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超级女声”落下帷幕,冠、亚、季军花落各家,一些曾在舞台下镜头前兢兢业业摇旗呐喊的人在从团长那里分罢蛋糕后,又重新赶赴下一个秀场,继续在为另一个明星或选手加油造势,直喊得声嘶力竭,哭得梨花带雨。在他们心中,呐喊和举标牌只是一种形式,“忠诚”更是无谓的事情,演出后的利益分配才是他们重心所在。
而另一群人跟他们不同,他们不需要奔赴喧嚣鼓噪的人群,只需在电脑前敲敲键盘、动动鼠标,随着一篇篇热帖、博客文章和网页源源而来的是一笔笔数额不等的金钱。
如果说第一群人是他们中的蓝领,第二群人是他们中的白领,那第三群人则是他们中的金领。这里的金领同其他行业的金领一样,他们职业素养精深而又为数寥寥,因此他们既不需要到现场,也不需要苦心孤诣绞尽脑汁去编辑设计宣传文稿,仅仅是组织联络收取费用,之后便端坐于荧屏前,细数蓝领白领们的表现,谁泪流满面了,谁的文章跟帖最多,然后一一记下,等演出结束,便按劳付酬。之后再继续组织另一场捧角秀。对他们来说,只要组织前两者进场,就等于拿到了酬劳。
他们在做的是同一件事捧角。但他们更具有专业精神,穿相同的服饰,戴相同的LOG0,共同进退,呼啦啦一群人要来就来说走就走。就如同李宇春参加某次演出时一样,一眼就能让你看出他们是她的粉丝,等李宇春表演完毕集体退场,他们,只是来为她捧场的。其他明星?对不起,咱们甩不着!
他们是粉丝,而又不仅仅是粉丝,因为这是他们的职业。他们是职业粉丝。
粉丝,在中国从来都不缺少土壤。从名人或明星诞生的那一刻开始,粉丝也相伴而生。梨园界有句话说“戏捧人,人捧戏”,其实,还应该再加上一句“人捧人”。
在市场化商业化漫卷,娱乐圈、演艺界日益走向成熟的今天。明星要成为明星,公司固然可以宣传包装,但一个人能否成为明星,一个明星能走多远依旧由市场来决定,而市场则牢牢掌握在观众手中。
观众是明星艺人的“衣食父母”,人气则是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是一个明星有多受欢迎的直观反应。人气高者,自然在演艺界长盛不衰、永葆青春。相反,人气寥落,相信这颗星星也闪耀不了多久便要黯然西沉。过气的明星就如同过期的食品无人问津,这一点在港台明星身上体现的更充分一些。如温兆伦过气之后再赴大陆宣传,记者为了交差,绞尽脑汁来挖掘新闻点,甚至拿“我踩了温兆伦一脚”来吸引人们的眼球。而当红的明星艺人,就算你说他(她)今天打了个嗝也有人追着看。没办法,娱乐圈、演艺界就是如此现实,人气就是如此重要。
聪明人很快发现,人气是可以人为聚拢起来的。心理学研究认为,当人们处在一个群体之中时,个体会不由自主地接受群体性的感染和暗示。而如果在事先“制造”一批粉丝,以其为核心聚拢人气,再加上好的作品和宣传助力,相信真粉丝的到来也不是件很困难的事,一个明星要走红更不难。
要“一传十,十传百,变成全国皆知的秘密”,“一”就不可少。于是,职业粉丝应运而生。他们组成参加选秀节目选手的粉丝团,替选手拉票,进行网上炒作或者到现场捧场。
随着选秀节目在运作上逐渐成熟,职业粉丝也更加专业起来。初级的到现场,中级的做宣传,高级的来组织。有的职业粉丝还进一步规范粉丝团,如建立内联部、财务部、采购部、策划部、公关部等部门,分工合作。杭州一名职业粉丝还在组织为某位超女助威时就制定了报酬标准,称“喉咙嘶哑五十元,泪流满面一百元,如果选手晋级,再加奖金。”精明的商人便从中嗅到商机,迅速成立了一家专门挖掘“粉丝经济”的网站。
职业粉丝随选秀节目风生水起,粉丝经济也依傍演艺明星而欣欣向荣,而明星艺人也从中获得超高人气,经济公司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民众也从中得到了娱乐。真是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职业粉丝”将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
编辑:李娟珍
而另一群人跟他们不同,他们不需要奔赴喧嚣鼓噪的人群,只需在电脑前敲敲键盘、动动鼠标,随着一篇篇热帖、博客文章和网页源源而来的是一笔笔数额不等的金钱。
如果说第一群人是他们中的蓝领,第二群人是他们中的白领,那第三群人则是他们中的金领。这里的金领同其他行业的金领一样,他们职业素养精深而又为数寥寥,因此他们既不需要到现场,也不需要苦心孤诣绞尽脑汁去编辑设计宣传文稿,仅仅是组织联络收取费用,之后便端坐于荧屏前,细数蓝领白领们的表现,谁泪流满面了,谁的文章跟帖最多,然后一一记下,等演出结束,便按劳付酬。之后再继续组织另一场捧角秀。对他们来说,只要组织前两者进场,就等于拿到了酬劳。
他们在做的是同一件事捧角。但他们更具有专业精神,穿相同的服饰,戴相同的LOG0,共同进退,呼啦啦一群人要来就来说走就走。就如同李宇春参加某次演出时一样,一眼就能让你看出他们是她的粉丝,等李宇春表演完毕集体退场,他们,只是来为她捧场的。其他明星?对不起,咱们甩不着!
他们是粉丝,而又不仅仅是粉丝,因为这是他们的职业。他们是职业粉丝。
粉丝,在中国从来都不缺少土壤。从名人或明星诞生的那一刻开始,粉丝也相伴而生。梨园界有句话说“戏捧人,人捧戏”,其实,还应该再加上一句“人捧人”。
在市场化商业化漫卷,娱乐圈、演艺界日益走向成熟的今天。明星要成为明星,公司固然可以宣传包装,但一个人能否成为明星,一个明星能走多远依旧由市场来决定,而市场则牢牢掌握在观众手中。
观众是明星艺人的“衣食父母”,人气则是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是一个明星有多受欢迎的直观反应。人气高者,自然在演艺界长盛不衰、永葆青春。相反,人气寥落,相信这颗星星也闪耀不了多久便要黯然西沉。过气的明星就如同过期的食品无人问津,这一点在港台明星身上体现的更充分一些。如温兆伦过气之后再赴大陆宣传,记者为了交差,绞尽脑汁来挖掘新闻点,甚至拿“我踩了温兆伦一脚”来吸引人们的眼球。而当红的明星艺人,就算你说他(她)今天打了个嗝也有人追着看。没办法,娱乐圈、演艺界就是如此现实,人气就是如此重要。
聪明人很快发现,人气是可以人为聚拢起来的。心理学研究认为,当人们处在一个群体之中时,个体会不由自主地接受群体性的感染和暗示。而如果在事先“制造”一批粉丝,以其为核心聚拢人气,再加上好的作品和宣传助力,相信真粉丝的到来也不是件很困难的事,一个明星要走红更不难。
要“一传十,十传百,变成全国皆知的秘密”,“一”就不可少。于是,职业粉丝应运而生。他们组成参加选秀节目选手的粉丝团,替选手拉票,进行网上炒作或者到现场捧场。
随着选秀节目在运作上逐渐成熟,职业粉丝也更加专业起来。初级的到现场,中级的做宣传,高级的来组织。有的职业粉丝还进一步规范粉丝团,如建立内联部、财务部、采购部、策划部、公关部等部门,分工合作。杭州一名职业粉丝还在组织为某位超女助威时就制定了报酬标准,称“喉咙嘶哑五十元,泪流满面一百元,如果选手晋级,再加奖金。”精明的商人便从中嗅到商机,迅速成立了一家专门挖掘“粉丝经济”的网站。
职业粉丝随选秀节目风生水起,粉丝经济也依傍演艺明星而欣欣向荣,而明星艺人也从中获得超高人气,经济公司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民众也从中得到了娱乐。真是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职业粉丝”将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
编辑:李娟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