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体育教育,一直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薄弱领域。相对于城市中小学来说,农村中小学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育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活动的开展尤其不充分。如何切实可行地改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寻求其发展的出路,成为摆在各专家学者案头的首要课题。
古人讲究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这样既能地尽其利、物尽其用,又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鉴于农村和城市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农村教育的改革,不能按照城市体育教育的思路来进行,而应该结合农村的特点,在充分利用和发挥其优势的基础上寻求体育教育困境的改变和突破。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教学设备之类的话更像是一句口号,主意固然很好,但并不容易实施下来——国家拨款很难照顾到每一所农村学校,短时间内实现体育设施条件的现代化也不现实,农村自己更拿不出多少钱来用于体育教育建设。
在这种情况下,将拓展训练引入农村体育教学,其优势和必要性就显得突出。特别是拓展训练的场地要求和训练目的,与农村阳光体育和素质教育不谋而合,化劣势为优势,不失为农村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上等之策。
一、拓展训练与体育教育的目的相一致
大家都知道,体育运动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体育教育也是为了中小学生的“体”得到健康发展,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然而,强健体魄并非是体育的唯一目的。在理论界,体育的目的经历了从“技能”到“体质”再到“人才”的发展过程,但“技能”、“体质”、“人才”都不过是构成体育目的的因素,而不能被单独称为体育的目的。
准确地说,体育教育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也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也就是说,除了锻炼体魄,体育同样承担着精神层面的任务,如磨练意志、净化心灵等。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体育往往被简单地当作一门锻炼身体的活动课进行,将体育教育的意义狭隘化了。
将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恰恰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它与常规体育课不同,其主要培训目的是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以及熔炼团队,它更注重参训学员心理素质的磨练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而这正是现在的中小学生最需要的,也是目前的体育教学最缺乏的。
二、拓展训练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发育
目前,拓展训练已经在高校中如火如荼地开展。实践证明,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的发展有良好的作用。同样,有研究表明,拓展训练对于儿童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和心理的发育同样有积极的影响。这表现在:第一,拓展训练后儿童对于自己的关于训练前行为方面的信息加以归纳整理,从而对自己的日常行为有了新的态度,行为方面更趋于适当;第二,由于拓展训练注重儿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因而学生的智力水平有所提高;第三,因为拓展训练是在集体中进行的,使这些参加拓展训练的儿童亲身体验到集体的温暖、集体的力量,促使他们意识到人际交往和在集体中存在的必要性,合群的意识水平自然就提高了;第四,儿童经历了拓展训练的磨练后,在适度紧张的情况下,对待食物的态度更加谨慎,更注重于理性思维判断。
拓展训练就像一个安全、充满真诚并富有挑战性的“心理实验场”,能磨练参加者果断、自信、敢为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有目的地设置一些困难,让学生在经历后发现自己这方面的潜能,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并告诉他们这样一个道理:任何看似不能完成的事情,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就可能完成,任何人在没有亲自尝试的前提下不要轻易放弃。同时,在共同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会体会到团队协作的意义、怎样与别人合作,以及同學间相互的关爱和信任对彼此潜能发挥的重要性等等。
不仅如此,让学生进行拓展训练还有利于他们创造力的开发。拓展训练中的很多项目都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设计的,如“扎筏”、“电网”等,没有人教你怎么做,要完成这些任务只能靠挖掘自己的想象潜能和创造力,发挥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所以说,拓展训练既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又提供一个锻炼动手能力的场所。
因此,将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对学生良好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养成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拓展训练在解决农村体育教育问题上具有优势
对于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问题,资金的投入和体育器材的配备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寻找一种适合当地的解决方案是当务之急。农村资金缺乏,设备简陋,教师水平不高,但是场地开阔,山川、河流、田野等自然资源丰富,对于这些地区来说,拓展训练是一个可以扬其利去其弊,甚至变弊为利的好方法。
(一)场地器材上
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物质保证和进行体育教学的基本条件。农村学校体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它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从20世纪末起,政府加大了教育经费的投入,但总体投入仍然较低,且分布不合理。据《中国青年报》调查,我国初、中、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比约为80:16:1,而教育经费投入比则与此相反,约为1:3:52,在严重不足的教育投入中,用于体育的更是微乎其微。体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反映在农村学校就更加恶劣,据统计,我国现有体育场所70余万个,而农村仅占20.20%,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学的物质条件和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农村中小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非常简陋,不少学校仍以“马路跑操”作为组织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农村体育教学面临很大的困难。
相较而言,拓展训练对场地器材的要求可大可小,可以根据学校环境和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在拓展训练的项目中,有些需要一套专业的场地设施,需要投入的经费比较大,如攀岩、跳水、划艇等;但也有一大批项目是对场地器材要求较小,有的甚至不需要任何器材,比如远足、登山等等。
拓展训练在农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用田埂、丘陵、山地,自行制作一些简单的道具,便可以较好地开展拓展训练课程了。农村附近的山脉、河流、树林等,也是拓展训练的天然场地和器材。拓展训练使农村体育教育不再只局限于狭窄的校园,而是打开封闭的教学大门,突破狭小的教学空间,让学生走向大自然。 (二)教学时间上
在农村,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考被认为是摆脱贫困命运、“麻雀变凤凰”的一个捷径。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很多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弱化处理,体育教学成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一项工作,体育课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被挤占的情况比较普遍(特别是小学六年级、初三和高三),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得不到保证。虽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要求:“中小学开设体育课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学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规定的体育课时,开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但在一定时期内,这个问题仍无法得到根治。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要严厉禁止挤占体育课现象外,拓展训练是比较适合的一种方式。拓展训练教学对课时没有硬性的要求,时间安排相对比较自由,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把拓展训练课安排在每周的体育课中进行,也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拿出1~2天的时间集中安排一次拓展训练课。拓展训练课程的这个特点可以使体育课以一种更为灵活的形式开展,有利于阳光体育计划的落实。就教学效果来看,集中安排的方式,通过不间断的游戏性项目来刺激学生,让学生去“悟”,然后在项目中自我纠正,更容易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三)教学内容上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效果。有研究表明:在我国农村学校体育中完全实施体育教学大纲率为44.3%,其中村小和村教学点仅为29%左右。这一结果一方面说明农村学校体育规范化教学水平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现行大纲严重脱离农村学校实际。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的农村学校体育教研工作落后,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单一。既没有合格的教学设施,也没有结合农村实际开展有特色的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山区的部分农村,现在的体育课还以跑跳为主,配合少量的广播操和球类内容,其他的教学形式基本上没有。种种主、客观原因,导致了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落后。
而拓展训练具有很好的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在短时间内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他们在游戏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学到知识。即使在没有器材设备的情况下,拓展训练也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如高台演讲、信任之旅、牵手结、人椅、感恩的心等,既能锻炼体力,又能开启智力。
另外,在拓展训练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多向的,沟通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它通过设置一些特定的场景,使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间不断地进行语言交流,使同伴在复杂的环境中清楚地知道你的想法,说服同伴采纳你的建议等,这不仅对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是一个很大的锻炼,也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体系中交流、沟通方式单一的缺陷。
(四)师资队伍上
农村体育短缺的不僅是资金和器材,还有师资。调查显示,农村中小学的专职体育教师越来越少;年龄结构很不合理,呈现中年化趋势;职称结构不合理,很多体育教师甚至没有职称。青海省大通县良教中心学校共有1200多名学生,3名体育教师中只有一名是专职体育教师,他也是良教学区所辖10所学校中唯一的一名专业体育教师。优秀师资的短缺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拓展训练包含一些高难度的活动,这些活动也需要高素质的师资,但是,对于适合在中小学中开展的拓展活动来说,往往是相对来说难度低、危险系数小的,教师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就可以掌握,也易于传授给他人。通过分组并设立小组长等方法,一个教师可以同时带领很多学生进行活动而有条不紊。
四、结论与建议
拓展训练是农村体育教学发展的新方向,也是改变农村体育教育现状的有效途径。将拓展训练引入农村体育教学,是充分利用农村环境、因地制宜的优良选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拓展训练与常规体育课并不矛盾,将其引入体育教学也不是对常规体育课的排斥,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农村学校都适合进行拓展训练,因此,在其引入过程中也应该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思政处项目(项目编号:2012G118)。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王长权.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2(第1版).
[2] 钱永健.拓展训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7(第1版).
[3] 方配素,栾乐萌.拓展训练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36):28-29.
[4] 于振峰,王晨宇.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15-17.
[5] 罗荣保等.浅谈农村中小学体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音体美教学研究.2008(1):127-128.
古人讲究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这样既能地尽其利、物尽其用,又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鉴于农村和城市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农村教育的改革,不能按照城市体育教育的思路来进行,而应该结合农村的特点,在充分利用和发挥其优势的基础上寻求体育教育困境的改变和突破。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教学设备之类的话更像是一句口号,主意固然很好,但并不容易实施下来——国家拨款很难照顾到每一所农村学校,短时间内实现体育设施条件的现代化也不现实,农村自己更拿不出多少钱来用于体育教育建设。
在这种情况下,将拓展训练引入农村体育教学,其优势和必要性就显得突出。特别是拓展训练的场地要求和训练目的,与农村阳光体育和素质教育不谋而合,化劣势为优势,不失为农村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上等之策。
一、拓展训练与体育教育的目的相一致
大家都知道,体育运动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体育教育也是为了中小学生的“体”得到健康发展,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然而,强健体魄并非是体育的唯一目的。在理论界,体育的目的经历了从“技能”到“体质”再到“人才”的发展过程,但“技能”、“体质”、“人才”都不过是构成体育目的的因素,而不能被单独称为体育的目的。
准确地说,体育教育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也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也就是说,除了锻炼体魄,体育同样承担着精神层面的任务,如磨练意志、净化心灵等。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体育往往被简单地当作一门锻炼身体的活动课进行,将体育教育的意义狭隘化了。
将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恰恰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它与常规体育课不同,其主要培训目的是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以及熔炼团队,它更注重参训学员心理素质的磨练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而这正是现在的中小学生最需要的,也是目前的体育教学最缺乏的。
二、拓展训练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发育
目前,拓展训练已经在高校中如火如荼地开展。实践证明,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的发展有良好的作用。同样,有研究表明,拓展训练对于儿童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和心理的发育同样有积极的影响。这表现在:第一,拓展训练后儿童对于自己的关于训练前行为方面的信息加以归纳整理,从而对自己的日常行为有了新的态度,行为方面更趋于适当;第二,由于拓展训练注重儿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因而学生的智力水平有所提高;第三,因为拓展训练是在集体中进行的,使这些参加拓展训练的儿童亲身体验到集体的温暖、集体的力量,促使他们意识到人际交往和在集体中存在的必要性,合群的意识水平自然就提高了;第四,儿童经历了拓展训练的磨练后,在适度紧张的情况下,对待食物的态度更加谨慎,更注重于理性思维判断。
拓展训练就像一个安全、充满真诚并富有挑战性的“心理实验场”,能磨练参加者果断、自信、敢为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有目的地设置一些困难,让学生在经历后发现自己这方面的潜能,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并告诉他们这样一个道理:任何看似不能完成的事情,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就可能完成,任何人在没有亲自尝试的前提下不要轻易放弃。同时,在共同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会体会到团队协作的意义、怎样与别人合作,以及同學间相互的关爱和信任对彼此潜能发挥的重要性等等。
不仅如此,让学生进行拓展训练还有利于他们创造力的开发。拓展训练中的很多项目都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设计的,如“扎筏”、“电网”等,没有人教你怎么做,要完成这些任务只能靠挖掘自己的想象潜能和创造力,发挥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所以说,拓展训练既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又提供一个锻炼动手能力的场所。
因此,将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对学生良好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养成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拓展训练在解决农村体育教育问题上具有优势
对于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问题,资金的投入和体育器材的配备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寻找一种适合当地的解决方案是当务之急。农村资金缺乏,设备简陋,教师水平不高,但是场地开阔,山川、河流、田野等自然资源丰富,对于这些地区来说,拓展训练是一个可以扬其利去其弊,甚至变弊为利的好方法。
(一)场地器材上
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物质保证和进行体育教学的基本条件。农村学校体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它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从20世纪末起,政府加大了教育经费的投入,但总体投入仍然较低,且分布不合理。据《中国青年报》调查,我国初、中、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比约为80:16:1,而教育经费投入比则与此相反,约为1:3:52,在严重不足的教育投入中,用于体育的更是微乎其微。体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反映在农村学校就更加恶劣,据统计,我国现有体育场所70余万个,而农村仅占20.20%,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学的物质条件和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农村中小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非常简陋,不少学校仍以“马路跑操”作为组织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农村体育教学面临很大的困难。
相较而言,拓展训练对场地器材的要求可大可小,可以根据学校环境和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在拓展训练的项目中,有些需要一套专业的场地设施,需要投入的经费比较大,如攀岩、跳水、划艇等;但也有一大批项目是对场地器材要求较小,有的甚至不需要任何器材,比如远足、登山等等。
拓展训练在农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用田埂、丘陵、山地,自行制作一些简单的道具,便可以较好地开展拓展训练课程了。农村附近的山脉、河流、树林等,也是拓展训练的天然场地和器材。拓展训练使农村体育教育不再只局限于狭窄的校园,而是打开封闭的教学大门,突破狭小的教学空间,让学生走向大自然。 (二)教学时间上
在农村,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考被认为是摆脱贫困命运、“麻雀变凤凰”的一个捷径。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很多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弱化处理,体育教学成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一项工作,体育课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被挤占的情况比较普遍(特别是小学六年级、初三和高三),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得不到保证。虽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要求:“中小学开设体育课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学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规定的体育课时,开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但在一定时期内,这个问题仍无法得到根治。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要严厉禁止挤占体育课现象外,拓展训练是比较适合的一种方式。拓展训练教学对课时没有硬性的要求,时间安排相对比较自由,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把拓展训练课安排在每周的体育课中进行,也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拿出1~2天的时间集中安排一次拓展训练课。拓展训练课程的这个特点可以使体育课以一种更为灵活的形式开展,有利于阳光体育计划的落实。就教学效果来看,集中安排的方式,通过不间断的游戏性项目来刺激学生,让学生去“悟”,然后在项目中自我纠正,更容易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三)教学内容上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效果。有研究表明:在我国农村学校体育中完全实施体育教学大纲率为44.3%,其中村小和村教学点仅为29%左右。这一结果一方面说明农村学校体育规范化教学水平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现行大纲严重脱离农村学校实际。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的农村学校体育教研工作落后,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单一。既没有合格的教学设施,也没有结合农村实际开展有特色的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山区的部分农村,现在的体育课还以跑跳为主,配合少量的广播操和球类内容,其他的教学形式基本上没有。种种主、客观原因,导致了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落后。
而拓展训练具有很好的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在短时间内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他们在游戏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学到知识。即使在没有器材设备的情况下,拓展训练也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如高台演讲、信任之旅、牵手结、人椅、感恩的心等,既能锻炼体力,又能开启智力。
另外,在拓展训练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多向的,沟通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它通过设置一些特定的场景,使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间不断地进行语言交流,使同伴在复杂的环境中清楚地知道你的想法,说服同伴采纳你的建议等,这不仅对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是一个很大的锻炼,也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体系中交流、沟通方式单一的缺陷。
(四)师资队伍上
农村体育短缺的不僅是资金和器材,还有师资。调查显示,农村中小学的专职体育教师越来越少;年龄结构很不合理,呈现中年化趋势;职称结构不合理,很多体育教师甚至没有职称。青海省大通县良教中心学校共有1200多名学生,3名体育教师中只有一名是专职体育教师,他也是良教学区所辖10所学校中唯一的一名专业体育教师。优秀师资的短缺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拓展训练包含一些高难度的活动,这些活动也需要高素质的师资,但是,对于适合在中小学中开展的拓展活动来说,往往是相对来说难度低、危险系数小的,教师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就可以掌握,也易于传授给他人。通过分组并设立小组长等方法,一个教师可以同时带领很多学生进行活动而有条不紊。
四、结论与建议
拓展训练是农村体育教学发展的新方向,也是改变农村体育教育现状的有效途径。将拓展训练引入农村体育教学,是充分利用农村环境、因地制宜的优良选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拓展训练与常规体育课并不矛盾,将其引入体育教学也不是对常规体育课的排斥,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农村学校都适合进行拓展训练,因此,在其引入过程中也应该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思政处项目(项目编号:2012G118)。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王长权.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2(第1版).
[2] 钱永健.拓展训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7(第1版).
[3] 方配素,栾乐萌.拓展训练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36):28-29.
[4] 于振峰,王晨宇.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15-17.
[5] 罗荣保等.浅谈农村中小学体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音体美教学研究.2008(1):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