代表着被封建男权社会压迫的女性来宣扬她们的需求和反抗。《空中小姐》中当王眉发现现实的爱情和旧梦不再符合时,竟说出:“过去,你很潇洒。歪戴着帽子,背着手枪,站在军舰的甲板上,我第一眼就爱上了你。那时我总在想,你心里一定充满着什么我不知道的、遥远的、美好的东西。而现在,我一眼就看得穿你心里有什么。”一个大男人如此洞悉一个女性的心理,想必很细心体会女人的思绪,一个大男子主义的男人肯定不能忍受如此的犹豫,这不仅是对女性的尊重,也是对女性的爱惜,而我们不能认为这样的女性就无理取闹,相反很真实。《过把瘾就死》中杜梅以女性的视角审视期盼她的婚姻,不仅仅满足于柴米油盐的女主人形象,还希望自己的丈夫是自己灵魂的伴侣,把自己当成宝贝而不是一个女仆人,所以她再也受不了丈夫的冷漠和清淡,终于向丈夫呐喊离婚甚至不惜骂自己贱,一个女人得受多大的冷落和屈辱才会如此的打击自己,不惜贬低为自己伸冤.
四、小结
作为90年代当红作家,王朔不仅在技巧风格人物形象等方面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也根据中国的语境对后现代主义进行重构,王朔的作品不仅受大众的喜爱,也深受高雅文化电视电影的青睐。
参考文献:
[1]http://zh.wikipedia.org/wiki/后现代主义.
[2]王蒙.躲避崇高[J].读书杂志,1993(1).
[3][5]王朔.王朔自选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4]梁欢.名人眼中的王朔[M]. 北京:华艺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