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忠于:单臂挥令旗 担纲“鸭司令”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iao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彭泽县浩山乡乔亭村八房组,有一位45岁的村民叫唐忠于。1998年的一次意外,让24岁的他永远失去了左手。面对年迈的母亲、患病的妻子、幼小的孩子,他陷入迷茫、无助。
  出路在哪里啊?对着空寂的群山,他大声地呼喊着。
  再无助,生活还要继续。他苦苦思索着脱贫之路,开始尝试养鸭。几年下来,资金不足、场地受限、经验不够,让他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在唐忠于绝望之时,一缕春风吹进了他的心田,党的扶贫好政策来了!2014年,唐忠于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驻村干部一次次上门走访,宣传脱贫政策、分析创业路径。唐忠于选择了老本行,希望通过养鸭致富。
  驻村扶贫工作队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脱贫措施:落实养殖场地、建棚挖池,筹集资金12万元……这一切,让唐忠于再次扬起生活的风帆。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唐忠于买回6000只鸭苗,视若珍宝。鸭苗怕冷,他就24小時住在鸭棚精心照料;鸭苗生病了,他小心翼翼地喂药打针;鸭苗受伤了,他细心包扎。一个月过去了,6000只鸭苗存活了5800多只,仅有不到3%的死亡率,而唐忠于却瘦了十多斤。
  内行都知道,圈养和放养的品质是截然不同的。为了减少成本、提升品质,鸭子在一个月左右大小时,就要到野外放养。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人们总会看到一个独臂撑着竹竿,走村串乡,吆喝鸭群的身影,大家送给他一个亲切的称呼——“唐老鸭司令”。
  一份辛劳,一份收获,第一批出笼的鸭子给他带来了3万多元的净利润。唐忠于数着手中的钞票,难掩心中的喜悦,他激动地对扶贫工作队说:“有这么好的扶贫政策,有你们的真心帮扶,我有信心脱贫致富,我要大干一场!”
  2014年他的家庭人均收入仅2400元,2018年家庭人均收入9万元,5年增长了37倍。2017年,唐忠于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他多次找到村两委和工作队,要求退出低保,让给更需要的人。
  脱贫后的唐忠于还开始帮助同村人脱贫。贫困户曾树林多年在外流浪,自卑感很强,对于脱贫缺乏信心动力。“你有手有脚,我只有一只手都能做到脱贫致富,你双手健全还怕什么!”唐忠于不停地开导他,并把他带在身边,手把手教他养鸭技术,每月开出固定工资,曾树林很快树立起面对困难的勇气。2018年,为了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唐忠于还主动接收10户贫困户加入到他的养鸭队伍。在他的帮助下,他们当年就实现了户均增收1600元。
其他文献
在老年大學,最深的体会就是感动与收获。  诗词班让我获得自信。吴松茂老师对学员习作给予许多画龙点睛的指点,使我们获益良多。亦师亦友的班长陈松柏古道热肠,生活上关怀、学业上帮助,把班级打造得像家一样。吴明哲老师开了讲宋词的先河,令大家眼前一亮。因为叶海山老师的悉心指导,我的诗作第一次变成了印刷体……在诗词的汪洋中,是良师益友们让我获得自信,发现潜能、实现价值。  灯谜班让我焕发青春。陈艺辉老师才学渊
期刊
都说夫唱妇随是家庭中相处的法宝,在修水县溪口镇田仑村,有这样一对夫妻——易承军和梁林妹,虽然身患疾病,家庭贫困,但在政府的扶贫政策帮扶下,通过自身的勤劳和努力,两年的时间便脱贫,成为大家交相称赞的模范夫妻。  身贫志坚,不等不靠自己盖起新房  今年52歲的易承军,上有患癫痫且双目失明的母亲需要照顾,下有两个小孩读书,而夫妻二人又患糖尿病常年吃药,以前居住的土坯房早已倒塌,一直寄住在其弟弟家,家境十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持数量服从质量 进度服从实效 真正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近年来,农村廁所革命深入推进,卫生厕所不断推广普及,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十四五”时期要继续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注重因地制宜、科学引导,坚持数量服从质量
期刊
他,自幼因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右手残疾,还有一个智残二级的妻子和一个智残三级的未成年儿子,生活难!难!难!可是,在脱贫攻坚的大道上,他硬是左手握着剪刀,剪出生活的幸福花。他就是瑞昌市夏畈镇铜岭村曾经的贫困户戴卫星。  身残志坚 感动师傅  2014年的一天,夏畈镇文化站朱朴光站长到铜岭村检查农家书屋管理工作,发现管理员戴卫星正在专注地看着有关剪纸的书籍,朱站长带着同道中人的欣喜主动和戴卫星交谈了起来
期刊
1963年出生的宋名周已年近花甲,身残志坚的他,摆过地摊、收过破烂、养过鸡鸭。在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帮助下,宋名周养起了鸽子,从最初的50对到现在100多对。2019年,他靠卖鸽子收入过万,成功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实现了脱贫致富梦。  宋名周是永修县后岗村3组人,出生不久便不幸患上了软骨症,四肢因病变得畸形,行动不便,虽能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说话却十分困难。2012年被评定为肢体二级残疾。2013年开
期刊
“我不叫张海迪,我叫张海晶……”  在都昌县大港镇盐田村,有个自强脱贫的“外来媳妇”张海晶。和张海迪相似的是,她也是个自强不息的“轮椅姑娘”。通过自己的努力,她为自己的轮椅插上了一雙自由飞翔的“翅膀”。  1990年出生的张海晶,是浙江丽水人。2008年,正值花样年华的她,在一次阳台收衣服时不幸从六楼坠落,盆骨粉碎性骨折,脊髓断裂,脾脏破裂切除,昏迷了三天三夜,住院4个月,做了3次手术!虽然生命被
期刊
武宁县大洞乡彭坪村90后小伙叶志高少年丧父,家贫母衰。他勇敢地挑起家庭重担,17岁赤手空拳开始创业,18岁成立自己的药材加工廠,20岁被保送上大学,22岁成立江西省首家“手上农庄农业科技公司”, 从一名贫困户变成致富领头雁,从默默无闻到远近闻名。  不屈服命运——“我要脱贫”  2008年,对少年叶志高来说极不平常。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击碎了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一同击碎的,还有
期刊
[提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在这篇光辉的纲领性文献中,习近平总书记贯通历史、现实、未来,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我们党一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庄严宣告了在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深刻阐明了伟大建党精神,科学概括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
期刊
今天故事的主角,名叫周应红,既是一位“无脚”贫困户,又是一名网络主播,还是一个淘宝店主。既知维修家电,又能诗歌朗诵,还会软笔书法。由于身患残疾、行动不便,卧室成了他的“工作室”,电脑成了他的“铁饭碗”,书法成了他的“好朋友”。走进他的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一幅字画——《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仿佛就是这位贫困户的真实写照。  身残志坚 自学维修家电  1973年,周应红出生在德安县
期刊
在都昌县芗溪乡井头村有这样一位古稀老人,她不服输不服老,用长满老茧的双手圆了自己的脱贫梦。她,就是余水凤。  1944年6月出生的余水凤,是都昌县芗溪乡井头村委会八房自然村人。余水凤的丈夫江孔西,生前是井头村的老支委,一名有着四十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余水凤和丈夫一生坎坷,育有两儿一女,大儿子年幼时就过继出去了,小儿子在1996年、年仅30岁时,查出白血病,医治无效去世,为两个老人留下了两个孙子和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