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zhoud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智慧》一书的作者林崇德认为:“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各学科“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已成为当下很通识的教育理念。如何在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呢?
  我觉得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在潜移默化中,用实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才能取得比较好的德育作用。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灌输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今天我们谈的情境创设,就是指在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下高度还原或仿真实际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从而激发其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互动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
  创设教学情境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时文引领,提高认识
  
  讲授初一年级《信用是金》一课时,我先组织学生学习了一篇《关于诚实》的文章:“听说作弊在中国是一种普遍现象,每个学生都作弊。打死我也不相信!因为,一个作弊的民族怎么可能进步和强大!而中国正一天天地进步,一天天地强大。”课文的最后还说:“即使你真的作弊了,我们也不会戳穿你,我们还会装作没有看见,眼睛故意向别处看,因为,生活本身对作弊者的惩罚要严厉得多!孩子,你的信誉价值连城,你怎么舍得用一点点考分把它出卖了?”
  文章虽然简短,却有分量,让这些初一年级学生一次次陷入沉思。通过创设贴近其自身实际的情境,我们将通常会被认为是枯燥说教的道理,化作简单的信息传递给了学生,这让每一个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一次成功的思想教育,就这样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可谓润物细无声。
  
  二、问题引领,激发兴趣
  
  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可以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
  在学习《时尚与未来》一课时,为培养学生绿色的消费观念和环保意识,我设置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妈妈很会过日子,购买冰箱要买有氟的,认为便宜;买洗衣粉要买含磷的,认为廉价;买饭盒要买塑料饭盒,认为实惠;盛装生活垃圾只用一个塑料袋,从不分装,认为省事……你认为妈妈的消费行为是否合理?为什么?”通过生活情境,引起学生对环境参与感、义务感、是非感、荣辱感,培养学生爱护自然、回报自然的生存价值观,明确爱护自然就是爱护自己的生命,把这种生活习惯的改变转化成自觉行为,让学生的责任意识就这样在情境重现中一步步增强,从接受信息,到发展智力、熏陶感情,最后形成健全、健康、高尚的人格,取得全面发展。
  
  三、设置活动,体验真实
  
  教师利用情境的各种因素:环境、角色、过程等,适当创设仿真实际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可以使学生体验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体验和经历中对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形成更直观、更真切的认识,在交互式体验过程中轻松掌握和积累知识并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如在学习《寻求紧急避险的规则》时设置情境“模拟求助”:“你放学回家发现有个小偷正在撬邻居家的防盗门,这时你该怎么办?”等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在与教师、同学交流、探究过程中,将安全防护及应急、救援知识综合、分析和系统化。通过让其“客串”创设情境中的角色,可有效促进学生在扮演角色的情境中接受、组织所学知识信息,让责任意识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渗透到心灵,其效果和意义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其他教学媒体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
  
  四、故事导引,积极思辨
  
  如学习《信用是金》一课时以故事情境来导入新课:“有一个中国学生,学成后到德国的多个公司应聘,这些公司都不要他,同学们猜想一下为什么?”谜底是:因为这个留学生在德国曾经在乘车时逃过三次票。正在七嘴八舌的孩子们一下变得鸦雀无声,他们震惊了,都在默默地思索。经过预料中的短暂的沉默,教师告诉学生: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通行证,“信用是金”。学生的情绪、兴趣和课堂气氛,被一个简单的情境调动起来,同时学生的内心也烙下信用是金的印迹。
  德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却是无所不在的,要注重教学情境在教学中的运用。在历史与社会课上的德育教育,当如春雨润物一样,潜移默化,不仅要仔细掂掇思想教育的重要,更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时时关注。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艺术作品的形象与内容是要靠形式美来体现的,不是说要完全地否定艺术的形式美,当艺术的感性形式美等诸因素把艺术的内容完整、恰当、充分地表现出来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形式美,本文通过对釉中彩浮雕瓷板画的美学思想,作品的灵感创新、工艺创新等方面进行说明,使我的釉中彩浮雕瓷板画的作品风格具有简单、概括和完整的形式结构。体现主体的个人生活情调和情感风韵,这种表现手法,非常符合“传神写照”的魏晋玄学
摘要: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发表问世百年间,围绕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这一话题,语言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理解,尤其是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一直存在争论。本文试图证明,对于现代的任意语言符号而言,任意性与理据性是共存的,它们互相独立、互为表里。其中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根本属性,而理据性则是人类活动在不同层面上的反映。  关键词: 语言符号任意性理据性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雖然已跨越了
摘要: 本文针对非艺术类高职高专设计专业学生的状况及专业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对景观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思路以及教学内容的阐述,提出了创新教育的有效方法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在探讨景观设计初步教学规律的同时,还要求更新教学理念,既能从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出发,重新认识教学的目的,又能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具体地研究并完善创新景观设计初步课程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 景观设计初步课程 非艺术类高职景观设计专业 课程
摘要: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义务教育在地区、城乡、学校之间仍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地处江西南部的欠发达城市——赣州市把基础教育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采取了多方措施,全面开展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合格学校建设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策略    一、引言    20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
陕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中国引以为豪的辉煌时代也大多与这个地方有关,周、秦、汉、唐曾在这里傲视着世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曾经引领着时代的潮流。触目可及的陵墓雕塑、石窟艺术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雕塑更是在默默地低吟着历史和文化的辉煌沧桑,并把它的灵魂浓缩在陕西这片黄土地上,溶入了生息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血性中。黄土粗砺的特性、拙朴的风格,成就了张扬生命最恰当的方式。在这片浓缩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土地上,
摘要: 大侠,曾经是每个男人的梦想。但如何成为一个大侠,如何算是一个真正的大侠,却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我们见到了一个又一个大侠,但比较起来,乔峰的英勇所为,让我们肃然起敬,可谓“侠之大者”。  关键词: 乔峰 大侠 品质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陪伴我度过了儿时,至今仍然印象深刻。在他笔下一个又一个英雄迎面而来,不禁令我们神往。曾几何时,也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深而厚的积淀和提取,千百年来逐渐累积形成了独有的哲学观,时至今日仍影响着每个当代的中国人,同时也在影响着世界。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由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作为展览总监,资深博物馆学家、九三学社组织部长杨玲作为策展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宋伟光担任学术主持,清华大学博士马文甲执行策展的《呼吸——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形塑》大展,历经年多的筹备,在南
摘要: 在现代社会,技术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一种决定力量。这种技术决定论在教育过程中的体现也非常清楚。在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生的“四次革命”变革都与技术有关。本文试图从技术在教育中运用和发展的过程,来探讨教育和技术的关系,目的在于使教育下的工作者能应对知识更新和新技术的挑战,并且针对其他问题提出可能性的建议。  关键词: 教育 技术 教育技术化 技术教育化    1.前言  技术关涉人类生活的所有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导下,如何从过去传统灌输教学走向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新课标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了英语教学决不仅仅是简单地给学生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
摘要: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规定了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如何引导学生亲近书籍,让心灵融入精彩纷呈的书籍世界?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推荐读物 加强指导    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加强对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对于提高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