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经典作品本土化的出色尝试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16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空旷陈旧的礼堂,一台老旧的电扇,一张长桌,十二把椅子,故事从这样的场景切开,十二个职业背景各异的人聚集于此,他们互不相识聚集在此只为了在模拟法庭中审理社会上饱受争议的“富二代弑父案”。按照规则,他们必须达成一致十二票全票通过才能结束审判。第一轮投票,就有十一人认定“富二代”有罪,所有人证物证都指向这一结果的情形下,这位年轻的犯罪嫌疑人离舆论上的死亡只有一步之遥。但因为未达到十二票全票,这个模拟陪审团展开了讨论分析,现有的线索都被逐一讨论,随着审判的进行,疑点出现,每个人背后的故事也浮出水面……
  电影《十二公民》的剧本并不陌生,它改编自1957年美国经典电影《十二怒汉》。《十二怒汉》在各种电影排行榜上都名列前茅,更是被翻拍成各种版本,比如1991年日本的《十二个温柔的日本人》,2007年俄罗斯的《十二怒汉》等。导演徐昂将本属于欧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换了个方式根植到《十二公民》的背景中,十二个人身份职业各异,有医生、房地产商、保安、教授、保险推销员等代表各个社会阶级,组成这样一个模拟陪审团讨论一个社会上热议的“富二代弑父案”。在《十二怒汉>的原作中,案件是一桩失足青年杀父案,为了突显当时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在《十二公民》中改为了富二代杀死了贫穷的生父的案情,结合当下热议的“富二代”这个词,无疑更折射出时下中国社会的热议话题,结合模拟陪审团的各位的身份展现一幅市井浮世绘。青年导演徐昂出身剧场,这是他首次指导电影作品,便一举拿下2014年罗马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电影中呈现出的在一个简单的密闭空间内十二个人的各自的特色和转变,这些都让此片增添了一些舞台剧的风格,而现场表演的演员们也演技精湛,将各个平凡的小人物变得丰满起来。
  回到电影的剧情上,当案情摆上桌面,所有的证人证词都指向富二代是杀人凶手时,似乎只需要模拟陪审团投票就能结束这场讨论。然而规则是必须十二票全票通过,第一轮投票结束时,十一票赞成富二代有罪,而另一张票选择了反对。这一票并非认为富二代没罪,只是对于整个案件需要一点怀疑的空间,事实和真相,公理和正义,偏见和宽容都在一次次案情推演的激烈讨论中逐渐剥离出来。而伴随着一次次的讨论,在场十二个人的背景故事逐渐揭晓,堆积在这样一个密闭空间内的情绪也开始发酵变化,在一轮轮投票中,结果竟发生了戏剧性的反转。最终,如同雨后初晴,十二个人各自经历一次心灵洗礼和理性思辨。
  《十二公民》进行的本土化改编使得剧情更贴近我们的社会生活,让我们联想到近期热议的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等。当最初的证据都指向凶手是富二代时,这是主流导向的观点,而盲目崇拜主流的人们都认为那就是真相,使得剧情的反转一幕幕都充满戏剧性。它给我们抛下一个疑问,我们对于主流的崇拜是否使我们丧失对真相的探究精神?在需要探寻真相的时刻,清醒理智地看待事件,而不是一味丢失自我陷入那种莫名的主流崇拜中,崇拜让我们忽略真相隐形自我,只活在观点里。而本片是在传递一种探问真实、珍视生命的基本法律意识,它虽然只是一部电影,不会推动我国的法制建设进程,但我想它会给我们心里竖起一座标杆,让我们为未来的进步迈出一小步。
其他文献
逃离不仅仅是旧的结束,更是新的开始。  ——题记  近几年以来,逃离“北上广”逐渐成为潮流。逃离“北上广”,即逃离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这是在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生活压力持续增长、幸福感不断缺失的情况下,在青年白领中兴起的思潮。要或不要逃离“北上广”,是否到二三线城市或家乡寻找发展的机会,安放易老的青春,这是两种不同的选择,而选择是由每个人的性格和面临的具体情况决定的。选择逃离北上广,无疑
期刊
2015年6月,在距离衡阳县县城53公里的地方,一个叫作界牌的小镇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悲剧。年仅12岁的女童小雯蓄意投毒。将老鼠药放到可乐里,毒死了她的两名同班同学——小霞和小林。小霞和小林是两姐妹,是界牌镇某小学六年级学生,两人跟小雯是同班同学。3个小孩子在一起,总免不了产生一些小矛盾,吵闹打架之后,小霞和小林会告诉母亲。而她俩那位智障的母亲因此总是去小雯家告状。因此在小雯心中埋下了怨恨的种子。
期刊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其实你不用去远方,风景就在你身边。前一段网络上炒得轰轰烈烈的女教师辞职信是这样写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两个句子说明一个道理,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可是,我想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心中还是向往远方,还是对遥远的世界和陌生的奇遇充满期待和憧憬。李白离开长安,粪土王侯,浮云富贵,不屑忍气吞声、点头哈腰寄人篱下,只为心中的梦想,浪迹大半个中国。徐霞客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
期刊
本单元的教学篇目是几首中国新诗词,包括《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一我的保姆》。诗词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尤其是抒情诗,其内容就在一个“情”字:革命豪情、朦胧爱情、绵绵别情、赤子之情……陆机有言:“诗缘情而绮靡”,此或比孔子所言之“诗言志”更贴近诗歌内核,“志”是一种理性的认知力量,是“思想”;而文学更富于感性化的特点,重在“情感”。  然而,“情”与“志”并不能完全分割,
期刊
我轻轻走过去关上窗  我的于扶着自己像请风扶着空空的杯予  我摸黑坐下询问自己  杯中幸福的阳光如今何在?  我脱下破旧的袜子  想一想明天的天气  我的名字躺在我身边  像我重逢的朋友  我从没有像今夜这样珍惜自己  1985-1986  薦诗/汉叔  失恋的晚上会做什么。是一个人的时候,还仍然“轻轻走过去关上窗”,不知道是不是怕惊动了自己。喝完水的时候不敢叹气,咳嗽的时候又怕哭出声音。以莫名其
期刊
……  然后他吩咐他们都离去,只留一个侍者来陪他,这个侍者的年龄比他还小一岁。少年国王留下他来为自己干活,国王在清洁的水中洗了个澡,打开一个上了漆的箱子,从箱中他拿出皮衣和粗羊皮外套,这些都是当年他在山腰上放羊时穿过的;他穿上它们,手里又拿起那根粗大的牧羊杖。  这位小侍者吃惊地睁大一双蓝色的眼睛,笑着对他说:“陛下,我看见你的长袍和权杖,可你的王冠在哪儿?”  少年国王从攀附在阳台上的野荆棘上折
期刊
那一年我们相遇。  纵享年轻的容颜,不羁的热望,喷薄的野心,骄傲的才情,奔驰的自由。最好的年华,登高开怀,舒啸散郁,诗酒趁年华。  我是如何走到此刻,你我她他,又何故走到此地?  那么多错。我吝惜陪伴计较得失,于是错过了参与你的生活。你用冷漠偷换了珍惜,因而未及抚平她内心的巨流。她将自己对幸福的期许建立在他身上,却忽略了时间对自身的碾压。他为一刹沉沦凝滞了脚步,然后,被陌生的时代吞没。明明将初心锁
期刊
听到电话铃声,他穿着睡衣和拖鞋,从书房里跑了出来。已过了十点,肯定是他妻子打来的电话。她外出时,每晚都打电话回来(总是这么晚,在喝过几杯以后)。她是做采购的。  “喂,亲爱的,”他说,“喂。”他又说了一遍。  “你是谁?”一个女人问道。  “哎,你是谁?”他说,“你打的是哪个号码?”  “等一下,”女人说,“273-8063。”  “这是我的号码,”他说,“你怎么弄到的?”  “我不知道。我下班回
期刊
崇拜应该是人类最古老的情感之一。而在任何力图勾起人类崇拜之情的场合,音乐总是必不可少。无需赘言古代各种祭祀和宗教仪式,哪怕把视野收回现代,音乐与崇拜的关系依然紧密:想想演唱会上的观众,狂热而忘我,如同朝拜一般向舞台致敬;更多的时候,只需戴上耳机,独自听着一首歌,音乐与心灵奇妙地产生了共鸣,就好像被拯救了。  一首歌就可以拯救人生甚至拯救世界只是妄想。但是,对音乐的崇拜,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可以
期刊
芋老人传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