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资本市场投资路径探讨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elf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提法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当时国务院批复了以创业板市场为重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方案,明确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场外转让市场构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框架。时隔十年,新三板来了、注册制近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断往前演进。作为资本市场发展的“上层建筑”,了解当前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进展,有助于理清未来市场发展方向,把握重大投资机遇。
  国内外资本市场发展对比
  在具体分析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前,我们先简单看看对美国资本市场近几百年来的发展。最早时期,美国的股票市场是以场外交易的形式出现。早在18世纪,美国便出现了多处可以供大众购买股票的聚会地点,如街头树下和咖啡馆等,这些地点被当时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店头市场”。而到了19世纪中到20世纪中涌现出了一批证券交易所,像公开经纪人交易所、石油交易所、国民股票交易所等。场内的股票交易所设立后,场外市场依旧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伴随着证券交易所门槛的降低,包括挂牌公司、投资人和经纪人的数量都出现了显著的增长;与此同时,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场外市场的发展,后来进一步催生了纳斯达克系统。为了让场外市场更具层次性,纳斯达克市场被细分为全国市场和小型资本市场,两个子市场有着不同的准入标准。
  简而言之,人们的自发交易需求形成了美国证券市场的雏形——场外市场,随后逐步在制度和技术的支持下演变出协同发展的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整个演变的过程是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自然过渡。相比之下,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则更具中国特色。
  国内资本市场成立之初便确立了高级形态的沪深交易所。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次年4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沪深交易所并不是市场自发交易需求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天然形成的,它们的出现有一定的历史原因。随后,我们在2004年和2009年才先后成立了针对中小型企业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之后则是准入门槛更低的新三板。
  国内资本市场由高级向低级拓展的路径有其特定的历史性。沪深交易所在成立之后的十年里,上市的公司绝大多数都是中央国有企业或地方国有企业。可以说,资本市场为解决20世纪末的国企改革问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少国企通过上市发行股票解决了负债过高的问题。总体而言,资本市场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为中国经济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建设多层次市场的必要性
  国内资本市场由高级向低级形态演进的独特历程。现阶段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实际上便是完善低层级市场,那么为何要大力发展新三板等低层级市场,建设多层次市场的必要性又在哪里?
  随着经济增速的下滑,国内经济正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就业的问题,二是风险的问题。经济的下行伴随着社会总需求的降低,这便导致了生产端产能的过剩,迫使企业收缩产能、缩减用工规模,从而可能引发潜在的就业问题。与此同时,不少企业在前期的发展过程中都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增加了经营杠杆,在经济下行周期里,利润的下滑很可能导致企业面临越来越重的财务压力,部分企业甚至可能无法偿还银行借贷,引发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其一便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也是解决上述提到两个问题的关键所在。由于企业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已有较多的有息负债,有必要通过发行股份将风险从银行体系转移分散到资本市场。笔者判断,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将从两方面同步展开:一方面,注册制改革推进,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中型企业登陆主板市场;另一方面,包括新三板、四板和五板在内的新型市场逐步发展,成为主板市场的重要补充。这些市场并不以交易为主要目的,主要是成为中小微企业与产业资本的服务媒介,为企业发展、资本投入与退出服务。
  新三板已为大家所熟知,是继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第三家全国性证券市场。四板则是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的债权、股权通过转让和交易的场所。新五板则是股权众筹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补充。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整体建设来看,沪深主板主要服务于大中型企业,中小板和创业板则服务于创新型企业,新三板服务于各类高新科技企业,致力于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四板市场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新五板则是众筹平台。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除了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外,对解决目前面临的资产荒也大有裨益。资产荒的出现一是因为经济体内流通的货币数量越来越多,二是因为现实中可以投资的标的越来越少,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日渐式微,资金正逐步地从地产这一个大资金池中溢出,而现实中却没有一类资产池有足够的宽容度足以吸纳这部分资金。尽管目前沪深两市的流通市值已达到36万亿元,然而实际上可以自由流通的市值却不足20万亿元。去年的时候,由于大量资金追逐着有限的筹码,股票市场在爆炒完之后遭遇股灾可以说是必然的事情,根源在于市场供应的资金和筹码规模并不匹配,这直接倒逼着监管层从筹码的角度出发对制度进行改革,也即是加快注册制改革和新三板的建设。
  要解决资产荒,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是供应足够多的资产。从这个角度来看,推行注册制、让更多中小微企业挂牌新三板,两个措施都是在增加市场的筹码供应,从而使得未来资金进入市场的门槛放开后,不会因为供求的不平衡而再度出现暴涨暴跌的现象,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总的来说,注册制和新三板是当前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环节,它们的推行对解决当前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未来如何把握机遇
  既然推行注册制和新三板是当前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进程中的关键环节,那么改革的过程会对现有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又该如何把握机会?
  从主板来看,注册制推行前关注新股制度红利的套利,推行后关注红筹回归时刻。
  首先,在注册制推行前,判断市场无系统性机会。主要的逻辑仍是上面所提到的“资金——筹码”不均衡,如果再度放任场外资金流入市场,很可能将是另一轮股灾的轮回。可以看到,去年6月股灾结束以来,监管层不断出台了包括分级基金发行的暂停、私募产品配资比例的降低、严禁劣后资金为优先级兜底等在内的政策,不断地在降低场内市场的杠杆水平,试图在平稳的状态中推进相关改革。在注册制改革完成前,金融监管大概率不会轻易放松,市场也难以出现趋势性行情,预计上证指数在3000点附近窄幅震荡的时间周期还有一至两年。   其次,新股红利是注册制推行前最后的制度套利机会。早在2011年以后,由于IPO暂停,监管层放松了对定增市场的管控,定增市场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今年以来,为了引导企业通过“正常”的渠道登陆资本市场,降低题材炒作对市场的冲击,监管层重新收紧了定增重组,跨界并购被暂停,定增价格也逐步回归市场化,原本存在的一级半二级的差价套利机会目前已不复存在。新股发行市场的制度套利机会同样如此:在注册制推行前,为了保持市场对新股的热度,23倍发行市盈率红线不会轻易放开。尽管近期新股发行的节奏已有所提升,判断距离注册制的正式推出最快也需要在2019年前后。具体到申购层面来看,网上申购的套利红利在今年预缴款取消后已基本被侵蚀,如今套利空间较大的便只剩下网下申购。长期来看,一二级之间的差价套利机会也将逐步收窄。无论是新股申购还是次新股的热潮,目前都是注册制推出前的最后投资窗口。
  最后,注册制后重点关注红筹股的回归。长期市场的主要投资机会可能落在红筹股上,主要逻辑仍是筹码的稀缺性。沪深交易所经过26年的发展,国内优秀的企业大多都已完成了上市行为。注册制完成后,绝大多数企业的资质很可能都不如现有的上市公司,今年以来上市新股较差的基本面便是最好的例证。目前来看,可能让市场产生亢奋的便是目前在海外上市、基本面最优秀的中概股,如网易、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和中国移动等。
  从新三板来看,创新层蕴藏十倍股机遇,“死水一潭”只是一时。
  新三板创新层必将迎来重大的投资机遇。目前,新三板挂牌公司已接近万家。根据二八定律,尽管绝大多数新三板公司都将遭受市场的洗礼,我们也应该留意到,新三板正聚集了大量细分领域的龙头科技企业。尽管这些公司未必有机会能增长成为国内优秀的大型企业,但由于其现在的体量很小,十倍的增长也未必会是它们的成长天花板。对于目前正出于创新层的公司,将是未来十年资本市场中资质较好的配置资产,新三板大概率将成为下一个备受瞩目的“一级半”市场。
  新三板当前流动性欠佳,但这只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正如前面所言,当前新三板流动性的不足或是管理层有意为之:从政策角度来看,引导资金进入新三板并非难事,例如可以降低合格投资者目前500万元的门槛,也可以引入市场期待已久的竞价机制,甚至可以允许并鼓励公募基金发行产品进行新三板的投资。但是,新三板目前最大的问题仍是筹码供应不足的问题,轻易放开资金进入同样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尽管目前挂牌公司已近万家,然而对于大部分初创企业来说,出于保留控制权等缘故,往往不愿或不能将大部分筹码流通到市场上,造成了严重缺乏流通股份供应的现状。长期来看,这个问题终将得到解决,新三板的流动性改善也是大势所趋。
其他文献
8月,代表大盘蓝筹的沪综指再上台阶,由此前2950点附近的平台整理冲上了3100点附近进行平台整理,月涨幅达3.56%;而代表新兴产业的创业板指也实现了3.27%的月度上涨,环比7月的下跌局面出现根本性改变。从历史数据来看,5~7月份,受市场底部逐渐抬升和恰逢限售股解禁高峰期影响,大宗交易市场成交规模出现了持续攀升,然而到了8月份,上升趋势却出现逆转,成交规模环比下降了41.79%。分析其中原因,
期刊
本周创业板指出现窄幅震荡中重心略有所下移的态势,成交量也渐趋萎缩,说明市场参与者对创业板指的投资激情在持续降温,甚至有部分热钱套现离场的态势。  这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形成强烈的反差。  刚刚披露完毕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非常靓丽。公布半年报的51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42.04亿元,净利润379.83亿元,同比增长49.48%,大幅高于深市平均水平,更与沪市主营业务增速下滑形成了
期刊
“拉升造陷阱,跳水创机会”,这成为了本周行情的典型特征。自从8·15之后,已经是第三周持续调整了,包括资金方面也是持续流出的,这和市场“人心思涨”形成巨大反差,可以说权重股拉升造成“指数踏空效应”后,不少投资者都有追涨的冲动,但结果看到的却是指数重心下移,拉升的个股持续性差,几乎是“一日游”的走势。  具体来看,本周沪深两市量能始终保持在4500亿元水平,存量资金特征明显。其中,周一指数窄幅整理,
期刊
本周两市B股略有分化,上证B指报收353点,一周持平,深证B指报收1167点,一周上涨0.54%。  本周上证B指窄幅波动,一周高低点仅相差3点,依然还是在之前箱体顶部353点附近徘徊,在上有半年线和年线压制,下有20~60日均线依托的狭窄空间无量波动。在5月份之后,沪B已经连续3个月横盘波动没有方向,进入9月份,市场可能是需要寻求一个方向了。本周周线没能拉出上攻阳线,其实是暴露出多方后继乏力,没
期刊
看好PPP主题基于三点理由  我们认为PPP项目将成为下半年财政政策推进的重点,预计财政部第三批试点项目将在近期出台,同时诸如针对PPP模式运营、法律等方面的文件也将密集出台,对其业务做进一步规范。此外PPP交易中心也有望落地,政策支持及需求倒逼下PPP将成为重要投资主线。  过去对经济产生较大刺激力度的货币政策将在未来数年受外忧(汇率)和内患(债务)问题掣肘,对经济支持力度转弱,为保GDP增速,
期刊
编者按:此前有消息称,阿里巴巴的关联公司蚂蚁金服集团正在谋求上海主板上市,有可能是2010年以来国内市场最大规模的IPO。“蚂蚁金服”8月24日公开回应了其将在A股上市的传言,称暂无明确计划。目前市场炒作“蚂蚁金服概念股”,相关的交易性机会可适当关注。  2014年10月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后,蚂蚁金服正式成立,目前已完成B轮融资,估值约600亿美元。股权结构方面,在引入包括社保、中投在内的外部股东后
期刊
主持人 尹星  借势才能得道  主持人:一不留神,“民间智慧”办了10年。当年随手开个栏目,想不到延续至今,更想不到影响了很多人,最想不到,还引来诸多模仿者。手边早已没有当初的开栏语,依稀记得,曾说起过我这栏目特别不庸俗,别人都聊钱,我这儿高级,指向人生。那时候我还有点文字理想,写专栏装B装成了习惯,都是兴之所至,说到哪儿算哪儿,写完自个儿也就忘了。意外的是,这栏目日后真的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春天
期刊
本周,股市继续震荡向下,跌幅收窄。沪指周跌0.1%、深成指周跌0.5%、创业板指周跌0.86%。转债指数同样小幅收跌,以横盘整理为主。上证转债周跌0.58%、中证转债周跌0.59%、深证转债周跌0.67%。  个券以横盘整理为主,五只转债小幅收涨。江南转债涨1.71%、九州转债涨0.84%、歌尔转债周涨0.21%、航信转债周涨0.15%、格力转债周涨0.06%;其余转债均收跌,国贸转债跌2.73%
期刊
君正集团:与蚂蚁金服关于天弘基金的股权之争早有结论,增资扩股事项于2014年5月经证监会核准,并于2015年2月16日办理完成了相关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增资扩股事项完成后,蚂蚁金服将占有天弘基金51%的股份,君正集团持股15.6%。  健康元:健康元在8月19日公告披露其出资7334万参股上海经颐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持股7.3267%,而“上海经颐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则持有蚂蚁金服约0.42%的
期刊
在“宝万之争”中名扬全国的“宝能系”增持东阿阿胶股权近5%的首次举牌线后,东阿阿胶作为明星股票瞬间蹿红,二季度以来至9月1日股价累计涨25%以上。  和东阿阿胶股价一路向上一样,阿胶产品的价格已经连涨十年,其终端零售价已经从2006年每斤不足100元的价格上涨至现在的2000多元,这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东阿阿胶总裁秦玉峰在今年8月公开表示:“我们药店的消费者由原来五六十岁的低端消费者转变成带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