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教研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研究课题。在现阶段中,确立教研组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内容是学校和老师们共同面对和必须明白的问题。教研组建设,必须抓好日常管理工作,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团队意识,促进团队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与积极性,走协调、持续发展的教研之路。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
体育教研组是学校体育的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一所学校体育工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与體育教研组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这样认为,体育教研组是搞好学校体育管理的关键。我校教研组以常规管理为基础,以育人为归宿,以提升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重点,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奋进、协作的团队精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抓好日常管理工作
(1)制定体育教研组工作计划,定期召开都教研组活动。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和学校工作计划与要求,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和必要的规章制度,学期结束时认真完成工作总结。组长检查教师的个人备课完成情况。组织各备课组集体备课,可以定期放在每星期的某一天大家没有课的时间段。组织教师听评课活动。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听评课、课题研究要有主题、有讨论、有详细记录 。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竞赛。给每一个青年教师配备一名带教老师,随时听老教师的课,随时接受老教师听课。
(2)毎学年至少组织召开一次校级运动会。配合年级部搞好各种小型比赛。
(3)学校体育运动队是向外界展示我校体育运动竞技水平,提升学校形象,成就教师发展的舞台。体育运动队伍的发展,不仅仅是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与发展,也是运动员个体思想意志品质的提高与发展。在当前学校体育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学校各科中扮演的角色,一切以学校的集体荣誉为引领,不计个人利益与得失,也只有将“奥运”精神的内涵贯穿于学校运动队的建设,才能把学校的运动队竞技水平提升台阶。
(4)安排好体育教师带领广播操和组织学校集队集会。保管好体育运动器具。抓好出操、集队、集会纪律、为建立良好校风而加强各项管理工作。
(5)每月要向分管领导汇报本组情况,学期要书面向学校汇报各班达标的百分率,并做好工作总结。
2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团队意识,促进团队成长
2.1 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水平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首先组长做好领路人。我个人认为教研组长是教研组的领头羊,对教研组活动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研组长在平时工作时要模范带头,在执行学校各项决定时要身先士卒,在开展教研活动时要顾全大局,在研究问题时要一针见血。本着一切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制定个人发展三年规划。首先让大家从学历、职称、课堂教学、科研、育德能力等五个方面进行自我定位。在此基础上,由教研组长牵头,就教师的个人预定目标及相应的措施进行客观分析,以免目标过高或过低。同时,教研组长与教师个人进行沟通,明确三年发展目标及措施。通过这样自下而上,由上到下的几个反复,上下沟通,激发起了每位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望,以使各自在不同的起点上有所提高。如对一些业务能力比较强的青年教师,我们通过教研组自培、专家指导、同伴交流、自身努力等途径,使其逐步成为校级骨干;那些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并已形成自己风格的中老年教师,对他们的定位是成为校内把关老师,带动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不同的定位,不同的起点,最终的目标却是一致的:让大家在不同层面上得到提高,进而促进体育教研组的整体提高。
2.2 培养体育教师的团队意识,促进团队成长
体育教研组团队精神表现为体育教师对教研组的强烈归属感,教师把教研组当成“家”,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教研组系在一起,愿意为教研组的利益和目标奋斗。教研组和教师结成牢固的命运共同体,共存共荣。团队精神是促进教研组凝聚力、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精神力量。团队精神只有与教研组的教育教学密切的结合,从工作中建设,从工作中展现,才能有更大、更强的活力,才能有利于体育教研组走持续发展之路。体育教研组要培养体育教师之间的合作能力,我在这所说的合作交流,不单指校外的体育教学合作交流、组里的教学合作交流,还包括不同学科间、不同岗位间的合作与交流。体育教师要注意多做沟通、交流,抱着合作的态度,多理解别人的苦衷,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这样,各项工作才会事半功倍。从发展的观念来看,没有形成团队协作,不可能获得成功。体育教研组还要灌输以老带新的观念,老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青年教师则是一个学校的希望。但青年教师往往热情高,干劲足,教研组安排老教师指导新教师,形成“师徒”关系,在工作过程中,要求老教师以身作则,多听课,多指导;青年教师要虚心好学,多请教,多提问。这样,青年教师短时间就会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教学效果就会有明显的提高。成功的教研组都有一个共同的点,即教研组内部上下同心,相互支持,协调一致。同时,教研组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还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搞好工作,发展学校体育事业。
2.3 以制度为保障,健全考评体系
教研组目前主要有以下问题,教研“集体无意识”。不少教研组安于现状,缺乏开拓创新思想;完成教研任务都是靠上级“推一推,动一下”; 活动不规范,制度管理疲软。工作与计划打折扣,纸上写得漂亮,实际做得少;教研计划和实际工作都是“两张皮”,缺少务实的教学行动研究。甭管是制定计划,抑或担当集体备课主讲人,参加征文、论坛比赛,承担课题研究,辅导学生参赛,多半“渗了水”,或者是网上下载的“组装件”,承担校内外公开课,编写校本课程等,几乎都是组长“包办代替”。只听课不评课,评课多半唱“赞歌”;缺失资料积累档案意识。虽然检查时被查材料“堆积如山”,缺少过程管理的“痕迹”。 缺少具体评价考核措施。教研组量化考核一学期考核一次,基本分100分。具体可以分为:(1)业务理论学习(10分)。(2)常规管理(60分),包括组员管理、教研组工作计划及总结、活动情况、、听课、资料整理、每半学期对个学科网站建设情况。(3)教育科研(30分)。为了使教研组活动走向规范和有序,根据学校特点和教师实际,制定《教研组长考核制度》、《教研活动制度》等相关制度。我们知道良好的制度只有落到实处才有成效。规章制度使教师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就无法形成纪律严明、作风硬朗的团队。有了规章制度,教研组却没有狠抓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也就成为空壳。教研组活动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任务。如针对教师普遍存在教学理论欠缺的特点,可规定每个学期教研组要组织至少三次的教学理论学习;针对平时教研活动比较随意的特点,可规定教研组每学期要组织一次高档次的观摩活动等。并将此制度化,以此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恳请校长、教务处定期深入教研组活动,参加讨论,了解活动进展情况,保证了教研活动的切实开展。通过这样的互动与对话,来提高大家的业务理论水平。教研组立足课堂,积极开展课题的研究、实践与探索,使教研组活动主题更明确,效果更显著,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加强教研组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增强学校校本研究实施的最基础性工作,学校好比一个有生命的肌体,教研组好比 肌体上的细胞,如果没有健康的细胞,就谈不上健康的肌体,只有学校的每一个教研组都充满了改革的活力,全校的教学管理措施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全校总体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力保证。让教研组全体老师从“要我听课”、“要我学习”、“要我研究”变成“我要听课”、“我要学习”、“我要研究”的良好局面与良性循环状态,教学质量才有保障,教学研究才能深入,教学成果才能丰富,教研组管理才能迈上新台阶。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
体育教研组是学校体育的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一所学校体育工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与體育教研组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这样认为,体育教研组是搞好学校体育管理的关键。我校教研组以常规管理为基础,以育人为归宿,以提升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重点,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奋进、协作的团队精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抓好日常管理工作
(1)制定体育教研组工作计划,定期召开都教研组活动。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和学校工作计划与要求,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和必要的规章制度,学期结束时认真完成工作总结。组长检查教师的个人备课完成情况。组织各备课组集体备课,可以定期放在每星期的某一天大家没有课的时间段。组织教师听评课活动。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听评课、课题研究要有主题、有讨论、有详细记录 。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竞赛。给每一个青年教师配备一名带教老师,随时听老教师的课,随时接受老教师听课。
(2)毎学年至少组织召开一次校级运动会。配合年级部搞好各种小型比赛。
(3)学校体育运动队是向外界展示我校体育运动竞技水平,提升学校形象,成就教师发展的舞台。体育运动队伍的发展,不仅仅是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与发展,也是运动员个体思想意志品质的提高与发展。在当前学校体育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学校各科中扮演的角色,一切以学校的集体荣誉为引领,不计个人利益与得失,也只有将“奥运”精神的内涵贯穿于学校运动队的建设,才能把学校的运动队竞技水平提升台阶。
(4)安排好体育教师带领广播操和组织学校集队集会。保管好体育运动器具。抓好出操、集队、集会纪律、为建立良好校风而加强各项管理工作。
(5)每月要向分管领导汇报本组情况,学期要书面向学校汇报各班达标的百分率,并做好工作总结。
2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团队意识,促进团队成长
2.1 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水平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首先组长做好领路人。我个人认为教研组长是教研组的领头羊,对教研组活动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研组长在平时工作时要模范带头,在执行学校各项决定时要身先士卒,在开展教研活动时要顾全大局,在研究问题时要一针见血。本着一切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制定个人发展三年规划。首先让大家从学历、职称、课堂教学、科研、育德能力等五个方面进行自我定位。在此基础上,由教研组长牵头,就教师的个人预定目标及相应的措施进行客观分析,以免目标过高或过低。同时,教研组长与教师个人进行沟通,明确三年发展目标及措施。通过这样自下而上,由上到下的几个反复,上下沟通,激发起了每位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望,以使各自在不同的起点上有所提高。如对一些业务能力比较强的青年教师,我们通过教研组自培、专家指导、同伴交流、自身努力等途径,使其逐步成为校级骨干;那些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并已形成自己风格的中老年教师,对他们的定位是成为校内把关老师,带动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不同的定位,不同的起点,最终的目标却是一致的:让大家在不同层面上得到提高,进而促进体育教研组的整体提高。
2.2 培养体育教师的团队意识,促进团队成长
体育教研组团队精神表现为体育教师对教研组的强烈归属感,教师把教研组当成“家”,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教研组系在一起,愿意为教研组的利益和目标奋斗。教研组和教师结成牢固的命运共同体,共存共荣。团队精神是促进教研组凝聚力、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精神力量。团队精神只有与教研组的教育教学密切的结合,从工作中建设,从工作中展现,才能有更大、更强的活力,才能有利于体育教研组走持续发展之路。体育教研组要培养体育教师之间的合作能力,我在这所说的合作交流,不单指校外的体育教学合作交流、组里的教学合作交流,还包括不同学科间、不同岗位间的合作与交流。体育教师要注意多做沟通、交流,抱着合作的态度,多理解别人的苦衷,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这样,各项工作才会事半功倍。从发展的观念来看,没有形成团队协作,不可能获得成功。体育教研组还要灌输以老带新的观念,老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青年教师则是一个学校的希望。但青年教师往往热情高,干劲足,教研组安排老教师指导新教师,形成“师徒”关系,在工作过程中,要求老教师以身作则,多听课,多指导;青年教师要虚心好学,多请教,多提问。这样,青年教师短时间就会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教学效果就会有明显的提高。成功的教研组都有一个共同的点,即教研组内部上下同心,相互支持,协调一致。同时,教研组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还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搞好工作,发展学校体育事业。
2.3 以制度为保障,健全考评体系
教研组目前主要有以下问题,教研“集体无意识”。不少教研组安于现状,缺乏开拓创新思想;完成教研任务都是靠上级“推一推,动一下”; 活动不规范,制度管理疲软。工作与计划打折扣,纸上写得漂亮,实际做得少;教研计划和实际工作都是“两张皮”,缺少务实的教学行动研究。甭管是制定计划,抑或担当集体备课主讲人,参加征文、论坛比赛,承担课题研究,辅导学生参赛,多半“渗了水”,或者是网上下载的“组装件”,承担校内外公开课,编写校本课程等,几乎都是组长“包办代替”。只听课不评课,评课多半唱“赞歌”;缺失资料积累档案意识。虽然检查时被查材料“堆积如山”,缺少过程管理的“痕迹”。 缺少具体评价考核措施。教研组量化考核一学期考核一次,基本分100分。具体可以分为:(1)业务理论学习(10分)。(2)常规管理(60分),包括组员管理、教研组工作计划及总结、活动情况、、听课、资料整理、每半学期对个学科网站建设情况。(3)教育科研(30分)。为了使教研组活动走向规范和有序,根据学校特点和教师实际,制定《教研组长考核制度》、《教研活动制度》等相关制度。我们知道良好的制度只有落到实处才有成效。规章制度使教师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就无法形成纪律严明、作风硬朗的团队。有了规章制度,教研组却没有狠抓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也就成为空壳。教研组活动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任务。如针对教师普遍存在教学理论欠缺的特点,可规定每个学期教研组要组织至少三次的教学理论学习;针对平时教研活动比较随意的特点,可规定教研组每学期要组织一次高档次的观摩活动等。并将此制度化,以此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恳请校长、教务处定期深入教研组活动,参加讨论,了解活动进展情况,保证了教研活动的切实开展。通过这样的互动与对话,来提高大家的业务理论水平。教研组立足课堂,积极开展课题的研究、实践与探索,使教研组活动主题更明确,效果更显著,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加强教研组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增强学校校本研究实施的最基础性工作,学校好比一个有生命的肌体,教研组好比 肌体上的细胞,如果没有健康的细胞,就谈不上健康的肌体,只有学校的每一个教研组都充满了改革的活力,全校的教学管理措施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全校总体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力保证。让教研组全体老师从“要我听课”、“要我学习”、“要我研究”变成“我要听课”、“我要学习”、“我要研究”的良好局面与良性循环状态,教学质量才有保障,教学研究才能深入,教学成果才能丰富,教研组管理才能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