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库管理工作是水库的利用与管理,是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水库科学管理,发挥水库的功能和效益,确保水库的安全及延长其寿命,是当前水利工作者,尤其是水库管理者及各级领导应非常重视的问题,做好水库管理是做好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科学高效的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水库 管理 问题及分析
中图分类号:C81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9- 0219 -01
1. 所在区域基本情况
陆良县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南盘江上游。行政区属云南省曲靖市,地理坐标为东经84°33'~ 85°15',北纬44°18'~ 45°10'之间,东临县宗县,南壤石林县,西靠宜良、马龙县,北接麒麟区,国土总面积为1082km2,縣城距省会昆明187km,距曲靖市67km,全县共辖8个(乡)镇及1个华侨农场。总水资源量为10.01亿m3,其中:水库水资源量5.86亿m3,过境水资源量2.99亿m3,泉水1.15亿m3。
2. 当前水库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陆良县大部分水库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灌溉与防洪兼用的水库,即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下游防洪的水利工程。在这些工程中,大部分小(一)型以上水库的主要枢纽建筑物均有挡水坝、溢洪道、输水涵(闸)管和灌溉渠道等,但部分小(一)型、小(二)型及其以下水库工程仅有挡水坝、输水涵(闸)管和灌溉渠道,而无溢洪道。现就其存在的问题分别作一简述。
2.1水库挡水坝
全县现有的中小型水库基本全是均质土石坝,标准较低,一部分中型水库是在“边勘测、边设计”的情况下而进行“施工”的(俗称“三边工程”),部分小型水库没有进行设计就进行施工,部分水库工程设施建筑物没有达到相应的级别标准,挡水坝高度、坝顶宽度也不够、坝坡稳定安全系数低;相当一部分水库的坝基清理不完整、缺少反滤体、坝基渗漏较大;坝体与两岸的山坡交接处,没有排水沟;山坡坡面集水冲刷坝体的现象严重;大坝上游坡面没有没有进行护坡,受水库风浪冲刷严重,下游坝坡也没有草皮护坡;等等。
2.2溢洪道
一般为开敞式宽顶堰结构,大部分溢洪道行洪断面不够,设计泄洪流量小,两侧没有导墙、底板没衬砌,而有导墙和底板的也被冲刷损坏,堰顶高程与坝顶高程的高差偏小,遇到特大洪水时,水库最高水位几乎接近坝顶,严重影响大坝的安全运行。
2.3 输水涵洞
大部分属于坝下埋管式浆砌石城门洞型或箱型结构,前者断面尺寸尚较大(一般为1.0×1.5~2.0×2.4m),尚对维修保养有利,后者断面尺寸较小(一般为0.4×0.4~0.8×1.2m),几乎不能满足维修保养施工需要。经过多年的运行使用,其涵管大都漏水严重,渗漏水不断带走或冲刷孔洞周围的坝体土质,造成坝体有空洞,最后形成坝体塌方,直接影响坝体安全。
2.4水库灌溉渠道
大部分是沿地形开挖而成,多为自流灌溉农田。渠道普遍没有进行防渗处理,渠道渗漏水量大,加上农田灌溉用水多采取漫灌、串灌、渠道间歇供水,边坡塌方沉陷较多,使渠道淤塞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低。
2.5工程管理方面
传统水利工作下的水库管理主要针对人为建造的工程部分即水工建筑物及其配套设施的管理。管理范围小,管理面窄,这反映了重工程、轻资源的实际;同时存在着重更改大修、轻检查养护的现象。
我县绝大部分水库工程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当时均成立了相应的管理单位,负责水库工程的运行管理。县管水库都有事业编制的机构和运行管理的干部职工进行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营体制与经济体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职能也发生了变化。水库运行管理维护费用要靠收水费来维持,由于农业效益较低,实现水库管理自给变得非常困难,难以发挥水库工程应有的工程效益。
2.6水利工程的对外交通和通讯方面
我县中、小型水库大多建于山区和半山区,极少部分建于平坝,建于山区和半山区的水库工程均远离交通干线,建库时的进库道路多是不上等级、路面狭窄、坑洼不平、弯多坡陡的临时道路。经过多年的使用,一些水库原有道路也不能通车,即使能通车,遇到下雨也是路面泥泞,边坡塌方,车辆无法通行;绝大部分的小型水库缺通讯设施。
3. 解决问题的对策
近年来,国家、省市县和乡镇党政机关和水利部门,非常重视水利工作,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强对病险水库工程的除险加固。我县积极主动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多方筹集资金,对病险水库进行病险水库工程的除险加固处理。在此基础上,要促使全社会关注水利工作,加快自身管理单位的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发展多种经济,增强经济实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逐步解决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加强对中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1)对坝高、坝顶宽不达标的中小型水库,根据水库工程级别,重新进行水文计算,确定坝顶高程、坝顶宽度,对大坝进行坝坡稳定计算,确定坝坡及护坡结构。
2)对于溢洪道过水断面不够的水库,按校核洪水的最大泄洪流量,确定溢洪道宽度和最大过水深度,以此来确定溢洪道宽度;未衬砌的进行衬砌,保证溢洪道安全泄洪,确保大坝的安全。
3)输水涵(闸)管和涵管漏水的,根据各水库工程的特点,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案,进行防漏防渗加固,漏水严重的进行重建;闸门和启闭设施锈蚀严重、不能满足正常运行的进行更换。
4)土坝的防渗处理。土坝要进行坝体抗滑稳定分析复核,注意检查不均匀沉陷和裂缝出现;对于坝基渗漏大、坝体填土质量差的水库,要进行坝基防渗灌浆和坝体固结灌浆处理。
通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县相继完成了近40座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使现有水库库容得到恢复,效益得到了应有的发挥。
3.2加强中小型水库工程的渠系配套
在对全县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基础上,要使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只有对各件水库渠道进行防渗处理并配备相应的取水设施,才能减少渠道渗漏、抑制渠道淤塞、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到达较好的取水控制;只有配备相应的量水设施,才能做到用水、供水计算有据;只有对现行的农田灌溉用水所采取的漫灌、串灌、渠道间歇供水的供用水体制进行改革,才能减少或杜绝浪费水量的现象,
3.3加强中小型水库的工程管理
1)水库工程管理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目前,全县中小(二)型水库虽均成立水利工程管理机构,配套相应的管理人员,但管理水平较低、管理设施落后,管理力度不高。为此,要加强水库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管理设施的配套,增强管理条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增强工程管理责任心,提高管理能力。
2)要加大各项宣传力度。各级用水单位和水管单位,要加大《水法》的宣传力度,宣传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水也是商品,要有价使用,要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保护水资源。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按用水量对用水户征收相应的水费,共同管好水,用好水。
3)现代水库管理要标准化。标准化管理是水库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施行标准化,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首先要制定“管理标准”,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管理的质量标准,二是管理的工作量标准。质量标准是管理的工程设备应该保持的良好状态和良好程度;工作量标准是达到质量标准所必须做的工作。所以工作量标准是质量标准的细化和具体化,是实现质量标准的前提和保证。管理标准应尽可能量化,便于定岗定责和自动化管理。管理标准应定期修改,不断完善。
4)水库管理要力求自动化。
[关键词]:水库 管理 问题及分析
中图分类号:C81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9- 0219 -01
1. 所在区域基本情况
陆良县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南盘江上游。行政区属云南省曲靖市,地理坐标为东经84°33'~ 85°15',北纬44°18'~ 45°10'之间,东临县宗县,南壤石林县,西靠宜良、马龙县,北接麒麟区,国土总面积为1082km2,縣城距省会昆明187km,距曲靖市67km,全县共辖8个(乡)镇及1个华侨农场。总水资源量为10.01亿m3,其中:水库水资源量5.86亿m3,过境水资源量2.99亿m3,泉水1.15亿m3。
2. 当前水库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陆良县大部分水库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灌溉与防洪兼用的水库,即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下游防洪的水利工程。在这些工程中,大部分小(一)型以上水库的主要枢纽建筑物均有挡水坝、溢洪道、输水涵(闸)管和灌溉渠道等,但部分小(一)型、小(二)型及其以下水库工程仅有挡水坝、输水涵(闸)管和灌溉渠道,而无溢洪道。现就其存在的问题分别作一简述。
2.1水库挡水坝
全县现有的中小型水库基本全是均质土石坝,标准较低,一部分中型水库是在“边勘测、边设计”的情况下而进行“施工”的(俗称“三边工程”),部分小型水库没有进行设计就进行施工,部分水库工程设施建筑物没有达到相应的级别标准,挡水坝高度、坝顶宽度也不够、坝坡稳定安全系数低;相当一部分水库的坝基清理不完整、缺少反滤体、坝基渗漏较大;坝体与两岸的山坡交接处,没有排水沟;山坡坡面集水冲刷坝体的现象严重;大坝上游坡面没有没有进行护坡,受水库风浪冲刷严重,下游坝坡也没有草皮护坡;等等。
2.2溢洪道
一般为开敞式宽顶堰结构,大部分溢洪道行洪断面不够,设计泄洪流量小,两侧没有导墙、底板没衬砌,而有导墙和底板的也被冲刷损坏,堰顶高程与坝顶高程的高差偏小,遇到特大洪水时,水库最高水位几乎接近坝顶,严重影响大坝的安全运行。
2.3 输水涵洞
大部分属于坝下埋管式浆砌石城门洞型或箱型结构,前者断面尺寸尚较大(一般为1.0×1.5~2.0×2.4m),尚对维修保养有利,后者断面尺寸较小(一般为0.4×0.4~0.8×1.2m),几乎不能满足维修保养施工需要。经过多年的运行使用,其涵管大都漏水严重,渗漏水不断带走或冲刷孔洞周围的坝体土质,造成坝体有空洞,最后形成坝体塌方,直接影响坝体安全。
2.4水库灌溉渠道
大部分是沿地形开挖而成,多为自流灌溉农田。渠道普遍没有进行防渗处理,渠道渗漏水量大,加上农田灌溉用水多采取漫灌、串灌、渠道间歇供水,边坡塌方沉陷较多,使渠道淤塞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低。
2.5工程管理方面
传统水利工作下的水库管理主要针对人为建造的工程部分即水工建筑物及其配套设施的管理。管理范围小,管理面窄,这反映了重工程、轻资源的实际;同时存在着重更改大修、轻检查养护的现象。
我县绝大部分水库工程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当时均成立了相应的管理单位,负责水库工程的运行管理。县管水库都有事业编制的机构和运行管理的干部职工进行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营体制与经济体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职能也发生了变化。水库运行管理维护费用要靠收水费来维持,由于农业效益较低,实现水库管理自给变得非常困难,难以发挥水库工程应有的工程效益。
2.6水利工程的对外交通和通讯方面
我县中、小型水库大多建于山区和半山区,极少部分建于平坝,建于山区和半山区的水库工程均远离交通干线,建库时的进库道路多是不上等级、路面狭窄、坑洼不平、弯多坡陡的临时道路。经过多年的使用,一些水库原有道路也不能通车,即使能通车,遇到下雨也是路面泥泞,边坡塌方,车辆无法通行;绝大部分的小型水库缺通讯设施。
3. 解决问题的对策
近年来,国家、省市县和乡镇党政机关和水利部门,非常重视水利工作,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强对病险水库工程的除险加固。我县积极主动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多方筹集资金,对病险水库进行病险水库工程的除险加固处理。在此基础上,要促使全社会关注水利工作,加快自身管理单位的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发展多种经济,增强经济实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逐步解决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加强对中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1)对坝高、坝顶宽不达标的中小型水库,根据水库工程级别,重新进行水文计算,确定坝顶高程、坝顶宽度,对大坝进行坝坡稳定计算,确定坝坡及护坡结构。
2)对于溢洪道过水断面不够的水库,按校核洪水的最大泄洪流量,确定溢洪道宽度和最大过水深度,以此来确定溢洪道宽度;未衬砌的进行衬砌,保证溢洪道安全泄洪,确保大坝的安全。
3)输水涵(闸)管和涵管漏水的,根据各水库工程的特点,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案,进行防漏防渗加固,漏水严重的进行重建;闸门和启闭设施锈蚀严重、不能满足正常运行的进行更换。
4)土坝的防渗处理。土坝要进行坝体抗滑稳定分析复核,注意检查不均匀沉陷和裂缝出现;对于坝基渗漏大、坝体填土质量差的水库,要进行坝基防渗灌浆和坝体固结灌浆处理。
通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县相继完成了近40座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使现有水库库容得到恢复,效益得到了应有的发挥。
3.2加强中小型水库工程的渠系配套
在对全县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基础上,要使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只有对各件水库渠道进行防渗处理并配备相应的取水设施,才能减少渠道渗漏、抑制渠道淤塞、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到达较好的取水控制;只有配备相应的量水设施,才能做到用水、供水计算有据;只有对现行的农田灌溉用水所采取的漫灌、串灌、渠道间歇供水的供用水体制进行改革,才能减少或杜绝浪费水量的现象,
3.3加强中小型水库的工程管理
1)水库工程管理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目前,全县中小(二)型水库虽均成立水利工程管理机构,配套相应的管理人员,但管理水平较低、管理设施落后,管理力度不高。为此,要加强水库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管理设施的配套,增强管理条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增强工程管理责任心,提高管理能力。
2)要加大各项宣传力度。各级用水单位和水管单位,要加大《水法》的宣传力度,宣传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水也是商品,要有价使用,要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保护水资源。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按用水量对用水户征收相应的水费,共同管好水,用好水。
3)现代水库管理要标准化。标准化管理是水库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施行标准化,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首先要制定“管理标准”,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管理的质量标准,二是管理的工作量标准。质量标准是管理的工程设备应该保持的良好状态和良好程度;工作量标准是达到质量标准所必须做的工作。所以工作量标准是质量标准的细化和具体化,是实现质量标准的前提和保证。管理标准应尽可能量化,便于定岗定责和自动化管理。管理标准应定期修改,不断完善。
4)水库管理要力求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