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高校体育馆模式出发,探讨现下高校体育馆社会服务模式研究。高校体育馆现在分为完全开放式、部分开放式和完全封闭式三种。随着政策的调整学校采取的方式可能会有所调整。本文分析了各种形式下的利弊,以及对高校体育馆未来开放的设计。
【关键词】高校 体育馆 开放
通常理解为现代教育的三大职能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教育资源如何在这三者之间分配成为很多学者研究关注的焦点。这其中的社会服务问题,通常面临着这么一种状况,高校要为社会做出什么、高校要为社会付出什么、高校想要得到什么,投入与收获是否成回报。随着问高校社会服务问题的不断深入研究,笔者想在这里简单阐述一下高校体育馆的社会服务模式之研究。
一、高校体育馆的三种运营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对于身体能力的需求日益加强,现下几乎各大高校都有属于自己的体育馆,只不过大小设施有部分差异。各大高校的体育馆,承担了学校内“教学、训练、比赛、大型社会活动”等功能。课上教学,课下娱乐,定期比赛,偶尔活动成了现代体育馆的现状。因为运动设施比较齐备,所以很多高校的体育馆都面临着是否对外开放的难题。现今高校的体育馆的开放程度一般有如下三种形式:
(一)完全开放式
此类高校的体育馆是完全对外开放的。即花钱便可进入。在这其中还分如下几种情况,体育馆本校师生出入和其余人等的出入一个价钱的;体育馆分本校师生价钱和非本校师生价钱的;体育馆分为本校师生价钱,本校师生家属价钱以及其余人等价钱的。三种情况是最大的差异即是门票的价钱差,但除此之外,服务质量没有明显差异。完全开放式的体育馆有着市场经济的特点,除去学校的投资外,其收费也成了巨大经济效益的来源。
(二)部分开放式
部分开放式即是部分项目对外开放,部分学校只对本校师生开放。一般来说,学校的运动设施有室内室外之分,部分开放式的通常来说更多的开放的是室外项目,对于资源稀少,利用率高的室内项目,采取了限制的政策,以保证学校内部的正常使用。除去正常的学校投资,相比较于完全开放式体育馆,部分开放式的体育馆的经济来源有所限制,但是可以保证一些热门项目的使用情况。
(三)完全封闭式
此类学校最大特点即是学校体育场所完全不对外开放,只对学校内部开放,供全校师生使用。无论是室内项目还是室外项目,只可以本校使用。除去学校的投资,便是学校师生进出的时候的缴费。比起前两种方式,这种方式经济效益明显有差异,但是比较明显的是,有效的控制了外校的进入,保证了学校体育馆的正常发展。
对于这三种形式,没有一种得出结论的最好的选择。三种形式各有利弊,所以很难做出一种各个模式都好的情况。开放程度高的学校其收入更多,但是师生的使用率可能会下降。开放程度越低的学校,越需要注重经济问题,以保证施舍的使用、维护、升等级。三种方式有可能有交叉,即学校的政策的改变,对于运动场所使用的改变。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学校很可能根据自身使用情况和其他原因调整政策。所以未必是从一而终不变的形式的。
二、封闭后体育馆的问题
高校体育馆的开放究竟对学校的长期发展是有利还是有弊的,还需要通过时间和具体境况加以分析的。每所学校采取的是不同的政策。
既然完全开放式对高校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很多高校的选择便从高校便从部分开放式便为部分开放式,限制部分人员的到来,减轻高校体育馆的人数压力。结果“社会人员”数量急剧下降,但是体育馆自身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利用率的不足
和商业体育馆不同,大学是有寒暑假的,每年大概有三个月的假期,通常体育馆也同时放假休息。这和它建立的“坚持场地不闲置、时间不浪费”的原则有着很大的出入。放假时一味的关馆休憩,虽说可修缮部分设备。可是也有很多设备因为暂停使用而有所老化。所以对于运动设施来说,存在利用率不足的问题。
(二)资金的缺乏
即使高校体育馆每年有学校大笔的补助,但是因为不再对外开放。资金吃紧是一定的。事实上,没有高校体育馆不存在任何经济问题的。只是经济问题有时不是矛盾最明显的问题。
(三)管理水平的下降
长期不再招收外来人员,不对外营业,没有比较的体育馆缺少了竞争,缺少新鲜血液,容易造成服务质量有所下滑,对其长远发展还是有影响的,容易造成居安思危的状况。
三、高校体育馆运营模式的改进
1993年全国体委主任会议制定的《关于培养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进程的意见》中,提出了体育要“面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的改革思路。1995年国务院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各种国有体育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利用率。高校应在不影响教学、训练和群体工作的情况下,向社会开放,为全民健身服务。1999年下达了“关于假期、公休日学校体育场地向学生开放的通知”。通知指出:“自1999年暑假始,各级各类学校在寒、暑假和公休日期间,体育场地、设施均向学生开放”,更是肯定了这种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则是之间强调“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公共体育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公共体育设施要向社会开放,正确处理好公益的经营性的关系”,相关文件的出台,为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经营,向社会有偿开放提供了政策和法规方面的支持。根据文件的精神,并不鼓励高校运动馆完全不对外开放,毕竟社会服务也是现代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开放一定是会开放的。只是怎么开放是最合适的。
至于未来高校体育馆的开放程度究竟应该如何式,还是有待商榷的。体育馆的开放程度,无疑是如下几个问题。有多少承受能力,是否有能力承受外来人群。资金方面的压力有多少。能不能有一个各方最大化利益,得到最合适的选择,可不可能合并方案,采用新方式,具体方法是,周一到周五工作日采取部分开放式;周日,学生寒暑假采取完全开放政策。其优点是,保证了学生正常的使用,教学、训练、比赛、大型活动。学生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是不需要上课的,所以这样子可以最大化的吸引“社会人员”。两者的时间基本不发生冲突。倘若有人数限制的运动项目,本校师生可以优先进入。所以既满足了本校师生的需要,又可以解决经济压力,闲置过久,管理水平的下降等一系列问题。高校的社会服务,要首先保证学校的使用,其次兼顾开放。为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力量。
【关键词】高校 体育馆 开放
通常理解为现代教育的三大职能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教育资源如何在这三者之间分配成为很多学者研究关注的焦点。这其中的社会服务问题,通常面临着这么一种状况,高校要为社会做出什么、高校要为社会付出什么、高校想要得到什么,投入与收获是否成回报。随着问高校社会服务问题的不断深入研究,笔者想在这里简单阐述一下高校体育馆的社会服务模式之研究。
一、高校体育馆的三种运营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对于身体能力的需求日益加强,现下几乎各大高校都有属于自己的体育馆,只不过大小设施有部分差异。各大高校的体育馆,承担了学校内“教学、训练、比赛、大型社会活动”等功能。课上教学,课下娱乐,定期比赛,偶尔活动成了现代体育馆的现状。因为运动设施比较齐备,所以很多高校的体育馆都面临着是否对外开放的难题。现今高校的体育馆的开放程度一般有如下三种形式:
(一)完全开放式
此类高校的体育馆是完全对外开放的。即花钱便可进入。在这其中还分如下几种情况,体育馆本校师生出入和其余人等的出入一个价钱的;体育馆分本校师生价钱和非本校师生价钱的;体育馆分为本校师生价钱,本校师生家属价钱以及其余人等价钱的。三种情况是最大的差异即是门票的价钱差,但除此之外,服务质量没有明显差异。完全开放式的体育馆有着市场经济的特点,除去学校的投资外,其收费也成了巨大经济效益的来源。
(二)部分开放式
部分开放式即是部分项目对外开放,部分学校只对本校师生开放。一般来说,学校的运动设施有室内室外之分,部分开放式的通常来说更多的开放的是室外项目,对于资源稀少,利用率高的室内项目,采取了限制的政策,以保证学校内部的正常使用。除去正常的学校投资,相比较于完全开放式体育馆,部分开放式的体育馆的经济来源有所限制,但是可以保证一些热门项目的使用情况。
(三)完全封闭式
此类学校最大特点即是学校体育场所完全不对外开放,只对学校内部开放,供全校师生使用。无论是室内项目还是室外项目,只可以本校使用。除去学校的投资,便是学校师生进出的时候的缴费。比起前两种方式,这种方式经济效益明显有差异,但是比较明显的是,有效的控制了外校的进入,保证了学校体育馆的正常发展。
对于这三种形式,没有一种得出结论的最好的选择。三种形式各有利弊,所以很难做出一种各个模式都好的情况。开放程度高的学校其收入更多,但是师生的使用率可能会下降。开放程度越低的学校,越需要注重经济问题,以保证施舍的使用、维护、升等级。三种方式有可能有交叉,即学校的政策的改变,对于运动场所使用的改变。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学校很可能根据自身使用情况和其他原因调整政策。所以未必是从一而终不变的形式的。
二、封闭后体育馆的问题
高校体育馆的开放究竟对学校的长期发展是有利还是有弊的,还需要通过时间和具体境况加以分析的。每所学校采取的是不同的政策。
既然完全开放式对高校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很多高校的选择便从高校便从部分开放式便为部分开放式,限制部分人员的到来,减轻高校体育馆的人数压力。结果“社会人员”数量急剧下降,但是体育馆自身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利用率的不足
和商业体育馆不同,大学是有寒暑假的,每年大概有三个月的假期,通常体育馆也同时放假休息。这和它建立的“坚持场地不闲置、时间不浪费”的原则有着很大的出入。放假时一味的关馆休憩,虽说可修缮部分设备。可是也有很多设备因为暂停使用而有所老化。所以对于运动设施来说,存在利用率不足的问题。
(二)资金的缺乏
即使高校体育馆每年有学校大笔的补助,但是因为不再对外开放。资金吃紧是一定的。事实上,没有高校体育馆不存在任何经济问题的。只是经济问题有时不是矛盾最明显的问题。
(三)管理水平的下降
长期不再招收外来人员,不对外营业,没有比较的体育馆缺少了竞争,缺少新鲜血液,容易造成服务质量有所下滑,对其长远发展还是有影响的,容易造成居安思危的状况。
三、高校体育馆运营模式的改进
1993年全国体委主任会议制定的《关于培养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进程的意见》中,提出了体育要“面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的改革思路。1995年国务院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各种国有体育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利用率。高校应在不影响教学、训练和群体工作的情况下,向社会开放,为全民健身服务。1999年下达了“关于假期、公休日学校体育场地向学生开放的通知”。通知指出:“自1999年暑假始,各级各类学校在寒、暑假和公休日期间,体育场地、设施均向学生开放”,更是肯定了这种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则是之间强调“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公共体育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公共体育设施要向社会开放,正确处理好公益的经营性的关系”,相关文件的出台,为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经营,向社会有偿开放提供了政策和法规方面的支持。根据文件的精神,并不鼓励高校运动馆完全不对外开放,毕竟社会服务也是现代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开放一定是会开放的。只是怎么开放是最合适的。
至于未来高校体育馆的开放程度究竟应该如何式,还是有待商榷的。体育馆的开放程度,无疑是如下几个问题。有多少承受能力,是否有能力承受外来人群。资金方面的压力有多少。能不能有一个各方最大化利益,得到最合适的选择,可不可能合并方案,采用新方式,具体方法是,周一到周五工作日采取部分开放式;周日,学生寒暑假采取完全开放政策。其优点是,保证了学生正常的使用,教学、训练、比赛、大型活动。学生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是不需要上课的,所以这样子可以最大化的吸引“社会人员”。两者的时间基本不发生冲突。倘若有人数限制的运动项目,本校师生可以优先进入。所以既满足了本校师生的需要,又可以解决经济压力,闲置过久,管理水平的下降等一系列问题。高校的社会服务,要首先保证学校的使用,其次兼顾开放。为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力量。