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业《建筑构造(一)》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feng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学专业的《建筑构造(一)》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相对其它课程较为抽象难懂,为了进一步促进本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本文结合多年授课经验,通过对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理论课程与实践相结合和建设实验室几个方面探讨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建筑构造 教学改革 竞赛 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TU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031-02
  《建筑构造(一)》是建筑学及相近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用建筑的基本构造组成、构造特点以及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建筑构造设计,为建筑设计提供技术服务。学生在修完课程后建立比较系统的建筑构造技术观念,提高学生在建筑创作中综合运用建筑构造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全面提高學生建筑设计能力的一门重要建筑技术课程。目前多数本科生毕业后选择就业,建筑行业用人单位更倾向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构造课对培养学生建筑构造知识、建筑技术和识图能力等显得极为重要了。在考研方面,多数高校研究生初试或复试都把建筑构造列为专业课的考试当中,所以学生深入系统的学习建筑构造课程尤为重要。
  一、学生在《建筑构造(一)》课程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据笔者多年建筑构造课程的讲授经验,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1.与建筑学专业主干课程《建筑设计》相互渗透不紧密。
  2.教材内讲述建筑搭建体系的内容较少。《建筑构造(一)》教材把整个建筑物拆解几个大部分,重点讲述每个部分的组成和细部构造,构造课的实践环节和结构体系搭建的内容较少,与建筑学专业学生本身具有喜欢动手的特点产生矛盾,导致学生学习枯燥,兴趣不高等。
  3.学生对建筑构造组成及施工工艺理解不全面。由于建筑构造实践性、现场性强,但教材只有通过文字和图片介绍知识点,无实物、无施工现场而言,多数学生只对建筑中能见到的组成部分有相应的认识,但对组成内部看不到的构造节点及层次做法不易理解。
  二、关于建筑构造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成果
  为进一步促进本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全面强化学生建筑设计综合能力,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实际授课过程,提供近几年建筑构造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成果,与大家探讨。
  1.对课程教学设计进行改革:
  (1)对《建筑构造(一)》课程标准的修订
  早期《建筑构造(一)》课程按照2011版的教学大纲执行,课程开设是在第四学期,先修课程是《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后续课程是《建筑构造(二)》,同期进行的有《建筑设计(二)》,但经过几年的授课,教师们发现课程开设的时间滞后,没有与同期和后期开设的课程紧密衔接,同时也没有为主干课发挥更大的作用,经过多次教学讨论后,在2016版的教学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将《建筑构造(一)》课程开设时间提前至第三学期,并在第四、五学期增加两个《建筑构造实践周》实践课程,通过课程开设时间的调整和新课程的增加,重新梳理了课程间的关系,让课程间上下级关系变得紧密清晰。
  (2)增设《建筑构造实践周》实践课程
  为了解决《建筑构造(一)》课程后期有个更好的延续和理论转化实践,在新版的培养计划中新增《建筑构造实践周》实践课程,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
  《建筑构造实践周》实践课程:
  1)课程目的:是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其目的是通过一周时间完成构造设计任务,使学生掌握民用建筑常见的构造作法,熟悉建筑构造节点的识读与绘制,提高学生工程训练和解决建筑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内容:依照任务书完成构造设计,任务书主要内容是学生依据同期进行的建筑设计课的方案,学生自行选择方案重要的部位进行构造设计。
  3)成果要求:图纸内容以建筑构造详图为主,要求构造节点绘制详细,手绘完成。
  2.理论结合实践,课程结合竞赛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建筑构造的搭建体系,2016、2017年暑期,笔者带领10余名学生先后赴贵州楼纳村、四川德阳参加了第一、二届国际高校建造大赛,在比赛的20天里,师生全程参与团队入围方案的实地建造,要求师生发挥团队协精神,充分利用当地建筑材料,亲手完成设计方案的整体建造(见图1)。在建造每个阶段团队都会不断的思考、讨论更适合建造的技术措施,多次尝试、寻找快速安装和节点简便的方法。最终团队圆满完成比赛,两次取得三等奖的佳绩。对学生而言,每一次的建造节最大的收获是走出课堂,不再纸上谈兵,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动手动脑,每一次都是对建筑和建造有着真实的认识和体验。
  3.大力建设与利用实验室
  (1)建筑材料与构造实验室建筑概况
  据《建筑构造(一)》理论课程的实际的需求,建筑材料与构造实验室可以更好帮助学生认知材料和理解构造,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材料意识、设计意识、现场意识、实践意识以及审美意识。2008年自建筑材料与构造实验室成立以来,条件较为简陋,利用率很低。2016年7月,学院开始大力完善建筑构造与材料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因现有学院场馆空间有限,不能满足展示室单独设置的要求,最终利用场馆内外散落的空间中选择三处、四个点位的场地重新进行构造材料实验室建设(见图2),经过为期10个月的建设,建筑材料与构造实验室已基本建成,并于2017年5月开始启用,目前运行正常效果良好。
  (2)建筑材料与构造实验室的使用概况
  1)场馆A馆一楼西侧为材料展示区,以利用原有和新建展示柜为主,主要是进行建筑材料教学展示用途。
  2)场馆A馆的三楼公共展示空间的西北侧为墙体、地面、吊顶材料构造展示区,以钢架搭建单元空间隔间,每个隔间地面、墙面和吊顶进行装饰构造的剖切展示,更直观的展示出构造材料层次与工程做法,为学生的理论教学提供了实物模型的教具,辅助课程中墙体、地面的构造与材料内容的讲解,可供全学院师生学习用途(见图3)。
  3)利用场馆B馆北侧室外的空地建造墙体模型展示区,设有2个实体模型,其中一个是砌体结构墙身模型,一个是框架结构墙体展示模型,比例均为1:1,墙体模型为课本中理论教学提供了实物模型的教具,辅助课程中墙身构造的讲解,可供全学院师生学习用途(见图4)。
  4)因建筑A馆为老厂房建筑改造,在原有保留的建筑构件上挂说明标牌,标牌上注明每个构件的详细介绍,为全学院师生了解厂房建筑各种构件构造与功能,辅助《建筑构造一》课程中厂房构造的讲解。
  三、结束语
  《建筑构造(一)》课程范围广、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相对其它课程较为抽象难懂,为了更好的教与授,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需要广大同仁们群力群策,潜心研究,不断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着愈演愈烈的全球化浪潮的袭来,英语已经不再仅仅只是一门用于交流的语言,更多的则是进行对外吸取或是向外传输的重要工具之一。而在我国,对于学生的英语教学工作也逐渐提高了重视。而技工院校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却并不乐观。本文先是深刻揭示了技工院校英语课堂教学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一步阐释了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迫切之处,最后根据问题来为技工院校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的方法。  【关键
本研究在对困境儿童、逆境信念、乐观、压力后成长等研究现状进行述评的基础上,以广西、贵州等地的363名困境儿童为研究对象,探讨困境儿童逆境信念、乐观和压力后成长的特点
【摘要】初中英语的教学已经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初中英语的教育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传播载体的合理运用区别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充分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当下的课堂中,学生才是主体,信息技术的加入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语言组织能力都得到了锻炼,符合国家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教育发展改革的大势所趋。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我国已日益成为全球滥用反清销手段的最大受害国。本文拟运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在现实国际贸易中,所谓的“倾销行为”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一种正常的商业策略。
【摘 要】了解我校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我校中医学院240名家庭困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分析。结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个因子得分均高于非贫困生组(P<0.05)。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1.6%;其中强迫、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问题突出。结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帮扶措施。  【关键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吸引外资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数量和规模都还处在较低层次上,与目前中国在世界经济地位极不相称。如何更好的贯彻“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改革开放战略,将中国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转化为对外投资能力,本文从企业所得税政策角度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中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政策在调节国内企业海外投资方面所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完善的对策。  [关键词] 对外投资
[摘要] 阐述了体育产业的含义和内涵以及认识加快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体育产业兴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