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举措之一,也是实现跨世纪建设宏伟蓝图的关键措施。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科技素质,应该重视小学生的科技素质的培养,让孩子们从小学科学、动手学科学、玩中学科学、心中爱科学。因此,基础教育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小教专业;科学环境;科技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4-0115-02
1992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措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必要措施。”同时还提出:“科普工作的重点首先在青少年,科普工作的内容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三个层次,教育是科普工作的主渠道。”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既是园丁科技行动的主要内容,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师范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务。
在小教专业的化学教学中,围绕培养学生科技意识,提高学生科技素质这一指导思想,融理论知识教学和科技素质教育于一体,就成为化学教学及其课外活动的中心内容。近几年来,我们小教专业的老师们一起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如举办科技知识应用讲座;组织参观新科技成果展览;开设科技教育课程活动;等等。实践证明,开展科技课外活动是更为简便易行且效果良好的措施之一。在科技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利用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搞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动手动脑,设计制作出一些结构简单原理简明的模型,拓宽了知识视野,培养了科技意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强了科技素质。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加深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样实践的结果,一方面促进了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又为他们毕业后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几年来,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中小学教程,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今天的小教专业的学生就是明天的中小学教师。他们毕业后的职责之一就是要教育中小学生要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因此,要求小教专业的学生要有很强的科技启蒙教育能力。而他们在受教育期间受到良好的科技知识教育则是必需的,小教专业的化学教学对此负有义务。
在中小学教学中,有关化学知识的内容很多。如自然界水的循环、水的蒸馏、水的净化、空气成分的测定、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石油和煤的形成与利用、燃烧与灭火、新型材料,等等。小教专业的化学的这些内容与小学自然课的内容联系十分紧密,并且是解释这些自然现象的理论基础。为了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自然知识功底,并且从增强和启发他们的科技意识出发,我们在教学中组织中师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了一些适宜小学教学的教具模型。如雨的形成模型、蒸馏水制取模型、活性炭净水模型、燃烧与灭火、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标本,等等。这些教具模型,形象生动、直观易懂,既是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又是对科技知识的综合运用。雨的形成模型真实地模仿了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地面上的水受光和热的作用挥发变成水蒸气,即天空中的云。水蒸气遇冷又变成小水珠从上面落下来,即形成雨。通过这个模型的制作,学生们进一步理解这部分内容,通过模型的实际演示,逼真地模仿了自然界最常见现象水的循环过程,最大的启示还在于能启发同学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以及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再如,学生们通过标准卫生水井模型的制作,从理论和实际的双重角度感受到,为了人体的健康,在农村要普及推广标准卫生水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少家在农村的同学回村后向村干部阐明道理,说明利害,从科学的角度提出改造水井的合理化建议,并得到采纳应用。现实的例子使学生们的科技意识增强了,应用的范围增大了,科技知识的应用使同学们受益匪浅。带领学生所制作的这些教具和模型,形象逼真、取材简单(一般都是废物利用)、趣味性强,既适合小学教学的需要,又把理论知识教学与科技知识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效果良好。
2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化学是建立在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基础上的,通过实验来确定其物质性质的一门研究大自然变化规律的科学。人类为了揭开大自然变化的奥秘作了大量的试验。所以,化学课及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科技意识增强学生科技知识和能力的一个主要途径。为使学生对研究大自然、研究科学更感兴趣,我们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完成对学生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了实验性教学环节,组织开展了化学知识竞赛、趣味实验和化学魔术晚会,并结合课本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技活动。如制作胆矾晶体标本,分子模型、气体摩尔体积模型、喷泉实验装置、水的极性实验装置、石油分馏装置、离子交换装置等。开展这些课外科技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科技意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制作胆矾晶体,要求学生对“结晶”理论深刻理解,进行必要的计算、设计培养大晶体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通过实验摸索从溶液中产生晶种和晶体在溶液里成长的环境条件,促进晶体一天天的长大,最后得到了易于学生观察的适于课堂演示的胆矾大晶体。再如,自制“气体摩尔体积”教具,能够促使学生对摩尔概念的正确理解,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从而促进了化学教学。
课外科技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在活动中,十分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在课堂上讲授了铁及化合物一节内容后,便在课外活动中安排了与之相关的“蓝黑墨水的配制”和“工程蓝图晒制技术”的实践活动;讲过纤维素的硝化反应后,便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制作了“棉花炮弹”,等等。此类活动紧扣化学教学内容,达到了理论教学与实际结合完美的统一,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了他们的科技意识,对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3结合经济建设需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小教专业的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师范小教专业的学校教学方案》指出:“各类课程都要重视乡土知识的传授。主要为农村培养中小学师资的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农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强物质文明有关知识的教育。”新颁布的《化学教学大纲》要求化学教学“要有重点介绍化学基础和基本技能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以“增强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郑州师范学院学生的2/3来自农村,毕业后的走向也大部分面向农村。因此,结合经济建设实际,正确引导他们既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小学教学上,又要能将科普知识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成为我们教学的侧重点之一。在化学教学上,我们一直注意并极力做到这一点。
几年来,我们认真研究新大纲钻研新教材,力图有的放矢进行教学,尽可能把课本知识和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科技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同学们达到学以致用、全面发展、服务经济建设的目的。我们总结的与化学教学有关的科普知识,主要有:①用硫黄的燃烧来漂白草编制品与麻制品;②土壤成分的简易测定方法;③生物农药的配制技术及杀虫机理;④沼气的应用与矿井防爆原理;⑤水果催熟及保鲜技术;⑥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⑦人工降雨的基本原理;⑧冰雹的形成及预防知识;⑨活性炭过滤自制饮料用水;⑩自制肥皂及洗涤剂方法;漂白粉的生产及使用;铝、铁炊具的优缺点及使用保养;衣物油污及墨迹去除方法;真假毛制品的鉴别;自制清凉饮料;煤气中毒的机理及预防;等等。
从教学的实践及毕业生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这种将理论知识教学与科技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是成功的。表现为一是在校生普遍对化学教学及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如制作演示模型,制作小学教具,讨论、争论某些问题,向某些问题的传统解释找出质疑甚至挑战,然后再带着问题还去查阅更多的科普书籍、杂志等;二是毕业生回校座谈时,他们非常激动地谈到,由于他们在母校受到了较好的科技素质教育,在对中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便能形象、生动地为他们解释一个个自然现象,对小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科技启蒙教育;同时,也有不少同学谈到,他们对当地农村的经济建设做过许多工作,提过很多合理化建议。最令我值得高兴的是,中牟县一农村学生利用在校学到的化学知识,纠正了家乡人多年来将碳酸氢铵底肥作苗肥使用、铵态氮肥与草木灰等混合使用的错误习惯,向家乡人讲清楚了这样做的害处和正确的施肥方法,农民们深感这样的小学老师不但会教家乡的娃娃们读书,而且还会种家乡的田,真是个有用人。这位学生还向农民解释了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影响粮食产量的原因,告诉他们要科学种植、科学施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家肥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自己的合理化建议。按照他的意见,不少农民在责任田里解决了土壤板结问题,粮食产量和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深切地感到,作为师范小教专业的化学老师,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方面,我们探索的这条融理论知识教学与科技素质教育相结合的路子是完全受欢迎的。每当我们看到一个个学生毕业后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并且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都深感欣慰。
今天培养的学生,都是21世纪的人才,他们又将成为培养人才的人才。作为师范教师,必须从科技兴国这个战略高度来认识培养学生科技意识,全面提高他们科技素质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积极主动完成对师范小教专业的学生进行科技素质教育这一历史赋予的光荣任务。融理论知识教学与科技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尝试是成功的,但仍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并借鉴其他学校的做法,在这种尝试的基础上,使之真正成为通达培养学生科技意识,全面提高科技素质目标的一条成功之路。
[关键词]小教专业;科学环境;科技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4-0115-02
1992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措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必要措施。”同时还提出:“科普工作的重点首先在青少年,科普工作的内容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三个层次,教育是科普工作的主渠道。”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既是园丁科技行动的主要内容,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师范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务。
在小教专业的化学教学中,围绕培养学生科技意识,提高学生科技素质这一指导思想,融理论知识教学和科技素质教育于一体,就成为化学教学及其课外活动的中心内容。近几年来,我们小教专业的老师们一起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如举办科技知识应用讲座;组织参观新科技成果展览;开设科技教育课程活动;等等。实践证明,开展科技课外活动是更为简便易行且效果良好的措施之一。在科技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利用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搞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动手动脑,设计制作出一些结构简单原理简明的模型,拓宽了知识视野,培养了科技意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强了科技素质。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加深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样实践的结果,一方面促进了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又为他们毕业后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几年来,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中小学教程,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今天的小教专业的学生就是明天的中小学教师。他们毕业后的职责之一就是要教育中小学生要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因此,要求小教专业的学生要有很强的科技启蒙教育能力。而他们在受教育期间受到良好的科技知识教育则是必需的,小教专业的化学教学对此负有义务。
在中小学教学中,有关化学知识的内容很多。如自然界水的循环、水的蒸馏、水的净化、空气成分的测定、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石油和煤的形成与利用、燃烧与灭火、新型材料,等等。小教专业的化学的这些内容与小学自然课的内容联系十分紧密,并且是解释这些自然现象的理论基础。为了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自然知识功底,并且从增强和启发他们的科技意识出发,我们在教学中组织中师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了一些适宜小学教学的教具模型。如雨的形成模型、蒸馏水制取模型、活性炭净水模型、燃烧与灭火、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标本,等等。这些教具模型,形象生动、直观易懂,既是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又是对科技知识的综合运用。雨的形成模型真实地模仿了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地面上的水受光和热的作用挥发变成水蒸气,即天空中的云。水蒸气遇冷又变成小水珠从上面落下来,即形成雨。通过这个模型的制作,学生们进一步理解这部分内容,通过模型的实际演示,逼真地模仿了自然界最常见现象水的循环过程,最大的启示还在于能启发同学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以及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再如,学生们通过标准卫生水井模型的制作,从理论和实际的双重角度感受到,为了人体的健康,在农村要普及推广标准卫生水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少家在农村的同学回村后向村干部阐明道理,说明利害,从科学的角度提出改造水井的合理化建议,并得到采纳应用。现实的例子使学生们的科技意识增强了,应用的范围增大了,科技知识的应用使同学们受益匪浅。带领学生所制作的这些教具和模型,形象逼真、取材简单(一般都是废物利用)、趣味性强,既适合小学教学的需要,又把理论知识教学与科技知识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效果良好。
2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化学是建立在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基础上的,通过实验来确定其物质性质的一门研究大自然变化规律的科学。人类为了揭开大自然变化的奥秘作了大量的试验。所以,化学课及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科技意识增强学生科技知识和能力的一个主要途径。为使学生对研究大自然、研究科学更感兴趣,我们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完成对学生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了实验性教学环节,组织开展了化学知识竞赛、趣味实验和化学魔术晚会,并结合课本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技活动。如制作胆矾晶体标本,分子模型、气体摩尔体积模型、喷泉实验装置、水的极性实验装置、石油分馏装置、离子交换装置等。开展这些课外科技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科技意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制作胆矾晶体,要求学生对“结晶”理论深刻理解,进行必要的计算、设计培养大晶体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通过实验摸索从溶液中产生晶种和晶体在溶液里成长的环境条件,促进晶体一天天的长大,最后得到了易于学生观察的适于课堂演示的胆矾大晶体。再如,自制“气体摩尔体积”教具,能够促使学生对摩尔概念的正确理解,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从而促进了化学教学。
课外科技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在活动中,十分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在课堂上讲授了铁及化合物一节内容后,便在课外活动中安排了与之相关的“蓝黑墨水的配制”和“工程蓝图晒制技术”的实践活动;讲过纤维素的硝化反应后,便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制作了“棉花炮弹”,等等。此类活动紧扣化学教学内容,达到了理论教学与实际结合完美的统一,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了他们的科技意识,对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3结合经济建设需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小教专业的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师范小教专业的学校教学方案》指出:“各类课程都要重视乡土知识的传授。主要为农村培养中小学师资的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农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强物质文明有关知识的教育。”新颁布的《化学教学大纲》要求化学教学“要有重点介绍化学基础和基本技能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以“增强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郑州师范学院学生的2/3来自农村,毕业后的走向也大部分面向农村。因此,结合经济建设实际,正确引导他们既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小学教学上,又要能将科普知识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成为我们教学的侧重点之一。在化学教学上,我们一直注意并极力做到这一点。
几年来,我们认真研究新大纲钻研新教材,力图有的放矢进行教学,尽可能把课本知识和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科技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同学们达到学以致用、全面发展、服务经济建设的目的。我们总结的与化学教学有关的科普知识,主要有:①用硫黄的燃烧来漂白草编制品与麻制品;②土壤成分的简易测定方法;③生物农药的配制技术及杀虫机理;④沼气的应用与矿井防爆原理;⑤水果催熟及保鲜技术;⑥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⑦人工降雨的基本原理;⑧冰雹的形成及预防知识;⑨活性炭过滤自制饮料用水;⑩自制肥皂及洗涤剂方法;漂白粉的生产及使用;铝、铁炊具的优缺点及使用保养;衣物油污及墨迹去除方法;真假毛制品的鉴别;自制清凉饮料;煤气中毒的机理及预防;等等。
从教学的实践及毕业生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这种将理论知识教学与科技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是成功的。表现为一是在校生普遍对化学教学及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如制作演示模型,制作小学教具,讨论、争论某些问题,向某些问题的传统解释找出质疑甚至挑战,然后再带着问题还去查阅更多的科普书籍、杂志等;二是毕业生回校座谈时,他们非常激动地谈到,由于他们在母校受到了较好的科技素质教育,在对中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便能形象、生动地为他们解释一个个自然现象,对小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科技启蒙教育;同时,也有不少同学谈到,他们对当地农村的经济建设做过许多工作,提过很多合理化建议。最令我值得高兴的是,中牟县一农村学生利用在校学到的化学知识,纠正了家乡人多年来将碳酸氢铵底肥作苗肥使用、铵态氮肥与草木灰等混合使用的错误习惯,向家乡人讲清楚了这样做的害处和正确的施肥方法,农民们深感这样的小学老师不但会教家乡的娃娃们读书,而且还会种家乡的田,真是个有用人。这位学生还向农民解释了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影响粮食产量的原因,告诉他们要科学种植、科学施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家肥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自己的合理化建议。按照他的意见,不少农民在责任田里解决了土壤板结问题,粮食产量和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深切地感到,作为师范小教专业的化学老师,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方面,我们探索的这条融理论知识教学与科技素质教育相结合的路子是完全受欢迎的。每当我们看到一个个学生毕业后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并且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都深感欣慰。
今天培养的学生,都是21世纪的人才,他们又将成为培养人才的人才。作为师范教师,必须从科技兴国这个战略高度来认识培养学生科技意识,全面提高他们科技素质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积极主动完成对师范小教专业的学生进行科技素质教育这一历史赋予的光荣任务。融理论知识教学与科技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尝试是成功的,但仍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并借鉴其他学校的做法,在这种尝试的基础上,使之真正成为通达培养学生科技意识,全面提高科技素质目标的一条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