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的语文课堂,是“生本、师生、生生” 对话的课堂,在多种形式的对话中,“读写结合”不失为一种极好生本对话形式。那如何为学生构建对话平台,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抓住的读与写之间的联结点,进行观察、思维、表达的综合训练。
一、读中学写,以写促读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写是一个经历严密思维的语言表达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章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文中内在的读写结合的信息,在“读”中学“写”,指导学生把从阅读中习得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去;在“写”中促“读”,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以读助写,促成读写一体,把读写训练相互沟通,达到了读与写的有机融合。
(一)表演中体验写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特殊的考试》一课,教学的瓶颈在于:文章的人文性、思想性很强,本单元是以“考验”为主题的。如果让学生只学会接受住生活中考验的教育,不过是思想教育而已。如果一味地囿于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上,试想,学生又能获得什么呢?只有找到适当的读写训练点,才可以让语文回家。
抓住小动物的动作、心理,进行细致、生动地描述,从而再现场景,是本课一个突出的特点。在“小熊来到电视台门前……心想,这不关我的事……”“小猴来了……想捡,又一想,别弄脏了我心爱的……”“小狐狸来了……想把果皮……又一想……”这些地方没有小动物的神态、语言的描写,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體会情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揣摩人物内心,体会文章含义,我决定把这几句话作为写作素材,进行改写。
先请几位学生上台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其他同学注意观察表演者的神态、动作、语言,并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以记者采访的形式练习写话。就这样,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受到感染,并引起了共鸣,自然而然地走入了写作天地。
(二)品读中感悟写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儿童诗。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文辞简单,但含义却不易领悟,其中第二节是这样描写的: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她把小树往高处拔/她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
在教学这节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再让学生了解到:课文把太阳当作孩子、小树和鲜花的朋友,显得亲切、易懂;把都有蓬勃生命力的孩子、小树和鲜花并列,显得新奇、有诗意。最后启发学生找出诗歌中的省略号,想想省略了什么,太阳还可以是谁的朋友?在老师的点拨中,学生由浅入深地拼读课文,让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纷纷发言。把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多读多写,把读写训练相互沟通,达到了读与写的有机融合。
(三)讨论中落实写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一文,塑造了一位父亲,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以及他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本课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段落“是啊,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遇到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那么直,那么坚强”的深刻内含。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老师让学生先小组合作,议一议:白杨树是如何坚强的呢?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展开讨论。思维就像网线连接你我他,让彼此的思维的火花,碰撞出精彩的情节。
二、读中悟写,以写促读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能力,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的语言及思维的双重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又促进了学生言语活动的发展,也提高了学生遣词造句、语言表达的能力。
(一)在词句中品味语言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老人与海鸥》一文的设计中,我注重引领学生对“海鸥怀念老人”的场景的描写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阅读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在读、悟、写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见到遗像”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让学生抓住“大不一样”去想象当时海鸥飞行或者叫声与平时是怎么样的“不一样”?来感受到它们见不到老人时的急切心情。
在阅读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使學生能够在不断锻炼中习得语言。
(二)在填写中咀嚼文字
在教学老舍先生的《猫》,理解“古怪”的性格这一段时,抓住课文具体描写大猫“古怪”的三方面表现让学生反复品读。在理解猫的“尽职”时,老师设计了三道填空练习,用三个“( )心”来尝试概括猫尽职的三种表现。
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猫“古怪”的性格时,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猫“古怪”的三方面具体表现后,抓住饱含作者情愫的词语和句式,通过填空练习让学生再次咀嚼消化,理解运用,体察作者的表达思路。以练促悟、以点带面,在理解中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训练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体验。
(三)在补白中蕴积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了解到有许多空白点,是作者言犹未尽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训练点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发挥学生的想象,适时拓展,也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阅读教学中有许多课文存在这种空白点,只要教师善于发现,适时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走进文本,提升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在续写中回味文本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跳水》一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我们的课文只是节选,原文的结尾部分没有了。于是老师抓住“课已结,意犹存”的结尾,让学生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从文字中去发掘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
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结尾进行续写,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研究、去探索,弄清读写之间的关系,将读与写有机的结合起来,反复训练,就能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一定会出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良好局面。
一、读中学写,以写促读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写是一个经历严密思维的语言表达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章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文中内在的读写结合的信息,在“读”中学“写”,指导学生把从阅读中习得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去;在“写”中促“读”,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以读助写,促成读写一体,把读写训练相互沟通,达到了读与写的有机融合。
(一)表演中体验写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特殊的考试》一课,教学的瓶颈在于:文章的人文性、思想性很强,本单元是以“考验”为主题的。如果让学生只学会接受住生活中考验的教育,不过是思想教育而已。如果一味地囿于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上,试想,学生又能获得什么呢?只有找到适当的读写训练点,才可以让语文回家。
抓住小动物的动作、心理,进行细致、生动地描述,从而再现场景,是本课一个突出的特点。在“小熊来到电视台门前……心想,这不关我的事……”“小猴来了……想捡,又一想,别弄脏了我心爱的……”“小狐狸来了……想把果皮……又一想……”这些地方没有小动物的神态、语言的描写,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體会情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揣摩人物内心,体会文章含义,我决定把这几句话作为写作素材,进行改写。
先请几位学生上台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其他同学注意观察表演者的神态、动作、语言,并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以记者采访的形式练习写话。就这样,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受到感染,并引起了共鸣,自然而然地走入了写作天地。
(二)品读中感悟写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儿童诗。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文辞简单,但含义却不易领悟,其中第二节是这样描写的: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她把小树往高处拔/她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
在教学这节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再让学生了解到:课文把太阳当作孩子、小树和鲜花的朋友,显得亲切、易懂;把都有蓬勃生命力的孩子、小树和鲜花并列,显得新奇、有诗意。最后启发学生找出诗歌中的省略号,想想省略了什么,太阳还可以是谁的朋友?在老师的点拨中,学生由浅入深地拼读课文,让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纷纷发言。把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多读多写,把读写训练相互沟通,达到了读与写的有机融合。
(三)讨论中落实写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一文,塑造了一位父亲,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以及他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本课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段落“是啊,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遇到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那么直,那么坚强”的深刻内含。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老师让学生先小组合作,议一议:白杨树是如何坚强的呢?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展开讨论。思维就像网线连接你我他,让彼此的思维的火花,碰撞出精彩的情节。
二、读中悟写,以写促读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能力,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的语言及思维的双重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又促进了学生言语活动的发展,也提高了学生遣词造句、语言表达的能力。
(一)在词句中品味语言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老人与海鸥》一文的设计中,我注重引领学生对“海鸥怀念老人”的场景的描写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阅读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在读、悟、写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见到遗像”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让学生抓住“大不一样”去想象当时海鸥飞行或者叫声与平时是怎么样的“不一样”?来感受到它们见不到老人时的急切心情。
在阅读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使學生能够在不断锻炼中习得语言。
(二)在填写中咀嚼文字
在教学老舍先生的《猫》,理解“古怪”的性格这一段时,抓住课文具体描写大猫“古怪”的三方面表现让学生反复品读。在理解猫的“尽职”时,老师设计了三道填空练习,用三个“( )心”来尝试概括猫尽职的三种表现。
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猫“古怪”的性格时,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猫“古怪”的三方面具体表现后,抓住饱含作者情愫的词语和句式,通过填空练习让学生再次咀嚼消化,理解运用,体察作者的表达思路。以练促悟、以点带面,在理解中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训练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体验。
(三)在补白中蕴积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了解到有许多空白点,是作者言犹未尽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训练点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发挥学生的想象,适时拓展,也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阅读教学中有许多课文存在这种空白点,只要教师善于发现,适时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走进文本,提升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在续写中回味文本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跳水》一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我们的课文只是节选,原文的结尾部分没有了。于是老师抓住“课已结,意犹存”的结尾,让学生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从文字中去发掘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
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结尾进行续写,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研究、去探索,弄清读写之间的关系,将读与写有机的结合起来,反复训练,就能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一定会出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