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霉素类的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所以青霉素对人体的毒性很低。尽管青霉素类药物毒性较低,但有少数人对本类药物过敏,如产生皮疹、药物热、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青霉素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而复杂,使用剂量越来越大。使用大剂量青霉素可干扰凝血机制而造成出血,或可产生抽搐、神经根炎、大小便失禁,甚至瘫痪等。本文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安全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青霉素类;抗生素;临床
青霉素类抗生素包括天然青霉素,如青霉素G等;耐酶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悛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青霉素类的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所以青霉素对人体的毒性很低。尽管青霉素类药物毒性较低,但有少数人对本类药物过敏,如产生皮疹、药物热、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1-3]。青霉素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而复杂,使用剂量越来越大。大剂量青霉素可干扰凝血机制而造成出血,或可产生抽搐、神经根炎、大小便失禁,甚至瘫痪等[4-5]。本文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安全性进行探讨。
1 青霉素类抗生素分类
按霉素类特点可分为:抗绿脓杆菌的广谱青霉素:如羧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呋苄青霉素等;青霉素G类:如青霉素G钾、青霉素G钠、长效西林等;广谱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耐酶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氯唑青霉素等;氮咪青霉素:如美西林及其酯匹美西林等,其特点为较耐酶,对某些阴性杆菌(如大肠、克雷伯氏和沙门氏菌)有效,但对绿脓杆菌效差。
2 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不良反应
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主要为皮肤反应,表现皮疹、血管性水肿,最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并且各种给药途径或应用各种制剂都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药的发生率最高。注射用药多在使用后数分钟内发生,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对青霉素类抗生素高度过敏者,虽极微量亦能引起休克。
3 青霉素类临床应用
青霉素为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回归热;白喉;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炭疽;钩端螺旋体病;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首选药物。青霉素还可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莱姆病、鼠咬热、放线菌病、淋病、奋森咽峡炎、多杀巴斯德菌感染、除脆弱拟杆菌以外的许多厌氧菌感染等。
4 青霉素类药物注意的问题
尽管青霉素类药物毒性较低,但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如产生皮疹、药物热、哮喘、过敏性休克等。青霉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大多在5分钟以内或20分钟左右出现,所以使用青霉素后,至少应观察20分钟,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用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等抢救。注射完青霉素,至少在醫院观察20分钟,无不适感才可离开。如果当天有注射青霉素,在家中出现头晕心慌、出汗、呼吸困难等不适,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初次注射或停药3大后再用者,都应做皮肤过敏试验。如果皮试阳性不可使用。还应该避免过分饥饿时注射青霉素,空腹时机体对药物耐受性降低,因此时容易引起过敏反应。青霉素溶液长时间放置会增加致敏物质并且药效降低,所以应该现配现用。每日一次静滴给药方法并不可取,注射后体内药物迅速消除,待第二天给药,因间隔时间过长,细菌又大量繁殖。
5 青霉素类药物的联合使用
联合用药的指征有为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用以减少药物毒性反应;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联合用药的主要优点是:对混合感染或不能作细菌学诊断的病例,联合用药可扩大抗菌范围;延迟或减少耐药菌的出现;联合用药可减少个别药剂量,从而减少毒副反应;发挥药物的协同抗菌作用以提高疗效。滥用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可能产生不利后果:如容易出现二重感染;浪费药物;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延误正确治疗。青霉素类药物联合使用时应注意青霉素类药物不可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因为红霉素等是快效抑菌剂,青霉素无法发挥杀菌作用,从而降低药效);青霉素类药物不可与碱性药物合用(混合液的pH>8,青霉素会失去活性);青霉素类药物在偏酸性的葡萄糖输液中不稳定(尽量用生理盐水配制滴注,且滴注时间不可过长);青霉素类药物与酚妥拉明、细胞色素C、维生素B6、催产素、去甲肾上腺素、阿托品、扑尔敏、利血平、苯妥英钠、异丙臻等药混合后,可发生沉淀、混浊或变色,应禁忌混合静滴;青霉素类药物不可与头孢类合用(抗菌谱重叠,不能明显提高疗效);在抢救感染性休克时,不宜与阿拉明或新福林混合静滴(阿拉明与青霉素G可起化学反应,生成酒石酸钾(钠),影响两者的效价);青霉素类药物不可与含醇的药物合用(乙醇能加速β-内醚胺环水解,而使青霉素降效);青霉素类药物不可与维生素C混合静滴(维生素C可使青霉素分解破坏)。
参考文献
[1]姜隆梅,侯金荣,靳凤霞,高允生.38例青霉素特殊过敏反应分析与护理防范[J].中原医刊,2003(24).
[2]赵秀珍,桑凤仙,王少菲.30例青霉素过敏反应首发症状及发生时间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4(07).
[3]张元云,陈立梅,杨思凤.普外科住院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8).
[4]王翠丽,王克芳.青霉素类过敏反应机制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J].护理学杂志,2004(12).
[5]张莉,李泱,齐丽莎,王瑞华,陈玉梅,杨晓萍.青霉素静脉滴注液合理配制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4(05).
关键词:青霉素类;抗生素;临床
青霉素类抗生素包括天然青霉素,如青霉素G等;耐酶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悛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青霉素类的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所以青霉素对人体的毒性很低。尽管青霉素类药物毒性较低,但有少数人对本类药物过敏,如产生皮疹、药物热、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1-3]。青霉素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而复杂,使用剂量越来越大。大剂量青霉素可干扰凝血机制而造成出血,或可产生抽搐、神经根炎、大小便失禁,甚至瘫痪等[4-5]。本文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安全性进行探讨。
1 青霉素类抗生素分类
按霉素类特点可分为:抗绿脓杆菌的广谱青霉素:如羧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呋苄青霉素等;青霉素G类:如青霉素G钾、青霉素G钠、长效西林等;广谱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耐酶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氯唑青霉素等;氮咪青霉素:如美西林及其酯匹美西林等,其特点为较耐酶,对某些阴性杆菌(如大肠、克雷伯氏和沙门氏菌)有效,但对绿脓杆菌效差。
2 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不良反应
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主要为皮肤反应,表现皮疹、血管性水肿,最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并且各种给药途径或应用各种制剂都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药的发生率最高。注射用药多在使用后数分钟内发生,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对青霉素类抗生素高度过敏者,虽极微量亦能引起休克。
3 青霉素类临床应用
青霉素为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回归热;白喉;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炭疽;钩端螺旋体病;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首选药物。青霉素还可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莱姆病、鼠咬热、放线菌病、淋病、奋森咽峡炎、多杀巴斯德菌感染、除脆弱拟杆菌以外的许多厌氧菌感染等。
4 青霉素类药物注意的问题
尽管青霉素类药物毒性较低,但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如产生皮疹、药物热、哮喘、过敏性休克等。青霉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大多在5分钟以内或20分钟左右出现,所以使用青霉素后,至少应观察20分钟,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用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等抢救。注射完青霉素,至少在醫院观察20分钟,无不适感才可离开。如果当天有注射青霉素,在家中出现头晕心慌、出汗、呼吸困难等不适,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初次注射或停药3大后再用者,都应做皮肤过敏试验。如果皮试阳性不可使用。还应该避免过分饥饿时注射青霉素,空腹时机体对药物耐受性降低,因此时容易引起过敏反应。青霉素溶液长时间放置会增加致敏物质并且药效降低,所以应该现配现用。每日一次静滴给药方法并不可取,注射后体内药物迅速消除,待第二天给药,因间隔时间过长,细菌又大量繁殖。
5 青霉素类药物的联合使用
联合用药的指征有为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用以减少药物毒性反应;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联合用药的主要优点是:对混合感染或不能作细菌学诊断的病例,联合用药可扩大抗菌范围;延迟或减少耐药菌的出现;联合用药可减少个别药剂量,从而减少毒副反应;发挥药物的协同抗菌作用以提高疗效。滥用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可能产生不利后果:如容易出现二重感染;浪费药物;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延误正确治疗。青霉素类药物联合使用时应注意青霉素类药物不可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因为红霉素等是快效抑菌剂,青霉素无法发挥杀菌作用,从而降低药效);青霉素类药物不可与碱性药物合用(混合液的pH>8,青霉素会失去活性);青霉素类药物在偏酸性的葡萄糖输液中不稳定(尽量用生理盐水配制滴注,且滴注时间不可过长);青霉素类药物与酚妥拉明、细胞色素C、维生素B6、催产素、去甲肾上腺素、阿托品、扑尔敏、利血平、苯妥英钠、异丙臻等药混合后,可发生沉淀、混浊或变色,应禁忌混合静滴;青霉素类药物不可与头孢类合用(抗菌谱重叠,不能明显提高疗效);在抢救感染性休克时,不宜与阿拉明或新福林混合静滴(阿拉明与青霉素G可起化学反应,生成酒石酸钾(钠),影响两者的效价);青霉素类药物不可与含醇的药物合用(乙醇能加速β-内醚胺环水解,而使青霉素降效);青霉素类药物不可与维生素C混合静滴(维生素C可使青霉素分解破坏)。
参考文献
[1]姜隆梅,侯金荣,靳凤霞,高允生.38例青霉素特殊过敏反应分析与护理防范[J].中原医刊,2003(24).
[2]赵秀珍,桑凤仙,王少菲.30例青霉素过敏反应首发症状及发生时间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4(07).
[3]张元云,陈立梅,杨思凤.普外科住院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8).
[4]王翠丽,王克芳.青霉素类过敏反应机制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J].护理学杂志,2004(12).
[5]张莉,李泱,齐丽莎,王瑞华,陈玉梅,杨晓萍.青霉素静脉滴注液合理配制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