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演艺场馆是文艺演出的重要依托,也是中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演艺场馆中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等层出不穷,正在悄然改变演艺场馆和舞台的传统面貌。
8月31日,由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主办,北京《演艺科技》杂志社、协会演出场馆设备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演艺设备与科技论坛”在北京皇家大饭店举办。论坛以“演出场馆新技术应用”为主题,邀请来自中、德、韩、美等4个国家的8位专家进行演讲,推动新技术新设备在演艺场馆中的应用,把脉行业发展前景。
来自国内外剧院团、演出场所、建筑设计机构、演艺设备企业的设计者、管理者、技术应用人员,和相关艺术科研、专业院校师生等200余人参会。深圳市台电实业有限公司提供同传设备及技术支持。
出席论坛的嘉宾有: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孙若风,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理事长朱新村,原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巡视员、原协会副理事长谢锐,德国戏剧技术协会副主席加布里埃莱·霍格博士(Dr.Gabriele H6gg),巴西专业音响灯光与乐器行业协会副会长丹尼尔·尼夫斯(Daniel Neves),韩国测试实验室剧场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柳政植(Jeong-Sik Yoo),美国Meyer Sound公司CEO约翰·迈尔(John Meyer),德国SBS公司CEO克里斯蒂安·弗里米勒(Christian Freimiiller),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周正平、苗培如,协会演出场馆设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柳得安、俞健等。
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副理事长、《演艺科技》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熊英主持论坛。朱新村、孙若风先后致辞。
针对剧场运营问题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作为“中国国际专业音响·灯光·乐器及技术展览会”系列活动之一,“中国国际演艺设备与科技论坛”经过十四年成长,已成为传播世界前沿技术、研讨演艺技术发展的高端论坛,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当下,国家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发展,各类剧场、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热度不退,剧场建设呈现出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发展的态势。而国内演艺场馆利用率低,大量剧场闲置、亏损,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2015年文化部发布的《全国专业剧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显示,全国只有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专业剧场全年平均演出场次达到100场以上,其他地区专业剧场年平均演出场次约为40场。而政府补贴收入占剧场收入的40%以上,全国仅有40%的专业剧场能够实现盈利。
朱新村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建成剧场和在建剧场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很多剧场运营时面临利用率低等问题。从目前来看,在我国,专业剧场和多功能剧场长期并存将是一种现实。论坛关注了灯光、音响、舞台机械等多个层面,也为综合性演艺场馆的建设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孙若风表示,
“剧场建设热”客观上带动了演艺文化市场的繁荣,论坛针对行业发展热点、焦点问题,展开讨论,相信会为剧场建设、舞台技术发展带来启迪。
先进理念多维视角内容丰富
伴随经济发展和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提升,文化装备迎来了繁荣发展时期。包括演艺装备在内的文化装备的研发与生产,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及业界的广泛关注。“提升文化装备水平是文化科技融合的重中之重。”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孙若风在《着力提升我国文化装备水平》为主题的演讲中表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对外文化交流等文化建设的主要方面,都需要大力提升文化装备水平,加强技术研发、集成应用和产业化推广。他详细介绍了在《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行动纲领下,未来几年文化部将着力实施的文化装备系统提升行动内容,及将采取的一系列保障措施。
由于建设不合理导致的剧场或舞台设施闲置、现有设备无法满足专业演出需求、投入与回报不成比例的情况,是许多国家剧场建设运营的难题。韩国测试实验室剧场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柳政植以《亚洲演艺场所设计的程序和核心价值》为题进行演讲,关注在演艺场馆设计和建设中如何体现其人文核心价值,关注演职人员与观众的关系,以及演艺场馆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利用和发展。他介绍,韩国在20世纪70~90年代,由地方政府兴建的国有小型表演艺术场所配备的舞台设备,实际上大大超出了演出需要。他以韩国世宗艺术中心和BIFC剧场为例,说明如何在设计中体现服务于人的理念。例如,在韩国世宗艺术中心的设计中抛弃了室内音乐的功能,把这部分预算用到舞台设备上来,让场馆更具目的性,同时节约了开支。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金长烈分享了他的《舞台灯光“四化”(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化、国产化)探索》。他对舞台灯光长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一是“固态照明”应用现象,二是舞台灯光作为“最后一道工序”带来的时间与质量的矛盾。他提出,变革理念是“创造自由的照明空间”;变革方向和结果是:创建新一代舞台灯光系统,即在“灯具一剧场灯位一供电网络一控制方式一演出灯光编程”等方面,向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化、国产化方向发展,构成全新的舞台灯光照明系统。由于“四化”理念实践涉及灯具、灯位、供电到控制系统等一系列变革,是一个完整的变革链,因其是一项大系统工程,需要联合创新。他联合广州市浩洋电子有限公司、北京星光影视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付诸实践。现场演示了两家企业最新灯具的灯光效果。
德国SBS公司是一家拥有超过140年经验的专业舞台设备成套供应商。德国SBS公司CEO克里斯蒂安·弗里米勒分享了《舞台系统定制技术的发展和设计》,并通过舞台系统定制技术的案例,介绍了SBS公司在国际舞台上如何面对高要求项目的挑战。他们利用可移动、模块化的专业机械设备,实现了阿曼穆斯卡特皇家歌剧院中的一个镜框式舞台与音乐厅功能的随意转换——在15分钟内,镜框式舞台的“镜框”迅速收缩、舞台地面拉伸变形、观众席位置变换,这个镜框式舞台迅速“变身”成为开放的音乐厅。
清华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主任燕翔的演讲《新型无缝装饰吸声材料——砂岩环保吸声板》,针对传统声学材料的缺陷,详细介绍了一类新型吸声材料砂岩吸声板的特性和应用,展示了建筑声学材料的新进展。这种材料具有灵活设计、无声学痕迹、不燃防火等优点,已在多个场所得到应用。
3D数字化、声光电一体化设计等技术的全面应用,打破了传统的剧场与舞台的概念,为剧情量身定制舞台及表演空间的演出场所越来越多,形成新的演出形式,观与演的高度融合是未来演艺场所的一种重要模式和发展方向。北京航天人特种结构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源演讲《3D数字技术与钢结构模组化技术在剧场建设中的应用》,他结合实例介绍了3D数字技术与钢结构模组化技术的应用,展示了高新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
源于可变室内声学系统(VRAS)的Meyer SoundConstellation系统是当今全球较有代表性的电声可变混响系统之一。美国Meyer Sound是享誉世界的专业高档扩声品牌,而其创始人CEO约翰·迈尔先生介绍《Constellation——灵活的声学系统》,带来了对电声可变混响系统的分析和应用探讨。
针对当前舞台灯光供电系统存在的线缆消耗大、电能损耗大及传播调光干扰等缺点,俞健就《舞台灯光供电系统的发展方向》发表演讲,分析讲解了新型舞台灯光供电系统的优势,为剧院灯光供电系统设计带来了一种新思路。
论坛主题鲜明,直面近年来演艺场馆建设繁荣但利用率低、闲置过多的困境,重点探讨多功能剧场的建设与发展。业内专家指出,剧场的灯光、音响、舞台机械乃至舞台本身应全面提升科技水平,兼顾多功能、可移动、易操作及安全等多重特性,使剧场成为具备演出、会议、展览等多种功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这将成为未来我国剧场新建和改建的方向之一。一些与会者反映,论坛主题针对性强,技术适用性强,听后很受启发。
主办方表示,论坛为业内人士提供了一个沟通和探讨的平台,相信可为演艺场馆中的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思路,有利于服务演出艺术,有益于演艺文化的繁荣发展。
8月31日,由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主办,北京《演艺科技》杂志社、协会演出场馆设备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演艺设备与科技论坛”在北京皇家大饭店举办。论坛以“演出场馆新技术应用”为主题,邀请来自中、德、韩、美等4个国家的8位专家进行演讲,推动新技术新设备在演艺场馆中的应用,把脉行业发展前景。
来自国内外剧院团、演出场所、建筑设计机构、演艺设备企业的设计者、管理者、技术应用人员,和相关艺术科研、专业院校师生等200余人参会。深圳市台电实业有限公司提供同传设备及技术支持。
出席论坛的嘉宾有: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孙若风,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理事长朱新村,原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巡视员、原协会副理事长谢锐,德国戏剧技术协会副主席加布里埃莱·霍格博士(Dr.Gabriele H6gg),巴西专业音响灯光与乐器行业协会副会长丹尼尔·尼夫斯(Daniel Neves),韩国测试实验室剧场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柳政植(Jeong-Sik Yoo),美国Meyer Sound公司CEO约翰·迈尔(John Meyer),德国SBS公司CEO克里斯蒂安·弗里米勒(Christian Freimiiller),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周正平、苗培如,协会演出场馆设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柳得安、俞健等。
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副理事长、《演艺科技》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熊英主持论坛。朱新村、孙若风先后致辞。
针对剧场运营问题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作为“中国国际专业音响·灯光·乐器及技术展览会”系列活动之一,“中国国际演艺设备与科技论坛”经过十四年成长,已成为传播世界前沿技术、研讨演艺技术发展的高端论坛,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当下,国家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发展,各类剧场、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热度不退,剧场建设呈现出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发展的态势。而国内演艺场馆利用率低,大量剧场闲置、亏损,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2015年文化部发布的《全国专业剧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显示,全国只有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专业剧场全年平均演出场次达到100场以上,其他地区专业剧场年平均演出场次约为40场。而政府补贴收入占剧场收入的40%以上,全国仅有40%的专业剧场能够实现盈利。
朱新村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建成剧场和在建剧场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很多剧场运营时面临利用率低等问题。从目前来看,在我国,专业剧场和多功能剧场长期并存将是一种现实。论坛关注了灯光、音响、舞台机械等多个层面,也为综合性演艺场馆的建设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孙若风表示,
“剧场建设热”客观上带动了演艺文化市场的繁荣,论坛针对行业发展热点、焦点问题,展开讨论,相信会为剧场建设、舞台技术发展带来启迪。
先进理念多维视角内容丰富
伴随经济发展和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提升,文化装备迎来了繁荣发展时期。包括演艺装备在内的文化装备的研发与生产,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及业界的广泛关注。“提升文化装备水平是文化科技融合的重中之重。”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孙若风在《着力提升我国文化装备水平》为主题的演讲中表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对外文化交流等文化建设的主要方面,都需要大力提升文化装备水平,加强技术研发、集成应用和产业化推广。他详细介绍了在《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行动纲领下,未来几年文化部将着力实施的文化装备系统提升行动内容,及将采取的一系列保障措施。
由于建设不合理导致的剧场或舞台设施闲置、现有设备无法满足专业演出需求、投入与回报不成比例的情况,是许多国家剧场建设运营的难题。韩国测试实验室剧场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柳政植以《亚洲演艺场所设计的程序和核心价值》为题进行演讲,关注在演艺场馆设计和建设中如何体现其人文核心价值,关注演职人员与观众的关系,以及演艺场馆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利用和发展。他介绍,韩国在20世纪70~90年代,由地方政府兴建的国有小型表演艺术场所配备的舞台设备,实际上大大超出了演出需要。他以韩国世宗艺术中心和BIFC剧场为例,说明如何在设计中体现服务于人的理念。例如,在韩国世宗艺术中心的设计中抛弃了室内音乐的功能,把这部分预算用到舞台设备上来,让场馆更具目的性,同时节约了开支。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金长烈分享了他的《舞台灯光“四化”(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化、国产化)探索》。他对舞台灯光长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一是“固态照明”应用现象,二是舞台灯光作为“最后一道工序”带来的时间与质量的矛盾。他提出,变革理念是“创造自由的照明空间”;变革方向和结果是:创建新一代舞台灯光系统,即在“灯具一剧场灯位一供电网络一控制方式一演出灯光编程”等方面,向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化、国产化方向发展,构成全新的舞台灯光照明系统。由于“四化”理念实践涉及灯具、灯位、供电到控制系统等一系列变革,是一个完整的变革链,因其是一项大系统工程,需要联合创新。他联合广州市浩洋电子有限公司、北京星光影视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付诸实践。现场演示了两家企业最新灯具的灯光效果。
德国SBS公司是一家拥有超过140年经验的专业舞台设备成套供应商。德国SBS公司CEO克里斯蒂安·弗里米勒分享了《舞台系统定制技术的发展和设计》,并通过舞台系统定制技术的案例,介绍了SBS公司在国际舞台上如何面对高要求项目的挑战。他们利用可移动、模块化的专业机械设备,实现了阿曼穆斯卡特皇家歌剧院中的一个镜框式舞台与音乐厅功能的随意转换——在15分钟内,镜框式舞台的“镜框”迅速收缩、舞台地面拉伸变形、观众席位置变换,这个镜框式舞台迅速“变身”成为开放的音乐厅。
清华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主任燕翔的演讲《新型无缝装饰吸声材料——砂岩环保吸声板》,针对传统声学材料的缺陷,详细介绍了一类新型吸声材料砂岩吸声板的特性和应用,展示了建筑声学材料的新进展。这种材料具有灵活设计、无声学痕迹、不燃防火等优点,已在多个场所得到应用。
3D数字化、声光电一体化设计等技术的全面应用,打破了传统的剧场与舞台的概念,为剧情量身定制舞台及表演空间的演出场所越来越多,形成新的演出形式,观与演的高度融合是未来演艺场所的一种重要模式和发展方向。北京航天人特种结构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源演讲《3D数字技术与钢结构模组化技术在剧场建设中的应用》,他结合实例介绍了3D数字技术与钢结构模组化技术的应用,展示了高新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
源于可变室内声学系统(VRAS)的Meyer SoundConstellation系统是当今全球较有代表性的电声可变混响系统之一。美国Meyer Sound是享誉世界的专业高档扩声品牌,而其创始人CEO约翰·迈尔先生介绍《Constellation——灵活的声学系统》,带来了对电声可变混响系统的分析和应用探讨。
针对当前舞台灯光供电系统存在的线缆消耗大、电能损耗大及传播调光干扰等缺点,俞健就《舞台灯光供电系统的发展方向》发表演讲,分析讲解了新型舞台灯光供电系统的优势,为剧院灯光供电系统设计带来了一种新思路。
论坛主题鲜明,直面近年来演艺场馆建设繁荣但利用率低、闲置过多的困境,重点探讨多功能剧场的建设与发展。业内专家指出,剧场的灯光、音响、舞台机械乃至舞台本身应全面提升科技水平,兼顾多功能、可移动、易操作及安全等多重特性,使剧场成为具备演出、会议、展览等多种功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这将成为未来我国剧场新建和改建的方向之一。一些与会者反映,论坛主题针对性强,技术适用性强,听后很受启发。
主办方表示,论坛为业内人士提供了一个沟通和探讨的平台,相信可为演艺场馆中的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思路,有利于服务演出艺术,有益于演艺文化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