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校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和特点为例,具体分析农村普通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在找出症结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立足农村普通高中校情,从实际出发,挖掘学生各种潜能,科学决策,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策略,切实解决学生数学学习困难问题,让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所收益,最终使学生走向成功。
【关键词】农村 普通中学 数学 学困生 培养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论,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而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初中升入高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如何使学困生稳定下来安心读书,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当今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学困生问题在农村普通中学的数学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在普通中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培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既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
1.本校高中生数学学习问题分析
根据我校进行的多次调查,约65%的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80%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基础属于中下水平,90%的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我们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基础知识较差,虽然有学习的愿望、有上进心,但不能坚持,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没有长远的计划,没有坚定的信心,所以我认为本校高中学生数学学习问题主要是:
1.1 学生自身的心理障碍:①部分学生只满足于高中毕业,上进心不强;②学生智力水平偏低,存在自卑心理;③高中数学知识难度、深度增大,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并伴随着逆反心理;④缺乏对数学观的认识,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从而产生畏惧心理。
1.2 学生认知方面的障碍:①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往往是部分的、表面的、零碎的,甚至是模糊不清的;②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缺乏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对数学知识常常是一知半解;③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能力较差,解题时束手无策;④学生不注重对整体知识结构的学习,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无法对问题全面、深刻地思考,无法理解和认识问题的实质,挖掘和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⑤归纳、推理和综合能力较低,缺乏数学学习方法。
1.3 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的障碍: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主要靠知识的积累、重复、大容量的记忆来实现通过考试的愿望。而高中数学的学习,是在上述过程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分析,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所以缺乏思考、不会思考是数学学习困难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2.农村普通中学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困难问题成因
2.1 智力因素:人才外流,农村普通中学的学生生源比较差,多属学困生。
2.2 非智力因素:①缺乏正确的数学观;②缺乏人生目标。我校高中大多数学生意志薄弱,缺乏自觉性和自信心,学习态度消极,更缺乏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只看不想,只想不练,只练不思,只思不悟"的缺点;学生们对未来没有方向,没有理想,缺乏人生目标;③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差生之所以差的原因是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问题。这些学生可对所看过的电视、读过的小说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人物事件讲得栩栩如生,但对数学定理、法则、公式却写不出来,说不清,做起题来不知如何下手。这些学生成为数学的学困生,并非是智力问题,而是与他们听课不专心、不记笔记、不积极思考问题、课后不完成作业、不复习、不预习有很大关系;④缺少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⑤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会主动地、自觉地去学习和探究这方面的知识。所以说,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数学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2.3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由此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社会上多元的价值观念通过各种途径纷至沓来,不断影响着青少年,这就必然会给我校高中生带来负面影响:一是不少家长文化水平偏低,由于生活所迫,忙于打工,做生意,缺少与子女沟通,孩子缺少关怀;二是社会上泛滥的娱乐文化严重干扰着学校的正常秩序,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三是开放的环境,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青少年容易受消极事物,腐朽观念的影响;四是读书无用论的冲击,不少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更加巩固了学困生"读书无用"的观念;五是社会上流行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思想的影响。
由此可见:造成学生数学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彼此制约。我们希望通过协调与合作,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育人网络,优化学生的校内外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形成教育社会化的新格局,提高学生的素质。
3.农村普通中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培养策略
3.1 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①对学生进行数学史的教育。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②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一门建立科学研究基础理论的学问,数学的发展带来了其它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所以,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天气预报到股票涨落,无不体现了数学的描述和分析方法,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直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例如,运用函数、数列、不等式、统计等知识直接解决问题;还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归结为数学模型,尝试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并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鼓励学生注意数学应用的事例,开阔他们的视野。 3.2 摸清学困生底子,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摸清学生数学学习基础,确定今后的教学方向。我们通过学生的入学成绩和各种方式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做到心中有数,以此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我们采用"低起点、小步子、争实效"的指导思想,重点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教育,要求学生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使学生小步走,不停步,天天有进步,月月有提高。
(2)培养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活起来"。兴趣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是探索、创造的原动力,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降低知识的难度,使更多的同学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活动中密切注意选择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适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数学学科的表象美、知识结构内在的逻辑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思想方法的奇异美等,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适时地介绍一些数学史的故事,补充一些趣味思考的内容,以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进取心。
我们对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做:好奇--好知--好思--好问--好强。教师要真正做到教学是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设计得"妙",才能使学生起"疑","疑"则思,思则问,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在学习中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例如:在讲《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先给学生讲一则故事:相传印度国王要奖励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宰相达依尔,便让他任意选奖品。达依尔说:您只须按国际象棋盘上的格数赏给我麦粒,第一个格上放一个麦粒,第二个格上放两个麦粒,第三个格放四个麦粒,……这样下去后面每个格放的麦粒数是前一个格的2倍,直到把第64个格上放 个麦粒就可以了。国王一想,这能有多少麦粒,就一口答应了。结果摆放起来后,连国库的存粮搭上都不够。后来国王问他这些粮食到底有多少,经过达依尔运算才知道有 18446744073709551615颗麦粒,这竟然是印度10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要是铺满地球,可以铺9mm厚的一层。
通过这些贴近生活又有趣味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中能保持长久、浓厚的兴趣。这样,不但能在不知不觉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求其和,并引入课题,而且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情景中学到了新知识,并加深了理解。同时,在潜意识中告诉学生数学的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它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只要能从根本上认识它,就能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好它。根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指导生活这一原则,通过长期的指导,使学生逐渐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3)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做好学困生的学法指导工作:①养成认真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并学会合理安排时间;②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听课的针对性;③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④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不将作业留明天,不使问题累积;⑤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的习惯,以拓宽视野,保持知识可持续学习的后劲。
3.3 以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转变教师观念。
在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学生,建立新型学生观、教学观。
(1)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避免"穿新鞋走老路"。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陈腐落后的教法和观念已无法迎合新时代学生的需求。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由原来的授业解惑型,逐步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教与学开始向和谐统一方面发展。教师不再是习题的"研究者"和学习的"指导者",而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懂得现代化教育技术、善于学习、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科学素养。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探究式学习。结合我校实际,我们认为有针对性的做好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是十分必要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观察、动手、表达、归纳和创造的能力,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和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从而确立数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所以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3.4 重情感教育,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厚爱尊重学困生,不要戴"有色眼镜"看待学困生。学困生心灵深处的"内伤"很大,他们不希望被贴上"二等公民"的标签。他们期待、渴望的是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爱和尊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把尊重学生作为金科玉律。正确的做法是:摈弃"有色眼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困生,把全班学生都看做站在百米赛跑的起跑线上,把他们都看成会发展、能进步、可超越的新人。
(2)不厌其烦地帮助、鼓励学困生。数学是一门科学性、严密性和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数学老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变科学性为实用性、变严密性为完整性、变抽象性为具体性,拉近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距离,降低学科知识自身逻辑的难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呈现情景化、知识生活化、教学活动化、思路清晰化,以吸引他们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要努力引导他们参与操作、参与讨论、参与交流,实现愉快教学、快乐学习。同时还应注意"四个多":多提醒,关注学习过程;多提问,给足学习机会;多提示,获得学习成功;多展示,饱尝学习愉悦。
总之,农村普通中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要抱着满江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让爱的阳光温暖学困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学困生的成长。转化学困生,全靠献爱心;过程多反复,浇树要浇根。我深信:玉璞需雕琢,铁杵可磨针;育人多育心,顽石变成金。
【关键词】农村 普通中学 数学 学困生 培养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论,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而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初中升入高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如何使学困生稳定下来安心读书,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当今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学困生问题在农村普通中学的数学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在普通中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培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既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
1.本校高中生数学学习问题分析
根据我校进行的多次调查,约65%的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80%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基础属于中下水平,90%的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我们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基础知识较差,虽然有学习的愿望、有上进心,但不能坚持,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没有长远的计划,没有坚定的信心,所以我认为本校高中学生数学学习问题主要是:
1.1 学生自身的心理障碍:①部分学生只满足于高中毕业,上进心不强;②学生智力水平偏低,存在自卑心理;③高中数学知识难度、深度增大,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并伴随着逆反心理;④缺乏对数学观的认识,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从而产生畏惧心理。
1.2 学生认知方面的障碍:①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往往是部分的、表面的、零碎的,甚至是模糊不清的;②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缺乏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对数学知识常常是一知半解;③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能力较差,解题时束手无策;④学生不注重对整体知识结构的学习,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无法对问题全面、深刻地思考,无法理解和认识问题的实质,挖掘和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⑤归纳、推理和综合能力较低,缺乏数学学习方法。
1.3 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的障碍: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主要靠知识的积累、重复、大容量的记忆来实现通过考试的愿望。而高中数学的学习,是在上述过程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分析,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所以缺乏思考、不会思考是数学学习困难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2.农村普通中学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困难问题成因
2.1 智力因素:人才外流,农村普通中学的学生生源比较差,多属学困生。
2.2 非智力因素:①缺乏正确的数学观;②缺乏人生目标。我校高中大多数学生意志薄弱,缺乏自觉性和自信心,学习态度消极,更缺乏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只看不想,只想不练,只练不思,只思不悟"的缺点;学生们对未来没有方向,没有理想,缺乏人生目标;③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差生之所以差的原因是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问题。这些学生可对所看过的电视、读过的小说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人物事件讲得栩栩如生,但对数学定理、法则、公式却写不出来,说不清,做起题来不知如何下手。这些学生成为数学的学困生,并非是智力问题,而是与他们听课不专心、不记笔记、不积极思考问题、课后不完成作业、不复习、不预习有很大关系;④缺少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⑤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会主动地、自觉地去学习和探究这方面的知识。所以说,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数学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2.3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由此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社会上多元的价值观念通过各种途径纷至沓来,不断影响着青少年,这就必然会给我校高中生带来负面影响:一是不少家长文化水平偏低,由于生活所迫,忙于打工,做生意,缺少与子女沟通,孩子缺少关怀;二是社会上泛滥的娱乐文化严重干扰着学校的正常秩序,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三是开放的环境,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青少年容易受消极事物,腐朽观念的影响;四是读书无用论的冲击,不少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更加巩固了学困生"读书无用"的观念;五是社会上流行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思想的影响。
由此可见:造成学生数学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彼此制约。我们希望通过协调与合作,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育人网络,优化学生的校内外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形成教育社会化的新格局,提高学生的素质。
3.农村普通中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培养策略
3.1 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①对学生进行数学史的教育。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②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一门建立科学研究基础理论的学问,数学的发展带来了其它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所以,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天气预报到股票涨落,无不体现了数学的描述和分析方法,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直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例如,运用函数、数列、不等式、统计等知识直接解决问题;还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归结为数学模型,尝试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并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鼓励学生注意数学应用的事例,开阔他们的视野。 3.2 摸清学困生底子,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摸清学生数学学习基础,确定今后的教学方向。我们通过学生的入学成绩和各种方式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做到心中有数,以此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我们采用"低起点、小步子、争实效"的指导思想,重点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教育,要求学生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使学生小步走,不停步,天天有进步,月月有提高。
(2)培养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活起来"。兴趣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是探索、创造的原动力,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降低知识的难度,使更多的同学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活动中密切注意选择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适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数学学科的表象美、知识结构内在的逻辑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思想方法的奇异美等,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适时地介绍一些数学史的故事,补充一些趣味思考的内容,以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进取心。
我们对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做:好奇--好知--好思--好问--好强。教师要真正做到教学是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设计得"妙",才能使学生起"疑","疑"则思,思则问,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在学习中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例如:在讲《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先给学生讲一则故事:相传印度国王要奖励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宰相达依尔,便让他任意选奖品。达依尔说:您只须按国际象棋盘上的格数赏给我麦粒,第一个格上放一个麦粒,第二个格上放两个麦粒,第三个格放四个麦粒,……这样下去后面每个格放的麦粒数是前一个格的2倍,直到把第64个格上放 个麦粒就可以了。国王一想,这能有多少麦粒,就一口答应了。结果摆放起来后,连国库的存粮搭上都不够。后来国王问他这些粮食到底有多少,经过达依尔运算才知道有 18446744073709551615颗麦粒,这竟然是印度10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要是铺满地球,可以铺9mm厚的一层。
通过这些贴近生活又有趣味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中能保持长久、浓厚的兴趣。这样,不但能在不知不觉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求其和,并引入课题,而且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情景中学到了新知识,并加深了理解。同时,在潜意识中告诉学生数学的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它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只要能从根本上认识它,就能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好它。根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指导生活这一原则,通过长期的指导,使学生逐渐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3)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做好学困生的学法指导工作:①养成认真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并学会合理安排时间;②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听课的针对性;③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④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不将作业留明天,不使问题累积;⑤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的习惯,以拓宽视野,保持知识可持续学习的后劲。
3.3 以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转变教师观念。
在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学生,建立新型学生观、教学观。
(1)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避免"穿新鞋走老路"。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陈腐落后的教法和观念已无法迎合新时代学生的需求。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由原来的授业解惑型,逐步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教与学开始向和谐统一方面发展。教师不再是习题的"研究者"和学习的"指导者",而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懂得现代化教育技术、善于学习、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科学素养。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探究式学习。结合我校实际,我们认为有针对性的做好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是十分必要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观察、动手、表达、归纳和创造的能力,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和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从而确立数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所以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3.4 重情感教育,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厚爱尊重学困生,不要戴"有色眼镜"看待学困生。学困生心灵深处的"内伤"很大,他们不希望被贴上"二等公民"的标签。他们期待、渴望的是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爱和尊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把尊重学生作为金科玉律。正确的做法是:摈弃"有色眼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困生,把全班学生都看做站在百米赛跑的起跑线上,把他们都看成会发展、能进步、可超越的新人。
(2)不厌其烦地帮助、鼓励学困生。数学是一门科学性、严密性和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数学老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变科学性为实用性、变严密性为完整性、变抽象性为具体性,拉近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距离,降低学科知识自身逻辑的难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呈现情景化、知识生活化、教学活动化、思路清晰化,以吸引他们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要努力引导他们参与操作、参与讨论、参与交流,实现愉快教学、快乐学习。同时还应注意"四个多":多提醒,关注学习过程;多提问,给足学习机会;多提示,获得学习成功;多展示,饱尝学习愉悦。
总之,农村普通中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要抱着满江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让爱的阳光温暖学困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学困生的成长。转化学困生,全靠献爱心;过程多反复,浇树要浇根。我深信:玉璞需雕琢,铁杵可磨针;育人多育心,顽石变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