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创新能力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qun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学倡导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 数学教学也要顺应这一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老师传授、学生听记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更多的时间、更广的空间留给学生去探索,去思维,去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发现者和研究者. 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从如下三方面探讨了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有效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一、设计思维情境空间,点燃学生探索之火
  人们不会无缘无故地去思考和探索的,必然是看到了某些现象、情境,说不明又道不清的,才会激发人性本能的好奇,自然开启探索模式,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 同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情境,如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等,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着力点,围绕这个着力点点燃他们探索知识奥秘之火. 数学老师要善于创设创造性思维情景,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思维状态,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答自然现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例如,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课时,课前我自制了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埃及金字塔的情景,课堂上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当泰勒斯说“我可以根据自己身高测出塔的高度”时,我暂停播放,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同学们反复研究着刚才的情景,探索着身高和塔高有什么关系,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了,猜测着,有的把现代的科技穿越到古代,有的猜到了跟倒影有关,随着情景的继续播放,同学们如梦初醒,原来泰勒斯用的是最原始的方法:身高与影长相同时,塔影的高度就是塔身的高度. 是从相似三角形的角度思考的,同学们不得不佩服泰勒斯的聪明,急于探索起相似三角形的原理和判定.
  通过创设思维情境,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那些原本枯燥死板的定律瞬间变成了生动有趣的数学情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创设问题质疑空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人们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才会去探索,中学生都有好奇心理,特别是对于自己发现的问题,产生的疑问,尤其强烈地想去一探究竟,我们不难发现,经过自己摸索、动脑思考得出的结论,比起老师当面直接传授的知识,印象和记忆要深刻得多,且不容易忘记,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要适当创设质疑,留给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对疑而未解的问题产生欲解之的强烈愿望,在思考和讨论中寻找真理,走出思维的误区,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而正确的认识.
  例 已知关于x的函数y = (k - 2)x2 - (2k - 1)x + k的图像与坐标轴有两个交点,求k的值.
  笔者故意做出错误的解答,让学生判断解题的正确性.
  ∵函数y = (k - 2)x2 - (2k - 1)x + k的图像与坐标轴有两个交点,∴ Δ = b2 - 4ac = [-(2k - 1)]2 - 4(k-2)·k = 4k + 1 > 0且k - 2 ≠ 0,解得k > -且k ≠ 2.
  很快同学们提出了质疑:函数图像可以与x轴相交,也可能与y轴相交的. 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思路,然后让学生继续大胆探讨,最后得出正确解法如下:
  (1)当k = 2时,函数演变为一次函数y = -3x + 2,它与坐标轴有两个交点为:
  ,0和(0,2).
  (2)当k ≠ 2时,原函数为二次函数,它与y轴一定有一个交点(0,k),此时它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所以Δ = [-(2k - 1)]2 - 4(k - 2)·k = 0,解得k = -.
  (3)当k = 0时,原函数变为y = -2x2 + x,这时Δ = b2 - 4ac = 1 > 0,它与x轴有两个交点(0,0),
  ,0,也满足与坐标轴有两个交点.
  所以正确结果为k = 2或k = -或k = 0.
  教师根据学生容易出错的习惯性思维,有意解错题目或者解题不完整,巧设“陷阱”,培养学生快速而又周密的思维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开放题目变化空间,拓宽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老师常规的出题模式是:有完备的条件,有明确的问题. 让学生围绕条件苦思冥想问题的结果,这种集中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老师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开放题目空间,给学生一个题型方向,让学生自己去完善补充题目条件,提出多样性的问题,然后自己探索解答,这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而且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训练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已知茂名与信宜相距90千米,甲车每小时走80千米,乙车每小时走60千米,且甲车、乙车分别从茂名、信宜两地出发……后面请同学们展开自己的想象,把这道题编完. ”一名学生说:“我编下去是问他们几小时可以相遇?”马上有同学指出:“不对!你没讲清甲车、乙车是相向而行还是反向而行. ”又有同学补充说:“光有这些条件还不够,必须明确出发的时间,是同时呢?还是有时间差,相差多久?”…… 一时间,七嘴八舌,十分热闹. 我适时地赞扬他们能发现问题,把条件补充周全,同时鼓励他们自编条件,自设问题,给题目以更大的开放空间,当然结论也随之多样.
  在对开放性题目自编自结的过程中,同学们接触到的问题也就全面,随机应变的能力随之增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总之,现代教学策略的选择,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教学模式,把重心转移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上,老师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并相信自己的学生能自主探索出数学的一片天空.
其他文献
【摘要】向量的数量积在高考中是比较重要的内容,有的学生拿到这类题目时不能很快地找到解决的方法,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2014年江苏省高考题第12题为例,总结归纳出向量的数量积的处理方法与选择策略.  【关键词】数量积;方法;选择  向量的数量积是江苏高考考点中8个C级要求之一,在每年的高考中都是必考内容.它既可以单独出题,也可以与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等结合出题.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遇到这类问题时,要
期刊
数学课堂上的板书设计,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一种媒介,更是对课堂教学信息的汇集和梳理,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艺术展示形式,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板书的呈现过程不应当是呆板生硬的,而应当在凝练的文字和简洁的图形间,通过鲜明的对比、清晰的结构和流通的脉络,动态地为学生勾勒出数学的独特魅力.  一、动态化比较——在迁移中走向深刻  在板书前,教师就应当对板书的内容、位置、顺序等有一个通盘、周密的考虑,特
期刊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需要新旧知识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不断地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促进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入,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储备和所学习内容的特征,从知识的本质出发,从“最近发展区”入手,紧扣学生思维的“连接点”来设计教学,在课堂的不断生成中促进学生主体参与,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课例:苏教版第
期刊
【摘要】 建模意识是高中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前提,建模思想也是帮助高中生深入探索数学应用领域、形成数学创新能力的有力工具.本文对高中生数学建模意识的构建以及建模思想与数学创新能力的有机融合进行了全面探析.  【关键词】 高中数学;建模意识;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反观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诟病,即学生不知所学为何,在对某高中进行调查时,问及学生为何要学数学,学好数学用作何处,大部分学生的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解决问题的低效性”已经成为一个棘手问题困扰着一线教师们,尤其是低年级教材解决问题的呈现以图画式、图文结合式为主,造成一些缺乏经验的年轻老师也难以读懂教材. 低年级是打基础的阶段,为此,笔者将在初步梳理教材、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分年级谈谈如何目标鲜明、步步为营地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小荷才露尖尖角”——初步感知本质,建立问题模型  一年级孩子的思维
期刊
在一节课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情境的创设、知识的探究往往设计得新颖有趣,而对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全课总结,一语带过: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甚至省略. 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思想方法的提炼等. 能否恰当地进行课堂總结,并充分发挥总结的作用,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以整数”
期刊
【摘要】 从小学到初中,应用题始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难在理解题意,也难在需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是数学中的重要模型,因为比较抽象,实际问题中出现的数量关系较多,运用它们解应用题让不少学生头疼. 如何帮助学生分析建模?本文就列分式方程解決实际问题阐述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 分析;建模;应用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描述
期刊
【摘要】 轴对称图形是初中几何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轴对称图形学习的重点体现为找到对称轴,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将轴对称图形教学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达到形象化引导、实践化教学的良好效果,教师应该尽量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来增添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有效策略  轴对称原理在初中几何图形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
期刊
一、主题与背景  “认识角”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在第二学段继续认识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做好铺垫;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继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积累感性经验.  “角”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为了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
期刊
【摘要】 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课改以来,对这一领域的争议也越来越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质疑,尤其是信息量比较大的问题,好多学生错误率很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本文试着从分析学生典型错例中,提出利用“列小标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与解题的正确性.  【关键词】 列小标题;解决问题;策略;条理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把基本应用题分为加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