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的搜集和主题的确定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zhy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经验一经反映和溶化在作品里,这就是文章习语上的所谓题材了。
  题材存在于现实世界中,是十分丰富的,是一个作者因为限于本身的经历,却只能写一点自己所熟悉的东西。在写作方法上,主张“只写你所深知者”,原是避免浮浅,使文章深刻的办法。譬如吧,一个生长在四川、足迹不曾出过省界的人,他就描写不出海洋的形状来。这是因为作者对于所描写或者所评论的对象,先就缺乏实际的知识和体会的缘故。
  没有事实,也就没有想象。要写一篇像样的文章,是绝不能依赖于天花板的。
  然而天花板以外的天地虽大,作者却无法一一经历,为了谨守“只写你所深知者”的教条,许多人就写起老婆、儿子、吃饭、睡觉等等的身边琐事来,因为在平凡的生活里,他们只有这样的体验,一离开这些直接经历,就觉得没有题材可写,没有意见可说,捏起笔,要恨恨于灵感的不来了。
  而灵感偏偏又是不可捉摸的东西。
  体验缺乏,灵感不来,那么,文章岂不是就写不成了么?事实上并不然。只要时刻留心,经常训练,灵感也可以通过培养来取得,而要达到这一点,主要是平常善于观察,积储由观察得来的感想和形象,以待提笔时候的应用,这样,就可以有所恃而无恐了。
  在这里,我们且来回顾一下,看看世界伟大作家们在写作之前,是怎样地运用着他们的观察方法的。
  左拉在观察时候所常用的工具,是书籍、报纸、照片以及其他各种的文件。当他要就某种问题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就搜集许多和这问题有关的书报,抄的抄,剪的剪,分类储藏,然后再用这些储藏着的材料来写作。有时候,他也去做实地的观察,为了要描写唱戏者生活,他曾去和优伶接近;为了要明白赌徒的心理,他曾去赌场里狂赌;他也常去参观各种不同的生活,跟各种不同的人物谈话,细心地记下那些语言和印象。不过就大体说,到了要写作的时候,临渴掘井,以局外人的态度去访问,去搜集,所得的总不免是一些表面的形状,结论自然也不能深刻、正确。那方法,是不宜于袭用的。另一个作家巴尔扎克说道:“在我,观察甚至于成了直觉,我不会忽视肉体,而且更进一步,我会透进灵魂。”究竟用什么方法来透进灵魂呢?因为要去调查平民的性格和生活,他就穿着工人的服装,混在群众的队伍里,显出漠不关心的样子,使他们不加提防,一面却留心他们散工后的闲谈,看戏回来时的夫妻之间的私语:家务的盘算,工钱的支配。他浸沉于这些琐碎的扳谈里。
  我想,这就是使文章比较普遍,使文章比较永久的主要的因素。
  要使题材丰富,我们必须细心地观察事物,把所得的结果记下来:人物的性格、风貌、举止,事件的起因、经过、影响,自己的感想、意见、心得,乃至一个单字,一句土话,一串生动的句子,一些不常见的词汇等等。记录不但便于查考,而且可以供我们比较、研究。
  然而其间也还需要一番提炼的工作。
  旧时读书人在初学写作的时候,最易犯的毛病就是生拼硬凑,把自己肚里所有的一些成语古典,非常牵强地嵌到文章里面去,终使通篇前后不相调和。倘不把题材好好地加以溶化、洗练,我想,就是在现今,也还是容易染上这种毛病的。
  然则怎样来溶化呢?我以为首先的是整理;怎样来洗练呢?我以为主要的是选择。题材有了,我们就得按照时间和次序,按照内容和性质,把它们一一编排,部署既定,再来做一番挑剔选择的工作,使不必要的枝节可以删去,新的思想和想象逐渐增加起来,然后加以组织,这就可以铺排成文了。所以,在未曾落笔之前,无论是写纲要也好,打腹稿也好,总之,是必须经过一番筹思的。
  剪裁的标准决定于文章的主题。主题从题材产生,它是文章的灵魂。当我们提笔作文的时候,要问问自己:究竟为着要说些什么而写这篇文章的呢?通过手头的材料,我们要说明一种东西,或者要叙述一件事情,或者要提出一个主张,或者要发抒一番感情,总之,当作者决定了自己的想法的时候,文章的主题也就存在了。题材提供主题,主题抉择题材,两者是有着相互的关系的。
  主题把握得正确与否,是决定于作者的思想的。
  所以,一个初学写作者必须学习思想方法,对现实(题材)多多地体验,精密地观察。在平日既有这样的准备,写起文章来的时候,只要题材现成,也就可以确定主题,毫不困难地动起手来了。
  (选自《文章修养》,有删改)
其他文献
写文章要善于点题。所谓点题,就是在文章的关键地方恰当使用精要语句点明文章题旨。点题有利于读者准确把握文章中心,不仅是使作文醒目、明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而且是避免考场作文偏题的有效手段。  点题就性质而言,有明点和暗点两种。  1.明点。所谓“明点”,就是紧扣文章标题,直接明了地说明题意。如《感知自然,近思远虑》这篇文章的结尾:“蓦然回首,芳草萋萋春已逝,阴阴夏木正当时。大自然的美永远伴随在你的身边
期刊
【写作指导】  所谓“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主要指观点要富含哲理,具有思辨性,能带给读者阅读的余味。观点可以新颖独到,使人看后豁然开朗;也可以较为辩证,使人读后加深了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或观点虽不全面,但使人读后派生出对某个问题其他侧面的思考,拓展了对这个问题认识的广度;或观点引发了人们的联想等等。总之,要收到一种“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让人读后有回味的余地。  如何做到“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呢?笔者
期刊
做人要灵活变通,因人、因时、园地而变化。不知变通,就是“死心眼”“钻牛角尖”。明明某一件事行不通,却要犟起牛筋,一条道跑到黑,直到处处碰壁。这样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学会变通,就要仟细研究客观条件,舟析利弊得失,能干则干,不能干则不干。  公元880年,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克唐朝都城长安。唐僖宗倉皇逃到四川成都,纠集残部,并请李克用出兵攻打黄巢的起义军。第二年,唐军部署已完成,准备出兵收复长安,凤翔一战,
期刊
一月里,河流是静的,树常常不摇摆,我们就坐在家里,天不爱下雪了,可我们爱看着窗外。这世界安静地睡了,就在我们窗前,我们陪着它,陪它安静。安静也是我们的,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二月,世界做了一场梦,梦见天上开出了成片的花,一闪一闪的,孩子们跑出去了,沿街店铺被红色打扮得热闹起来。世界笑出了声,在梦里,一场关于我们的梦。梦是我们的,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三月,有些草钻了出来,这让树很不安,它想
期刊
[写作指导]  一、因果分析之概说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有先后相继、彼此制约关系的一对范畴。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于原因的作用,得之串联而引起的现象。因果分析就是解剖、追问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生成、相互决定等内在联系的思维过程。议论文中的论点与论据之间存在着关联,因果分析法就是通过分析论据,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也
期刊
话题作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泰山千百石刻中,有这样一通并不显眼的石刻,上面刻有八个大字:“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句话出自《国语·周语下》。学好很难,就像登山一样须持久、历艰辛。学坏很易,就像山崩一样迅速毁灭。  请以“登与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这是一个关系型话题,关系型话题的关系有因果
期刊
【解题技巧】  一、考点梳理  (一)表意不明  清晰明确,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如果语言费解,或者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就会产生歧义,造成表意不明的错误。表意不明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指代不明,令人费解,存在歧义。  1.指代不明。指代不明是说指示代词或人称代词指代不明确。例:“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解析:“前者
期刊
上海图书馆邀请我来讲“丰子恺为我们今天画了什么”。这个话题很好。作为一位画家,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风景,都饱含着他看世界的一种眼光,饱含着他对生活的一种理解,饱含着他对人生的一些非常真挚的感动。  看到丰子恺的画,觉得心一下子就被融化了。画面那么简单,那么写意,但是有浓浓的意思。你看,天渐渐黑下来了,那痴痴地等着主人回家的小狗,都伏在门边睡着了。在另一幅画中,丰子恺画了一个在沸腾的汤水里面挣
期刊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古董鉴赏家马未都到一位日本陶瓷收藏家的府上做客,老人拿出一只在20世纪80年代以五百多万港币拍得的斗彩鸡缸杯,斟茶相特,马未都右手拈起此杯,左手托稳,一口杖尽清茶,然后向老人行礼道谢:“这是我这一生喝过的最昂贵的茶了。”老人说:“茶不毗杯贵,却以人贵。你是贵客、知音。”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
期刊
[解题钥匙]  一、考点梳理  实用类文本中,全国新课标卷主要考查的是人物传记。其中,“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这一考点,侧重从传记篇章角度作综合分析,要求考生能够分析传记文本的语言特色,理清行文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特点,概括文段的大意和文章的中心意思。  1.分析语言特色。传记主要运用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性的语言来说明名人事迹等内容,“语言特色”指的是传记文本在语言上所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