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营造校园良好风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塑造学生健康心理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结合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的认识,以及体育文化在高校校园建设中的作用的分析,指出了目前高校体育文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路径构建、制度完善、管理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举措。
关键词:高校体育文化;管理机制;发展策略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体育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体育活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塑造积极乐观心态、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因此,对于我国高校体育文化的管理机制进行研究,积极探索相应的发展策略十分必要。
一、当前高校体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下,身心的健康发展成为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见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不可忽视。近年来,我国高校的体育管理模式不断改革创新,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尽快加以解决和完善,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1.高校体育文化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切实有效的制度是行为实施的保障。校园的体育制度对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体育氛围的形成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大校园体育文化制度的建设,为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和支持。
校园体育活动由于涉及的人数多、范围广、类型种类多样,对于学校的宏观调控、组织分工等方面都有着具体的要求。因而,建立健全高校体育文化管理制度,有利于增强高校体育文化主体的制度意识,对学生、教师的行为进行规范,保证校园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尽管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有一些关于体育教学管理方面的制度,但大多是以教学控制为目的,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体育文化氛围建设上还有所欠缺。
2.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1)体育教学课程评价体系。从目前来看,我国众多高校对于体育教师教学的管理还停留在比较表面的阶段,评价管理的方式和途径也还集中在对于教学计划、教案的检查以及听课、查课等方面,评教评学也流于表面,学生反馈的信息也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评教的实质作用甚小。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也使得部分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备案方面花的精力不够,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2) 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将体育素质水平纳入到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之中。但就目前的体育管理模式来看,形式还十分单一,仅仅都是对学生所学的课程进行管理和考核,例如,在体育舞蹈课程中,教师主要看重的是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动作熟练程度、节奏感等,在课程的管理中也主要进行这几个方面的训练,对学生的体育精神的培养和思想素质的提升重视不够。
(3)体育文化建设经费不足。近些年来,由于高等学校扩招,大学生人数剧烈增加,这也使得高校对体育运动器材、运动场地的需求不断加大,设备的维修和更新也需要不少资金。然而由于部分高校对于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够,经费的紧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体育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制约,高校体育管理和文化建设工作的积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当前我国高校体育管理模式的发展策略研究
1.改进并完善高校体育管理制度
要促进高校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顺应时代的变化发展,不断改革完善制度,才能确保高校体育管理的有效运行,从而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发展。
(1)完善高校的体育课程管理制度。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最基本的方法可以从教学上入手。体育课堂教学是目前高校学生学习体育锻炼方法、体育理论知识的基本途径,发展高校体育文化应当充分利用教学课堂这一载体,从教学组织、课堂纪律、教学内容等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并在制度的管理下增强体育教学的专业性、系统性,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热情。
(2) 完善体育课外运动激励机制。每周仅有的体育课程时间对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加之体育课堂在时间、场地等方面的限制,既无法适应体育运动的灵活自由性,也无法满足学生的运动热情和体育锻炼需要。因此,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还依赖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及优势特点,组织符合学生体质状况和兴趣爱好的体育文化活动,并通过提供设施场地、实行激励措施等途径在制度上予以保障。
(3)加强对体育类社团的制度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校大学生接触到的体育运动形式越来越多,各类型的体育类社团不断涌现,这类社团也成了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
社团数量的增加、形式的多样化和规模的扩大化就必然需要一套全面细致的制度来予以管理,可以将学生的体育学业考核、课外学分认定与体育社团挂钩,同时在制度中明确指导老师的职责以及社团成员纪律要求等,从制度层面上为体育社团的正常运转保驾护航。
2.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如前文所述,目前许多高校在教育理念、制度管理和经费投入等方面存在欠缺,加上部分体育教师自身对于体育教学的认识和重视不够,导致体育课堂在教学内容上空洞单一,组织管理上略为松散。因此,要完善高校体育文化的管理,还需要从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上下功夫,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素质培训和综合考察。同时在评教评学方面予以制度上的保障,对于评教结果的反馈也要确保及时有效,防止评教流于表面。
3.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完善对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管理模式
从目前来看,我国许多高校在体育管理方面的内容还比较单一,都是以课堂管理为主,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很多高校越来越注意到综合素质考量的重要性,也有了一些新的尝试和举措,但是在体育管理和综合素质管理模式上还是缺乏制度性、系统性。因此,高校应当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统筹管理,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从课堂内走到课堂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拓展素质。在组织过程中注重管理的整体性、系统性,使课外活动的进行更为合理有序。
三、结语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一直都是素质教育和高校人才培养的题中之意,高校体育文化也一直是校园文化当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体育文化管理制度不仅要满足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需要,也要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因此高校的体育管理无论是从管理理念、配套设施还是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应当不断与时俱进,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管理更趋制度化、科学化。
参考文獻:
[1]秦 勇.力效和谐:高校体育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23—125.
[2]郭鹏飞.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管理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4(35).
(作者单位:刘 祺 中南大学法学院;李联凯 中南大学文学院;刘兰涛 周成武 中南大学体育教研部)
关键词:高校体育文化;管理机制;发展策略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体育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体育活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塑造积极乐观心态、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因此,对于我国高校体育文化的管理机制进行研究,积极探索相应的发展策略十分必要。
一、当前高校体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下,身心的健康发展成为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见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不可忽视。近年来,我国高校的体育管理模式不断改革创新,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尽快加以解决和完善,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1.高校体育文化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切实有效的制度是行为实施的保障。校园的体育制度对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体育氛围的形成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大校园体育文化制度的建设,为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和支持。
校园体育活动由于涉及的人数多、范围广、类型种类多样,对于学校的宏观调控、组织分工等方面都有着具体的要求。因而,建立健全高校体育文化管理制度,有利于增强高校体育文化主体的制度意识,对学生、教师的行为进行规范,保证校园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尽管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有一些关于体育教学管理方面的制度,但大多是以教学控制为目的,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体育文化氛围建设上还有所欠缺。
2.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1)体育教学课程评价体系。从目前来看,我国众多高校对于体育教师教学的管理还停留在比较表面的阶段,评价管理的方式和途径也还集中在对于教学计划、教案的检查以及听课、查课等方面,评教评学也流于表面,学生反馈的信息也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评教的实质作用甚小。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也使得部分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备案方面花的精力不够,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2) 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将体育素质水平纳入到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之中。但就目前的体育管理模式来看,形式还十分单一,仅仅都是对学生所学的课程进行管理和考核,例如,在体育舞蹈课程中,教师主要看重的是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动作熟练程度、节奏感等,在课程的管理中也主要进行这几个方面的训练,对学生的体育精神的培养和思想素质的提升重视不够。
(3)体育文化建设经费不足。近些年来,由于高等学校扩招,大学生人数剧烈增加,这也使得高校对体育运动器材、运动场地的需求不断加大,设备的维修和更新也需要不少资金。然而由于部分高校对于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够,经费的紧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体育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制约,高校体育管理和文化建设工作的积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当前我国高校体育管理模式的发展策略研究
1.改进并完善高校体育管理制度
要促进高校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顺应时代的变化发展,不断改革完善制度,才能确保高校体育管理的有效运行,从而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发展。
(1)完善高校的体育课程管理制度。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最基本的方法可以从教学上入手。体育课堂教学是目前高校学生学习体育锻炼方法、体育理论知识的基本途径,发展高校体育文化应当充分利用教学课堂这一载体,从教学组织、课堂纪律、教学内容等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并在制度的管理下增强体育教学的专业性、系统性,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热情。
(2) 完善体育课外运动激励机制。每周仅有的体育课程时间对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加之体育课堂在时间、场地等方面的限制,既无法适应体育运动的灵活自由性,也无法满足学生的运动热情和体育锻炼需要。因此,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还依赖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及优势特点,组织符合学生体质状况和兴趣爱好的体育文化活动,并通过提供设施场地、实行激励措施等途径在制度上予以保障。
(3)加强对体育类社团的制度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校大学生接触到的体育运动形式越来越多,各类型的体育类社团不断涌现,这类社团也成了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
社团数量的增加、形式的多样化和规模的扩大化就必然需要一套全面细致的制度来予以管理,可以将学生的体育学业考核、课外学分认定与体育社团挂钩,同时在制度中明确指导老师的职责以及社团成员纪律要求等,从制度层面上为体育社团的正常运转保驾护航。
2.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如前文所述,目前许多高校在教育理念、制度管理和经费投入等方面存在欠缺,加上部分体育教师自身对于体育教学的认识和重视不够,导致体育课堂在教学内容上空洞单一,组织管理上略为松散。因此,要完善高校体育文化的管理,还需要从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上下功夫,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素质培训和综合考察。同时在评教评学方面予以制度上的保障,对于评教结果的反馈也要确保及时有效,防止评教流于表面。
3.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完善对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管理模式
从目前来看,我国许多高校在体育管理方面的内容还比较单一,都是以课堂管理为主,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很多高校越来越注意到综合素质考量的重要性,也有了一些新的尝试和举措,但是在体育管理和综合素质管理模式上还是缺乏制度性、系统性。因此,高校应当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统筹管理,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从课堂内走到课堂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拓展素质。在组织过程中注重管理的整体性、系统性,使课外活动的进行更为合理有序。
三、结语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一直都是素质教育和高校人才培养的题中之意,高校体育文化也一直是校园文化当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体育文化管理制度不仅要满足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需要,也要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因此高校的体育管理无论是从管理理念、配套设施还是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应当不断与时俱进,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管理更趋制度化、科学化。
参考文獻:
[1]秦 勇.力效和谐:高校体育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23—125.
[2]郭鹏飞.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管理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4(35).
(作者单位:刘 祺 中南大学法学院;李联凯 中南大学文学院;刘兰涛 周成武 中南大学体育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