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共同创办的高校,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发展独立学院数量与日俱增,面临的竞争与教学问题也凸显出来。独立学院在发展中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定位与发展格局的道路,即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实践性人才,所以独立学院进行双师型转型使必然趋势。本文从独立学院双师型转型的迫切性入手,分析了转型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独立学院;双师型;转型;实施途径
一、独立学院双师型转型的迫切性
独立学院转型,即指独立学院基于自身发展特点、本国教育趋势以及本国社会需求现状,而对办学体制、师资结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模式等进行改革的举措。根据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状况,以及随后而来的产业优化升级模式趋势,我国现下需要一支结构合理、实用性强、数量充足的高技术综合性人才。而应用技术类高校便可很好的满足此需求,针对本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对外直接输出专业性对口高技术人才,在服务、满足社会的同时,成就、升级学生,以解决独立院校因历史遗留问题、专业以及师资力量负累而造成的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低下,与本区域经济发展、社会需求错位等现实问题。独立院校的转型不仅为其本身创造了新的服务社会、发展自身的新舞台,同时也为其日后改革与发展设立了目标,是独立学院检查、自省本身各个环节有无得失的有利措施。
二、独立院校双师型转型面临的困境
何谓“双师型”教师,即既可以以课堂教师身份对学生基本理论教学予以指导,同时又能以专业技术人员身份对学生综合实践以及基本技术进行指导的教师。教师要能够在理论教学之余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特别是专业技能等进行一定的速成与提高,使学生养成勤于探索、善于思维、敢于实践的综合理念与信息。然而由于现在众独立院校相对的基础课程教师偏多,这些教师又不同程度上的综合实践能力缺乏、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观念落后以及知识更新速度低下等,使得独立院校课程设置结构失调、教学方法滞后、教学手段落后,使独立院校失去了其本省的创学目的与创学特色。年轻教师过多的把教学时间应用在理论指导方面,不重视实践创新,再加上本身便是直接从学校来到学校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缺乏,对自己所授专业缺乏一个宏观的把握与了解,因此便难以真正的帮学生增强综合时间能力。而一些本身具有综合能力的教学骨干以及学科带头人,由于愈来愈多的教学压力,身负超负荷工作状态,因此很难有时间与机会等锻炼、提高、更新自己的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因此也就止步不前,将骨干教师退化为边沿教师,直接影响独立院校下一步发展与进步。当前,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内部力量与外部力量的共同协作,一方面加强学校人事制度,一方面从外部政策上进行正确引导,优化师资结构、汇聚师资力量。
三、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方向
(一)突出实践教学,建立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机制
建立一批高规格、优质量的自有“双师资”型教师队伍,是独立院校发展自身的必要措施,獨立院校必须迎困难而上,克服困难、解决困难,以培养一批实践性教学的教师。首先是内修,独立院校应提高自身学校工作环境,构造一种快乐生活、快乐工作的环境,筑巢引凤,吸引外部优质人才,特别是吸引“双师型”人才。除了吸收人才,最终要的是留住人才,从薪资、政策等各方面综合出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此外,还有对于来自外部的兼职老师的政策,兼职老师作为独立院校师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好的弥补了院校在职教师队伍结构失调、职称偏低、教龄不足的弊端,因此,一方面尽力吸引、留住专家教师进驻学校,一方面利用兼职教师、最大可能地实现兼职教师的价值,建立一种兼职、有经验老师与在职、缺乏经验老师的传、帮、带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发挥兼职老师的专业力量,使兼职教师产生一种归属感,同时还可以帮助在职新教师提高专业技术技能,弥补自身缺失。
(二)形成梯队培养,建立实践教师培养的常态化机制
独立院校理应建立、完善自我教师培养机制,以本校文化课为基本,以社会市场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学生个人职业规划为依据,建立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师资培养机制。实践型教师的培养应该与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样走向常态化,学校一方面要鼓励本校教师积极申请进修,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学校发展需要推选一些优秀的青年教师,前去其他高校等进修学习,为本校建立稳定的学科专业人才发展链条,建立“双师型”培养机制,同时还可以将这种机制纳入专业师资考核范围之内,将其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考察条目之一,以吸引、诱导教师主动自发自觉地提升自我。借助于此,不出几年,独立院校必然可以依靠次建立起一种“强内引外,内外结合”的师资发展模式,形成、建立起以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为伍的“三梯队”为骨干的师资队伍。
(三)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实践教学、成果转化的联动机制
独立院校取得更深更远的发展,需要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协作,这便要求独立院校一定要将自身的师资力量、研究队伍,根据市场需要等与教育、实践、人才导向等充分结合起来,实现教师队伍与公司、企业、地区、国家乃至国家层面的协作联动,实现知识、资源、技术的共享与创新。近些年来,经实践证明,校企协作,是独立院校实现自身发展的最佳模式,也是独立院校进军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独立院校以企业为依托,学院教师一方面可进入企业累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独立院校也可根据学生发展需要,邀请企业技术人才入校授课,这样不仅可以直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完善师资结构,同时还可以强化学校实践教学环境,为学校实验教学领域积累宝贵教学经验。此外,校企合作,还可以为独立院校学生提高一个良好的实习基地,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根深层次合作,让学生在实习期间,真正地了解企业,并在企业资深指导师傅的指导下,完善自己的知识与技术结构,优化独立院校人才输出模式。
(四)建立、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激励机制,可以很好地鼓励独立院校教师主动参与各项实践锻炼以及各种职业资格认证、技术鉴定等,学校可以专对此设立津贴,从根本上直接刺激教师将自身升华为“双师型”教师。现代教育利用各种奖励机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常态,比如说教师职称评定的利用,在对教师职称进行评定时一方面要重视教师的学术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能力,重视教师为学校发展做出的各种贡献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等,以此刺激教师主动进取、努力奋进的积极性。
四、小结
独立院校实现“双师型”转型必然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艰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独立院校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国家教育部门等的大力支持,这不仅可以高校率提高独立院校转型步伐,同时也是国家教育部门完善教育结构、实现教育资源、人才资源有效优化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陆迎霞,王慧娟,冯胤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02)
[2]邢彦辰,温海洋,刘显忠,独立学院“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8,(34)
[3]张建华,王巧霞,浅谈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武汉城市圈独立学院为对象[J],中国证券期货,2011,(11)
作者简介:
1.熊晨慧,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2.刘静,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关键词:独立学院;双师型;转型;实施途径
一、独立学院双师型转型的迫切性
独立学院转型,即指独立学院基于自身发展特点、本国教育趋势以及本国社会需求现状,而对办学体制、师资结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模式等进行改革的举措。根据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状况,以及随后而来的产业优化升级模式趋势,我国现下需要一支结构合理、实用性强、数量充足的高技术综合性人才。而应用技术类高校便可很好的满足此需求,针对本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对外直接输出专业性对口高技术人才,在服务、满足社会的同时,成就、升级学生,以解决独立院校因历史遗留问题、专业以及师资力量负累而造成的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低下,与本区域经济发展、社会需求错位等现实问题。独立院校的转型不仅为其本身创造了新的服务社会、发展自身的新舞台,同时也为其日后改革与发展设立了目标,是独立学院检查、自省本身各个环节有无得失的有利措施。
二、独立院校双师型转型面临的困境
何谓“双师型”教师,即既可以以课堂教师身份对学生基本理论教学予以指导,同时又能以专业技术人员身份对学生综合实践以及基本技术进行指导的教师。教师要能够在理论教学之余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特别是专业技能等进行一定的速成与提高,使学生养成勤于探索、善于思维、敢于实践的综合理念与信息。然而由于现在众独立院校相对的基础课程教师偏多,这些教师又不同程度上的综合实践能力缺乏、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观念落后以及知识更新速度低下等,使得独立院校课程设置结构失调、教学方法滞后、教学手段落后,使独立院校失去了其本省的创学目的与创学特色。年轻教师过多的把教学时间应用在理论指导方面,不重视实践创新,再加上本身便是直接从学校来到学校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缺乏,对自己所授专业缺乏一个宏观的把握与了解,因此便难以真正的帮学生增强综合时间能力。而一些本身具有综合能力的教学骨干以及学科带头人,由于愈来愈多的教学压力,身负超负荷工作状态,因此很难有时间与机会等锻炼、提高、更新自己的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因此也就止步不前,将骨干教师退化为边沿教师,直接影响独立院校下一步发展与进步。当前,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内部力量与外部力量的共同协作,一方面加强学校人事制度,一方面从外部政策上进行正确引导,优化师资结构、汇聚师资力量。
三、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方向
(一)突出实践教学,建立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机制
建立一批高规格、优质量的自有“双师资”型教师队伍,是独立院校发展自身的必要措施,獨立院校必须迎困难而上,克服困难、解决困难,以培养一批实践性教学的教师。首先是内修,独立院校应提高自身学校工作环境,构造一种快乐生活、快乐工作的环境,筑巢引凤,吸引外部优质人才,特别是吸引“双师型”人才。除了吸收人才,最终要的是留住人才,从薪资、政策等各方面综合出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此外,还有对于来自外部的兼职老师的政策,兼职老师作为独立院校师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好的弥补了院校在职教师队伍结构失调、职称偏低、教龄不足的弊端,因此,一方面尽力吸引、留住专家教师进驻学校,一方面利用兼职教师、最大可能地实现兼职教师的价值,建立一种兼职、有经验老师与在职、缺乏经验老师的传、帮、带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发挥兼职老师的专业力量,使兼职教师产生一种归属感,同时还可以帮助在职新教师提高专业技术技能,弥补自身缺失。
(二)形成梯队培养,建立实践教师培养的常态化机制
独立院校理应建立、完善自我教师培养机制,以本校文化课为基本,以社会市场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学生个人职业规划为依据,建立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师资培养机制。实践型教师的培养应该与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样走向常态化,学校一方面要鼓励本校教师积极申请进修,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学校发展需要推选一些优秀的青年教师,前去其他高校等进修学习,为本校建立稳定的学科专业人才发展链条,建立“双师型”培养机制,同时还可以将这种机制纳入专业师资考核范围之内,将其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考察条目之一,以吸引、诱导教师主动自发自觉地提升自我。借助于此,不出几年,独立院校必然可以依靠次建立起一种“强内引外,内外结合”的师资发展模式,形成、建立起以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为伍的“三梯队”为骨干的师资队伍。
(三)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实践教学、成果转化的联动机制
独立院校取得更深更远的发展,需要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协作,这便要求独立院校一定要将自身的师资力量、研究队伍,根据市场需要等与教育、实践、人才导向等充分结合起来,实现教师队伍与公司、企业、地区、国家乃至国家层面的协作联动,实现知识、资源、技术的共享与创新。近些年来,经实践证明,校企协作,是独立院校实现自身发展的最佳模式,也是独立院校进军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独立院校以企业为依托,学院教师一方面可进入企业累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独立院校也可根据学生发展需要,邀请企业技术人才入校授课,这样不仅可以直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完善师资结构,同时还可以强化学校实践教学环境,为学校实验教学领域积累宝贵教学经验。此外,校企合作,还可以为独立院校学生提高一个良好的实习基地,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根深层次合作,让学生在实习期间,真正地了解企业,并在企业资深指导师傅的指导下,完善自己的知识与技术结构,优化独立院校人才输出模式。
(四)建立、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激励机制,可以很好地鼓励独立院校教师主动参与各项实践锻炼以及各种职业资格认证、技术鉴定等,学校可以专对此设立津贴,从根本上直接刺激教师将自身升华为“双师型”教师。现代教育利用各种奖励机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常态,比如说教师职称评定的利用,在对教师职称进行评定时一方面要重视教师的学术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能力,重视教师为学校发展做出的各种贡献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等,以此刺激教师主动进取、努力奋进的积极性。
四、小结
独立院校实现“双师型”转型必然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艰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独立院校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国家教育部门等的大力支持,这不仅可以高校率提高独立院校转型步伐,同时也是国家教育部门完善教育结构、实现教育资源、人才资源有效优化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陆迎霞,王慧娟,冯胤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02)
[2]邢彦辰,温海洋,刘显忠,独立学院“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8,(34)
[3]张建华,王巧霞,浅谈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武汉城市圈独立学院为对象[J],中国证券期货,2011,(11)
作者简介:
1.熊晨慧,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2.刘静,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