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根本要求,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从行政效能的现状出发,分析影响行政效能的五大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行政效能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行政效能;现状;原因;思考
【Abstract】Improv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enhanc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executive power and is building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s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deepening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quo of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administrative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n the five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proposals to improve the rational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Key words】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the status quo; causes; thinking
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根本要求,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行政效能的高低,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关系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
一、行政效能的现状
行政效能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现其管理目标的过程中,所发挥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它是评估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履行职责行为的效率和质量情况的重要指标,是行政行为效益、效果的综合体现,是行政机关管理水平的一种综合反映。十七大以来,各级地方政府狠抓作风建设,提升服务质量,虽然行政效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行政效能偏低这样一种现状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行政效能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价值目标偏高。
一是短视。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某些领导干部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目的和利益,不顾群众需要和当地实际,不惜牺牲地方发展长远利益,利用手中权力而搞出的劳民伤财、浮华无效却有可能为自己和小团体标榜政绩的形象工程。二是近视。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政府目标片面单一,把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甚至以破坏一个地方的可持续发展为代价。
2、政府职能偏高。
一是管理越位。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政府干预了不该干预的事情。二是管理错位。其具体表现就是中央和地方、不同政府机关之间职能存在重叠存在交叉。三是管理缺位。其具体表现就是政府该管的不管,管理出现了真空和盲点。
3、政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
一是惰气,遇事怕麻烦,能躲则躲,能推则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二是暮气,缺乏进取精神,思想上意志衰退、固步自封,工作上敷衍了事、碌碌无为。三是骄气,盲目夜郎自大,不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遇事畏手畏脚,拈轻怕重。四是霸气,一些地方官员的行为常常显露出一种惟我独尊的霸气,官腔十足,瞧不起群众,听不进不同意见,动辄训斥,蛮不讲理。
二、影响行政效能的原因
1、经济基础薄弱。
经济发展状况是提高行政效能的物质基础。行政管理体制的结构和功能要与经济发展的类型及水平相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是否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极大的影响着行政活动的效能。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很多的冲击和阻力,这些困难和阻力又会给政府活动带来影响,导致了行政效率的低下。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环境好不好,是否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与行政效能建设关系十分密切。某种意义上说,抓行政效能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环境,就是抓经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对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样的,一个地方的经济基础薄弱,也会制约一个地方的行政效能建设。
2、党风政风不纯。
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是形成好的政风的关键,而好的政风则是实现党风好转的具体途径和载体。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发展快不快、工作顺利不顺利、群众满意不满意,很重要一点就是这个地方、这个部门的干部作风正不正,机关行政效能高不高。优良的党风、政风能够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大幅提高行政效能。同样的,党风政风不纯必将导致机关作风不正、干部作风不实,从而直接影响了行政效能的高低。一些腐败分子因私欲膨胀而丧失党性和人格,其中受贿赂者有之,渎职作假者有之,巧取豪夺者有之,卖官者有之,执法犯法者有之。腐败现象的存在是提高行政效能的极大阻力和威胁。
3、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一般行政工作人员是大量行政业务工作的完成者,其政治思想、工作态度、效率观念、业务技能等方面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行政效能的高低。公共活动行政中机关工作人员是影响政府效能的重要主体因素。由于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造成公务员等机关工作人员的总体素质偏低。特别是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对各级机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由于平时缺少对相关法律法规及本行业政策的学习研究,在行使行政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工作方式简单粗暴,以权代法,一旦出现问题又不能及时弥补,造成工作处于被动。加上部分机关工作人员年龄结果不合理,出现老化现象,缺乏对于新知识、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对于政府部门管理創新与电子政务的构建存在抵触情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极大的妨碍了行政效能的提升。正因为部分工作人员素质较低,才会出现“吃、拿、卡、要”的恶疾,才会使“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话难听”的机关综合症屡禁不止。 4、机构设置重复。
行政机关的机构设置是否合理,职能配置是否科学,职责分工是否明确,能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革,直接关系到政府效能的高低。我国目前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机关没有真正按照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机关组织架构内在规律的要求来合理合法合规地履行自己的职能。在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政府职能界定不清晰,作用发挥不到位,运行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比较突出,从而未能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不合理的直接后果就是办事手续繁杂、审批繁琐、多头管理,直接导致办事效率低下,进而影响行政效能,出现九龙都管水,九龙不治水的局面。
5、管理方法滞后。
使用不同的行政管理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行政效果。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激励竞争机制能够有效促进良性互动,推动工作开展,提高行政效能,落后的管理方法则会阻碍行政效能的提升。当前我国各级政府机关的行政权力行使,在很大程度上受传统官本位思想、封建官僚集权思想影响至深,各级领导机关都管了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权力过于集中,地方和基层的自主权过小,需要层层请示,层层汇报。这是产生官僚主义,政府效能低下的“总根源”。再加上现行人事管理制度存在缺陷,行政人员分类制度不完善,管理方法单一,统得太死,缺乏合理流动,使得部分人不能尽其才,大才不用或者小才大用。考核任用制度不健全,造成“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影响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制约了行政效能的提升。
三、提高行政效能的思考
1、深化改革。
提高行政效能,深化改革是根本。改革与发展的深入,使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日益发挥,社会经济管理的事项由政府统管的状况在改变,这种变化要求政府进行自身改革,转变职能。一是不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结合《行政许可法》,对审批项目、审批程序、审批环节、申报材料进行认真的清理审查,努力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审批体制。二是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针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科学确定机构职能,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坚决杜绝因人设岗、人浮于事的现象发生。三是积极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疏通干部进出渠道,打破干部升迁“只上不降”的传统观念,严格执行公务员管理制度,做到因需设岗,以岗定则,确保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四是要深化政务公开。各级政府应当认真实施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明确行政审批的条件、程序,并建立便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监督的制度。
2、健全制度。
提高机关效能,健全制度是关键。腐败新病也好,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顽疾也罢,都与制度缺失和制度文化建设滞后关系极大。中国社会长期形成的人治惯性依然存在,制度不健全、可操作性差依旧,比之更严重的是制度文化建设滞后,没有形成制度意识,没有形成必须执行制度的制度文化。制度挂空挡比没有制度更可怕,建设制度文化,培养遵守和执行制度的习惯非常重要。制度必须具体细化,使其易于理解,便于操作,切忌搞原则性笼统规定。一是完善行政决策制度,实现科学化,避免决策的随意性。二是不断完善机关办事公开制度,加强阳光政务建设。三是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做到职责明确,关系理顺,制约有效。四是建立专家咨询和论证评估制度。各级政府部门在作出重大决策时,应坚持听取和吸纳专家意见制度,坚持社会听证和公示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一般性和具体性相结合的效能标准体系,实现科学化评估,提高行政机关的行政效能。
3、依靠整体。
提高行政效能,依靠整体是手段。提高行政效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依靠整体,打造基层政府高效管理团队。清朝的顾嗣有诗云,“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能力和特长,作为管理者的一个首要任务就在于,正确认识和区别不同能力和特长的人,并尽可能把他们安排在足以发挥各自特长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真正做到人尽其才,能释其量。行政效能的提高离不开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行政效能的提高表现在每个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中,每个机关人员都代表政府机关的形象。作为管理者应该积极引导,團结协作,从自己做起、从本部门做起,同志之间讲团结,科室之间讲配合,部门之间讲协作,上下级之间多沟通,兄弟单位之间多联系,从而提升效能建设的整体合力。
4、激发活力。
提高行政效能,激发活力是动力。活力是个体的内在推动力,是一个人主观积极主动从事某项事情的助推因素,缺乏了活力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就会变得一潭死水,死气沉沉,要提高行政效能,就必须最大限度的提升和激发本部门本单位的活力。激发活力一是要进行物质激励。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应该根据员工的工作成效给予合理的报酬,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二是要进行精神激励,精神激励就是从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出发,对人的心理施加必要的影响,从而产生激发力,影响人的行为。要通过精神激励,让行政工作人员有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让他们事事处处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时时处处用一个党员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进而大幅提高行政效能。三是要进行制度激励。制度激励最少应该包括这么三个方面。其一是建立科学的制度化的升迁通道。其二是通过岗位轮换制进行工作激励。其三是规范教育培训激励机制。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单位员工的活力,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从“要我学,要我工作”到“我要学,我要工作”观念的转变,主动学习相关业务知识,热情周到服务,大幅度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形成一种良性有序的竞争氛围,提高行政效能。
5、加强监督。
提高行政效能,加强监督是保证。政府效能建设就是一场革命,而且是政府自身的革命。政府固有的运行模式、行事风格会存在惯性,改变并非易事。要推进行政效能建设,不能光靠行政主体自身的动力,需要借助外部的推力。一是畅通监督渠道。多渠道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明察暗访、问卷调查、征求意见等活动,建立健全效能建设社会化评价机制。二是形成监督合力。应该充分调动政府,媒体,人民群众等一切积极力量,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司法、纪检、审计、行政、社会、舆论监督的合力,监督不应局限于是某个部门、某个人的责任,而应该是每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并加大追究力度。三是规范监督制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公务人员绩效考核监督机制,逐步建立起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保护干部依法、高效、廉洁从政的科学、规范化行政管理格局。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督促政府工作人员增强效能意识,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履行职责,全面完成各项任务,从而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闵绪国 龙钰,《行政效能全过程监察及其实现》 西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6
2、薛冰,《市场经济背景下现行行政过程和行政行为审视》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3、董瑛,《关于提高行政效能的几点浅见》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06
4、李沫 田春芳,《道德观念与行政效能》 中共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
【关键词】行政效能;现状;原因;思考
【Abstract】Improv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enhanc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executive power and is building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s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deepening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quo of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administrative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n the five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proposals to improve the rational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Key words】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the status quo; causes; thinking
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根本要求,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行政效能的高低,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关系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
一、行政效能的现状
行政效能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现其管理目标的过程中,所发挥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它是评估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履行职责行为的效率和质量情况的重要指标,是行政行为效益、效果的综合体现,是行政机关管理水平的一种综合反映。十七大以来,各级地方政府狠抓作风建设,提升服务质量,虽然行政效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行政效能偏低这样一种现状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行政效能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价值目标偏高。
一是短视。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某些领导干部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目的和利益,不顾群众需要和当地实际,不惜牺牲地方发展长远利益,利用手中权力而搞出的劳民伤财、浮华无效却有可能为自己和小团体标榜政绩的形象工程。二是近视。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政府目标片面单一,把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甚至以破坏一个地方的可持续发展为代价。
2、政府职能偏高。
一是管理越位。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政府干预了不该干预的事情。二是管理错位。其具体表现就是中央和地方、不同政府机关之间职能存在重叠存在交叉。三是管理缺位。其具体表现就是政府该管的不管,管理出现了真空和盲点。
3、政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
一是惰气,遇事怕麻烦,能躲则躲,能推则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二是暮气,缺乏进取精神,思想上意志衰退、固步自封,工作上敷衍了事、碌碌无为。三是骄气,盲目夜郎自大,不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遇事畏手畏脚,拈轻怕重。四是霸气,一些地方官员的行为常常显露出一种惟我独尊的霸气,官腔十足,瞧不起群众,听不进不同意见,动辄训斥,蛮不讲理。
二、影响行政效能的原因
1、经济基础薄弱。
经济发展状况是提高行政效能的物质基础。行政管理体制的结构和功能要与经济发展的类型及水平相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是否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极大的影响着行政活动的效能。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很多的冲击和阻力,这些困难和阻力又会给政府活动带来影响,导致了行政效率的低下。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环境好不好,是否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与行政效能建设关系十分密切。某种意义上说,抓行政效能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环境,就是抓经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对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样的,一个地方的经济基础薄弱,也会制约一个地方的行政效能建设。
2、党风政风不纯。
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是形成好的政风的关键,而好的政风则是实现党风好转的具体途径和载体。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发展快不快、工作顺利不顺利、群众满意不满意,很重要一点就是这个地方、这个部门的干部作风正不正,机关行政效能高不高。优良的党风、政风能够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大幅提高行政效能。同样的,党风政风不纯必将导致机关作风不正、干部作风不实,从而直接影响了行政效能的高低。一些腐败分子因私欲膨胀而丧失党性和人格,其中受贿赂者有之,渎职作假者有之,巧取豪夺者有之,卖官者有之,执法犯法者有之。腐败现象的存在是提高行政效能的极大阻力和威胁。
3、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一般行政工作人员是大量行政业务工作的完成者,其政治思想、工作态度、效率观念、业务技能等方面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行政效能的高低。公共活动行政中机关工作人员是影响政府效能的重要主体因素。由于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造成公务员等机关工作人员的总体素质偏低。特别是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对各级机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由于平时缺少对相关法律法规及本行业政策的学习研究,在行使行政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工作方式简单粗暴,以权代法,一旦出现问题又不能及时弥补,造成工作处于被动。加上部分机关工作人员年龄结果不合理,出现老化现象,缺乏对于新知识、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对于政府部门管理創新与电子政务的构建存在抵触情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极大的妨碍了行政效能的提升。正因为部分工作人员素质较低,才会出现“吃、拿、卡、要”的恶疾,才会使“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话难听”的机关综合症屡禁不止。 4、机构设置重复。
行政机关的机构设置是否合理,职能配置是否科学,职责分工是否明确,能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革,直接关系到政府效能的高低。我国目前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机关没有真正按照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机关组织架构内在规律的要求来合理合法合规地履行自己的职能。在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政府职能界定不清晰,作用发挥不到位,运行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比较突出,从而未能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不合理的直接后果就是办事手续繁杂、审批繁琐、多头管理,直接导致办事效率低下,进而影响行政效能,出现九龙都管水,九龙不治水的局面。
5、管理方法滞后。
使用不同的行政管理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行政效果。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激励竞争机制能够有效促进良性互动,推动工作开展,提高行政效能,落后的管理方法则会阻碍行政效能的提升。当前我国各级政府机关的行政权力行使,在很大程度上受传统官本位思想、封建官僚集权思想影响至深,各级领导机关都管了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权力过于集中,地方和基层的自主权过小,需要层层请示,层层汇报。这是产生官僚主义,政府效能低下的“总根源”。再加上现行人事管理制度存在缺陷,行政人员分类制度不完善,管理方法单一,统得太死,缺乏合理流动,使得部分人不能尽其才,大才不用或者小才大用。考核任用制度不健全,造成“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影响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制约了行政效能的提升。
三、提高行政效能的思考
1、深化改革。
提高行政效能,深化改革是根本。改革与发展的深入,使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日益发挥,社会经济管理的事项由政府统管的状况在改变,这种变化要求政府进行自身改革,转变职能。一是不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结合《行政许可法》,对审批项目、审批程序、审批环节、申报材料进行认真的清理审查,努力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审批体制。二是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针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科学确定机构职能,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坚决杜绝因人设岗、人浮于事的现象发生。三是积极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疏通干部进出渠道,打破干部升迁“只上不降”的传统观念,严格执行公务员管理制度,做到因需设岗,以岗定则,确保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四是要深化政务公开。各级政府应当认真实施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明确行政审批的条件、程序,并建立便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监督的制度。
2、健全制度。
提高机关效能,健全制度是关键。腐败新病也好,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顽疾也罢,都与制度缺失和制度文化建设滞后关系极大。中国社会长期形成的人治惯性依然存在,制度不健全、可操作性差依旧,比之更严重的是制度文化建设滞后,没有形成制度意识,没有形成必须执行制度的制度文化。制度挂空挡比没有制度更可怕,建设制度文化,培养遵守和执行制度的习惯非常重要。制度必须具体细化,使其易于理解,便于操作,切忌搞原则性笼统规定。一是完善行政决策制度,实现科学化,避免决策的随意性。二是不断完善机关办事公开制度,加强阳光政务建设。三是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做到职责明确,关系理顺,制约有效。四是建立专家咨询和论证评估制度。各级政府部门在作出重大决策时,应坚持听取和吸纳专家意见制度,坚持社会听证和公示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一般性和具体性相结合的效能标准体系,实现科学化评估,提高行政机关的行政效能。
3、依靠整体。
提高行政效能,依靠整体是手段。提高行政效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依靠整体,打造基层政府高效管理团队。清朝的顾嗣有诗云,“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能力和特长,作为管理者的一个首要任务就在于,正确认识和区别不同能力和特长的人,并尽可能把他们安排在足以发挥各自特长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真正做到人尽其才,能释其量。行政效能的提高离不开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行政效能的提高表现在每个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中,每个机关人员都代表政府机关的形象。作为管理者应该积极引导,團结协作,从自己做起、从本部门做起,同志之间讲团结,科室之间讲配合,部门之间讲协作,上下级之间多沟通,兄弟单位之间多联系,从而提升效能建设的整体合力。
4、激发活力。
提高行政效能,激发活力是动力。活力是个体的内在推动力,是一个人主观积极主动从事某项事情的助推因素,缺乏了活力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就会变得一潭死水,死气沉沉,要提高行政效能,就必须最大限度的提升和激发本部门本单位的活力。激发活力一是要进行物质激励。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应该根据员工的工作成效给予合理的报酬,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二是要进行精神激励,精神激励就是从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出发,对人的心理施加必要的影响,从而产生激发力,影响人的行为。要通过精神激励,让行政工作人员有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让他们事事处处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时时处处用一个党员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进而大幅提高行政效能。三是要进行制度激励。制度激励最少应该包括这么三个方面。其一是建立科学的制度化的升迁通道。其二是通过岗位轮换制进行工作激励。其三是规范教育培训激励机制。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单位员工的活力,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从“要我学,要我工作”到“我要学,我要工作”观念的转变,主动学习相关业务知识,热情周到服务,大幅度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形成一种良性有序的竞争氛围,提高行政效能。
5、加强监督。
提高行政效能,加强监督是保证。政府效能建设就是一场革命,而且是政府自身的革命。政府固有的运行模式、行事风格会存在惯性,改变并非易事。要推进行政效能建设,不能光靠行政主体自身的动力,需要借助外部的推力。一是畅通监督渠道。多渠道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明察暗访、问卷调查、征求意见等活动,建立健全效能建设社会化评价机制。二是形成监督合力。应该充分调动政府,媒体,人民群众等一切积极力量,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司法、纪检、审计、行政、社会、舆论监督的合力,监督不应局限于是某个部门、某个人的责任,而应该是每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并加大追究力度。三是规范监督制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公务人员绩效考核监督机制,逐步建立起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保护干部依法、高效、廉洁从政的科学、规范化行政管理格局。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督促政府工作人员增强效能意识,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履行职责,全面完成各项任务,从而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闵绪国 龙钰,《行政效能全过程监察及其实现》 西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6
2、薛冰,《市场经济背景下现行行政过程和行政行为审视》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3、董瑛,《关于提高行政效能的几点浅见》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06
4、李沫 田春芳,《道德观念与行政效能》 中共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