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山区如何推进秀美乡村建设,是当前江西省“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修水县马坳镇黄溪村把扶贫开发作为开展秀美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创新思路,大胆尝试,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了较大变化。
一、“黄溪模式”的实施背景
2008年增补为国定贫困村的黄溪村位于东津水电站库区下游,三面环水,一面靠山,距修水县城20公里。全村面积1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6亩,山林面积6000亩。辖15个村民小组,有612户2712人,其中贫困人口843人。过去,由于人多地少,居住分散,资源缺乏,无主导产业,加之受东津水电站库区水温低的影响,水稻产量低,农民生活十分困难。由于生活贫困造成人心涣散,各种案件不断发生,群体上访接连不断。
三年来,黄溪村“两委”班子组织和带领全村广大群众抢抓机遇,以扶贫开发为载体和抓手,以改造人居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充分调动全村干群参与的热情,扎实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称赞村支部书记徐万年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好榜样。副省长胡幼桃对黄溪村依托扶贫开发、建设秀美乡村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村支书徐万年先后获得九江市十佳支部书记、江西省劳动模范、江西省党代表等殊荣。在2010年全国扶贫开发成果展览活动中,黄溪村搬迁扶贫进入全国综合馆。国家和省市扶贫部门领导多次前往调研,认为黄溪村创造了新形势下山区农村扶贫开发的“黄溪模式”。
二、“黄溪模式”带来的新变化
自2008年以来的三年,是黄溪村实施扶贫开发战略的三年,也是黄溪村发展速度最快的三年。正如江西省政协副主席、九江市委书记钟利贵所评价的:黄溪村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生了质的变化。
1 最明显的变化是村容村貌的改观。引导村民下山安置,着力打造新型中心村。中心村占地面积70亩,每户为连体式独立庭院,有3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14米宽的街道,绿化树木20多品种。安装路灯120盏。设有垃圾桶120个,建沼气池136口,采取“猪-沼-桑、猪-沼-菜、猪-沼-茶”模式,发展循环经济。2010年,率先在全县修建了第一个占地30亩的村级公墓区。
2 最突出的变化是基础设施的改善。先后硬化村组公路7.2公里,特别是黄溪大桥的建设,打通至柯龙线二级公路的快速通道。修建总长3公里灌溉主渠2条、“网格化”灌溉渠5000米,平整格田面积1600亩,改建、新建田间机耕道路16千米。戶户用上了安全干净的自来水。
3 最可喜的变化是社会事业的发展。新建了一栋450平方米的小学综合大楼,为任课教师配备了空调、卫生间和厨房的双人宿舍,在教室配备多媒体电教设施,教学成绩跨入全县先进行列。建立了标准化村卫生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农保覆盖率达100%。改造村部成立村民服务中心、农民书屋,建设了村民文化休闲广场,村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4 最难得的变化是农民收入的突破。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1300元增加到4000元,今年将达到5500元。以前,由于家境贫困、生活条件差,女青年都往外面嫁,有17个35岁以上的大龄男青年娶不到媳妇。而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些大龄男青年大部分都结了婚。不仅有湖南、海南、云南等地姑娘远嫁到黄溪,还有不少外地小伙子来黄溪做上门女婿。
5 最深刻的变化是村风文明的进步。2008年以前的黄溪村,全村有62张麻将桌,每天有近300人在麻将桌上度过,6年间无法开展计划生育,15年间有60多个人犯法被判刑,被信用社列入“黑名单”。如今,黄溪村难闻麻将扑克声,大家农忙种地,农闲到企业做事,早晚健身娱乐,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基本实现了无打架斗殴、无偷盗、无赌博、无超生、无刑事犯罪、无上访等“六无”现象,被信用部门授予“守信用村”。
三、“黄溪模式”的新做法
变化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在几年的实践中,“黄溪模式”主要是突出了五项工作重点:
1、以搬迁扶贫为切入点,不断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新的黄溪村“两委”班子上任后,首先从改善群众生存环境人手,通过实施移民搬迁,建立移民扶贫中心村。2009年建设第一期工程,共安置移民135户615人。除安置本村山区移民外,还接受来自港口、溪口、黄沙、上衫、程坊等8个乡镇的山区移民。有两种建设方式:一是“统规统筹,自建房安置”。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调剂宅基地,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由农户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自主建房。对经济基础较好的非贫困户,提倡在建房时把标准建高一些。对经济基础一般的贫困户,只要求外观保持一致,不限标准,逐步建设。对经济基础较差的特困户,采取自己筹集一点、亲友帮助一点、政府支持一点、银行借贷一点的办法,只求经济实用、能住得下就可。共有33户特困户享受移民扶贫与农村危房改造的叠加政策,村干部还为他们担保赊购水泥、钢筋、砖等建材140余万元。二是“统规统建,保障房安置”。对暂不符合五保条件、无依无靠、无力搬迁的孤寡、弱智、病残者,由村委会统一建设移民扶贫保障房进行安置。有一室一厅(35平方米)、二室一厅(45平方米)两种户型,建有公共食堂和活动室。这种方式已安置20户35人,在全国首开村级保障房之先河。目前,正在高标准规划、建设二期工程,预计可安置200户1000人。
2、以产业扶贫为主攻点,不断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一是突出抓好高效农业。第一,推行土地流转。采取“反租倒包”的办法,将外出务工或以工副业为主、不需要种田的农户的土地,以15年租赁期、每亩每年150元的租金由村委会统一租赁代管,进行土地平整后,再承包给种植大户。第二,改革耕作制度。针对黄溪村位于库区下游、水温低的现实,决定实行水改旱,发展蚕桑和有机蔬菜。为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肥料,鼓励村民发展养猪业。目前,全村蚕桑基地800亩,蔬菜基地200亩,有30%的农户办起了家庭养猪场。第三,组建合作社。如桑蚕合作社已吸纳社员180余人,设立蚕桑发展基金,设最低保护价,对蚕农实行每亩120元化肥补贴。依托万年生猪综合养殖公司,通过“公司包猪种、包饲料、包技术、包防疫,统一销售,每头生猪纯赚200元,高出部分80%归农户,低出部分由公司补贴”的承诺,扶持农民养猪。同样,通过建立康绿蔬菜合作社组织有机蔬菜生产。全村仅养蚕一项,总产值由2008年的3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105万元,2012年有望增加到250万元。第四,政策激励。只要愿意发展桑园的,村里免费送桑树苗;只要想扩建蚕室的,村里免费提供砖瓦;只要养蚕的,全部免费小蚕共育。村干部分片包户进行蚕桑技术指导。二是积极发展工业企业。先后引进了黄溪水电站、三和家俱厂、恒丰木竹制板厂等8家企业,引进资金超亿元,年创产值1.5亿元,有320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3、以整村推进为着力点,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村民表决,把群众反映最强烈、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道路、饮水和灌溉3项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重点。一是狠抓公路建设,着力解决“行路难”的问题。新建一条宽14米的1.2公里连接柯龙线二级路公路,包含长126米、宽10.5米大桥一座。硬化组级公路6公里,基本实现组组通水泥路。二是狠抓水利和基本农田建设,着力解决“饮水难”、“灌溉难”的问题。利用东津水库的一级水源,建成了全县首个村级自来水厂,解决了全村饮水问题。修建总长3公里的盘山圳灌溉主渠2条,园田化面积1600亩,三面光灌溉渠5000米,改建、新建田间机耕道路16千米。
4、以科技扶贫为立足点,不断增强村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一是走出去换脑取经。组织村组干部、全体党员、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先后到华西村和小岗村学习观摩,让大家在参观中受到教育、搅动思想,由“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做服务型干部”、“要有超前意识”、“插队买饭”、“尊重村民意见”、“分散责任风险”、“做好功课”等蕴藏现代管理理念的话语也经常从村干部的口中说出。二是请进来传授技能。与省蚕种厂合作建立蚕种繁育基地,聘请10名技术员到黄溪村蹲点指导科技养蚕,使蚕茧价格提高到每市斤34元,是市场均价的两倍多。黄溪已成为重要的蚕种基地,占全省制种量的45%,年制种10万张。每年开展劳动技能大赛、“鉴蛹”比赛等活动,举办各类培训、讲座不少10期,村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明显增强。
5、以行业扶贫为结合点,不断争取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吃透政策,用足政策,为发展争取支援是黄溪村加快脱贫步伐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学习政策。近些年,从中央到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如种粮补贴、村村通、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渡改桥、新村建设、水库移民扶持等等。黄溪村在学习、理解、掌握并善用政策上下足功夫,结合本村具体情况在行业政策中寻求依据得到帮助,形成由“等钱做事到先做事再找钱”的倒逼机制。二是争取政策。黄溪村坚持苦干实干,以干促变,用扎实工作赢得部门的支持。如争取了交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教育、新村办等部门的项目和资金的支持。黄溪村的几个大项目都是在对惠农政策的充分理解下,通过多方努力争取来的。在三年时间里,黄溪村用510多万元扶贫资金(含移民搬迁、整村推进、产业发展等扶贫资金)带动了1120万元支农资金的大投入。
四、“黄溪模式”给人们的新启示
黄溪村作为一个国定贫困村,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让人惊叹,更让人深思。其经验为我们推进扶贫开发、建设秀美新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推进扶贫开发建设秀美新村,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2008年底,致富带头人、民营企业家、修水县万年综合养殖公司董事长徐万年在全体村民的一致呼声中,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有奉献精神。上任时,承诺“不领一分钱工资,不拿一分钱补贴,不报销一分钱差旅费”,成为全县唯一的“三不支书”。村里公共事业发展资金困难时,他垫资达15万元。他有超前眼光。按照“20年不落伍”的要求规划移民小区,俨然为园林化新型城镇社区,让600多村民过上了城镇化生活。千方百计争取了投资500万元黄溪大桥的立项,使黄溪村到柯龙线二级公路的里程缩短了2.3公路。他有工作魄力。大胆地启动建设了全县规模最大、标准最高、配套最全、环境最优的移民中心村,既聚集了人气,又振奋了人心。2009年垫资创办黄溪创业小区,引进了4家企业落户,直接解决了100余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通过兴水利、修公路、建新村,间接拉动了近150名村民回乡创业就业;通过建立蚕桑、蔬菜等特色产业基地,使130名村民成为产业工人。村民都忙起来了,自动将62台麻将机全部封存,赌博之风在村里绝迹。他有经营理念。利用自己的创业经验,积极寻找致富项目。如用市场经济的思维发展蚕桑和蔬菜产业,并引进省蚕种场到黄溪建设制种基地,延伸蚕桑产业链,使养蚕产值三年翻三番。
在徐万年的影响带动下,黄溪村“两委”班子成员讲团结、讲奉献。村主任方小华,曾经是建筑公司老板,近三年来,他的建筑公司处于停业状态,全身心扑在村里事务中。原村支部书记戴定金折服于徐万年的能力和精神,主动申请到村部义务帮忙做事。他说:“自己任上没做成什么事,心里有愧。现在跟着徐书记干,浑身是劲!”由此可见,加快贫困村脱贫致富步伐、建设和谐秀美新村,必须要有一个无私奉献、思路清晰、能领着群众艰苦创业的好带头人。
启示之
:推进扶贫开发建设秀美新村,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发展思路。黄溪村“两委”班子从深入分析村情、逐户走访问计人手,创造性提出了“住房城镇化、村庄田化园、农业产业化、耕作机械化、农民工人化”的发展思路,科学制定了《黄溪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发展过程中,以产业为主导、项目为纽带、群众为主体、党员为先锋,共富为目标,把改造人居环境、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的重点,探索出了适合黄溪实际的新路子。看到黄溪的巨大变化,人们都说徐万年“真大胆,干了许多别人不敢想、不敢干的大事”、“三年干了十几年的事”。但事实证明,只要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顺应农村发展的规律,抓住脱贫致富的要领,再大胆的设想也能成为发展的蓝图。
启示之三:推进扶贫开发建设秀美新村,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运行机制。黄溪村的扶贫工作实现了两个创新:一是创新扶贫对象扶持机制。根据“两项制度”衔接的成果,在产业扶贫、移民搬迁、生活保障等方面,对扶贫户实行差別式扶持。如安排8.4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按每人400元补助标准,帮助已建档立卡的农村扶贫对象44户210人发展蚕桑、蔬菜产业。二是创新帮扶资金使用机制。在自来水工程、蚕室蚕具、蔬菜大棚等项目中,采取市场化运作,村委会把帮扶资金作为股份与公司、个人合作经营,收益按股分配。这样既保证了帮扶资金的有序管理、永续利用,更能增加集体收入。如在有机蔬菜基地建设中,村委会利用帮扶资金30万元建蔬菜大棚作为股份,村民以地入股,蔬菜公司以资金和技术入股,实现利润后村委会、村民和蔬菜公司三方按股分红,村委会每年可获利6万元。201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8万余元,既富民又富村。他们的做法,对现有贫困村在产业建设中因资金不足或主体不明而成半拉子工程或者干不成事情的做法,应当有启发。
启示之四:推进扶贫开发建设秀美新村,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操作平台。一是村民代表大会公选扶贫项目。黄溪村以村民代表大会为决策机构,全村每10户选举一个代表,以投票公选的办法确定了16项建设任务,其中把道路、饮水、灌溉列为整村推进的重点项目。二是理事会组织运作项目。他们把组建村民理事会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工作重点,成立了15个理事会。在建设移民中心村、流转土地新扩桑园、修路架桥等事务中,都听取理事会意见,无一人上访。通过理事会村民表决支持率都在98%以上,村民“一事一议”用于公益事业筹资100余万元,筹劳9500个。
启示之五:推进扶贫开发建设秀美新村,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工作方法。新时期开展农村扶贫工作,建设秀美乡村,对贫困村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黄溪村适时改进教育农民的方法,广泛开展了“培育富裕户、带动中间户、关爱贫困户、转化后进户”的活动,对全村农户进行分析排队,分类制定培养、帮扶措施。对富裕户,重点是加压鼓劲,增强带动力;对中间户,重点是引导激励,图谋大发展;对贫困户,重点是支持帮扶,在经济上打翻身仗;对后进户,重点是交心谈心,转变思想。正为如此,黄溪村到处都是创业干事的场面,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景象。
责任编辑:欧阳小芹
一、“黄溪模式”的实施背景
2008年增补为国定贫困村的黄溪村位于东津水电站库区下游,三面环水,一面靠山,距修水县城20公里。全村面积1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6亩,山林面积6000亩。辖15个村民小组,有612户2712人,其中贫困人口843人。过去,由于人多地少,居住分散,资源缺乏,无主导产业,加之受东津水电站库区水温低的影响,水稻产量低,农民生活十分困难。由于生活贫困造成人心涣散,各种案件不断发生,群体上访接连不断。
三年来,黄溪村“两委”班子组织和带领全村广大群众抢抓机遇,以扶贫开发为载体和抓手,以改造人居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充分调动全村干群参与的热情,扎实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称赞村支部书记徐万年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好榜样。副省长胡幼桃对黄溪村依托扶贫开发、建设秀美乡村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村支书徐万年先后获得九江市十佳支部书记、江西省劳动模范、江西省党代表等殊荣。在2010年全国扶贫开发成果展览活动中,黄溪村搬迁扶贫进入全国综合馆。国家和省市扶贫部门领导多次前往调研,认为黄溪村创造了新形势下山区农村扶贫开发的“黄溪模式”。
二、“黄溪模式”带来的新变化
自2008年以来的三年,是黄溪村实施扶贫开发战略的三年,也是黄溪村发展速度最快的三年。正如江西省政协副主席、九江市委书记钟利贵所评价的:黄溪村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生了质的变化。
1 最明显的变化是村容村貌的改观。引导村民下山安置,着力打造新型中心村。中心村占地面积70亩,每户为连体式独立庭院,有3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14米宽的街道,绿化树木20多品种。安装路灯120盏。设有垃圾桶120个,建沼气池136口,采取“猪-沼-桑、猪-沼-菜、猪-沼-茶”模式,发展循环经济。2010年,率先在全县修建了第一个占地30亩的村级公墓区。
2 最突出的变化是基础设施的改善。先后硬化村组公路7.2公里,特别是黄溪大桥的建设,打通至柯龙线二级公路的快速通道。修建总长3公里灌溉主渠2条、“网格化”灌溉渠5000米,平整格田面积1600亩,改建、新建田间机耕道路16千米。戶户用上了安全干净的自来水。
3 最可喜的变化是社会事业的发展。新建了一栋450平方米的小学综合大楼,为任课教师配备了空调、卫生间和厨房的双人宿舍,在教室配备多媒体电教设施,教学成绩跨入全县先进行列。建立了标准化村卫生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农保覆盖率达100%。改造村部成立村民服务中心、农民书屋,建设了村民文化休闲广场,村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4 最难得的变化是农民收入的突破。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1300元增加到4000元,今年将达到5500元。以前,由于家境贫困、生活条件差,女青年都往外面嫁,有17个35岁以上的大龄男青年娶不到媳妇。而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些大龄男青年大部分都结了婚。不仅有湖南、海南、云南等地姑娘远嫁到黄溪,还有不少外地小伙子来黄溪做上门女婿。
5 最深刻的变化是村风文明的进步。2008年以前的黄溪村,全村有62张麻将桌,每天有近300人在麻将桌上度过,6年间无法开展计划生育,15年间有60多个人犯法被判刑,被信用社列入“黑名单”。如今,黄溪村难闻麻将扑克声,大家农忙种地,农闲到企业做事,早晚健身娱乐,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基本实现了无打架斗殴、无偷盗、无赌博、无超生、无刑事犯罪、无上访等“六无”现象,被信用部门授予“守信用村”。
三、“黄溪模式”的新做法
变化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在几年的实践中,“黄溪模式”主要是突出了五项工作重点:
1、以搬迁扶贫为切入点,不断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新的黄溪村“两委”班子上任后,首先从改善群众生存环境人手,通过实施移民搬迁,建立移民扶贫中心村。2009年建设第一期工程,共安置移民135户615人。除安置本村山区移民外,还接受来自港口、溪口、黄沙、上衫、程坊等8个乡镇的山区移民。有两种建设方式:一是“统规统筹,自建房安置”。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调剂宅基地,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由农户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自主建房。对经济基础较好的非贫困户,提倡在建房时把标准建高一些。对经济基础一般的贫困户,只要求外观保持一致,不限标准,逐步建设。对经济基础较差的特困户,采取自己筹集一点、亲友帮助一点、政府支持一点、银行借贷一点的办法,只求经济实用、能住得下就可。共有33户特困户享受移民扶贫与农村危房改造的叠加政策,村干部还为他们担保赊购水泥、钢筋、砖等建材140余万元。二是“统规统建,保障房安置”。对暂不符合五保条件、无依无靠、无力搬迁的孤寡、弱智、病残者,由村委会统一建设移民扶贫保障房进行安置。有一室一厅(35平方米)、二室一厅(45平方米)两种户型,建有公共食堂和活动室。这种方式已安置20户35人,在全国首开村级保障房之先河。目前,正在高标准规划、建设二期工程,预计可安置200户1000人。
2、以产业扶贫为主攻点,不断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一是突出抓好高效农业。第一,推行土地流转。采取“反租倒包”的办法,将外出务工或以工副业为主、不需要种田的农户的土地,以15年租赁期、每亩每年150元的租金由村委会统一租赁代管,进行土地平整后,再承包给种植大户。第二,改革耕作制度。针对黄溪村位于库区下游、水温低的现实,决定实行水改旱,发展蚕桑和有机蔬菜。为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肥料,鼓励村民发展养猪业。目前,全村蚕桑基地800亩,蔬菜基地200亩,有30%的农户办起了家庭养猪场。第三,组建合作社。如桑蚕合作社已吸纳社员180余人,设立蚕桑发展基金,设最低保护价,对蚕农实行每亩120元化肥补贴。依托万年生猪综合养殖公司,通过“公司包猪种、包饲料、包技术、包防疫,统一销售,每头生猪纯赚200元,高出部分80%归农户,低出部分由公司补贴”的承诺,扶持农民养猪。同样,通过建立康绿蔬菜合作社组织有机蔬菜生产。全村仅养蚕一项,总产值由2008年的3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105万元,2012年有望增加到250万元。第四,政策激励。只要愿意发展桑园的,村里免费送桑树苗;只要想扩建蚕室的,村里免费提供砖瓦;只要养蚕的,全部免费小蚕共育。村干部分片包户进行蚕桑技术指导。二是积极发展工业企业。先后引进了黄溪水电站、三和家俱厂、恒丰木竹制板厂等8家企业,引进资金超亿元,年创产值1.5亿元,有320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3、以整村推进为着力点,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村民表决,把群众反映最强烈、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道路、饮水和灌溉3项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重点。一是狠抓公路建设,着力解决“行路难”的问题。新建一条宽14米的1.2公里连接柯龙线二级路公路,包含长126米、宽10.5米大桥一座。硬化组级公路6公里,基本实现组组通水泥路。二是狠抓水利和基本农田建设,着力解决“饮水难”、“灌溉难”的问题。利用东津水库的一级水源,建成了全县首个村级自来水厂,解决了全村饮水问题。修建总长3公里的盘山圳灌溉主渠2条,园田化面积1600亩,三面光灌溉渠5000米,改建、新建田间机耕道路16千米。
4、以科技扶贫为立足点,不断增强村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一是走出去换脑取经。组织村组干部、全体党员、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先后到华西村和小岗村学习观摩,让大家在参观中受到教育、搅动思想,由“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做服务型干部”、“要有超前意识”、“插队买饭”、“尊重村民意见”、“分散责任风险”、“做好功课”等蕴藏现代管理理念的话语也经常从村干部的口中说出。二是请进来传授技能。与省蚕种厂合作建立蚕种繁育基地,聘请10名技术员到黄溪村蹲点指导科技养蚕,使蚕茧价格提高到每市斤34元,是市场均价的两倍多。黄溪已成为重要的蚕种基地,占全省制种量的45%,年制种10万张。每年开展劳动技能大赛、“鉴蛹”比赛等活动,举办各类培训、讲座不少10期,村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明显增强。
5、以行业扶贫为结合点,不断争取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吃透政策,用足政策,为发展争取支援是黄溪村加快脱贫步伐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学习政策。近些年,从中央到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如种粮补贴、村村通、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渡改桥、新村建设、水库移民扶持等等。黄溪村在学习、理解、掌握并善用政策上下足功夫,结合本村具体情况在行业政策中寻求依据得到帮助,形成由“等钱做事到先做事再找钱”的倒逼机制。二是争取政策。黄溪村坚持苦干实干,以干促变,用扎实工作赢得部门的支持。如争取了交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教育、新村办等部门的项目和资金的支持。黄溪村的几个大项目都是在对惠农政策的充分理解下,通过多方努力争取来的。在三年时间里,黄溪村用510多万元扶贫资金(含移民搬迁、整村推进、产业发展等扶贫资金)带动了1120万元支农资金的大投入。
四、“黄溪模式”给人们的新启示
黄溪村作为一个国定贫困村,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让人惊叹,更让人深思。其经验为我们推进扶贫开发、建设秀美新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推进扶贫开发建设秀美新村,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2008年底,致富带头人、民营企业家、修水县万年综合养殖公司董事长徐万年在全体村民的一致呼声中,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有奉献精神。上任时,承诺“不领一分钱工资,不拿一分钱补贴,不报销一分钱差旅费”,成为全县唯一的“三不支书”。村里公共事业发展资金困难时,他垫资达15万元。他有超前眼光。按照“20年不落伍”的要求规划移民小区,俨然为园林化新型城镇社区,让600多村民过上了城镇化生活。千方百计争取了投资500万元黄溪大桥的立项,使黄溪村到柯龙线二级公路的里程缩短了2.3公路。他有工作魄力。大胆地启动建设了全县规模最大、标准最高、配套最全、环境最优的移民中心村,既聚集了人气,又振奋了人心。2009年垫资创办黄溪创业小区,引进了4家企业落户,直接解决了100余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通过兴水利、修公路、建新村,间接拉动了近150名村民回乡创业就业;通过建立蚕桑、蔬菜等特色产业基地,使130名村民成为产业工人。村民都忙起来了,自动将62台麻将机全部封存,赌博之风在村里绝迹。他有经营理念。利用自己的创业经验,积极寻找致富项目。如用市场经济的思维发展蚕桑和蔬菜产业,并引进省蚕种场到黄溪建设制种基地,延伸蚕桑产业链,使养蚕产值三年翻三番。
在徐万年的影响带动下,黄溪村“两委”班子成员讲团结、讲奉献。村主任方小华,曾经是建筑公司老板,近三年来,他的建筑公司处于停业状态,全身心扑在村里事务中。原村支部书记戴定金折服于徐万年的能力和精神,主动申请到村部义务帮忙做事。他说:“自己任上没做成什么事,心里有愧。现在跟着徐书记干,浑身是劲!”由此可见,加快贫困村脱贫致富步伐、建设和谐秀美新村,必须要有一个无私奉献、思路清晰、能领着群众艰苦创业的好带头人。
启示之
:推进扶贫开发建设秀美新村,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发展思路。黄溪村“两委”班子从深入分析村情、逐户走访问计人手,创造性提出了“住房城镇化、村庄田化园、农业产业化、耕作机械化、农民工人化”的发展思路,科学制定了《黄溪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发展过程中,以产业为主导、项目为纽带、群众为主体、党员为先锋,共富为目标,把改造人居环境、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的重点,探索出了适合黄溪实际的新路子。看到黄溪的巨大变化,人们都说徐万年“真大胆,干了许多别人不敢想、不敢干的大事”、“三年干了十几年的事”。但事实证明,只要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顺应农村发展的规律,抓住脱贫致富的要领,再大胆的设想也能成为发展的蓝图。
启示之三:推进扶贫开发建设秀美新村,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运行机制。黄溪村的扶贫工作实现了两个创新:一是创新扶贫对象扶持机制。根据“两项制度”衔接的成果,在产业扶贫、移民搬迁、生活保障等方面,对扶贫户实行差別式扶持。如安排8.4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按每人400元补助标准,帮助已建档立卡的农村扶贫对象44户210人发展蚕桑、蔬菜产业。二是创新帮扶资金使用机制。在自来水工程、蚕室蚕具、蔬菜大棚等项目中,采取市场化运作,村委会把帮扶资金作为股份与公司、个人合作经营,收益按股分配。这样既保证了帮扶资金的有序管理、永续利用,更能增加集体收入。如在有机蔬菜基地建设中,村委会利用帮扶资金30万元建蔬菜大棚作为股份,村民以地入股,蔬菜公司以资金和技术入股,实现利润后村委会、村民和蔬菜公司三方按股分红,村委会每年可获利6万元。201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8万余元,既富民又富村。他们的做法,对现有贫困村在产业建设中因资金不足或主体不明而成半拉子工程或者干不成事情的做法,应当有启发。
启示之四:推进扶贫开发建设秀美新村,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操作平台。一是村民代表大会公选扶贫项目。黄溪村以村民代表大会为决策机构,全村每10户选举一个代表,以投票公选的办法确定了16项建设任务,其中把道路、饮水、灌溉列为整村推进的重点项目。二是理事会组织运作项目。他们把组建村民理事会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工作重点,成立了15个理事会。在建设移民中心村、流转土地新扩桑园、修路架桥等事务中,都听取理事会意见,无一人上访。通过理事会村民表决支持率都在98%以上,村民“一事一议”用于公益事业筹资100余万元,筹劳9500个。
启示之五:推进扶贫开发建设秀美新村,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工作方法。新时期开展农村扶贫工作,建设秀美乡村,对贫困村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黄溪村适时改进教育农民的方法,广泛开展了“培育富裕户、带动中间户、关爱贫困户、转化后进户”的活动,对全村农户进行分析排队,分类制定培养、帮扶措施。对富裕户,重点是加压鼓劲,增强带动力;对中间户,重点是引导激励,图谋大发展;对贫困户,重点是支持帮扶,在经济上打翻身仗;对后进户,重点是交心谈心,转变思想。正为如此,黄溪村到处都是创业干事的场面,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景象。
责任编辑:欧阳小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