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韦尔蒂《一个作家的起点》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xiax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九四一年美国南方作家尤多拉·韦尔蒂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绿色的帷幕》时,另一位前辈南方女作家凯塞琳·安·波特曾为这位青年女作家的成名作写过序,她谈到韦尔蒂谦虚地“认为自己的个人经历不值得一提。”但是二十余年后,韦尔蒂再次受传记作家的请求提供其本人的历史,她的回答依旧是“除却个人身边琐事,实无可称道;因为这些日常琐屑对广大世界来说,既不动人又缺乏戏剧性。”实际上,她源源问世的创作,早已使她成为美国重要作家之一,不能再保持缄默。哈佛大学出了一个高招,一面邀请韦尔蒂女士主持系列讲座,所讲主题即为韦尔蒂本人的创作事迹及经历;一面则把这些讲稿辑成专集,名为《一个作家的起点》。
  此书以三分之二的篇幅描述作者自十岁开始的生活,余下的篇幅则讲一个作家的起始和她在艺术上的成长。她的讲课谦和随散,信口道来,可是字里行间又不乏真知灼见,不仅妙语如珠,且言多警句,如说,“小孩子犹如小动物爱凭感官来发掘周遭世界,”“所谓艺术家也不过随同样方式再次发掘世界而已。”她幼年时就爱夹在成人中参预他们的高谈阔论。她总在听了故事很久以后才执笔写述下来。她说,“光听还不够,要集中注意追踪一件事的始末。”以她的短篇《我为什么住在P.O.》为例,虽以独白的形式来表达,但大量的故事却使用生动的对话来进行。而叙述中又在情节上作了多方面开展,特别在采用叙述体时,她善于集中使用某一具体时间和地点,不但有根有据,所用语言也是令人信服和习惯的。
  韦尔蒂的故事多半取材于密西西比河流全程中的某一特定地段。她一辈子几乎没有离开过杰克逊县,而且六岁以后一直住在同一座房屋里。在美国密西西比州是一个贫乏的州,学校教育也被全国视为程度最低劣的,可又出了为数众多的卓越作家包括马克·吐温等。许多第一流作家还偏爱逗留在这贫瘠之地而从事长期的创作生涯,因此文坛上有些人把韦尔蒂列入所谓密西西比派或南方作家派。其实当地并无这些派系,即使有这些人为的存在,韦尔蒂也是独具一格,而无法归入任何派系之中的。
  根据批评家艾伦·泰特的权威区分,所谓“具有强烈特殊历史意识的南方作家,创造了一种寓过去历史于当今题材的文学。”简而言之,他所指的过去历史乃是狭义的美国南方历史,而今日的南方作家则把它视作一种“债务的继承”,有必要重现于现代文学之中,特别对南方的奴隶制,南北战争中十一州退出联邦,内战及其败北,战后重建家园,旧传统的衰落,北方美国佬化等等问题,在不少文学作品中都予以重新的估价。
  凡此种种,唯独在韦尔蒂的作品中找不出丝毫痕迹。她这本自传性的集子,颇能说明她虽出生于南方,而不继承南方文学传统的原因。她的父母是出生在中西部俄亥俄州和东弗吉尼亚州的,所以都是“外来户”,在韦尔蒂出生前几年才迁到南方定居。尤其韦尔蒂孩提时,经常在夏季跟随父母去北方走亲访友。外祖父家在西弗吉尼亚州,当地居民善谈爱笑,又喜欢音乐舞蹈,终日闹哄哄。可是位于中西部农村的祖父家恰恰与之相反,平时既无掌故可听,所居又和所有的穷乡僻壤一样独守一隅,无亲无邻,昼夜静悄悄。但在韦尔蒂的小说中,却不时出现这些散居在边远地区的乖僻亲属和人物。
  她笔下的人物几乎都是南方人,而且是密西西比一带的南部居民,满口的俚语方言,特有的姿态,怪诞的情调,甚至近乎疯癫痴傻等等,都是属于这一带南方人所专有的。她的题材以白人为多数,她的故事淡漠而又不乏人情味,并不象其他南方作家之爱选畸零人,或为祖先幽灵所纠缠不清的人,以及身患不治之症的英雄超人等等。她从不使人物以定型出现,即使偶尔有类福克纳故事中如施努泼塞斯(snopeses)的角色,亦属少数客观的存在,而非作者有意加以虚构的。韦尔蒂的人物并不代表作者一己的思想情感,读者也无从辨认其原来模型,因此可以说她没有为自己创造某一个代言人。她在这本自传中说,“我并不为泄愤复仇而写作,我不过以一个第三者的见证人身份从事小说创作,而且前无对手后无敌人。”总之,韦尔蒂女士可以说是一位非政治性的,无专一思想意识,甚至不顾史实漠视传统的独特作家。
  可是这些都不能说她对历史无动于衷,她的小说意境贯穿了纳吉兹(Natcheg)印第安人(历史上曾散居于密西西比下游地带,十八世纪的法国殖民者所征服,今已灭种),和印第安人少数流浪者的遗踪。她也运用过历史人物,如在想象中会见美国鸟类,博物学家奥都邦(J.J.Audubon),传道师以及绿林好汉等等,只要一读她的《静穆的瞬间》(A StillMoment)便能体味她特别的风姿。韦尔蒂不爱把她的故事牵入说今道古中去。亲属相聚时既不悲天悯人,也不诅咒先天性灾祸和前辈遗传的缺陷,没有必要忧思悔过,或牵入家庭纠纷,以及唯恐伤及彼此之间的自尊与荣誉等等问题中。故事中的人物在特定的空间与时间中自然出现,绝不以历史性或社会性的风俗牺牲品来处理。这就是韦尔蒂式的性格,她欣赏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但不随波逐流。
  韦尔蒂在南方作家中既然别具一格,就无法把她归入任何一种传统类型中去。她的小说情节精简从不平铺直叙;许多实情只能在字里行间去理会或按叙述者的口气来捉摸其含意。因此对一般读者来说,有时是难以理解的。她在表达人物的爱憎、悲观、无邪或内疚之时,成败苦乐之间,都无明显的分界线;甚至连现实生活与梦境也给读者一种朦胧的感觉。她素以大自然的记录者自居,对事物又不加可否,这便是她不同于众的风格。
  韦尔蒂笔下的人物多种多样。如果具体分析这些人物,左右不过是日常生活中的法官、美容师、家庭主妇、忘了自己生日的老妪、早熟的青少年、音乐老师、长工和临时帮手等等。在一次长途跋涉中,两头毛驴尚能前呼后应相得无间,而两个旅人却因无共同语言,而相互缄默度过一日。但是这样的人物在她的故事中,却能各得其所;谁也别想去主宰全局,而只居身于恰如其分的地位。
  可是她的故事背景,多取材于家属大聚会、重逢、婚丧喜事、教堂礼拜等大场面。如《失败的战争》一书中的喧闹和各大家族间的纠纷。有条不紊地掺和喜剧、讽刺、悲剧、病态、幽默、俏皮和闹剧于一炉,正如她在讲课时谈到一己艺术的成长,“愈是错综复杂难以驾御自如的题材,愈给作者带来最大的愉悦和欣慰。”
  从尤多拉·韦尔蒂这本《一个作家的起点》,我们可以作一明显的对比:在动荡不安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终身不嫁、生活在平静的小镇市上的女作家却能细察人世的悲喜,擅长掌握其规律,并以高超的艺术手法重现于小说创作中,的是难能可贵。怪不得许多评论家爱把她的生平与十八世纪英国女作家《傲慢与偏见》的作者奥斯丁(JaneAustin)相比拟,后者发表过六部长篇小说,塑造人物和语多机智及颂扬正直公义,深得读者的喜爱。而今日美国,在如林的作家之中,尤多拉·韦尔蒂的作品不同凡响受到读者的欣赏,也决不是偶然的。
  
  (EudoraWelty:OneWriter’sBeginning,HarvardUniversityPress,104pp.)
其他文献
为了筛选出高效、安全的玉米除草剂品种,针对爱玉优315悬浮剂与38%莠去津悬浮剂混用防除玉米田杂草进行了示范试验,验证两种药剂混用对玉米田各种杂草的防效及对玉米的安全性,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药剂  1.1.1试验药剂 爱玉优315悬浮剂,有效成分为异嗯唑草酮 噻酮磺隆,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38%莠去津悬浮剂,有效成分为莠去津,
《读书》去年第九期《求疵录》载《莫把人名当月光》一则,批评了《历代名人咏晋诗选》注释中的一个错误。该《诗选》误把孔尚任诗《送牧堂上人游五台》首联“层崖翠接蔚蓝天,百丈清风待皎然”中的“皎然”释为“月光”,实际上皎然为唐代诗僧,此处代指僧牧堂。这一批评无疑是正确的,但批评者的批评到此为止,未免令人遗憾。因为句中的“百丈”其实也是人名,这一点原注者没有注出,批评者竟也没有点到。据《宋高僧传》卷十、《景
任何一个社会要延续下去,就必须努力使它的成员能够尽可能地在追求的目标以及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上取得一致,以统一的规范来约束和指导个人的行为。“社会化”就是要诱导社会的成员去做那些要想使社会正常运转就必须做的事,是使社会和文化得以延续的手段。一个社会或群体的成员们是否实现了它所要求的社会化,关系着这个社会或群体的稳定与巩固,甚至关系着它的存在。  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E·齐格勒、心理学系主任I·基
〔摘要〕某高三男生经常莫名焦虑、恐惧、抑郁,伴随失眠,无法自行排解,经过咨询深入了解到他内在的矛盾:想要努力但是又担心“考上大学,就无法照顾父母了”。咨询师遵循人本主义理论,充分调动来访者内在积极力量,同时运用格式塔理论的空椅子技术协助来访者处理未完成事件,最终焦虑自然缓解,恐惧释放,自我力量得到增强。  〔关键词〕焦虑;辅导;高三  一、个案概况  张小强(化名),男,17岁,某校高三学生,美术
〔摘要〕一场疫情的到来,让人们更多地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呼吁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从教育模式转向服务模式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本文从实践出发,探索出一条全面规划、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融合创新的心理健康服务特色之路。  〔关键词〕心理健康服务;身心健康;心育课程  〔中图
〔关键词〕书评;社会心理服务;社会治理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4-0076-02  社会心理服务是这几年的一个热门話题。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官方文件中,反映了国家对心理学学科的某种期待:希望心理学能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对于很多受过严格方法论训练的心理学研究者来说,无论是社会心理服务,还是社会治
〔关键词〕失恋;青春期心理;合理情绪疗法  一、个案资料  小伟(化名),男,18岁,市场营销专业,中职二年级在校住宿生。家中排行老大,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家族精神病史。父母都是做小生意的,家庭经济状况还算富裕,父母比较严厉,不苟言笑,对小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小伟性格偏内向,较固执,有追求,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等。刚入校时,小伟 结识了班上一位性格开朗的女生,渐渐地彼此有了好感,并且女生积极主动地追
小时候放炮的心境时时浮现在眼前:淘气的孩子总想以此吓唬别人,可有时被吓哭的倒偏偏是自己;望着爆竹带着响儿冲向天空,老琢磨着从天上往下看究竟是个什么样儿;放到剩下最后几个,也犯嘀咕,这回放完,又得等明年。稍大一点儿,才觉得最有意思的,莫过于看着捻儿崩着火星儿,嘶嘶地冒着青烟,心里头有股痒痒劲儿。这劲头儿,比到了儿听一声响儿,烟消云散,感觉要美得多!  好画儿,就有这么一股烧着了捻儿的劲儿。画儿上画的
(一)时间是常量,也是奋进者的变量。  從2013年11月到2016年11月,全面深化改革走过了三年的历程。三年虽短,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大地上却有数不清的改变在发生,亿万人的力量在汇聚,延展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精华荟萃的特殊单元。  这三年,中国进入了新的“改革时间”。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改革大潮涌起,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部署、总
塔尔图是苏联西部、濒临波罗的海的爱沙尼亚加盟共和国境内的一座小城市,很多地图上往往不加以标明。然而在国际符号学界,它却异常知名。有些著名的语文学家甚至把它视为世界最大的符号学研究中心。近二十多年来迅速崛起的、令人瞩目的塔尔图—莫斯科学派,就是以它和苏联首都莫斯科共同命名的。这个学派的最大代表、国际符号学协会副主席ю.M.洛特曼(一九二二——)也长期在塔尔图大学任教。  综览塔尔图—莫斯科学派一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