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实际,针对森林工程传统学科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森林工程;传统学科;教学改革
森林工程学科专业,虽属于工学门类,但与林学学科有着紧密地联系,是国内林业院校组建最早的几个学科专业之一。19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以及国家林业产业政策的调整,该学科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危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对该传统专业的改造与提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在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方面,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1 森林工程学科专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森林工程学科专业的历史沿革
森林工程专业,前身为森林采伐与木材运输机械化专业。1980年代末,不少学者考虑到同国际接轨,主张把原专业名称改名为森林工程。1993年7月16日,教育部以高教[1993]13号文颁发了《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通知》,明确地把原森林采运工程专业更名为森林工程专业,并覆盖了原森林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
森林工程学科专业存在与发展紧密服务于林业建设。对林业建设、森林资源的增长、国土与环境保护,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集土木为一体的“厚基础、宽口径、多方位”的学科专业[1]。
1.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工程学科专业面临的主要危机
由于森林工程学科专业长期偏重于采运作业理论与技术研究,对森林资源匮乏的国情,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缺少深入、系统的研究与理解,使得传统优势学科专业的发展缓慢,市场空间越来越窄,生存面临严峻挑战[2]。
1980年代末期,国有林区先后进入资源危机、经济围困的境地,而南方国有林区的情况则更为严峻。1990年代中、后期,遵照国家提出的遵照“强化基础,淡化专业;注重实践,提高素质”的教改方针,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交通运输、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先后从森林工程传统专业中剥离出去,独立发展,导致森林工程专业无法借助原相邻学科的专业载体,推动自身的学科发展,出现了招生与就业困难(1997和1998年两年合计招收新生仅20人),学科发展陷入困境的危机。
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对森林工程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造与提升
面对发展危机,学校及专业教师经过广泛调研和论证,通过调整专业办学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不断地对森林工程学科专业进行改造与提升,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1 依托原有学科专业基础,结合时代需求,创办新型专业方向
1990年代中、后期,国家拉动内需、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等系列政策的出台,大批基建项目纷纷上马,出现了建设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人才供不应求的新局面。面对社会需求,结合森林工程专业原有的森工机械与采运工程等学科专业基础,成功创办了“起重运输工程”专业方向。
1990年代末,物流理论和知识在国内得到广泛的传播,物流工程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也愈来愈大。结合森林工程传统专业一直为林区物流工程培养和输送本科人才的这一实际情况,又成功创办了“物流工程”专业方向。
2.2 注重课程体系改革,深化传统专业改造
对传统专业成功实施改造后,根据新办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
针对“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专业方向,按照机械工程基础课程平台,设置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同时强化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设计及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删减了原采运和道桥知识体系中的一些课程,另外还相应地调整了一些专业课程,如改“贮木场机械”为“起重运输机械”,改“林用道路配置”为“道桥工程”,把本科专业的骨干课程“林用索道”改成了包括了客运索道、货运索道、吊装技术及林用索道的“工程索道”等;在专业任选课程中,按照“起重运输机械”与“物流设备与管理”两个组别设置,拓宽专业口径。
针对“物流工程”专业,构筑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商管理三大学科相互渗透的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增设了“交通运输工程学”、“数据库原理”等学科基础课程,并在学科基础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中,按照“物流设备与技术”和“物流规划与管理”两个组别设置,拓宽专业口径。
2.3 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强调“工管并举,以工为主”的培养思路。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针对“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和“物流工程”两个专业方向,设置了以机械工程为主,交通运输和工商管理为辅的多学科相互渗透的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在专业课和选修课中,有针对性地设置了一些管理类课程,强调“工管并举,以工为主”的培养思路。充分利用同一学科群体中相关学科之间的综合优势,培养基础踏实、专业口径宽厚、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
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注重加强实习教学环节。本专业在大型国企中建立了多个校外教学实验实习及科研合作基地,通过提高实习教学环节重视程度、完善实习教学规章制度、聘请实习基地的高工担任实习老师等措施,确保实习的教学效果。
其次是注重加强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开设了多门课程设计类课程,如金属结构课程设计、工程机械课程设计、工程索道课程设计、起重运输机械课程设计等,并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设计程序,且融入适当的创新内容。
最后是注重加强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在毕业课题选题上,采用双向选择与开放模式相结合的机制,即将教师选题与学生结合就业方向在毕业实习单位的选题作为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双向选择的目标,并努力控制创新设计型课题、逐步完善型课题和基本设计型课题这三种类型课题的比例协调;在毕业课题内容上,充分考虑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计算机辅助编程课题的比例协调。
通过多年教改实践,目前已将这个传统国管学科专业发展到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特色学科专业。本专业招生人数由原来的20余人,发展到目前80人左右,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均达到95%以上。本学科也连续被评为湖南省“十一五”和“十二五”重点学科。我校森林工程传统学科专业在实施改造过程中,本着“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拓宽专业面向,构建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宽口径专业[3],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行业性院校传统优势学科专业的改造和规划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周新年.面向21世纪森林工程专业的现状与发展,森林工程[J].2001(5)∶20-22.
[2]朱守林,戚春华.面向21世纪森林工程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路[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0(3):36-38.
[3]王忠伟,邱悦颜.着眼“提升、改造”优化林业高校学科专业结构[J].中国高等教育,2006(18).
关键词:森林工程;传统学科;教学改革
森林工程学科专业,虽属于工学门类,但与林学学科有着紧密地联系,是国内林业院校组建最早的几个学科专业之一。19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以及国家林业产业政策的调整,该学科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危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对该传统专业的改造与提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在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方面,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1 森林工程学科专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森林工程学科专业的历史沿革
森林工程专业,前身为森林采伐与木材运输机械化专业。1980年代末,不少学者考虑到同国际接轨,主张把原专业名称改名为森林工程。1993年7月16日,教育部以高教[1993]13号文颁发了《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通知》,明确地把原森林采运工程专业更名为森林工程专业,并覆盖了原森林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
森林工程学科专业存在与发展紧密服务于林业建设。对林业建设、森林资源的增长、国土与环境保护,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集土木为一体的“厚基础、宽口径、多方位”的学科专业[1]。
1.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工程学科专业面临的主要危机
由于森林工程学科专业长期偏重于采运作业理论与技术研究,对森林资源匮乏的国情,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缺少深入、系统的研究与理解,使得传统优势学科专业的发展缓慢,市场空间越来越窄,生存面临严峻挑战[2]。
1980年代末期,国有林区先后进入资源危机、经济围困的境地,而南方国有林区的情况则更为严峻。1990年代中、后期,遵照国家提出的遵照“强化基础,淡化专业;注重实践,提高素质”的教改方针,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交通运输、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先后从森林工程传统专业中剥离出去,独立发展,导致森林工程专业无法借助原相邻学科的专业载体,推动自身的学科发展,出现了招生与就业困难(1997和1998年两年合计招收新生仅20人),学科发展陷入困境的危机。
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对森林工程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造与提升
面对发展危机,学校及专业教师经过广泛调研和论证,通过调整专业办学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不断地对森林工程学科专业进行改造与提升,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1 依托原有学科专业基础,结合时代需求,创办新型专业方向
1990年代中、后期,国家拉动内需、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等系列政策的出台,大批基建项目纷纷上马,出现了建设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人才供不应求的新局面。面对社会需求,结合森林工程专业原有的森工机械与采运工程等学科专业基础,成功创办了“起重运输工程”专业方向。
1990年代末,物流理论和知识在国内得到广泛的传播,物流工程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也愈来愈大。结合森林工程传统专业一直为林区物流工程培养和输送本科人才的这一实际情况,又成功创办了“物流工程”专业方向。
2.2 注重课程体系改革,深化传统专业改造
对传统专业成功实施改造后,根据新办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
针对“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专业方向,按照机械工程基础课程平台,设置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同时强化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设计及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删减了原采运和道桥知识体系中的一些课程,另外还相应地调整了一些专业课程,如改“贮木场机械”为“起重运输机械”,改“林用道路配置”为“道桥工程”,把本科专业的骨干课程“林用索道”改成了包括了客运索道、货运索道、吊装技术及林用索道的“工程索道”等;在专业任选课程中,按照“起重运输机械”与“物流设备与管理”两个组别设置,拓宽专业口径。
针对“物流工程”专业,构筑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商管理三大学科相互渗透的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增设了“交通运输工程学”、“数据库原理”等学科基础课程,并在学科基础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中,按照“物流设备与技术”和“物流规划与管理”两个组别设置,拓宽专业口径。
2.3 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强调“工管并举,以工为主”的培养思路。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针对“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和“物流工程”两个专业方向,设置了以机械工程为主,交通运输和工商管理为辅的多学科相互渗透的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在专业课和选修课中,有针对性地设置了一些管理类课程,强调“工管并举,以工为主”的培养思路。充分利用同一学科群体中相关学科之间的综合优势,培养基础踏实、专业口径宽厚、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
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注重加强实习教学环节。本专业在大型国企中建立了多个校外教学实验实习及科研合作基地,通过提高实习教学环节重视程度、完善实习教学规章制度、聘请实习基地的高工担任实习老师等措施,确保实习的教学效果。
其次是注重加强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开设了多门课程设计类课程,如金属结构课程设计、工程机械课程设计、工程索道课程设计、起重运输机械课程设计等,并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设计程序,且融入适当的创新内容。
最后是注重加强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在毕业课题选题上,采用双向选择与开放模式相结合的机制,即将教师选题与学生结合就业方向在毕业实习单位的选题作为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双向选择的目标,并努力控制创新设计型课题、逐步完善型课题和基本设计型课题这三种类型课题的比例协调;在毕业课题内容上,充分考虑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计算机辅助编程课题的比例协调。
通过多年教改实践,目前已将这个传统国管学科专业发展到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特色学科专业。本专业招生人数由原来的20余人,发展到目前80人左右,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均达到95%以上。本学科也连续被评为湖南省“十一五”和“十二五”重点学科。我校森林工程传统学科专业在实施改造过程中,本着“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拓宽专业面向,构建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宽口径专业[3],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行业性院校传统优势学科专业的改造和规划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周新年.面向21世纪森林工程专业的现状与发展,森林工程[J].2001(5)∶20-22.
[2]朱守林,戚春华.面向21世纪森林工程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路[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0(3):36-38.
[3]王忠伟,邱悦颜.着眼“提升、改造”优化林业高校学科专业结构[J].中国高等教育,20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