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使命。大学生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践行者,其高度的文化自信对于传承民族优秀思想文化、发扬创新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 大学生;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 G40-05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5-0022-01
一、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1]文化自信是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是一种对本民族文化由衷肯定的积极心态,其内容既包含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理念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并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自身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也包含个人对国家、民族的自身文化、价值取向持有认同的态度,表现出强烈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坚定的信念。根据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第一,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第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第三,对外来优秀文化的成功借鉴;第四,对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性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实现文化永久的繁荣兴盛,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对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增强国家软实力。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体而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时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思想,时刻铭记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去寻根,从世界先进文化中去寻找动力,立足当代国情结合时代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增强国家的创新能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2.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性要求。
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离不开文化自信的践行。大学生在大学时期不仅需要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思辨能力,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而文化自信的培育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辩证的思维方式,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實现其真正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此外,文化自信能激发其理想信念意识和创造力,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总之,高度的文化自信在构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三、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与方法
1.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主要教育作用。
大学生在大学求学时期是其形成主流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高校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阵地作用。首先,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要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思想,教授与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大学生才能自觉认同民族优秀文化,辩证看待外来文化。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站在时代的高度,在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态基础上结合新方法来进行互动教学。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容易让已成年的大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应多运用能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例如,充分利用QQ、微博、微信平台来进行互动式教学。这种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方式更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推动他们自觉实践文化自信。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要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增强“文化自信”的校园主题实践活动,有利于扩大主流价值观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影响力。例如,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会,“中国优秀文化”的讨论会,引导学生认真研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做好读书笔记,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培育文化自信。
2.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时代宣传作用。
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95亿,同比增长5%,其中,网民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大学生已经成为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新媒体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值得引起重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单一的传播方式,大学生通过网络能瞬时接收世界各地的信息。新媒体在传播文化自信价值观上有着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新媒体传播具有传播方式多样化,速度快速化,灵活化和互动化的特点,能抓住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引起价值观共鸣。面对外来文化的传播,许多大学生选择全盘接受,缺乏一定的辨析能力,容易产生盲目的崇拜。因此,新媒体要发挥其优势,抢占意识领域宣传平台。
3.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凝聚作用。
大学生自觉践行文化自信是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最终归宿。大学生只有真正参与社会实践才能真正从心理上认同文化自信,自觉践行文化自信。社会要多开展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活动,例如开展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体验活动,举办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比赛,开展中外文化互动交流实践活动来激发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源泉,创造大学生实践文化自信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2.
[2] 高新.大学生价值自信培养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2).
[3] 张志娟,秦东方.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途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
关键字: 大学生;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 G40-05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5-0022-01
一、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1]文化自信是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是一种对本民族文化由衷肯定的积极心态,其内容既包含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理念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并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自身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也包含个人对国家、民族的自身文化、价值取向持有认同的态度,表现出强烈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坚定的信念。根据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第一,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第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第三,对外来优秀文化的成功借鉴;第四,对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性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实现文化永久的繁荣兴盛,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对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增强国家软实力。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体而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时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思想,时刻铭记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去寻根,从世界先进文化中去寻找动力,立足当代国情结合时代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增强国家的创新能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2.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性要求。
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离不开文化自信的践行。大学生在大学时期不仅需要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思辨能力,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而文化自信的培育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辩证的思维方式,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實现其真正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此外,文化自信能激发其理想信念意识和创造力,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总之,高度的文化自信在构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三、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与方法
1.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主要教育作用。
大学生在大学求学时期是其形成主流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高校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阵地作用。首先,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要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思想,教授与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大学生才能自觉认同民族优秀文化,辩证看待外来文化。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站在时代的高度,在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态基础上结合新方法来进行互动教学。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容易让已成年的大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应多运用能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例如,充分利用QQ、微博、微信平台来进行互动式教学。这种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方式更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推动他们自觉实践文化自信。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要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增强“文化自信”的校园主题实践活动,有利于扩大主流价值观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影响力。例如,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会,“中国优秀文化”的讨论会,引导学生认真研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做好读书笔记,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培育文化自信。
2.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时代宣传作用。
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95亿,同比增长5%,其中,网民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大学生已经成为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新媒体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值得引起重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单一的传播方式,大学生通过网络能瞬时接收世界各地的信息。新媒体在传播文化自信价值观上有着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新媒体传播具有传播方式多样化,速度快速化,灵活化和互动化的特点,能抓住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引起价值观共鸣。面对外来文化的传播,许多大学生选择全盘接受,缺乏一定的辨析能力,容易产生盲目的崇拜。因此,新媒体要发挥其优势,抢占意识领域宣传平台。
3.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凝聚作用。
大学生自觉践行文化自信是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最终归宿。大学生只有真正参与社会实践才能真正从心理上认同文化自信,自觉践行文化自信。社会要多开展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活动,例如开展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体验活动,举办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比赛,开展中外文化互动交流实践活动来激发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源泉,创造大学生实践文化自信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2.
[2] 高新.大学生价值自信培养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2).
[3] 张志娟,秦东方.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途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