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音乐的日子

来源 :求学·新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we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经的梦想是穿着耀眼的礼服,站在剧场的中央,优雅地演奏小提琴名曲。是的,我最喜欢小提琴——从幼儿园第一次触碰到她的那一刻开始,在别的孩子玩耍嬉闹、看电视的时候,我的时间,全部献给了那音乐的精灵。
  我喜愛透过变换的指法、跳跃的琴弓,触碰舞动的音符背后潜藏的音乐家的灵魂:贝多芬的悲伤和不屈,巴赫的华丽与庄重,布鲁赫的高贵与柔和……从五岁到九岁,我每年都要换一把琴。而最后那把成人小提琴,迄今已陪伴我走过十年的青春岁月。
  五岁,我拜师学琴。老师觉得我年纪小,本百般推辞,但因我首节课表现出极强的乐感以及我纤长的五指,便破格收下我这个小人儿。
  七岁,我第一次参加安徽省的比赛,因怯场而忘记曲谱,但好胜心又强,不甘心失败,便哭着、颤抖着拉完剩下的曲子。而后每年,我都会参赛,功利心尚在,但多了一分倾注情感的娴熟与专注琴技的稳重,这让我拿了不少大奖。学琴和学习一样,非一日之功,且是一个极其注重循序渐进的过程。身为独生女的我,没有和兄弟姐妹玩耍的童年,久而久之,就把小提琴看作最亲密的倾诉对象,因为音乐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
  随着学业日益繁重,昔日的梦想便真正成为所谓的“梦想”了。但是,无论课业有多么繁重,我都从未放下对古典音乐的痴迷与对演奏的热爱。即使是在高中最紧张的时刻,我的小提琴一直都是我最棒的朋友,和我“执手相看泪眼”,同欢喜忧惧。
  中学时期,我很喜欢拉《梁祝》。
  我最初接触这首曲子是在六岁,因初入“乐界”,只能拉一段简单的主题曲。真正学习《梁祝》是在初中,在那个心思敏感细腻的时期,这首曲子不断变换的情感格调,尤其是悲伤与激烈的段落,常常把我引向情绪的高潮,让我不能自已。那时的我做不到范仲淹所言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境界——考试没有达到预期分数的时候,被父母师友误解的时候,看到文学作品中的悲伤情节的时候,都会拿起琴,拉激昂和悲伤的段落。上高中后,虽然大多数都是快乐的学习时光,但仍旧有学习紧张、压抑的时候,我便会在情绪达到紧张压抑的顶端时,拉上“愤怒”之段落——大段的和弦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把弓子“砸”向琴弦的力气,以达到声响的顶端。这些音符早已印在我的脑海里了,我所需要做的就是,把脑海中的乐谱与现时的情绪,传达到全身与琴声中。
  高中毕业后,大学的我依旧最喜欢拉琴。悠扬的古典音乐,是我读书、吃饭和闲暇时的伴侣。我被小提琴专业的老师破格录取到学校的西洋乐团,与共同热爱音乐艺术的伙伴们一起,谱写流淌的青春。
  后来,我又爱上了布鲁赫的“世界十大名曲”——《G小调小提琴第一协奏曲》(Op.26),曾记得有一段时日,梦里回荡的都是这优雅高贵的曲调。
  一个人若是喜爱流行乐,可能并非喜爱音乐本身的旋律,而是喜欢歌词——或励志,或柔美。但是喜爱古典乐者与之不同,他是纯粹的追随音乐本身的人。
  我与小提琴共同走过的路,太多了。我们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她是我生命里的一束光。她温柔的手,总会伸向那个偶尔会瑟缩在墙角的无助的我,也会拥抱那个追求自由、不拘一格的我。
  那些岁月,不是我选择她,而是她陪伴我。因为有那一份学琴、练琴的毅力与一颗体悟音乐的美好的心,才造就了在紧张的高中生活中仍旧珍惜“小确幸”的我,造就了如今在南国的各种境遇中奋力前行的我。
  那些流淌音符的岁月,是缪斯之神的音乐之河,是我最珍贵的青春记忆。
其他文献
“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这类人群通常会在自我介绍中用斜杠来区分,比如,李华,摄影师/短视频博主/作家。  虽然“斜杠青年”是近些年才出现的热词,但“斜杠”现象并不是新景象。其实,很多我们熟知的名人,在他们的时代也是资深的斜杠青年,一起来了解一下
期刊
刚懂得爱美的年龄,我喜欢穿蓬蓬的公主裙,配上一双水晶小凉鞋,在高高的马尾辫上夹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结。上学途中,我的背挺得比電线杆还直,走路都带着风。后来,逛商场时,我的眼睛自动屏蔽了那些花花绿绿的衣服,钟情于简单朴素的款式,唯恐成了人群中的异类。几年下来,我的衣橱里是清一色的白与黑。  七八岁时的我是个“小明星”,出去旅游定要拍照留念,镜头前,每次都喜欢摆“V”的手势,亮出两排整齐的牙齿,或者故意
期刊
本文主角:机械工程  专业分类:机械类  实力院校: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适合人群:除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沉稳缜密的心思外,灵动的创新“idea”会帮助你更加合理地完成设计目标  选科要求:普通高考中,只招理科生/新高考选科:物理(必选)(仅供参考,以各省份高校实际招生要求为准)  从小小的螺丝钉、齿轮,到灵动的机器人,再到举重若轻的“钢铁巨人”起重机,再到上
期刊
海南/姜鹏:  前几天,我晚上不睡觉玩游戏,被我爸爸发现,他打了我,还没收了我的手机。我好生气,这是我唯一的快乐,我不知道除了玩游戏还有什么活着的意义。  王东燕老师:  姜鹏同学,你之所以这么想,或许是因为你没有体会过生命中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  你可以每天读一个小时的课外书。你可以读你喜欢的名人的书,了解名人的成长经历,让你建立信念,想要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也可以读些科普类的书,激发自己对美妙
期刊
The kelp, formerly known as Kun bu, is a large brown alga that grows in seawater. The kelp is shaped like a ribbon, so it is called the kelp. There are two kinds of the kelp, natural and cultured. The
期刊
从明末开始,男子头上小小的一根发辫曾牵涉很多历史问题。我们学历史的时候,常会跳过這个历史细节,仅知道清政府强令汉人剪发这一历史事实,却不知这其中的历史渊源及历史影响。今天,我们就以管窥豹,从一根发辫去认识几段历史,挖掘其深层次的历史意义。  渊源·发型风俗不同  中国古代汉人对头发是很珍惜的,儒家十三经之一《孝经》之《开宗明义章》里就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直至明代,汉
期刊
今天的你,有什么娱乐方式呢?追剧、看综艺、打游戏、上网聊天……好像大部分娱乐活动都离不开电子产品。那连电都没有的古代人岂不是很惨?如果这样想,你可就错了。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例,古人的娱乐生活也是相当丰富的。  “家里有矿”的人这样旅游  人生苦短,而祖国的大好河山又那么多,不如说走就走,到处看看!发出这句感叹的奇男子来了,他就是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  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王
期刊
“燕子低飞天将雨”,人们对气象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如今查看天气预报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谁又能想到,大气科学在我国的发展仅有几十年的历史。在无数气象工作者中,有一位老人一生攻坚克难,提出了一系列至今仍在应用的气象学重要理论,为数值天气预报和气象卫星遥感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就是获得2019年度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曾庆存院士。  曾庆存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汗水
期刊
我太爱哭了,可能是因为长了一颗泪痣?或者是我心事太重了?考试成绩稍有下降,我眼圈就忍不住变红;若是落后太多,我便会伏在课桌上任凭鼻涕眼泪肆意横流。我也想改掉这个毛病,但总是控制不住那些悲伤难过又自责的情绪。  摊上我这么个爱哭鼻子的同桌,对一般人来说应该是挺郁闷的一件事吧。但高小鉴是主动要求跟我做同桌的,在刚刚升高三的九月。  课间,我还在跟物理模拟题里的带电粒子较真时,一道硕大的人影挡住了我的光
期刊
流光溢彩的巴黎  ——《流动的盛宴》  在《流动的盛宴》中,海明威回忆了自己年轻时带新婚妻子到巴黎度过的那段时光。那时的他以驻欧洲记者的身份住在巴黎,默默无闻,生活过得清贫朴素,常常在咖啡馆里点一杯咖啡或一小杯酒,日日伏案写作。  和很大一部分一腔热血、壮志未酬的青年一样,海明威常常被属于青春的两大主题所困扰——多得快要溢出的荷尔蒙和如黑洞般填不满的饥饿感。“然而,巴黎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我们又很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